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CC編列兩年155億元 加速國家5G基礎建設 採用國產品牌佔比達40%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佈於 2021年1月20日 立法院於1月19日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其中有關5G網路建設計畫編列155億元。通傳會(NCC)表示,這筆5G建設補助費,將用於...

  • 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3 12:23:25
    有 1 人按讚

    NCC編列兩年155億元 加速國家5G基礎建設 採用國產品牌佔比達40%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佈於 2021年1月20日

    立法院於1月19日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其中有關5G網路建設計畫編列155億元。通傳會(NCC)表示,這筆5G建設補助費,將用於五大電信公司5G加速計畫將由5年縮短為2年半,基地台建設數量由1萬6,000台增加至3萬9,000多台,人口覆蓋率由5年50%提升至85%。

    業者原規劃「5年建置1萬6千多個基地臺」,在前瞻三期預算挹注之下,期程縮短為「2年半」,基地臺數量更增為「3萬9千多」個,使電波人口涵蓋率大幅提高,由目標5年達50%提升到85%,藉由公私協力的方式,提升我國數位競爭力。

    至於,而這筆155億元5G建設補助款未來如何分配,若根據各家投標金額來推算,中華電的貢獻度最高,達33.5%;遠傳為29.7%;台灣大哥大為22.2%;台灣之星為14.2%。如何爭取已成為五家電信商攻防的重點: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表示,中華電將加速、加量布建5G基礎網路,2020年5G基地台建設數量超過4,000座,2021年年底5G基地台數累計將超過1萬座。

    台灣大建議,應在補助辦法中納入「競爭機制」,不能只依標金比例分配,可比照高鐵台鐵模式共構4G共站經驗,以「共構共站方式」加速5G建設,使全國各地人民都對5G服務有感,並藉此縮短城鄉差距。

    遠傳則是支持採用標金比例分配機制。

    台灣之星支持依照標金比例做為分配原則。

    亞太電則表示支持NCC的決定。

    這次立院通過的5G補助款,包括2021年補助99.23億元、及2022年補助55.73億元,合計約155億元,接下來2023~2025年將再規畫各55.64億元、25.89億元、及30億元,尚待立法院未來審議,五年合計共266億元。

    NCC指出,「補助5G網路建設計畫」中,亦鼓勵業者採用國產設備,目標為前瞻第三期後5G業者新建的設備,國產品牌比率達40%。並規劃透過5G國產品牌之自主資安技術組成5G國家隊,與國際大廠組成供應鏈夥伴關係,因應國際經濟發展及數位轉型之挑戰。(629字;圖1)

    [備註]
    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110~111年度)特別預算案,經朝野協商,通過2,298.3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其中,電信業155億補助款表決順利通過。這筆將近2,300億前瞻預算,預計使用項目包含:軌道建設項目402億元、水環境建設將投入524億元、另有數位建設444億元、城鄉建設741億元經費、綠能建設79億元、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18億元、食品安全建設16億元,還有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76億元等。

    附圖:圖、NCC編列兩年155億元 加速國家5G基礎建設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448&fbclid=IwAR2BtTciokFFp9DGt1KBWSBTqlhIRbz2eUSjSc0eQcXbWg6dPMiJc4lnLZg

  • 台灣大哥大網路2022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2-12 08:00:00
    有 3 人按讚


    5G 商轉到底能幹麼?VR、無人車、AI、物聯網通通都用得到

    2019/02/12 中央社

    2019 年號稱「5G 商轉年」,想像一下,未來 5G 生活的場景:早晨起床,居家機器人自動上熱騰騰的咖啡,在台北這頭滑著手機,監控高雄工廠的攝影機,輕鬆遠距操作機台,分析生產大數據。

    找不到巷子裡的人氣甜點店嗎?智慧眼鏡可以投射地圖,用語音指引正確方向;走在路上,從眼前駛過的,是無人駕駛的自駕車;到便利商店買東西,不需要店員,「刷臉」就可以結帳。

    週末戴上虛擬實境(VR)眼鏡,來場身歷其境的電競冒險,醫院也會隨時監控你的血壓狀況,透過 AI 語音助理和 VR,全新的社交關係也將建立。

    以上這些場景,部分已經實現,部分還在實驗階段,關鍵在於,通訊的品質和速度,像是 VR/AR 裝置,傳輸訊號稍有延遲,戴頭盔的人就會因為影像失焦而有頭暈等不適感

    被稱為 5G 的第 5 代行動通訊技術擁有大頻寬(eMBB 增強型行動寬頻)、大連結(mMTC 巨量物聯網通訊)、低延遲高可靠(URLLC 極低延遲的可靠通訊)等特性;2018 年 6 月,國際標準組織 3GPP 公布第一版 5G 標準 Release 15,全球陸續啟動 5G 布局。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 IMT-2020 規範,5G 的峰值資料傳輸速率預計可高達 10Gbps 以上,比 4G 高出 10 到 100 倍。

    舉例來說.下載 2 小時的 4K 影片,3G 所需時間為 3.4 小時,4G 需要 7.3 分鐘,5G 則不到 4.4 秒,傳輸速度大幅提升,但仍須注意外在環境,可能會影響使用者實際體驗的速率。

    除了(訊號)傳輸速度更快,5G 還有低延遲與大連結等特性,有利於發展「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服務,包括工業 4.0、智慧住宅、自駕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等,應用層面不再侷限於通訊領域,各行各業都可能搭上 5G 浪潮,掀起史無前例的產業革命。

    研調機構 Gartner 預估,2020 年全球將有 204 億個連網裝置,其中,自動駕駛車、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最被視為 5G 重要的成長領域。

    工研院也指出,5G 將會加速更多應用服務的發展,例如 AR/VR 遊戲、購物;機器人智慧工廠、居家照護機器人;無人機安全監控、農作物勘查等。

    5G 商機多大?研調機構 IHS Markit 估計,至 2022 年全球 5G 用戶數將達 5.5 億戶,台灣 5G 價值鏈在 2035 年的產值高達 1300 多億美元,並帶動 51 萬個就業機會。

    然而,5G 雖然擘畫出新未來,法規制度也必須到位,舉例來說,5G 技術將讓自駕車更穩定成熟,但出了事誰負責?還有道路安全要如何變革?都是將是未來可能會面臨的難題。

    綜觀全球,針對 5G 頻譜規劃分為 Sub6(6GHz 以下)以及 mmWave(毫米波,30~300GHz)兩大主流。各國政府陸續發放 5G 頻譜,加速 5G 網路建置的時程,預估自 2019 至 2020 年起,南韓、美國、日本、中國、英國等將搶先推出 5G 商用服務。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在 2020 年進行第一階段 5G 釋照,5G 頻譜釋出以連續、大頻寬為原則。NCC 擬規劃 3.5GHz 擬釋出 270MHz,也會在 28GHz 頻段釋出 2500MHz 頻寬,細節仍待行政院拍版定案,部分產業人士擔憂「台灣動作太慢」。

    NCC 也指出,台灣不是 5G 技術標準的制訂者,應該當個「聰明的跟隨者」,在 5G 布局上,台灣會等到全球 5G 技術標準相對明確、以及 5G 終端設備成熟,才去推動 5G 頻譜釋出及發放 5G 執照事宜,如此一來,企業及民眾才能用更合理的價格享受 5G 服務。

    產業界認為,仍在發展階段的 5G 產業面臨兩大瓶頸,第一,B2C 的商業模式要準備好,目前成形的商業模式主要以 B2B 為主,B2C 如何獲利還在摸索中;第二,B2C 的終端設備也要成熟,5G 終端要能統合 4G、3G,還要支援各種 5G 應用,而且因為要移動,在大小、電力、散熱、價格上都是一大挑戰。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曾說,5G 旗艦手機預計 2019 年上半年問世,但價格將十分昂貴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則指出,台灣發展 5G 仍有商業模式與終端設備的 2 大挑戰,他認為,NCC 預計 2020 年發照一點都不晚,能讓終端設備有發展時間。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5556-5g-application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