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建築雜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建築雜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建築雜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建築雜誌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吳思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性平危機,我們必須多管閒事。 #跨界集結反性騷,今天正式集結上路! 在你我身邊,各領域、各職場,性騷擾一直存在,受害者求助無門。 在我特別關注的建築界也沒有例外,幾個月來陸續有建築人勇敢站出來,說出自己見證過、親身體會過的性騷擾經歷。雖然因為職場上的權力不對等,有些人只能透過匿名粉專發聲,但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佛猶在:貫穿三千公里的壯遊行記」介紹 訪問作者: 王維寧 內容簡介: 青年建築師王維寧的絲路探索 貫穿三千公里的壯遊行記 看見現代西域的險與樂、苦鹹與濃香 自己的視野,不需要別人給 出走、探索、冒險、壯遊 數千年累積的文化,如今還在...

台灣建築雜誌 在 見域Citilens | 新竹漫遊?在地內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21:24

#見域帶你玩|古蹟日小旅行🚗 今年中秋連假剛好是一年一度的全國古蹟日!台灣在2001年加入「世界古蹟日組織」,成為第48個會員國,呼應「歐洲遺產日」將每年九月第三個週末訂為「全國古蹟日」。如果你連假防疫乖乖待在新竹,又覺得只能居家烤肉很無聊,不妨去接下來的這些景點走走吧! . 🚗清道光22年...

台灣建築雜誌 在 咩小妤 | Miemiefish ?手寫|正能量|咩式婚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2:23:51

【和我一起來趟快樂島旅行吧!🏝】 . 這週太忙,睡眠有點少,導致這兩天身體大逆襲🥲 兩天頭痛到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半夜還會痛到無法入睡 不舒服的程度,差點以為自己也打了AZ(誤XD 今天看了醫生,吃了藥然後好好睡了覺,現在終於好多了! . 🌙馬上來分享超級有趣的催眠課 . #咩咩夢遊仙境 . 大家知...

  • 台灣建築雜誌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3 18:57:21
    有 2,860 人按讚

    #性平危機,我們必須多管閒事。
    #跨界集結反性騷,今天正式集結上路!

    在你我身邊,各領域、各職場,性騷擾一直存在,受害者求助無門。
    在我特別關注的建築界也沒有例外,幾個月來陸續有建築人勇敢站出來,說出自己見證過、親身體會過的性騷擾經歷。雖然因為職場上的權力不對等,有些人只能透過匿名粉專發聲,但這是一個艱難而珍貴的開端。

    今天也正好收到這一期新出版的《 ta台灣建築雜誌》,我撰寫專文提醒建築界應全面正視建築界 #MeToo 問題,杜絕性別傷害,提升性別平等。

    性騷擾防治在中央的主管機關為 內政部 ,但主管建築、營建行業的營建署卻是內政部各級組織中,性平落實的末段班。
    我進一步調閱資料、檢視建築業執行 #性別主流化 的推動成果,發現營建署明知建築執業者中呈現相當的 #性別失衡 與 #權力不對等(開業女建築師僅佔8%),卻從未進行有關性平培力的輔導措施。甚至,營建署從未調查過各建築/營建公司機構有無依照《性騷擾防治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設立性騷擾申訴管道、防治與懲戒辦法。
    而不只公司組織內部,各縣市建築師公會也未達法規要求,進行各項性平工作的宣導與防治。

    這些都在在顯示不論由下而上、或是由上而下,不管是前端防治或末端處置,性別平等議題在建築營建領域從未被重視與實踐。

    我與 范雲 FAN, Yun合作,今天正式成立
    「打造反性騷防線 」,系列講座除了建築領域,將包含體育、政治、社會運動、cosplay、國防、醫療、演藝等不同場次, 賴品妤委員、台灣第一位女性棒球裁判劉柏君和 如果你也聽說 共同發起人 周芷萱 都會共同發聲參與。

    而建築產業的「打造反性騷防線 」對談沙龍,即將在十月份登場,希望能揭露建築界現存的性騷擾/性別不友善案例,讓光照進隱晦的角落。

    這些積極的發聲、研究,都是因為我希望窮盡所有管道,為性別平等多做一點、為建築界的改革多推一把。

    今天宣布 #打造反性騷防線 的記者會上, WOMEN in Architecture Taiwan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許麗玉理事長說:「面對性騷擾,請大家一起多管閒事。」!這包括出聲制止性騷擾行為,也包括在做出自己習以為常的言行前,多思考別人的感受、意識言行舉措是否侵害他人甚至違法。

    我很願意多管這樣的閒事。希望大家一起來!

    十月份的建築專場,我也會邀請許麗玉理事長、 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籌備會 和建築改革社代表對談,如果你願意加入 #WeAreOne 陣線,歡迎先填寫表單,讓我們為你保留座位
    🔗 https://bit.ly/2Gkv1hb

  • 台灣建築雜誌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24 11:29:06
    有 41 人按讚

    ▌基隆:#都市設計講堂紀實 ▌#涂平子 | #都市設計 是為了「每個人在空間中的體驗」而服務

    近年來,基隆市積極推動城市轉型與再生,舉辦「台灣都市設計意義與核心技術講堂」(簡稱 #都市設計講堂 詳見 Vision Thinking 看好基隆),邀請公務員、設計專業者、建築與都市計畫學校等,在基隆展開一場都市設計改造運動。

    本篇文章是第一場演講的紀錄。由紐約都市設計局顧問 涂平子,分享台灣與紐約的實務經驗,以及設計的內涵。涂老師說,應從 #都市發展歷程 來看都市設計,這個歷程中的核心三元素是:自然、歷史與人和自然的共生關係。他說,這三者的均衡發展,那麼都市設計即是 #社會規劃。

    所謂的都市設計,是「可以觸及、可以感知、可以體驗的都市空間」,總體性的空間體驗是為了服務 #個人體驗&#集體活動 ,這種設計思維就是依循社會規劃的視角,就是重視公共服務品質的設計。

    在文中,涂平子老師特別以曼哈頓島的都市發展歷程,透過營造準則和使用管制的浮現,例如所謂的「天空的開闊性」(openess to the sky,須達30%),這個由醫院病房的設計而來的準則,就是為了空間的感知而設的設計管制準則。值得注意的是,涂老師提醒「相關工具需要與時俱進,更應該是因地制宜的進行修正。」

    #本期台灣建築雜誌都有完整報導 出版於2020 2月號

    #涂平子

    #都市設計

    #基隆

    #社會規劃

    https://eyesonplace.net/?p=13734&preview=true&_thumbnail_id=13741

  • 台灣建築雜誌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20 11:37:02
    有 94 人按讚

    ▌十二月專題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Landscape Cultivation︰ #地景的形塑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公司 主持人 #吳忠勳 認為,當代的地景建築師的任務是:賦予都市生活與都市空間 #連續性。他認為,所謂的「好地方」是設計者依照使用者需求,不斷 #改造空間的連續性過程,「透過實際使用將空間深深刻劃出想要的形狀;地景反映了各年代的需求與價值觀,地景反映社會,表現人生。」

    對於 #地景的形塑,這篇文章有個巧妙的比喻「就像油彩畫每一層上色都是某種程度根據前一層輪廓描繪,你面對的不會是一張空白畫布;重要的是,面對畫布上種種已經存在的色塊,要怎麼加入新的色塊,將它譜出一幅美麗且有意義的畫作。不同的是,地景這幅畫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

    他特別舉例台灣自90年代起興起的 #藝文空間活化 ,其本意是空間活化,不過後來卻變成與生活斷裂的公式化,藝文落入俗套、鄰里切割碎裂,簡單的說,因為地景彼此連接著,地景建築師的責任,就是使得景觀涉及的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文化脈絡能銜接地自然而連續。

    在本月主題第一篇 #眼底圖解 介紹 #景觀都市主義 時,提到景觀都市主義正在向前邁進,邁向 #生態都市主義 的範疇,這個概念的 #範式移轉,吳忠勳透過他對於 #第二自然 觀點的詮釋—世界上已經沒有真正「自然」的地方了,因為人的足跡已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所以對我而言,「地景」可廣泛地涵蓋到每一個有人為使用的空間/環境—提供一個理解的逕路。

    最後,這篇文章原本刊載於 ta台灣建築雜誌,內文提供5-6個精彩的案例,回應上述有關「地景的形塑」的方法論。例如:為台東的海堤添上架高的新地皮,讓「觀海步道,應該要看的到海」;或者,透過將地表延伸向量體屋頂的 #公園立體化 手法,在開發的壓力下,重新提供稀缺的地表開放空間。內文有設計前後的對照圖,值得看一看,達觀設計在地景畫布上的 #連續性 畫法。

    原文作者: dA_VISION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原文轉自: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Vol.274期

    #景觀都市主義
    #地景都市主義

    https://eyesonplace.net/2019/12/20/13286/?_thumbnail_id=13319&doing_wp_cron=1576812746.4516060352325439453125

  • 台灣建築雜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3 21:00:11

    本集主題:「大佛猶在:貫穿三千公里的壯遊行記」介紹
           
    訪問作者: 王維寧
       
    內容簡介:
      青年建築師王維寧的絲路探索
      貫穿三千公里的壯遊行記
      看見現代西域的險與樂、苦鹹與濃香
      
      自己的視野,不需要別人給
      出走、探索、冒險、壯遊
      數千年累積的文化,如今還在不在?
      民族之間,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我帶著建築人對文化應有的敏銳與態度
      從大城到大漠、大山到大水
      三千多公里的路程
      只為了探索彼此之間,別樣的人生風景
      --王維寧
      
      這是九○後出生的台灣年輕人的中國西北觀察日誌,他和兩位同伴橫越中國西北三千一百三十餘里,乘坐火車、高鐵與巴士、汽車超過四十幾回,徒步八十萬餘步,從溫暖的平原到寒冷高原天山,從綠油油的田野到了無生機的戈壁灘,走過與現代高樓相鄰的黃沙陋巷,見證維吾爾族人樸質樂天的生活景況,在新疆大草原的氈房裡,和牧民共飲鹹奶茶和暖呼呼的羊肉湯。旅途中,每天都有新鮮事,有時得吞下鹹到發苦的炒麵,下一頓又被豆腐腦的濃香救贖。吸納了不同文化、種族與階層的故事,有盛情難卻的交往,也有狡詐欺騙的伎倆,點點滴滴都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三十二天的天涯行腳,他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有敲竹槓的司機、賣假票的騙子、坐地起價的糕餅小販,也有爽朗好客的蒙古大叔、同樣浪跡天涯的背包客旅人、對台灣著迷的伊寧牙醫……。每一個偶遇的身影,都為這段旅程增添燦亮的色彩,如斑斕的莫高窟壁畫,提醒他,佛始終在敦煌。
      
    作者介紹: 王維寧
      1993年生,花蓮人,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建築學系學士,現任德國HPP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父親為大學教授,兒時曾隨父母工作赴美國念書,喜愛旅遊與冒險,對文化及建築倍感興趣。
      大學畢業設計作品曾收錄於《台灣建築雜誌》第TA266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