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常見大型鳥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常見大型鳥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常見大型鳥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窩窩 wuowu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路圖方便,動物成亡魂——挽救路殺各國出奇招? #你開路牠上路 #路殺 #生態廊道 #動物路網 #友善通道 #動物陸橋 🗣2020年11月27日,林務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以維持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兼顧便利交通的前提...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這部影片請大家以文化傳承角度來欣賞 今天帶大家來到花蓮深山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狩獵』 這次帶來的系列事業間狩獵篇 總共會有三集 從夜間狩獵的事前準備到收穫 每一集都有非常精彩的畫面 此系列影片部分畫面非常血腥 請觀眾斟酌觀賞 並尊重原住民文化 捕獲之食物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家族分享 無販...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4 14:01:04
    有 416 人按讚

    開路圖方便,動物成亡魂——挽救路殺各國出奇招?
    #你開路牠上路 #路殺 #生態廊道 #動物路網 #友善通道 #動物陸橋

    🗣2020年11月27日,林務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以維持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兼顧便利交通的前提,透過跨機關的方式推動環境友善的道路規劃與施工設計,共享公路使用狀況及生態調查資料,針對路殺熱點或劣化的環境進行改善、推動生態廊道或動物安全路網的串連。


    🗣開路前沒問過動物,牠們回家再也不安全⋯⋯

    之所以有路殺的產生,其實是始於人類對便利的追求。道路開發硬生生將原本屬於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切割,造成棲地破碎。阻隔了動物遷移、覓食、擴張領地與繁殖育幼的路徑,要是踏上道路便可能遭到車輛撞擊。

    根據自然保育季刊的相關研究文獻推估,臺灣每年至少有40萬至400萬的野生動物因路殺而死亡。除了廣為人知的一級保育類石虎和水獺,其實兩棲爬蟲類才是遭到路殺的大宗,常見的受害者有奧氏後相手蟹、梭德氏赤蛙、青蛇、龜殼花等。而在國道公路上,則是以鳥類最多,像是斑鳩、麻雀、鴿子等。


    👉延伸閱讀——《路殺專題》:https://reurl.cc/pyllox


    🗣還給動物一條安全路,天橋式與地下式通道成助手

    而在國外,最早記錄到路殺現象的文章可追溯至1925年,之後從1950年代開始,歐美各國也紛紛發現路殺問題並提出防治措施,我們今日能看見相關設施便是從那時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例如有天橋式或地下通道式的移動通道,也有專屬蓋給動物行走用的陸橋、廊道等。

    根據KSL新聞指出,光是美國猶他州從1992年至2005年的記錄,就高達3萬多起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的事故,主要受害的都是中大型動物如狼、狐狸、鹿等。而在這些動物交通事故中有2000多人受傷、18人死亡,野生動物的死傷則更為嚴重!專家也指出,若是可適時建設動物通道,則有機會減少40至90%的事故。

    美國猶他州是第一個建設野生動物通道的州,自1975年至今以默默累計建了近60個動物通道。2018年猶他州的交通運輸部門也與猶他州立大學合作,一起在帕雷斯峽谷建立了專屬於動物的陸橋,而陸橋下方便是車水馬龍的80號州際公路。

    這座陸橋除了專屬於動物通行外,上頭更佈有許多原木、礫石與大石塊,希望儘可能仿造周遭原始地貌,幫助動物降低戒心與通行。而原本估計要花上數年的時間動物才可能通行,但2020年11月20日猶他州野生動植物資源司(Utah Divis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則在臉書提早發佈好消息,成功透過相機監控到有許多野生動物使用這座陸橋,像是北美山貓、黑熊或是麋鹿等。

    近期,猶他州議會更通過提案,將與野生動物團體Wildlands Network合作,希望在州內廣設動物通道,降低事故發生的同時保護野生動物,也希望成為其他州仿效的政策。


    🗣除了常見的道路車輛撞擊導致的路殺外,也可能發生在船隻、飛機、火車、高鐵等碰撞事故,尤其是開進山區或溪流邊的鐵路,同樣容易有動物闖入而遭撞擊的憾事。

    在西日本JR鐵路(簡稱JR)的伯備線布原站,便因鐵路與當地烏龜上岸的地方鄰近,以至於烏龜常常在上岸時被困在在鐵軌中的「轉轍器」(用來切換軌道的設施)中,因而發生烏龜死亡與電車誤點的情況。

    JR岡山支社特地為烏龜安裝了U型凹槽,在烏龜接近轉轍器前,先掉入U型的龜龜隧道中,安全逃脫到另一處棲地,堪稱烏龜專屬的緊急逃生裝置。


    🗣反觀台灣,告示牌、防護網蓋得比動物通道還多?

    回到台灣,從民國96年國道開始有針對路殺的生態友善措施,像是紫斑蝶、鷺鷥的保護,或是針對中型哺乳類皆有在相關路段架設防護網。2015年更試驗性的在國道3號苗栗通霄路段的路面填土植生及營造隔離綠籬,嘗試提供一座跨越式的動物通道讓動物可以往來兩側的森林。

    儘管如此,石虎的路殺議題仍引起社會的許多關切,近十年來遭路殺的石虎已累計超過百隻,有些在國道、有些在縣道或一般產業道路上,但要催生更大型的路殺防治硬體措施,如生態廊道、大型跨越式動物通道等,還有許多執行困難需克服。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不但道路密度堪稱世界前幾名外,且有些道路旁多緊鄰著私人土地,儘管想要進行路殺的改善,也必須要先取得相關路權,並不是那麼容易。以苗栗縣來說,在2019年初才終於完成路殺高風險縣道的首座動物通道(苗29縣道),利用道路防災及山區排水的涵洞,引導石虎及山羌、白鼻心與食蟹獴等其他淺山野生動物使用。

    也因大型路殺防治設施的建設不易,目前多數的路殺改善仍選擇以架式告示牌為主,並搭配其他輔助措施。像是苗140縣道便是透過圍防護網、架設延緩石虎過路的光學儀器,以及增設警示車輛減速LED警示牌與區間測速照相等設施,希望減緩路殺憾事。

    也有民間科技業者與政府研究部門協力,開發出路殺預警的導航APP,統整出台灣的路殺地圖、116個易發生動物路殺的路段,藉以提醒用路人們經過時應減速或避開動物出沒的時間讓路殺降到最低。


    🗣回過頭來,除了事後的路殺減緩對策,若是可以在源頭,也就是開發或建設初期時若能預防道路對生態帶來的不必要影響,才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如果林務局及其他單位共同簽署的協議能真正發揮作用,包含未來開發避免生態敏感區、使用友善的工程設計與衡量棲地的補償辦法,那麼才真的是減輕道路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傷害,及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和永續發展。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30 16:00:30
    有 33 人按讚

    罔顧生態 農地轉移「上下一騙」

    邱傑/畫家、農(桃園市)

    農地移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記者林敬家/攝影

    台灣農地因買賣、繼承或其他各種原因而轉移時,現行規定在執行面上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上下一騙」騙成一團,不知政府相關單位是故做不知,還是真的眼瞎耳聾?其中甚至因而衍生的一條龍商機,商人賺飽,生靈塗炭,惡法之惡,莫此為甚。

    農地移轉規定是標的物必須仍是農地,凡有被移做他用則須回復為農地方得辦理轉移。這樣規定看似合理,也是確保農地維持農用之手段。但在執行面上卻是漏洞百出,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例如農地已被大面積填埋水泥,賣者便須請來「專業指導」,在水泥鋪面上填上一層泥土,而後於其上進行植栽以展示出一個農地仍為農用的形狀。運土、鋪土是一種專業,植栽又是另一種專業,內行專家指導之下,植栽物最常見的是火龍果苗、芭樂苗、香蕉苗等等價錢便宜而又好種,種下去即使未加照顧,至少也可以維持一個月兩個月生命,這樣的生存期足夠讓有關單位前來通過會勘而讓買賣順利完成轉移。一旦轉移通過,苗木即行剷除當成垃圾,泥土運走,續往下一個轉移案循環使用。這樣的專業與分工下,所謂確保農地農用政策根本形同虛文。

    而因為這樣教人虛應故事的政策,卻又造成了大地環境的另一種災難。許多土地所有者因擁有多年,無力維持全面積耕種,其中用以耕墾土地比率偏低,現實面上或許千坪土地只使用百坪種瓜種菜,其餘十之八九任其成為荒野。

    如此荒野狀態之地貌,事實上是對土表與環境最友善者,土表因植物成長而獲水土涵養,昆蟲、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相繼出現,凡是休養之土地無不自然形成若大若小的各別生態系。在人力缺乏、人口老化之偏鄉,如此小型生態區塊更往往相互併連,形成大型生態環境,出現的生態現象常令人驚奇、驚喜。

    筆者曾連續兩年以白鼻心為主題調查其在桃園海岸線農村荒野存活現狀,驚喜發現即使工業化及環境汙染、大肆砍伐開拓而造成生態惡化,白鼻心仍有存活之少量族群勉力繁衍。若干區域且還可以看見貓頭鷹(領角鶚)、穿山甲,溪澗也仍可見到河鯽、蜆、蚌、鰻、鱔、蟹等原生水族。許多人都認為當今因田溝圳渠幾乎皆已遭不當之水泥化而造成鰻魚無法溯溪返鄉,但海岸入冬仍有大批人民下水捕撈鰻苗出售,即可回推鰻魚在內陸水域存活。

    吾人保護環境行動如此之軟弱無力,日日為生靈之存續憂心,而政府卻僅僅為了口號上的確保農地農用及行政方便,忍教自然形成的荒野生態因轉移而一夕夷為平地,真乃教人扼腕。農地轉移之執行面,應是檢討的時刻了。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4 19:20:01
    有 81 人按讚


    好文分享ヾ(*>∀<*)

    #認同推廣的人請轉發

    [咚!窗事發 ─ 淺談鳥類窗殺]

    大家好,因為最近目睹了綠鳩筆直地衝向玻璃門,彈到地上滾了兩圈半,然後就被旁邊放養的浪貓咬死的悲慘故事 QvQ

    所以決定來寫這篇小科普,讓大家在等待初選二階結果的同時,能夠對校園中的鳥鳥有多點認識與保護。
    會附上正文和圖片說明,如果不喜歡看文字的,就直接點照片吧~

    文章的正文和圖說部分是由兩個作者分別撰寫而成,所以用字風格也會有些不同喔~

    注意:以下內容(例如窗殺現場的圖片)有可能引起不適,慎入。

    -----[正文開始]-----

    「咚!」 2020年08月24日下午,思亮館國際會議廳的落地玻璃大門上突發一聲巨響,一隻母紅翅綠鳩高速飛向玻璃門,重重撞上後旋即彈落地面抽搐不止,隔日下午遺體被發現在門口前的灌木叢下,由科教發展中心通報動物標本館處理。

    #窗殺是什麼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台大校園內發生類似事件 ─ 據自然保育社和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人員的敘述,紀錄在案的撞擊案例就有十餘起,種類包含紅嘴黑鵯、白頭翁、五色鳥、白腹秧雞、紅冠水雞和金背鳩等。

    這類因撞擊玻璃或建築物而導致的傷害,稱為窗殺 (bird-building collisions 或 bird-window collisions)。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多起窗殺案例,舉例來說,美國約有3億6500萬 ~ 9 億8800萬起案例、加拿大約1600 ~ 4200萬起,南韓每年約有800多萬隻野鳥死於窗殺。

    #都市暗藏的死亡陷阱
    隨著近年為了採光和美觀,使用大面積玻璃的建築風格日漸盛行,玻璃門、落地玻璃窗、玻璃帷幕大樓,甚至是公園的鏡子和捷運軌道邊架設的隔音玻璃牆,都有可能造成鳥類窗殺。

    一般來說,窗殺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室內外的光線差,使玻璃上映照出宛若鏡面的景物假象。
    2. 過於透明乾淨的玻璃讓鳥類認為這是一條可以穿過的路徑。
    3. 玻璃面或鏡面上映照出鳥本身的倒影,在誤會為有外來者入侵自己的領地後,嘗試發起驅趕而撞上玻璃。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對夜間遷徙的候鳥而言,當玻璃搭配上明亮的都市燈光時,這些「燈塔」往往會吸引牠們過度靠近,從而不慎撞上成為玻璃窗下的亡魂。

    #如何避免窗殺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減少窗殺的發生機率呢?

    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在鳥類會撞擊的那一面玻璃上(通常是外面)進行加工,透過分割玻璃映照的景物畫面使鳥兒認為「此路不通」,從而產生迴避效果。

    加上垂掛物(如DIY掛簾、盆栽等)、對玻璃作霧面處理、在玻璃上繪製點陣圖,或是在玻璃上黏貼貼紙都可以達成類似效果。

    顏色、形狀不限,因為整個防治的關鍵在於「密度」─ 已有數篇大型相關研究建議,如果是選用垂掛物的話,最好每隔 10 cm的間距就掛上一條;選用點陣的話,約每 5 cm X 10 cm (或 2 X 4 inches)就畫上一個點是最有效果的。

    而常見坊間只在大面積玻璃上黏貼一張「猛禽貼紙」或「眼睛斑紋」的效果並不好,原因是鳥類的學習能力很強,即便那看起來像是掠食者,但是長時間紋風不動便會被判定是沒有威脅的。另外,對於鳥類而言,當牠們看到這些障礙時會有「我好像鑽的過去,就嘗試鑽過去」的想法,只貼一張貼紙而其他的地方依然留空,對於這些鳥而言空間仍然很大。不乏有窗殺回報案例是遺體陳列於貼有單張猛禽貼紙的窗戶旁。

    總結來說,改善方式就是四字要訣:「窗外密布」。

    #我們可以做什麼
    如果在路上遇到,甚至目睹窗殺發生,我們可以怎麼協助當事鳥呢?

    1. 請立即拿出手機拍照紀錄現場,並上傳到猛禽研究會在臉書上架設的「野鳥撞玻璃回報 (Reports on Bird-Glass Collisions)」平台,協助資料收集。
    2. 若鳥兒當下還活著,可以暫時以墊上舊衣服或舊布的紙箱安置收容觀察。請注意!千萬不要嘗試餵食,如果鳥有內傷,這些新攝取的食物有機會加重傷勢!
    3. 聯絡相關救傷單位,如當地鳥會或台灣猛禽研究會 Raptor Research Group of Taiwan協助。如果案發地點在台大校園內,可以直接聯繫「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並送交他們協助處理。
    4. 要是當事鳥不幸現場死亡,在通報窗殺之餘,可以使用雙層夾鏈袋/塑膠袋包裹遺體,並記錄撿拾時間、地點、現場照片等基本資料,一起冷凍寄送至相關單位(如特生中心、猛禽會)。在台大周邊發生的案例可以直接連絡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我們會派人去現場處理。

    依鳥會救傷志工所述,在窗殺發生當下直接死亡的案例並不多。常見的狀況是鳥兒會在原地蹲伏或抽搐一陣之後自行離去。但是,這些自行離去的鳥兒往往會因為潛在的傷勢(如骨骼錯位、腦震盪等),在兩至五天後再次被通報死亡或進入救傷系統。

    另一種可能性則是當窗殺的事發地點,正好位於遊蕩犬貓徘迴的地區附近,這些因為撞擊落地的鳥兒往往會因為無法及時離去而落入貓/狗口,在玩弄或撕咬下喪生。因此若能力可及,適當的安置對於這些鳥兒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
    人類的活動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不小,而對於這些鳥兒來說,我們所使用的玻璃更是如同沒有好好研究就去選上的硬課一樣,殺戮於無形。倘若我們能夠對周遭的狀況稍加留意,或許我們能夠打造出一個對人與生態都更加友善的環境,拯救更多無辜的生命。

    #資料來源
    臉書社團 _ 野鳥撞玻璃回報 (Reports on Bird-Glass Collisions)

    影音報導 _ 〈窗・殺 牠們「看不見」的痛〉 https://dtsh0995oo36.wixsite.com/window

    感謝猛禽研究會的Wang Ling-Min(王齡敏)獸醫師提供宣導資料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10 19:00:08

    大家好,我是威狼
    這部影片請大家以文化傳承角度來欣賞
    今天帶大家來到花蓮深山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狩獵』
    這次帶來的系列事業間狩獵篇
    總共會有三集
    從夜間狩獵的事前準備到收穫
    每一集都有非常精彩的畫面
    此系列影片部分畫面非常血腥
    請觀眾斟酌觀賞
    並尊重原住民文化
    捕獲之食物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家族分享
    無販賣獵物的情形
    那現在就請大家好好鎖定這三集
    最真實的夜間狩獵實境
    第一集主要介紹狩獵行前準備
    以及槍枝如何裝填與使用要領
    但一定要學好
    未來才有機會跟威狼上山學狩獵

    『狩獵』
    不僅要學會野外求生登山技術更要高人一等
    首先要瞭解獵物的生態環境觀察獵物的路徑
    知道捕捉的時間、地點和工具
    認識可食的植物、辨識毒蛇等
    懂得如何渡河、砍材取火等技能
    設陷阱是最普遍的狩獵方式
    可分為腳套陷阱(繫蹄式)
    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羌等大型獵物
    石板陷阱用來捕捉小型鳥類或鼠類
    還有專捉更大型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
    使用獵槍、弓箭、矛等器具也很常見
    當然配刀是少不了的打獵利器
    打獵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
    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
    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
    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
    狩獵是太魯閣族男性展現英勇及智慧的指標
    也是族群合作的象徵
    擅長狩獵的人是受到族人的敬重
    太魯閣族祖靈信仰

    『gaya(祖訓)』
    指祖先留下的生活規範
    是太魯閣族人行為與道德的規範準則
    gaya 團體以一個或兩個近親群為核心
    加上其他遠親族或姻親組成
    gaya 的成員共同耕作、祭祀與遵守禁忌
    具有親屬、經濟、宗教、地域功能的組織
    太魯閣族人相信若違反gaya,祖先會降禍族人
    若有成員違反gaya,其他成員會要求觸犯gaya 者贖罪
    其方式是視所犯禁忌之大小
    以殺豬、雞、鴨等動物,藉由血祭方式贖罪
    至今族人仍維持此傳統

    『傳統狩獵課程』怎麼去: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或私訊威朗
    就可能有機會跟威朗一起上山學習最傳統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20:00:30

    大家好,我是威狼
    這部影片請大家以文化傳承角度來欣賞
    今天帶大家來到花蓮深山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狩獵』
    在太魯閣的傳統習俗中

    『狩獵』
    不僅要學會野外求生登山技術更要高人一等
    首先要瞭解獵物的生態環境觀察獵物的路徑
    知道捕捉的時間、地點和工具
    認識可食的植物、辨識毒蛇等
    懂得如何渡河、砍材取火等技能
    設陷阱是最普遍的狩獵方式
    可分為腳套陷阱(繫蹄式)
    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羌等大型獵物
    石板陷阱用來捕捉小型鳥類或鼠類
    還有專捉更大型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
    使用獵槍、弓箭、矛等器具也很常見
    當然配刀是少不了的打獵利器
    打獵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
    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
    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
    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
    狩獵是太魯閣族男性展現英勇及智慧的指標
    也是族群合作的象徵
    擅長狩獵的人是受到族人的敬重
    太魯閣族祖靈信仰

    『gaya(祖訓)』
    指祖先留下的生活規範
    是太魯閣族人行為與道德的規範準則
    gaya 團體以一個或兩個近親群為核心
    加上其他遠親族或姻親組成
    gaya 的成員共同耕作、祭祀與遵守禁忌
    具有親屬、經濟、宗教、地域功能的組織
    太魯閣族人相信若違反gaya,祖先會降禍族人
    若有成員違反gaya,其他成員會要求觸犯gaya 者贖罪
    其方式是視所犯禁忌之大小
    以殺豬、雞、鴨等動物,藉由血祭方式贖罪
    至今族人仍維持此傳統

    『傳統狩獵課程』怎麼去: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或私訊威朗
    就可能有機會跟威朗一起上山學習最傳統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 台灣常見大型鳥類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30 10:00:01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宜蘭的林美村。林美村原本地名稱為「林尾」,意指礁溪庄最後開墾之山林部落。林美村位處雪山山脈 ,山地就佔了百分之八十六以上。但林美山山勢平緩,海拔皆在四百公尺以內,除了有翠綠的樹林,還有多處湖泊、瀑布、溪流,亦可鳥瞰整個蘭陽平原。是個無論生態還是地理環境都擁有絕佳優勢的寶地。

    1.短腹幽蟌:短腹幽蟌是台灣的特有種。牠們最大的特點在於後翅有一個大型的黑褐色斑紋,佔據翅面約2/3的面積,翅斑上並有藍紫色的光澤。短腹幽蟌廣泛分布於低、中海拔的溪流或溝渠,是台灣最常見的溪流型豆娘。每年3~12月均可發現牠們。繁殖季時,會棲在水邊的石頭上,佔據周圍一小塊領域,當成自己的繁殖水域。

    2.皮竹節蟲:皮竹節蟲的成蟲主要出現於夏、秋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的草叢之中。為夜行性昆蟲,習慣於夜晚覓食活動,是屬於植物性昆蟲。體長70~100 mm,體色公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母蟲則是褐色、深褐色或綠色。辨別公母的方式是,公蟲觸角略長於前腳。但無論公蟲、母蟲,台灣皮竹節蟲都沒有翅膀。

    3.繡眼畫眉:繡眼畫眉外觀上有明顯的白色眼環圍繞著黑眼珠為其辨識特徵,也因而得名「繡眼」。是台灣特有種鳥類。廣泛分布在中低海拔,是海拔2000公尺以下森林中數量最多的鳥類。有成群活動的習慣,也會其他小型畫眉鳥混群。繁殖季常出現在中、低海拔闊葉林下層的灌叢中。覓食時會上到森林中、上層,以漿果、昆蟲、種子、嫩芽、花蜜、花粉為食。

    4.紫青銅天牛:紫青銅天牛為台灣特有種。外型與紫豔大白星天牛相似,但全身呈現深藍或是紫色、綠色的金屬光澤。紫青銅天牛最大能長到三公分左右,以花蜜為主食。每年的7月到10月在低中海拔山區的闊葉林中,有機會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5.野桐:野桐又名「白葉仔」、「白匏仔」。是台灣的原生植物,屬於半落葉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普遍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地原野至中海拔山地約 10~1,800 公尺處,是極為常見的植物。野桐有分公樹、母樹,公樹所開的花只提供花粉,不會結果。此外,野桐葉片基部有兩個會分泌蜜糖的腺體,免費提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為野桐驅除蟲害,而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

    6.黃盾背椿:黃盾背椿具有發達的臭腺,遇到危險時刻就會釋出臭味來驅敵。此外黃盾背椿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生活在平地、低海拔山區,幾乎全年可見。雌蟲於在野桐、血桐、白匏子等大戟科的植物的葉背上產卵。雌蟲有護卵、護幼的行為。黃盾背椿剛產的卵是白色,快孵化的卵呈橘紅色。而若蟲剛孵化後會聚集在一起,過一段時間才各自覓食。

    7.白高腰蝸牛:白高腰蝸牛為台灣特有種蝸牛。為特殊的樹棲型蝸牛,分布在台灣低海拔山區,棲息在森林內之樹林或矮灌叢中層,會在樹枝間活動,多出現於樹枝或葉背。辨識特徵為牠的殼為中小型、右旋的,螺塔稍高,殼呈淡黃、白色。

    8.光蠟樹:又稱神仙樹、獨角仙樹。因為獨角仙的成蟲喜歡吸食它的樹汁,會用觭角挖破樹皮,加速樹汁流出供其吸食,而得名。又因其木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高可達18公尺,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片狀剝落痕跡。每年4~5月開花,花色為黃白色,有香味。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