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外食人口統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外食人口統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外食人口統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食力foodnex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數據揭露!】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健康體位該從小養成》 你知道嗎?台灣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選擇不正確、飲食不均衡等都會造成營養不良。然而,不單單只是過瘦、過輕,肥胖、過重也屬於營養不良的一種!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健康促進統計...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吃出健康活出愛4 / 正確蔬食身心健康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倪銘均。 聽打:吳麗娟 陳怡仁。 剪輯上字:程靜美 鄭先安醫師: 你要是去看某一些生命的身體的時候,事實上你會感受到除了那個...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雨城說書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13:06:48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 . 「他們是一九九O年代、民國八O年前後,啣著滑鼠出生,素質最優秀的一代,卻也是在變化劇烈的年代中,徬徨、不安,疲憊地尋找光亮的『厭世代』。這樣的厭世感,是對處於貧流層低薪生活的反諷,不悲觀,卻也無法樂觀。」-《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 . 低薪、缺乏保障與發展性的...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食力foodnex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6 12:03:57
    有 101 人按讚

    【#2021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數據揭露!】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健康體位該從小養成》

    你知道嗎?台灣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選擇不正確、飲食不均衡等都會造成營養不良。然而,不單單只是過瘦、過輕,肥胖、過重也屬於營養不良的一種!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中,台灣18歲以上人口,過重比與肥胖比加起來就有43.9%,而台東縣更有高達52%的成人體位過重與肥胖!也就是說,2個人中,就會有1個人體重過重或肥胖。而屏東縣、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市等更有約1/3的國小學童屬於過重或肥胖的體位!

    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真能這樣說嗎?健康的體位應該從小養成,不論是肥胖或是平常的飲食選擇,應該教導孩童、大眾從飲食選擇開始,如何均衡飲食、哪些食物有良好的營養素來源等等。

    培養懂得選擇飲食的知識、健康的均衡飲食習慣,為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態打下基礎。也應該透過正確飲食觀念的教育,進而培養出「創造健康的Fashion」,由自己創造飲食的Fashion,而不是跟著Fashion吃什麼就吃、左右了你的飲食習慣。
    -
    更多國內外食育趨勢分析, #食力NO23季刊現正熱賣中!《不懂擇食的代價,你要下一代承擔嗎?》
    點這看目錄👉 https://reurl.cc/eEWYoK
    -
    想入手《食力》6月號季刊的朋友們,疫情期間也可以從網路通路購買喔!
    📔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PChome
    📔電子雜誌:Readmoo、Pubu、HyRead、KONO、讀冊生活TAAZE、博客來、樂天KOBO
    📔實體書店:誠品書店、金石堂、何嘉仁、TSUTAYA BOOKSTORE、獨立書店、一般書店
    📔海外書店:香港誠品 顯示較少內容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0 13:15:31
    有 67 人按讚

    【Yahoo論壇/王淑華】

    台灣地狹人稠,三步一超商、五步一家小吃攤。近年來,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假日選擇耍廢在家睡覺、打電動,於是外送、懶人商機快速擴展。

    這次新冠疫情讓台灣進入無限延長的賽局,生活型態和消費習慣被迫改變,新的秩序悄悄地重構我們的日常,同時也讓許多業者必須對「外送」商機,展開新的戰略思維。

    #Yblog #外送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23:37:00
    有 696 人按讚

    這兩天在吵「校正回歸」的議題,相信昨天已有很多醫學專家們紛紛跳出來解釋了。我這邊也不想引起太多的爭論。

    【其它國家是否有發生類似的狀況?】

    我提供一些資料參考,去年日本疫情剛開始時,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那時我們都還在爭論日本到底有沒有積極在做檢驗啊?2020/3/4那天PCR檢查件數突然暴增3835件,今年2021/2/15東京都也公告必須修正感染數、增加838人,這些都是遇到感染數極增、保健所業務量過多,對應上也有類似的塞車問題。

    大家應該也有聽說身為科技大國的日本,過去在通報確診者資料竟然還在使用傳統傳真機的方式。相對地,台灣馬上就有所對應會簡化通報項目,相信很快就可以改善通報系統上的缺失。在疫情剛開始大量爆發的階段,多少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從5/15開始第一天確診者出現三位數,至今其實也沒有幾天的時間而已,此波疫情來得太快太猛,剛開始多少就會遇到問題的,就算是換個黨執政也是一樣會釘爆。

    我並非都只會說好話,使用校正回歸的次數如果太過頻繁,肯定會讓民眾失去對於政府的信任,久而久之大家就不知道數字到底是真是假了。相信經過媒體與人民的鞭策之下,指揮中心肯定會加速改善,更能真正有效判斷台灣疫情未來的走勢。

    我同意阿中部長所說的,每一位確診患者都代表一位病人,不是新台幣,並不適合用"作帳"的講法去引起對立。每一位病人都代表著一條生命,他們可能都是別人的重要親人。

    事實上,很多工作上的數據都比確診數字的統計複雜上很多,像我們在半導體廠工作每天都要看一大堆Trend Chart。就我自己長期觀察了日本四波疫情的感想來說,不管是校正前還是校正後,這種250、350、450的數字,就長遠的角度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等級的。每天的確診數字從50跳到500、500跳到1500、2000跳到6000,這才是代表狀況改變了,所以我不解現在吵這些數字的意義?就以昨天第一次校正回歸後的數字,有很多粉絲團畫圖說確診數字在往下走,我並不覺得359→360→349→321這樣的趨勢有任何的意義可言,

    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眼光太過於短淺,而只是被眼前的事物受困著。倘若我們可以站在更高一點的角度看,把眼光拉高,以長遠的方向看來,要如何把台灣的疫情數字更快速地收斂,避免走向其它國家那種每天上千上萬的可怕數字,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拘泥於差個幾十人的小數字上。

    很多國家都預演給我們看那麼多次了,上天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可以準備更充足的物資,現在輪到台灣必須來打這一仗了,台灣人是該收心好好共同面對這場戰役了。那些存心想內鬥的人拜託發揮點人類所該有的良知,別什麼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若每天都只在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爭來爭去,那一點意思都沒有,那麼愛爭就去跟外面的人爭!大家可不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它重新歸零!非得爭到大家都生病了才甘心嗎?別忘了我們目前手頭上的疫苗數量好像還很不足耶!

    【日本的疫情走向如何?】

    日本政府發令差不多快滿一個月的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看起來...越來越不緊急了!每天的確診數字依舊是在5千上下,實施的範圍越擴越大,連非在本島的沖繩縣都在5/21被列入了。這"做做樣子"、"一點都不緊急"的事態宣言,看來還會繼續下去,菅内閣支持率持續往下掉至31%。

    下午我有看了一下渋谷大十字路口跟台北西門町的即時影像相互比較,東京都政府派著好幾台車子上面掛著注意「N501Y變種病毒」的警示看板,但渋谷街上的人潮卻全都跑出來了,真的完全都不像"緊急事態"該有的樣子了,很明顯地,日本人對防疫已經感到疲乏。

    從圖表的數據可以知道東京都目前依舊以N501Y變種病毒的感染占多數,E484K南非變種病毒也占了一定比例,從來型的武漢病毒反而占少數,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型變異株有往上升的趨勢。日本國內疫苗接種慮是否能跟上雙突變、三突變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感染的速度,也是讓人相當擔心的。

    【學習英國達成70%的接種率】

    沒想到去年被各國封鎖、拒絕入境的英國,現在反而要成為日本學的對象了。英國甚至在2021/1/8還出現最高單日接近7萬確診的數字,但由圖表可以知道隨後疫苗快速大量接種,英國至今已完成第一回疫苗的接種率已達71.2%,完成第二回疫苗的接種率達41.1%,再加上實施封城的手段之下,已逐漸把單日確診數字給壓下來了,最近大家在電視上應該也有看到英國很多地區陸續解封的好消息。

    可以振奮人心的應該就是整體疫苗接種率拉高之後,確實是有效的。即使AZ疫苗僅有70%的防護效果(Pfizer跟Moderna具有90%以上的防護力),但英國主要也是打AZ跟Pfizer疫苗為主,若各國也能持續讓60%~70%人民有抗體,那病毒傳播速度應可逐步減緩。

    【日本施打疫苗的狀況】

    日本從2/17就開始醫護人員與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主要是以Pfizer疫苗為主,但截至目前為止,竟然僅有3點多、不到4%的接種率,是全球國裕國最慢的接種比率。

    日本人民大概也已經看得出來,唯有疫苗的接種才能救日本了,很難再去指望政府能有所作為。令人不解的是,日本爭取到的疫苗數量已足夠讓1.26億人口施打,更是擁有Pfizer跟Moderna這兩款全世界最想要的疫苗,但民眾卻不願意施打,讓日本這個公衛大國落得疫情失控的下場。甚至有新聞報導指出,神戶市一家接種中心,因為配送上的疏失,疫苗解凍後並沒有在2小時內稀釋施打完,導致960隻疫苗整批報銷,只能丟進垃圾桶。(台灣民眾應該覺得有夠浪費的,可不可以多分一些給我們?)

    日本也將通過Moderna與AZ兩種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接下來就只看日本民眾是否能夠提高接種配合度,以及日本政府宣誓大規模疫苗接種,是否真能徹底執行?
    --
    【前面的路或許還很艱難,但我們應當攜手面對!】

    我的資訊大多數是從長期接觸日本的疫情新聞而來,但真的覺得台灣似乎很少有媒體會去整理報導病毒跟疫苗相關的研究,轉了好幾個電視台幾乎都是打打鬧鬧或者車禍的負面新聞,不然就是不同政黨之間在各說各話、相互攻訐、引起恐慌與對立。我們選出來的立法委員跟議員是不是都不用做事情,只要一直上節目吵架給大家看這樣就可以了呢?

    期待透過此次疫情的經驗,可以幫助台灣醫界能對新冠病毒有更多的研究數據分析,更能知道如何幫助染疫的患者恢復健康。與其在那邊討論「校正回歸」數字的真假問題,不如把重點放在下週的陽性率或R0值這些指標的走勢是否有往下降一點吧!

    我們其實應該更想透過醫療數據統計,了解英國變種病毒株到底對於台灣國人的健康影響程度是如何?像是今天5/23記者會當中,張上淳教授就有報告4/15以後的2795名個案當中,有270人屬於嚴重肺炎(9.7%);單看60歲以上是佔了37%,重症病患比例為18%。(本次萬華行動史有很多中高年齡層,甚至很多也都是慢性患者,因此這部分的疾病嚴重度跟先前的認知有些不太一樣) 若以整體3680個案來說,嚴重肺炎占了6.2%,有2.6%接近或已到呼吸衰竭程度,有66例使用呼吸器、2例使用葉克膜。

    日本有著很好的醫療科學技術分析,也有著足夠劑量的疫苗,但人民疫苗接種配合意願低,政府也無法推出強而有力的防疫對策,對人民太過度的行動自由而束手無策。台灣在防疫政策上有積極對應的執行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長時間盡心盡力地想替全民守護,天才IT大臣唐鳳也懂得將數位科技快速地運用在防疫上,卻總是被自家人的政治內鬥而自找了一堆非必要的麻煩,在疫苗取得上也受到國際政治的打壓。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最終的結果搞不好真得要回歸到「適者生存」。對國家防疫有益的,我們再去做。網路上很多會混亂您內心的,只為了某些人政治利益的,我們要小心不要成為落入有心人士的幫兇。把眼光拉高,讓視野跳脫台灣這個小地方,記取各個國家的教訓。來想想看,怎樣才是對台灣長遠疫情來說,是比較有幫助的呢?

    祝福台灣下個禮拜的疫情能日趨減緩。盡可能地就少外出、少外食、少接觸他人,或許我們幫不少什麼大忙,但能夠減少醫療上的任何負擔就是最好的幫助,小小的力量也可能是大大的幫助。

    --
    ✅ 免出門!免運費!大阪王將煎餃團購中
    https://bit.ly/2QAqX1y
    ✅ 台塑集團UV-C紫外光空氣除菌機推薦
    https://bit.ly/2QFZ2Nl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七天到貨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05 17:15:47

    #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吃出健康活出愛4 / 正確蔬食身心健康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倪銘均。 聽打:吳麗娟 陳怡仁。 剪輯上字:程靜美

    鄭先安醫師:
    你要是去看某一些生命的身體的時候,事實上你會感受到除了那個情緒以外,我會把它區分成兩種層次,一種是他生命本身的能量,一個是卡住的一些糾結的情緒能量,它會在那個物體上,或是那個身體上會呈現出來,一般都是存在的。那當然這個存在的感覺,每個人都可以慢慢地提升敏感度,一般偏素的人,或是你的雜念慢慢愈來愈少的時候,事實上你的感覺力自然就會增強。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慢慢可以提升能力去感覺到的。

    那至於吃肉跟什麼病相關?事實上,我們在肉食的,大量吃肉食的食物的時候,那事實上跟三高、跟腫瘤,統計起來就是有差異,很多惡性腫瘤,或者是很多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你大量肉食的時候那身體的負擔是比較大的。一般我們在食物上常常會勸說可能在有腫瘤的,或是三高的人,可能你如果把食物的蔬食比例讓它提高,不要去吃進那麼多的肉類的食物,讓你身體增加這麼多的負擔,這是我們在醫療上可能會、常常會建議的。

    許瑞云醫師:
    一般我會鼓勵,如果他的疾病跟飲食有很大的關係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們盡量偏素,偏蔬食,就是盡量肉少吃一點,然後,但是蔬食,不一定就是代表健康,也得要懂得怎麼吃的健康,因為我發現台灣吃素的人口,尤其是外食的,有很大的問題就是他的(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很不足,那如果加上太陽也曬不夠啊!維生素D也不足啊!或者維他命B12也不足,這樣子不見得會帶來健康,所以我會鼓勵所有願意走向蔬食的人,如果你要更健康的話,你也要均衡,也要注意自己(植物性)蛋白的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這樣子,你可以吃得非常地、非常地清爽健康。

    現在還是大魚大肉的,我會盡量鼓勵你也試試看,有一天給自己身體一個放假,你去感受一下,當我吃了很健康、很輕盈的蔬食這一餐以後,我的身體如何給我反應的,因為很多人跟我反應就是說,當他吃大餐,吃了很多大魚大肉後,他是很沉重、很想睡,然後就身體就是很重、很不舒服。那如果他去吃了一頓很健康的蔬食,蔬食也有不大健康的,那種就是很厚味(重口味)的那種蔬食,就是很多的調味料、很多加工品,那種是不健康的蔬食,所以你要選擇比較健康的,現在台北也有滿多那種為了環保而開的餐廳,就是跟傳統的素食館是不大一樣的。那些其實很多都會提供你很舒服的蔬食,你吃完你會覺得哇!我下午不會覺得我好昏沉、很想睡覺,我還需要個午睡,你可以很有體力地去完成你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且精神很敏睿、很舒適。

    鄭先安醫師:
    如何讓心念穩定下來,還有讓你飲食層面、讓身體的穩定層面等等,能夠讓身體能夠變得更和諧,讓我們免疫系統變得更和諧,這個都是我們要減少疫情的,或是在病毒在身體裡面過度的反應,這個常常是我們可以去思考的方向,你的免疫系統越和諧,即使病毒進來了,面對它以後,排他性沒那麼強的時候,免疫系統能夠跟它接觸之後,很快地抗體就穩定下來了,病毒也沒有過度的、彼此的對抗的時候,基本上,時間到了,它就是過去了。

    所以很多東西,我們每個人在我們的心念的浮動下,或是在你的環境的因素下,常常會改變這個病毒的複製,或病毒的活性,或者人跟人之間發病的很多比例等等,都是很多因素在影響。

    #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飲食影響你的個性 #正確蔬食身心健康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靈丹妙藥 #高血壓 #高血糖 #高油脂 #腫瘤 #癌症

    大愛阿明邀請您一同茹素護生愛地球
    2021.08.05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11 19:58:22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避免肥胖就能防乳癌!醫師的外食4原則 (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5LSerGyWYZE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 (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86g4SrpxImA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肌少症3徵兆當心老年失能!這樣抱膝伸腿練肌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26

    50%高齡者有骨質疏鬆!芥藍、莧菜搭這個助鈣吸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37

    #蔡凱宙 #骨質疏鬆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台灣外食人口統計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30 11:58:23

    癌症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十大死因第一名,但隨著醫療進步,許多癌症的發生率都在下降,唯獨乳癌發生率卻仍節節上升。

    江坤俊醫師表示,癌症能夠蟬連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如此多年,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家愈活愈久」。癌症有一個共通點是「你活愈久得到的機會愈高」。

    他指出,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跟「環境」的影響,基因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當我們活得愈久,暴露在環境裡面威脅因子的時間就會愈長。

    但現今許多癌症,例如胃癌、肝癌的發生率都在下降,為甚麼乳癌發生率不降反升?江坤俊醫師回應,我們都知道胃癌、肝癌的危險因子,因此都已做特別預防,像是預防肝癌,我們會知道要先治療B、C肝炎、要戒酒。

    而為何罹患乳癌的人口反而增加?江坤俊醫師也歸納兩個原因:

    飲食西化
    「我們都知道肥胖是乳癌的一個危險因子。」江坤俊醫師說明,飲食西化的就代表吃的東西是屬於高油脂的,就比較容易肥胖,成為罹癌的高危險群。

    食安問題
    相較歐美國家乳癌好發的年紀大約落在50-55歲,台灣統計數據更年輕,大概是45-50歲左右。江坤俊醫師指出,很多人會問說,如果飲食西化是其中一個原因,西方人不是應該更容易罹患乳癌嗎?怎麼會反而我們好發年齡更年輕?答案是我們的「食安」沒有人家好,把關不像歐美那麼嚴格,導致我們常常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之中,罹癌機率也因此上升。

    江醫師推薦的飲食法?

    針對預防乳癌該怎麼飲食,江坤俊醫師表示,飲食當然還是要多樣化、營養素多元攝取,此外就是要「控制體重」。

    「停經後的婦女,BMI每增加1,得到乳癌的機率約增加18%。」江坤俊醫師說,控制體重很重要,但減肥的方法也要慎選,很多人會用像是節食的方法減肥,當開始效果很好,但到後期都很容易復胖,因為這些方法太嚴格。

    「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江坤俊醫師提及,減肥不是一時半刻,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又可長久執行的方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他說,工作忙碌的關係,自己也常常吃外食,但一定會謹記下列原則:

    原則1:雞腿去皮、三層肉去肥肉
    江坤俊醫師指出,雞皮與肥肉脂肪量較高,少吃對身體總是比較好。

    原則2:夾自助餐時甩一甩
    「現在自助餐不是大部分是秤重算錢嗎?但我不是為了要省錢,是要甩油啦!」江坤俊醫師笑說,自己會以此方式盡量減少食材上附著的油量。


    原則3:白飯只吃半碗
    江坤俊醫師分享,像是聚餐或是吃便當時,來的是白飯而非糙米飯時,一定會先撥掉一半,只吃半碗就好,藉此控制澱粉的攝取量。

    原則4:盡量不吃燒烤
    「只要看到食材有燒焦的地方,我一定會把它剪掉,因為當中有太多致癌物質。」他透露,一般是不吃燒烤類的食物,除非遇上節慶,好比中秋節有烤肉之約,就會盡量注意。


    江醫師最擔心的國人慢性病?

    ?其實對我們外科醫師而言,血管健康最重要。」江坤俊醫師強調,運輸營養及代謝廢物都要靠血管,所以若是血管不好,「就等同一個國家的運輸管道沒有建好,」就算有再好的資源也無用,因為送不到目的地,也就是無法供給器官運用。

    江坤俊醫師進一步解釋,現在很多人有「三高」問題,也就是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這對日常而言其實很恐怖。」他提及,高血糖久了就容易高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開始產生異常,對身體的侵害非常大。

    確實,高血壓可能引發中風;高血脂也會引發許多心血管疾病,而高血糖更是會引起全身性的周邊血管硬化及鈣化,血管不好就容易誘發許多病變,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江坤俊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就常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管循環不好,每次只要開刀,像是縫合腸道後,患者就特別容易產生滲漏的現象,因為癒合力差。

    另外,像是電視廣告的橋段,阿嬤雙腳被壓過但都沒感覺,江坤俊醫師也透露,經常看到糖尿病患者,腳上傷口已經4公分大,患部紅腫糜爛,差點蜂窩性組織炎才到醫院求診,詢問之下才發現患者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傷,「因為他根本感覺不到痛啊。?

    「所以我才說我最害怕的是血管出問題。」江坤俊醫師強調,無論今天是三高中哪一高引起的都不可輕忽,因為這對傷口癒合、手術而言,常常都會造成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乳癌風險大增118%!美最新研究揪出乳癌兇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225

    它讓癌細胞自動凋亡!缺少則罹癌機率增48~84%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088

    #江坤俊 #癌症 #乳癌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