雖然這篇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產品中有2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願我能成為你參考的其中一種生命模板」 早陣子一個國外探訪,被問到一件我一直堅持的事:「為什麼你們願意把一切公開讓所有人看到?」 這件事,我堅持了很多年,把很多日常的故事分享,把挫折寫成文字,但更多更多是我們2個人愛情的模樣,生活的點點滴滴、走上街頭、那些愛的小事與大事,由我們交往、生活、婚姻、...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跟著多多一起走Dada Ki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之前常經過將軍或者學甲,但卻從來不知道原來將軍的苓仔寮是臺灣棉被的產地。 聽蔡師傅說,過去從雲林到臺南一代的棉花田,大概有6000甲,很多老一輩在將軍的人,都種植過棉花,也很清楚棉花是麼。但是因為後來加入WTO,面對國際市場低價棉花的消入,與人工聚酯棉的使用,讓臺灣的棉花產業快速消亡。傳統手工棉...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不當護理師要幹嘛?!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人兩枚貓兩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跟著多多一起走Dada Ki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雀雀看電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不當護理師要幹嘛?!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31:28
一項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普度燈 https://youtu.be/0UKNb02RAY0 #護理師 #不當護理師要幹嘛 #感動 #開心 #信仰 #寄託 #護理師阿賢 #護理師日常 #護理師 #斜槓青年 #斜槓人生 #訂閱 #按讚 #分享 #廟宇 #台灣 #taiwan #happy #amazing...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人兩枚貓兩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05:57:18
★緬甸涼拌茶葉★ . 不能出去走走,那我們就在家吃吃異國料理🥰 . 在緬甸,茶不只用來喝,也用來吃。 其中「涼拌茶葉」可以說是代表緬甸的國民美食之一!緬甸語中唸作「勒配豆」,「勒配」指的是醃漬後的茶葉,「豆」代表攪拌的意思。運用發酵後的茶葉,拌上花生、蒜片、蝦米、番茄、炸什錦豆、芝麻、高麗菜絲、檸檬...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4 15:00:19
✍️ 從《影裏》、《囍宴》,看《親愛的房客》捕捉影子裡最暗的那一處。 ⠀⠀⠀⠀⠀ ⠀⠀⠀ 綜觀整部作品,《親愛的房客》觸碰著許多議題,平心而論,最有理由施加力道的必要元素莫屬「同志戀情」,然而導演卻選擇讓其成為背景,打造出更深一層困境,並不是非同志身分不可,亦能替換成其他隱性、弱勢或長期被誤解的族群...
-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跟著多多一起走Dada Ki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06 19:00:13雖然之前常經過將軍或者學甲,但卻從來不知道原來將軍的苓仔寮是臺灣棉被的產地。
聽蔡師傅說,過去從雲林到臺南一代的棉花田,大概有6000甲,很多老一輩在將軍的人,都種植過棉花,也很清楚棉花是麼。但是因為後來加入WTO,面對國際市場低價棉花的消入,與人工聚酯棉的使用,讓臺灣的棉花產業快速消亡。傳統手工棉被更是被機械製造取代。
蔡師傅雖然說著,我們無法指責機械取代人力的狀況,但聚酯纖維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卻是不可忽略的。聚酯纖維由石油提煉,燃燒後的狀況就像是塑膠燃燒一般,會有惡臭,且難以被自然分解。天然的棉花,則是在埋入地底後,會快速分解消失,即使被燃燒,也只會帶著一股植物清香。
這次的拍攝讓我重新意識到,目前大量工業的生產,我們往往顧慮「如何生產」,卻沒有考慮到「如何分解、回收」的問題。從製造到消費者手中,再從消費者手中到產品壽命結束,才是一個真正的商品循環。
最後,真的非常感謝蔡師傅一家,雖然我們是初次見面,彼此卻好像是見面了很久的朋友。
手工的傳統棉被真得很棒,當我知道棉被是如何被製造時,我在蓋著棉被的當下,又得到了另外一份溫暖。
〔今日體驗地址〕
冠和傳統手工棉被:台南市將軍區仁和里仁巷42-4號
※記得打電話提前預約,四床小棉被就可以開團。
-------------------------------------
❤️訂閱l구독 : bit.ly/2JFyo17
🌐Dada Kim官方網站:https://www.dadakimforb.com/
📖Facebook : bit.ly/2FUeH3p
🌟Instagram : bit.ly/2JnpPXp
🐷「美食家多多的台灣日常」貼圖❤️
:金多多第一版貼圖誕生啦!在影片裡看不到的金多多日常,都在這裡,跟著多多一起享受美食與生活吧!
📌LINE STORE網址 http://bit.ly/2Yfm0c8
#台南旅遊#手工棉被#棉花 -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雀雀看電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26 19:37:272021台灣影評人協會獎 頒獎典禮現場|陳淑芳自稱兩歲⁉️(國家影視聽中心 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
【第一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得獎名單總覽】
▶楊士琪紀念獎
得獎者:鍾孟宏導演
▶中華電影製片協會 第一屆傑出電影工作者獎
得獎者:郭南宏導演
▶電影導演協會 2020最佳新導演獎
得獎者:廖明毅導演
▶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 終身貢獻獎
得獎者:林贊庭攝影師
▶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 年度影視傑出工作者獎
得獎者:楊志龍動作導演
▶台灣影評人協會獎(得獎理由如文末)
➤最佳影片:《阿紫》
➤最佳導演: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
➤最佳劇本:黃怡玫、許承傑《孤味》
➤最佳男演員: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最佳女演員:陳淑芳《孤味》
➤特別表揚:黃泰維、李紹朋《逃出立法院》(動作設計)
《阿紫》電影海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影視聽遺產保存貢獻獎
得獎者:井迎瑞教授
【台灣影評人協會獎得獎理由】
➤最佳影片:《阿紫》
樸實的鏡頭描繪出一個異常堅忍的台灣新住民,她隻身遠嫁異鄉,勇敢為自己打造新家,也為故鄉的家人蓋新屋,她面對全新且充滿歧視的文化和語言並不退縮,為人妻與人媳的心酸只能往肚裡吞。《阿紫》的平凡與勇敢讓人理解台灣新住民的悲喜苦樂,影片同時也捕捉到台灣經濟轉變的樣貌,北漂族面對產業外移只能返鄉種田,經濟弱勢的台灣男性在國際婚姻市場也能迅速變身為條件好的婚配對象,《阿紫》呈現的不僅是一個台灣農村的平凡外配家庭,還是這個世代許多國家跨國婚姻的寫照。
➤最佳導演: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
少數很成功的可愛的喜劇片,笑鬧之餘,也兼顧了角色性格深度,喜劇難度高,讓人又哭又笑更困難。陳玉勳對小人物的觀察細膩,就連對於故事裡的渣男都能拍出極其可愛又可狠的一面,男主角的古意古錐,純情傻氣,某種程度上也與變態只有一線之隔。但陳玉勳的角色建立就是有趣,凝結時間的魔幻時刻,創意十足。
➤最佳劇本:黃怡玫、許承傑《孤味》
台灣女性女性在婚姻、家庭與自身命題中的矛盾迷惘,最後上演一場能否與自己的過去和解的習題考驗。看似一場不可置信的荒謬情節,戲外確實導演的自身親自經歷。在描繪眾多女性身影都有細膩之處,三姊妹身上的命題,既是故事裡的設定,也是你我在傳統社會不可避免的壓力。劇本多處都有神來一筆的幽默台詞,不管是變身蟑螂或是喪禮Battle,都能見出劇本的調理神采。
➤最佳男演員: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精準內斂的演技令人動容,悲苦與犧牲,為了愛人付出,更要照顧愛人的家人。與小童星白潤音合作默契十足,展現生活日常的各種細節,讓人佩服。身為劇中的靈魂人物,莫子儀詮釋這角色需要付出的苦難與罪惡感,最後爆發力十足,絕對是男演員們的年度表演之最。
➤最佳女演員:陳淑芳《孤味》
能收能放還能唱歌的好演技,一甲子的功力全在這個角色身上展露無遺。既是一肩扛起家計,表面上的強人,她所飾演的女主角,在觸動內心多年的怨懟之後,結局甘願與丈夫情人小三和解,也圓滿了自己數十年來的糾結,成就自己真正海闊天空的心境。每一場戲都有細節,陳淑芳把握了這場近乎量身打造的角色,成就了自己表演的新里程碑。
➤特別表揚:黃泰維、李紹朋《逃出立法院》(動作設計)
全片的動作設計生猛和開創性,這對台灣製作的作品來說十分珍貴,而且面對活屍可以打出想像力與趣味,還帶了點電玩對打的歡樂。這部片最讓人看到血脈賁張的主因,就在於女主角賴雅妍居然變成摔角選手,與她平常的形象反差很大,全片拳拳到肉,摔得荒謬,打得痛快,這讓台灣本土新一代的動作設計更加值得鼓勵。 -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15 20:00:08台灣1001個故事-20210314分集大綱:
part1:【消失中的蔬果拍賣喊價 饒舌速度超越電腦】
https://youtu.be/5LrRgyf4zIM
part2:【沙琪瑪積木堆疊平安龜 耗時費工全紀錄】
https://youtu.be/qtxu8sJZndY
part3:【屏東老灶柴燒麵 古早味行銷在地文史】
https://youtu.be/iPMGyfYCx0g
part4:【波麗士變身神農 馬蹄蛤六年養殖苦盡甘來】
https://youtu.be/NAYQdbSeawg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To view this video in real HDR you need a 4K HDR TV and a device with YouTube HDR such as Chromecast Ultra.
If you are viewing this video on an SDR (normal non-HDR TV) the color and contrast may not look correct.
UHD [email protected] BT.2020(10bit) HLG
#蔬果 #拍賣 #花蓮 #饒舌 #快嘴 #彈舌 #喊價 #拍賣員 #沙琪瑪 #元宵 #乞龜 #紅龜粿 #平安龜 #彰化 #發財龜 #樂高 #麵店 #柴燒 #屏東 #老灶 #高樹鄉 #美食 #古早味 #大路關 #馬蹄蛤 #雲林 #魚塭 #養殖 #文蛤 #蛤蜊 #繁殖 #神農獎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願我能成為你參考的其中一種生命模板」
早陣子一個國外探訪,被問到一件我一直堅持的事:「為什麼你們願意把一切公開讓所有人看到?」
這件事,我堅持了很多年,把很多日常的故事分享,把挫折寫成文字,但更多更多是我們2個人愛情的模樣,生活的點點滴滴、走上街頭、那些愛的小事與大事,由我們交往、生活、婚姻、蜜月、創業,甚至是每天的晚餐,我總是把一切公開,讓想看的人細看。
因為我覺得,我們是一個模板,我們都是亞洲婚姻平權後的「第一代(G1)」,在我們以前,不管是台灣還是整個亞洲,對「同婚後生活」只有想像。我永遠記得我12歲時,對「同性戀生命」的想像是停留在16歲,我無法想像同志可以婚姻,我以為孤獨會如影隨形一輩子,那是我對「同志的生命形態」缺乏了模板,因為我腦中沒有畫面,限制了我所有的想像。
這兩年有時會收到訊息或是卡片,因為我們帶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看到了一種「同婚模板」,一種阿古與信奇的同婚模板。
對陌生事物的探索總是無比焦慮,那些不安與未知總會讓我們帶來抗拒,想想當年反同的人,今天有不少已經變成彼此的朋友,他們很多人的反對是來自對未知的焦慮,當同婚過了,他們的焦慮就消失了,因為他們看到同婚後的世界沒有崩潰,同志不是洪水猛獸,大家都一樣可愛。
那「同志婚姻」呢?
沒有結婚的兩個人不會有人教你「什麼叫婚姻」,大家都是從自己的父母模板中複製,把部分或是全部帶進自己的婚姻,但「同志」呢?我們一直缺乏模板,我們都不知道「同志婚姻」可以長怎樣?是怎樣運作?有沒有成功或失敗經驗可以參考?特別是在亞洲、華人、東方文化的地區,「同志婚後生活」沒有過去的歷史,在亞洲總是集體的文化當中更是無從參照。
我們一直在公開,因為我希望為以後的人減少一些焦慮,不用經歷我當年的焦頭爛額。
我奮不顧身、衝撞體制、獨子、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但又熱愛傳統婚姻,享受排他性的二人關係;而信奇生長傳統家庭、長子、大家庭的愛護,同樣習慣傳統婚姻,為了我也一起走進社運,為眾人之事爭取著;我們就是那麼矛盾的存在,但是我們的存在,就正正代表了同婚一代的其中一種模板,一種可以快樂的模板,同志不是悲劇,同志婚後也可以是幸福快樂,就算是多矛盾的兩個人,也可以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也許是我們的責任,一種生命教育的責任,提供各種同志婚後生活的模板當中的其中一種,讓同志婚後生活不是霧裡看花,不管是婚前的安排、婆家夫家的溝通、生活的建構,最重要是兩個人的情感交流,都可以有一種阿古與信奇的故事,那些可以帶來勇氣的日常。
#guzifer #shinchi #2boysroom #阿古 #信奇 #信的店 #seayousoon #wearoundyou #高雄 #gay #boy #asian #cute #love #gayisgood #tan #instagood #instagay #instaboy #gaycouple #同志婚後生活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 EP57.妖怪、神靈與奇事:台彎原住民故事
第三集 渡海尋家園
🎧收聽連結:https://pse.is/3nyrfn
今天為小朋友們講第三個原住民傳說,但我選播的不是台灣現有的16個族裡的故事,而是還沒有被官方認可的第17族: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過去生活在台北盆地,後來因為漢化嚴重、人口太少,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幾乎消失殆盡,所以並沒有被承認為一個完整的族。但其實她們也有很精采的傳說故事流傳了下來,這個故事,來自他們的原住地「山那賽」。
住在山那賽的凱達格蘭族,每個人都有大大的黑眼圈,因為,他們的睡眠品質非常的差,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導致他們白天連走在路上都在打瞌睡,而原因竟然是因為…有一隻莫名奇妙的怪物,老是三更半夜跑來掀他們的被子,害大家不是被吵醒,就是受涼感冒!
小朋友,快來聽聽凱達格蘭族這個調皮鬼的故事,後面還會出現~~~~👽外星人哦!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ourbedtimestory
感謝您的小額贊助,我一定會拿來給小比買雞腿🍗、小妹買蝦蝦🍤吃的哦
台灣快消失的傳統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簡體字、抖音」成台灣新時尚?很遺憾國台辦還真的講對了。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中提到:「使用簡體字,說大陸流行詞,已經成為台灣青少年的時尚,希望更多台灣青少年客觀看待大陸發展進步,增加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這背後的確某些程度表達了台灣青少年的現況,卻忽略了這背後的歷史因素與成長。
易讀版:https://www.potatomedia.co/s/UZ9fpiHJ
現代的年輕人成長環境中早就少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
「中華民國統一中國。」「小心共匪就在你身邊。」「漢賊不兩立」無論你支持不支持這樣的政治主張,這些標語的確都傳達了當時中國與台灣兩岸分治的情況,雖偶有演藝人員的相互往來,但在政治經濟上的對立,多少也讓兩邊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但進到網路世代後,傳統電視的不爭氣,大量的購買中國電視節目來輪播,年輕世代習慣透過YT輕易找到製作規格更高的戲劇、選秀節目等各式內容,在資訊爆炸世代成長的年輕人,從小看著這些節目,欣賞對岸的演藝人員,甚至划著小紅書看著抖音,都是許多年輕人習以為常的生活。
你覺得這沒甚麼嗎?
這本來就是文化統戰的一環,當下一代都習以為常這些內容時,你認為還有多少人會願意舉起槍,衝上戰場捍衛台灣,說不定「中國人」這個稱呼,在下一代的眼中可能不是負面詞,還帶有一些認同感。
遺憾的是,不只青少年如此,連老年人口也在同樣受影響。
家族群組中充斥各種假消息與錯誤資訊,明明群內的年輕人都一說再說,資訊是錯的內容是有誤的,但這些訊息依然以極快的模式在廣發,當久而久之這些內容成為吸收的資訊來源,不懂查證的人很容易就深陷其中,認知的事件產生偏差後,自然對「現實」會有錯誤的認知。
「認知作戰」從來就不曾消失。
你眼中那些荒謬的「存在」,恰好是這群人眼中的「真相」,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看到造謠的成本遠低於闢謠,只要刻意的抹黑給你貼上標籤,讓你在人們的心中信任度下降,即使你天天振筆疾書,天天協助闢謠,這些錯誤仍不斷在流傳。
特別是多數人根本不在意這些,就像很多人聽到「政治」兩個字就馬上倒退三步,還要用一種清高的態度講說自己從來不碰政治,從來不關心這些議題,但事實上忽視這些眾人的議題,刻意避開群眾生活的大小事,只是一種不願花時間去鑽研更複雜的事物。
某些人的心中,正義最好是非黑即白,就像戲劇中的刻板角色,是個壞人就一定得要壞到底,對家人對同事對工作對寵物通通壞到底,一個慣老闆卻是愛妻愛家的角色在戲劇中是不會出現的,但他卻會真真切切的出現在你我身邊。
於是只要把你立場歸類在好 / 壞,這些人就再也不在意你所說的,即使你說的是正確的。
當年輕人與老年人口都淪陷,你以為最後的青壯年世代會「眾人皆醉我獨醒」?
我自己是沒甚麼信心啦。
社團最後衝兩萬人~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