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女性肥胖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女性肥胖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女性肥胖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女性肥胖率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看到死亡個案出現一個「無慢性病史」的30幾歲女性,心裡暗暗想著不知道BMI如何,剛下診就看到這個報導。 「肥胖症」其實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名是一種「脂肪相關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BCD) )積極治療肥胖根本不是外觀的問題,而是跟治療高血...

  • 台灣女性肥胖率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8 18:14:05
    有 804 人按讚

    今天看到死亡個案出現一個「無慢性病史」的30幾歲女性,心裡暗暗想著不知道BMI如何,剛下診就看到這個報導。

    「肥胖症」其實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名是一種「脂肪相關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BCD) )積極治療肥胖根本不是外觀的問題,而是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今年四月前新冠死亡率 #居全球之冠的捷克,每10萬人就有229人染疫喪命,而捷克的 #肥胖率是全歐洲之冠,女性57%肥胖、男性71%肥胖,10個新冠患者有8個肥胖, #新冠死亡率被認為跟肥胖有明確且嚴重的相關性。

    #附帶一提台灣是全亞洲肥胖率之冠😰

    一些區域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會讓新冠病毒死亡的風險多了8倍,而肥胖可以讓死亡風險高達10倍。
    #如果血糖跟血壓控制很重要
    #那體重控制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而5%的體重,是僅僅 #兩週到一個月的積極飲食控制,就可以達到的事,如此短時間簡單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的事,為何不積極去做?

    強烈建議以後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慢性病史」,麻煩一定要把「肥胖」列入在裡面,才能讓民眾正視自己的健康問題!

    我一直都覺得處理肥胖,是非常緊急的事,當BMI超過25時,每增加1單位,相對所有原因死亡率風險便增加9%,包括心因性猝死風險,是的,先不提快樂缺氧了,每個BMI在30以上的人,我都會嚴正告訴他猝死的風險,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或是血液報告尚可,就忽視了隱藏的風險。

    #肥胖其實就是病
    #而且胖起來要人命
    #降低5到10趴體重可以遠離猝死

  • 台灣女性肥胖率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5:22:37
    有 830 人按讚

    #我不反對重訓
    #我反對的是搞不懂我們在討論的是飲食法的人

    台灣是全亞洲 #肌少症第一名、 #肥胖率第一名、 #骨鬆第一名、洗腎第一名,不良的飲食習慣是主因。肌肉跟骨骼有連動關係,跟蛋白質和營養的缺乏有關。

    我現在門診看到的符合肌少症診斷者,幾乎都是愛減肥的年輕人,反而那種一輩子沒斷過食、把自己肌肉跟脂肪都一起吃起來的60-70歲阿姨,肌肉好的不得了。

    時代在改變,減肥的方法層出不窮到一個亂象,以前的人胖就是單純脂肪多,肌肉的狀態跟年齡大致符合,但現在幾乎所有體脂高的人都有著正常範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這代表地球環境的變遷、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肌少型肥胖症越來越多。連國小女生都在學別人斷食,難怪肌少症會以極快的速度年輕化。

    2018年有篇研究在探討 「禁食對於肥胖跟瘦的人骨骼肌的影響」,找了9個胖子跟9個瘦子分別經歷12跟72小時的斷食,發現肥胖者因為體脂高本身具有的「慢性胰島素抗性」狀態,造成跟瘦的人在面對空腹時骨骼肌的生理反應不一樣。

    胰島素不是只有刺激脂肪產生,它也能幫助肌肉獲得營養,以及 #防止肌肉分解。因此肌肉少或脂肪多這些潛在「周邊胰島素抗性」高的人,也可能高風險會流失比一般人多的肌肉。

    胰島素抗性這個東西,源自腸道菌失衡跟脂肪堆積過多分泌的發炎激素。

    你可以發現一個研究只要結果是「脂肪有顯著減少」,常會伴隨著「胰島素抗性改善」。這也就是為何JAMA那篇跟2018年系統性回顧分析那篇發現 #間歇性斷食沒有改善胰島素抗性,因為 #脂肪並沒有達到顯著下降。

    懂了嗎? #斷食或間歇本身對長久胰島素抗性並無改善效果 #除非妳減少了脂肪
    也就是如果妳168但最後變胖了,你的胰島素抗性還會更差。

    #任何一個可以減脂的飲食都可能改善胰島素抗性
    #即使你沒有斷食
    (若有間歇性斷食的研究結果是脂肪沒有任何的下降,還看到胰島素抗性改善的,麻煩分享paper給我研究一下)

    2019年一個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使用斷食法的隨機分派研究顯示,雖能有效降低體重跟血脂,但三個月後沒能改善脂肪肝,也就是,「無法改善肝臟胰島素抗性」,但是在我門診吃R2飲食的很多人一個月就能看到脂肪肝在超音波的明顯改善,即使體重下降幅度不大。

    #我有看過體脂率12趴的跆拳道國手內臟脂肪超標所以有糖尿病
    #體脂肪血脂肪跟內臟脂肪是三回事
    #吃的內容比時間重要多了

    今年家庭醫業相關期刊也有分析過斷食對健康的好處,不過裡面唯一舉出斷食並不會流失肌肉的例證,是2016年一篇受試者都是 #年輕重訓男(resistance-trained males)⋯這種周邊胰島素特好的會掉才奇怪吧😅

    因此我從來不反對在 #高蛋白質補充夠或有額外重訓的情況下斷食。

    因為我看過太多看網路懶人包隨便斷食的人,沒有經過專業的人員評估身體狀況或精密儀器監控身體組成變化,最後損失很多對她來說寶貴的肌肉。

    對一個每天都在看肌少型肥胖症的醫師來說,任何加速肌肉流失風險的飲食,都應該提高警覺並很小心的給予建議。

    根據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肌肉流失速度較快的人,比起流失最慢的人,3年間的死亡風險高出2.41倍。

    所謂肌肉「流失的快」,是指四肢肌肉 #每年流失超過0.385kg。「流失的慢」是指四肢肌肉每年流失少於0.13kg。所以一個3個月就能讓你流失四肢骨骼肌0.85kg的飲食法,你跟我說我太危言聳聽??

    在一項以20歲左右女性為對象的調查報告顯示,高達80%的年輕女孩因節食減肥已加入骨質疏鬆症的預備行列。 #骨鬆造成的髖關節骨折死亡率比乳癌晚期還高,你覺得這是不用小心的問題嗎?

    一週有辦法練五次的肌肉巨巨們就不用來說自己斷食沒有掉肌肉了,你那種肌肉有掉沒掉、掉個一兩公斤對健康根本沒差。但對於很多肌少型肥胖症的人來說,每掉1kg肌肉她就離死亡更進一步。

    我在意的並不是肌肉線條,而是預防失能跟死亡風險,是避免高風險族群亂試減肥法,而流失更多保命相關的骨骼跟肌肉。

    #你的增肌可能是好看用的
    #有些人的增肌是保命用的
    #人瑞研究發現長壽的人都不是肌肉棒子而是腸道菌相豐富😘

  • 台灣女性肥胖率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5:46:04
    有 292 人按讚

    1090509.兒童肥胖
    早安,我是顏純左醫師,下營和平診所減重門診中心負責人,電話066892269
    @純醫的分享第43篇
    肥胖第七篇-兒童肥胖(1)
    昨天台灣武漢肺炎零確診,總數440名,世界排名第124名
    @1090509A篇
    本文
    世界肥胖聯盟估計世界肥胖人口將來由2014年的20億上升至2025年的27億,WHO希望能夠在2025年前讓肥胖率不要再上升,所以在2015年訂立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
    2016年世界肥胖日以預防兒童肥胖為主題,做為WHO要完成目標的第一項工作。
    有一句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偏偏肥胖兒童變成肥胖成人的有將近55%,而肥胖青少年變為肥胖成人的有70-80%,脂肪細胞不僅數目變多體積又變大,要不胖有他的困難度。
    人在出生的時候全身都是胖嘟嘟的,都是脂肪,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在這裡一併回答。
    為什麼狗貓豬出生會馬上走路馬上覓食,可以短時間自己獨立生存。
    人由動物演化而來,為什麼讓我們的下一代要陷入這種生存的危機,難道演化是退化嗎?
    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談到一件事情,人為什麼是萬物之靈,為什麼是人統治全世界?
    人類來地球不到10萬年,為什麼統治世界,我們的力道沒有野獸大,我們的跑步速度,爬樹本領,游泳技巧,皮膚的禦寒在人類剛來到地球是屬於危險物種。
    人類因為有腦,人類離開森林,不再攀爬樹木,靠著兩隻腳來到充滿挑戰的世界,長時間走路促進的大腦發育,我們的老祖母腦容量400CC.我們現在1400CC°
    人類就憑著腦容量增加成為萬物之靈。
    猩猩100公斤重產下1.8公斤的小猩猩,人類女性50公斤產下3.5公斤的下一代,人類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人類要如何避過這麼大的風險。
    人類的胎兒最大的是頭部,為了讓頭部通過那麼狹窄的產道,所以我們的胎兒的骨頭都是軟骨,我們的肌肉結構都是脂肪,才能通過狹窄的陰道,做極度的身體曲折,骨頭不會斷掉,肌肉不會扭傷,順利產下 ,人類的胎兒在動物界裡面是怪物-大頭小身。
    所以人類小孩出生的時候無法站立是因為骨頭都是軟骨,無法對抗地心引力,我們的肌肉摸起來軟軟的,肥肥的,都是脂肪,無法撐起全身的重量。
    也因此為了了解兒童肥胖的問題,我們不能以成人的BMI的18.5-24來訂標準。
    兒童是要以同年齡的BMI來判斷體位,在前1-5%是過輕,在5-85%是正常,85%-95%是過重,大於95%是肥胖,大於99%是嚴重肥胖。
    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有時候有帶有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小孩威利疾病,要找專科醫師。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台灣也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母親節,為了紀念母親節,明天我們不談醫療,我們來談談母親節的由來,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