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7/11-7/17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監察院人事結果出爐 陳菊等 27 人全數過關!
本屆監察院人事案過程風風雨雨,國民黨因不滿民進黨提名名單,發起突襲佔領立法院行動,不斷杯葛議事,進行抗議。
本週二原預計為監院人事的質詢日,然國民黨立委翻倒質詢台、不願意進...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7/11-7/17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監察院人事結果出爐 陳菊等 27 人全數過關!
本屆監察院人事案過程風風雨雨,國民黨因不滿民進黨提名名單,發起突襲佔領立法院行動,不斷杯葛議事,進行抗議。
本週二原預計為監院人事的質詢日,然國民黨立委翻倒質詢台、不願意進行質詢,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於政論節目上表示,國民黨認為陳菊沒有資格被質詢。
立法院今天進行監察院人事同意權的投票,國民黨立委仍發起抗議行動,推倒圈選處、票匭,並朝主席台丟擲水球,甚至出現搶票、阻擋其他立委投票的行徑,意圖影響投票進行。
然最終投票仍於早上 11 點結束,陳菊等 27 位被提名人皆獲過半數同意票、反對票僅有3票,任期為 6 年。
❷ 新加坡國會大選結果出爐 人民行動黨奪83席佔絕對多數
新加坡於 7/10 國會大選結果出爐,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得 93 席席次中的 83 席。
新加坡的選制有些特殊之處:
㊀「強制」年滿 21 歲合資格的選民投票,否則將會於之後的選舉失去投票資格,因此也讓此次大選投票率高達 96%。
㊁大選選區被劃分成「單選區」及「集選區」。
單選區是每個政黨派 1 人角逐席次,採簡單多數決,只要得票數高就拿下該席次。
集選區是每個黨派出多位人選:如 4 人集選區中,各政黨派出 4 位人選打包一起讓選民投票,以政黨為投票依循的「候選人組合包」。
集選區還有額外規定,各政黨參選名單,為了不讓少數民族的聲音被淹沒,必須有一個少數民族代表。
這次反對黨工人黨拿下 10 席,包括 1 個單選區及 2 個集選區,較上一屆多出 4 席,然總體得票數並無相差太多。
執政黨的席次與上一屆相當,雖然得票率下降,但總得票數仍與過去相當。人民行動黨在國會仍是取得超越 2/3 席次的絕對多數。
❸ 比利時挺台大勝利 眾院壓倒性通過挺台決議案
比利時挺台決議案於 16 日進行投票表決,150 名眾議員中,以130:0、13票棄權的票數,壓倒性通過決議案,以行動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人權價值以及法治觀念,並呼籲各國際組織應讓台灣加入。
決議案當中提出了 7 點建議,包含擴大歐盟與台灣的合作領域、呼籲比利時政府強化台比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呼籲中國政府釋放李明哲等。
除此之外,在此決議案的推動期間,甚至有議員提議官方正式承認台灣的國際地位,雖然遭到否決,但仍成功讓此議題浮出檯面。
#經時事
❶ 基本時薪調升台幣 3 元?! 南韓新政再砸 3.9 兆納稅錢救失業
南韓總統文在寅於 2017 年選舉時,提出 2020 年將基本時薪調升至 1 萬韓元(NT$245)的政見。但於去年最低工資委員會敲定 2020 基本時薪為 8590 韓元後,此政見確定跳票。
明年的基本時薪應如何調整呢?南韓勞方希望能調升至 1 萬韓元,而資方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則希望能調降至 8410 韓元。
雙方爭執不下,勞方甚至曾上街抗議。而最終達成協議,小幅調升 1.5% 至 8720 韓元,折合台幣僅調整了 3 元。
除此之外,南韓年輕人的失業率飆升至 10.3% ,迫使文在寅於 14 日發表聲明,宣布將投入160兆韓元實施新政,發展綠色部門、高科技醫療產業,預計 5 年內可以創造 190 萬個工作機會,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
❷ 12 家石油公司共同減碳!減碳目標仍寬鬆
為回應外界對石化業氣候立場的訴求,全球 12 家主要石油公司聯合發起石油暨天然氣氣候倡議 (OGCI),首度設定碳排放減量之目標:在 2025 年前,每桶石油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20公斤。
12 間石油公司包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等,石油與天然氣占全球產量超過30%。
然而 OGCI 是根據每桶石油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制定減量目標,意味著若石油產量提升,排放量可能因此提高。且相較於歐洲多國石油公司,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目標於 2050 年前達成零碳排之目標,OGCI 制定的減碳目標仍相對寬鬆。
❸ 財報焦點!台積電法說會 機構投資人看好
台積電於 16 日下午舉行 Q2 線上法說會,為全球科技業景氣指標。
從台積電 Q2 營收數據可以看出,手機等晶片平台需求下滑,惟高效運算(HPC) 季增長 12% 成為營收推手。
Q3 財測方面,預估營收季增長 7.9~10.3%。因為下半年 5 奈米製成開始量產,仍未達經濟規模,預期毛利率衰退2%。
受先進製程市場驅動,即使考量到華為禁令,台積電2020年營收成長可達 20% 以上。
總裁魏哲家表示,雖然裝機進度受疫情影響,下半年5G手機齊發,HPC、物聯網等平台需求強勁、外界看好前景。因應需求,台積電亦上調資本支出約6%,至 160~170 億美元。
昨日法說會中,台積電預計今年半導體產業整體產值將持平或小幅成長,而晶圓代工則可能年增14~19%。
#監察院 #立法院 #國民黨 #民進黨 #新加坡 #比利時 #韓國 #首爾 #失業 #氣候變遷 #石油 #台積電 #法說會 #時事 #生活 #新聞 #本週時事 #一週時事 #政治 #經濟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深度
台灣天然氣產量 在 林成蔭 - 投資密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股回檔,國會增稅計畫如何底定成焦點,油價受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顯示上週(截至9月10日為止)國內原油庫存大減640萬桶、已連續第6週下滑帶動而跳高。
美國各大指數中,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出現破50日均線後的反彈,標普五百則是破月線後的反彈、那斯達克、費半導體等指數仍較強勁,本月迄今,道瓊已下跌 1.6%、標普跌幅達 0.9%,目前是自 1 月以來的最差月度表現,9月21日FED將召開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可能宣布QE退場藍圖。
強勢股 : EOG Resources, Inc. 漲8.33%,是一家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在美國多個頁岩區擁有種植面積,包括二疊紀盆地、鷹福特和巴肯。截至 2020 年底,該公司報告的淨探明儲量為 32 億桶油當量。2020 年淨產量平均為 75.4 萬桶油當量/天,比例為 72% 的石油和天然氣液體和 28% 的天然氣,該公司獲得了InvestorsObserver Sentiment Indicator的看漲評級。
弱勢股 : Electronic Arts Inc(EA.US)跌5.73%,為全球知名互動式娛樂軟體開發商,宣布更改遊戲《戰地 2042》的發布日期,於 2021 年 11 月 19 日在全球發布。。
台灣加權指數昨天(周二)收在17354點,成交值2698億,跌80點,指數失守季線,今天(週四)有機會反彈,觀察是否能站回季線。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除息,季配息由 2.5 元調高至 2.75 元,由於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認為,終端需求被高估,台灣晶圓代工廠產能短缺情況結束,台積電、力積電等業者第4季將面臨遭客戶砍單,是否影響填息,可以關注,維持低水位持股。
強勢股 : 千元股以富邦媒、力旺表現較佳;百元以上高價股以創意、中華食、潤泰全突出,中低價股則有聯華、中華車、開發金、和潤等輪動。
道瓊指數上漲 236.82 點,或 0.68%,收 34,814.39 點。
那斯達克上漲 123.77 點,或 0.82%,收 15,161.53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7.65 點,或 0.85%,收 4,480.7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16.4 點,或 0.47%,收 3,465.8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公用事業收跌,能源、工業和材料板塊收漲。
莫德納 (MRNA-US) 上漲 1.58%;蘋果 (AAPL-US) 漲 0.61%;臉書 (FB-US) 跌 0.69%;Alphabet (GOOGL-US) 上漲 1.32%;亞馬遜 (AMZN-US) 漲 0.75%;微軟 (MSFT-US) 漲 1.68%;永利度假村 (WYNN-US) 大跌 6.30%、美高梅國際 (MGM-US) 下跌 2.49%、永利澳門 (WYNMF-US) 暴跌 21.69%、金沙中國 ADR (SCHYY-US) 暴跌 25.10%。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沃爾格林聯合博姿 (WBA-US) 上漲 3.94%;雪佛龍 (CVX-US) 上漲 2.08%;開拓重工 (CAT-US) 上漲 1.68%;波音 (BA-US) 上漲 1.26%;思科 (CSCO-US) 下跌 0.54%。
費半成分股多收紅。英特爾 (INTC-US) 上漲 1.10% %;AMD (AMD-US) 下跌 0.12%;應用材料 (AMAT-US) 漲 0.78%;美光 (MU-US) 漲 0.45%;高通 (QCOM-US) 下跌 2.05%;NVIDIA (NVDA-US) 漲 0.45%。
台股 ADR 僅台積電獨弱。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29%;日月光 ADR (ASX-US) 漲 0.44%;聯電 ADR (UMC-US) 漲 0.08%;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40%。
(本文係個人看法與紀錄,非為投資建議,讀者請自行獨立思考,作出投資決定,盈虧自負,與本人無關)
#歡迎按讚並分享
台灣天然氣產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1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非中東新聞>
*疫情再爆發 馬來西亞在該國富裕區域雪蘭莪省周邊區域實施更嚴格行動限制
*單日新冠死亡人數創新高 印尼自7月3日起針對爪哇和峇里島禁止餐廳內用與公開活動
*隨著需求反彈 印度的汽油銷量恢復到新冠疫情大爆發前的90%
*高傳染性的Delta病毒廣泛傳播 非洲面臨疫情爆發以來確診病例最多的一週
*印度血清研究所製造的AZ疫苗Covishild 宣稱一個月內申請歐洲許可以便加入歐盟疫苗護照清單
*印度國產的全球第一支DNA新冠疫苗 臨床實驗結果呈現67%有效率將申請當地的緊急使用
*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達成臨時協議 逐步提高OPEC+的產量 油價應聲漲破每桶75美元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幣安在英美日接受嚴格審查 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將跟進該有的營運審查
*菲律賓提高馬尼拉南部塔爾火山的警戒程度 可能的火山噴發促使居民迅速撤離
*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 主席習近平示警中國的敵人將衝破”鋼鐵長城”
*習近平:統一台灣是”歷史使命”警告對手切勿阻擋中國前進的道路
*天價反壟斷罰款後阿里巴巴第一筆大交易 收購蘇寧集團零售部門股份
<歐洲新聞>
*英相強森預警即使7月19日如期宣佈解封 仍可能實施”額外的”防疫措施
*塞席爾傳出六名完全接種疫苗者死亡案例 其中五名接種印度生產的一種AZ疫苗版本Covishild 另一名接種的為中國科興疫苗
*挪威宣布鬆綁防疫措施 取消居家工作並允許餐廳酒吧販售酒精類飲料
*德國擬放寬對英國和葡萄牙的旅行限制 將這兩國從”變種病毒肆虐國家”降級為”高發病率國家”
*英國與以色列正討論互換疫苗 以國擬將140萬劑快到期輝瑞BNT疫苗存貨交換英國九月交貨的訂單
*民眾對AZ疫苗需求驟降 使得東歐各國須在到期前盡快用掉這批疫苗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稱已放棄與歐盟達成金融服務協議 他將放手讓英國制定自己的遊戲規則
*從天然氣到電力的價格全都飆升至破紀錄水平 歐洲能源通脹正在加速
<美洲新聞>
*美國上週初領失業補助人數降幅大於預期 顯示失業人數隨著勞動力需求增加而減少
*施壓共和黨對基建計畫的支持 美國總統拜登團隊公布各州道路與橋樑倒塌的清單
*面臨大陪審團的起訴 川普集團長期的財務長威索柏格主動向紐約地檢署自首
*克服晶片短缺和港口擁堵危機 特斯拉第二季交車數量可望達到破紀錄的20萬輛
*紐約市出現罕見熱浪之後 靠市政府向市民發出節約用電簡訊後避免了一場大停電危機
*美國參眾兩院兩黨議員紛紛致函總統拜登 表達對於中國”攻擊”香港民主的擔憂
*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土耳其電商 IPO首日市值達39億美元
台灣天然氣產量 在 Technews 科技新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比特幣挖礦業興起後,無處安放的油田天然氣終於有了可以得到善用的機會。
究竟這兩者是如何互惠互利呢?一起來了解。 🔥🪙
#填問卷抽好禮 📣
【科技新報讀者調查】 https://pse.is/3gz9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