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外傭假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外傭假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外傭假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外傭假期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應該為新書(其實也不新了,都出了兩個月了)做的最後一個訪問吧 其實行山真的令我與大自然連結多了、緊密了,就自然更注重源頭減廢和環保,反正人類的存在都只會破壞大自然,只能盡量減低破壞吧 🙈 因此也希望大家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大自然多走一步,多出一分力啊! 仲有好多嘢大家可以做,而文中不夠篇幅未能提到...

  • 台灣外傭假期 在 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8 21:49:27
    有 135 人按讚

    應該為新書(其實也不新了,都出了兩個月了)做的最後一個訪問吧

    其實行山真的令我與大自然連結多了、緊密了,就自然更注重源頭減廢和環保,反正人類的存在都只會破壞大自然,只能盡量減低破壞吧 🙈
    因此也希望大家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大自然多走一步,多出一分力啊!

    仲有好多嘢大家可以做,而文中不夠篇幅未能提到,包括:
    - 裸買日用品及食材,減少包裝
    - 自備食物盒或食物袋,外賣走塑
    - 自備水樽或杯
    - 穿長袖衫、戴帽,少搽防曬、至少選海洋友善防曬
    - 少開冷氣,或開28度+風扇
    - 自備手巾,棄用紙巾或濕紙巾
    - 食素,或至少多菜少肉,不吃牛減碳排
    - 回收可重用物料,例如塑膠、紙等
    - 選用少包裝的用品,例如使用番梘代替瓶裝沖涼液或潔手液
    - 少買衫褲鞋襪,認清需要還是想要
    - 轉用環保月事產品,例如月經杯

    等等等等

    大家如果都有啲生活小貼士歡迎一齊分享啊 💚

    專訪詳情:
    // 行山「女」程 乏味生活一點綠
    身體力行環保走塑減用防曬乳液

    「行山教曉我一件事,環保不是甚麼粗重工夫,只需留意生活中的細微細節。」熱愛行山的山女阿珊,2016年在社交網站設立了行山資訊平台。香港共有300多條行山路綫,阿珊稱暫時征服了百多條,並將香港100條行山路綫滙集成書,把「山野無痕」的信息滲透其中,盼行山人士與她一起愛惜大自然。

    她又提到近年不少外傭在社交平台詢問她有關行山的資訊,未來盼為她們出版一本英文版書籍,希望人人都可多感受香港那一份綠色。

    阿珊憶述,小時候其實沒有機會去郊野公園,因家人沒有帶她去,唯一接觸已是中學的畢業旅行,但當時還不懂得欣賞大自然,「長大後跟好多香港人一樣,每逢放假只會行街看戲食飯,沒甚麼好做。」直到6、7年前,感到厭倦的她想到可以嘗試與朋友一起行山感受郊遊樂,開始了第一次的「試行之旅」。

    厭倦行街看戲 開展行山之旅

    她記得,第一次行的是油塘的魔鬼山,是個較簡易的路綫,約1至3小時便可完成,「上到山看到優美景色,發現原來香港這個石屎森林還有另一面不同的景觀,當下感到好驚訝,因為真的沒接觸過大自然。」那次體驗,讓她一試難忘,自此每逢周末見好天就會行山,發掘更多山巒美景,有一年的復活節假期,她連續4天行山,「每日都與不同的朋友行。」

    走過6、7年山野,阿珊自覺與大自然的連結愈發深厚,她說,走上山後,剛開始只會注視迷人的景色,後來再深入發現,還有很多得意的植物及昆蟲,便愈來愈愛與大自然互動,「3、4月正值花期,在一些山頭特別看到某一種花會生長遍及四周,其中一種花名叫崗松,會散發出白花油般的味道;即使同一條山路,不同季節前往都有不同驚喜。」

    征服百多條路綫 蚺蛇尖最難

    香港共有300多條行山路綫,阿珊稱暫時征服了百多條,其中令她最深刻的便是蚺蛇尖,「是我在香港走過最長的,由朝到晚足足8小時,中間又有很多崎嶇路段要扶着行,不過景色真的很美,上到山頂看到西貢有個很美的沙灘,完成後有成功感,因為是在香港行過最難行的山。」

    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裏,行山郊遊成為山女乏味生活中的一點綠。投進山野的懷抱後,令她開始細想如何保護它們,長年下來,她對環保想法有不少改變,減少開冷氣、以毛巾代替紙巾、減少用水這些不在話下。她更分享,會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品,改為自備環保飲管、環保盒等,亦會重用以前買濕貨時拿到的膠袋,不斷洗乾淨後重用。

    她指,有時在海邊看到很多垃圾被沖上岸,當中有許多膠樽、飲管及發泡膠等,塑膠不會自然分解,「其實你製造這個短命膠的罪孽,不是丟進垃圾桶就完,可能你會以為自己的責任已經完結,但它仍在你生活之中存在,甚至你會重遇它。」

    出書傳遞山野無痕信息

    不少女士為防止紫外綫照射至皮膚曬乾曬黑,會塗上防曬霜,惟防曬乳液裏有一些特定的化學成分,若流入海洋會造成珊瑚礁白化。對阿珊而言,即使炎炎夏日行山,亦情願穿長袖,以「物理級防曬方式取代」,「縱使我不是玩海上活動,不會直接將帶有化學成分的粒子流入海洋,但洗臉沖涼時仍會污染到水,最終仍會流返去大海。」

    阿珊上月更推出行山書,將香港100條行山路綫滙集成書,把「山野無痕」的信息滲透其中,盼行山人士與她一起愛惜大自然;她又提到近年不少外傭在社交平台詢問她有關行山的資訊,自己只能盡量繙譯成英語,惟內容未必完整,故未來盼為她們出一本英文版書籍,望人人都可多感受那一份綠色。

    難忍滿山廢物 夥有心人做「垃圾婆」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港人為一嘗新鮮空氣走到郊野,令行山熱潮再現,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態災難。阿珊在疫情期間,亦曾上山清理垃圾十多次,回想起來她依舊氣憤。

    淨山活動執垃圾

    阿珊指,於今年2、3月時,不少市民因去不到旅行,閒來無事便去行山,惟又不是人人都有良好行山意識,她漸漸發現熟悉的山路上愈來愈多垃圾,很多口罩、煙頭、紙巾被胡亂棄置在地上,「行山時5公里內見到十多個口罩,我很生氣。」

    她遂在社交平台上呼籲有心人與她一起去做「垃圾婆」執垃圾,意外地都有十多個人舉手,最終她便與綠色和平合作舉辦「淨山活動」。

    其後,阿珊即使自己去行山,亦習慣多帶一個鉗及垃圾袋備用,「見到垃圾就執」。她更分享,每次行山時總會遇有「驚人發現」,「我每次執垃圾都見到糞便,雖然有時遇到的可能是屬於其他動物的,但若看到旁邊伴隨數張廁紙,便肯定是人為。」

    阿珊亦曾到日本及台灣等地行山,有感當地無論是人民、文化及配套均與香港不同,行山人士的意識高,山上特別乾淨沒有垃圾,「外國人也會在山上抽煙,不過會盡量避開人群,亦會自備盒子帶走煙蒂及煙灰,減少影響他人。」此外,行山人士亦會自備流動廁所,完事後自己帶走清理。

    阿珊現時仍努力經營「香港山女」社交平台,希望可以利用平台把應有的行山禮儀及環保信息等帶給讀者,「只要你愛護大自然、珍惜郊野,人人都可以是『山女』」。

    記者:洪芷晴 //

    全文詳情: http://bit.ly/山系手記-行山女程乏味生活一點綠

    http://bit.ly/山系手記-難忍滿山廢物香港山女夥有心人做垃圾婆

    ~~~

    優惠期內可享 明報出版社 Ming Pao Publications #明報出版社 的折扣優惠,立即網上訂購: https://bit.ly/山系手記

    亦可於 HKTVmall #線上書展 購買!現正全店85折,可與其他生活用品一併購買,以享運費優惠。
    立即購買: https://bit.ly/山系手記-hktvmall

    以下書店有售 (持續更新):
    誠品香港 eslite@HK (尖沙咀、銅鑼灣、太古)
    樂文書店 (銅鑼灣)
    森記圖書公司 (北角)
    博勢力 (即將有售) 尖沙咀、天后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 (即將有售) 旺角
    kubrick (即將有售) 油麻地
    開益書店 (即將有售) 旺角
    夕拾x閒社 Mellow Out (即將有售) 觀塘
    生活書社 Living Bookspace (曾經有售並已暫時售罄) 元朗
    各大三聯、中華、商務

    #山系手記
    #香港100條行山路線
    #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
    #無痕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香港山女
    #mountaingirlhk
    IG: mountaingirlhk

  • 台灣外傭假期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8 07:34:47
    有 0 人按讚


    【移民前需知】
    每次香港發生大事,很多人也說要移民,好像到了外國所有問題都自然會解決似的。

    這篇文章不是鼓勵移民,也不是叫你不要移民,而是給想移民的人的一點思考準備。

    我不是只說移民德國,就算去台灣也是移民。移民無問題的,想離開自己地方到另一地方發展生活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一個地方有問題就想著到別的地方逃避那個問題,但對準備遷移的地方無甚認識,對那裡的語言、文化無興趣,也沒想過自己可以對那裡有什麼貢獻(起碼做什麼工作),那就很大問題 — 你會活得比在自己地方辛苦。

    關於對語言和文化要有基本或中上認知這一點,過去文章講過,這裡不太多重覆。我主要是寫在外國生活(不是旅遊幾個月,不是留學一兩年,而是一直住下去)跟香港/亞洲大城市的不同。

    尤其歐美:

    》出外買食物,即使附近有些商店,很多時要買日用品或食物也可能要自己駕車到老遠。香港轉個角落就有便利店,24小時超市,餐廳。
    》店鋪很早關門。我住的德國南部為例,超市/店鋪晚上8時就關門,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不營業。香港到處都是商店,而且營業到晚上11、12時,年終無休,要購物/行街可以很隨意。
    》外食很貴。香港50元以下可以有很多選擇,這邊一個McDonald’s餐也上百港元,餐廳更不用說。是有平價一點的外賣,但質素是另一回事。
    》稅很重。工資幾乎一半去到交稅,但人工並不是特別高。
    》住屋問題香港是很嚴重,但歐洲也不是人人住大屋有花園。很多時,尤其城市人口太多,但建築物限制高度,不像香港可以高空發展,你找不到地方住,但工作又在城市,變相要花上兩小時一程從家裡到公司上班。然而因為地方大,公共交通不能處處到達,如果不會開車,你可能要轉幾次車,或是很早出門等待那一天只有幾班的巴士,從你住的地方到大車站,再坐火車上班。火車也不像香港那麼密,又是另一回事…
    》聘請家傭不便宜。沒有像香港的廉價外傭,有小孩的要想辦法安排接送上學,初生嬰兒即使你父母不在這邊幫手,多數也不會請工人幫忙。多一對手差很多,在香港有外傭幫忙照顧小孩也覺得辛苦的,請自行想像。
    》電子用品比在香港貴3,4成。如果有需要買電話電腦等,或是很多其他數不清的東西,就預備多3分一到一半價錢貼進稅金吧。
    》非英語國家不會用英語遷就你。香港粵英雙語,外來人士到政府部門搞證件等可以用英文問問題,但歐洲(除英國愛爾蘭說英語)多數只會用自己語言跟你談話,即使你是初來學該國語言的,這對他們來說是你的問題。很多字眼可能很複雜你不明白,官員多數不會解釋,你不明白是你的錯。所以出發前該盡量先學該國語言。
    》即使去台灣,人家垃圾分類很仔細,香港人要習慣及尊重當地的規則。
    》 而且我想到如果想去台灣的,有沒有想過共匪真的動武,人家男丁要當兵啊,你有沒有上戰場的準備…)

    更多細節這裡先省下。可能你看了這些覺得沒什麼,但到你每天每月每年也要做,而不是幾個月一年,你就會明白香港真的太方便。你把心一橫,覺得這些都沒關係,總之想到別國生活 — 也是那句,請選一個自己對該國語言/文化較有興趣的地方。即使有這些心理準備,大概口子久了還是會覺得辛苦,但有準備好過一心覺得自己去了一個無煩惱的烏托邦,然後變成整天怨收容你的國家有什麼不好的「蝗」。

    我是希望香港人到了外國也自強、表現自己優點,而不是像香港人討厭那些來了又要怨這裡不好,不想學本地語言,但又不回去自己地獄國度的某些人一樣。我離開香港前,把這些話跟自己說了幾十遍。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如果香港人在國際變成了討厭的港蝗,那對在香港未能脫險的人是更重的打擊。

    另外我想說:每次大型示威,或極權暴政濫用暴力後,我的inbox都會收到「詢問」移民方法的問題,但多數是沒有follow本page的人,應該是隨機找到facebook page後就pm問「怎樣移民」的人 。 他們多是問一些自己稍為作資料搜集就可解決的問題,而且也不太有什麼禮貌,所謂的伸手黨 。

    我過去寫過關於德國簽證(https://tinyurl.com/ydfmg39z)和移民德國(https://tinyurl.com/y9dhbwjr)等文章,很多時我貼出link,讓他們自己看,因為我沒義務像個移民顧問一樣逐一仔細回答,我的時間也是時間來的。但看到一些比較有交流的人有比較個人的問題分享,我也盡量回應,因為我也明白現在香港人的苦。其實我不是移民顧問,不是所有問題也有答案,然而我不介意大家問,只不過請大家自己先google一下,不要做「伸手黨」。

    後加:這邊當然有很多好的東西,但這篇主要是寫「缺點」讓未有準備的人參考。優點大家聽太多,知道這邊的不便比較好,如果發現好處反而有驚喜。另外到英語國家已經比較容易,不只是一早有很多香港移民、有香港商店和商品等,是語言上的掙扎減少已對融入減少很多障礙。如果連英文也說難的就很難幫到你了...

    當然也有不少較方便的大城市,但畢竟到外地去,遍遠的地方多於城市的方便。最初住左外國一、兩年反而不會有什麼投訴,因為一切都比較新鮮,住上五六年才開始感受到跟自己國家的不同。

    ======== Follow Ladykylie ====
    Medium: https://medium.com/@kyliecthapthong
    Twitter: https://twitter.com/ladykyliealien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LadyKyliecom
    IG: www.instagram.com/kyliethapthong
    FB: LadyKylie in Germany
    Back up FB page : http://www.facebook.com/ladykyliehkg
    Deviantart: www.deviantart.com/ladykylie
    Personal URL: www.ladykylie.com

  • 台灣外傭假期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07 19:34:14
    有 3,441 人按讚


    [連一個印傭也害怕的脆弱政權]

    九月初,在反送中現場,我已留意到一個人,她身穿全身的紫色罩袍,在衝突最前線舉起照相機。我以為自己看錯,她的穿着像香港萬計的外傭(台灣稱為外籍移工),特別是有宗教信仰的印尼女傭相似。

    留意到她的不只我一個,沒多久,報章上出現了她的專訪,原來她真是一個印傭,名叫Yuli Riswati ,她在六天工作之外,利用周日假期四處採訪,提供母語資訊給香港16萬餘的印傭。

    自反修例運動開始,不少衝突發生在周末,特別是星期日是外傭的休息日,外傭們習慣在鬧市席地而坐,與同鄉吃喝閒談,但當遇上衝突時,催淚彈及給她們,她們往往到烽煙四起時才急急腳收拾離開,似乎對香港發生甚麼不太清楚。

    如此這般,能夠有一位印傭提供關於這場運動的印尼語資訊,似乎有其社會貢獻。除了實際需要讓外傭們知道那裡迴避危險外,也讓外傭了解香港、融入香港,這個中介人的角色也實在需要。

    原來一早有這個人出現了,印傭Yuli在港工作逾十年,她一直喜歡寫作,更在台灣的移工文學獎中得過獎,她寫過一篇文,紀實的寫錄一名外傭在港受虐的悲慘遭遇,文筆感性,只有本身是外傭的她,才寫到這種切膚之痛。外傭群體中有一人可以自主發聲,實在難能可貴。

    可惜是,Yuli接受了香港各大傳媒訪問後,卻於9月底被香港入境當局以她的簽証逾期為由上門拘捕,更於11月初開始把她拘留在生活條件差劣的羈留中心,她病得嘔吐,她今天更越洋透過長途電話披露,作為穆斯林教徒的她在囚禁時曾被男醫生檢查身體,令她深感侮辱。拘留了29日後,她被逼同意於12月初離港回印尼。即使她的律師及僱主替她奔走,也徒勞無功。

    我記得,自己在九月拍下Yuli採訪時的身影,即使穿着罩袍,她還是身手敏捷,活力充沛,圓滾滾的眼鏡框後,一對大眼睛好奇心滿滿,我在沙田遇到她,我看到她戴了較優質的眼罩,她感恩地告訴我:「是陌生人送給我的,大家對我好好。」我跟她拍照,她還頑皮地在鏡頭前主動做韓風心心的手勢。我回看跟她的短訊通話,九月尾以後,她就失去聯絡了,沒想過,她之後要承受囚禁之苦,最終需要離開了她工作了十餘年,也熱愛過,紀錄過的香港。香港或許不值得擁有像Yuli這樣有思想,有同埋心,有勇氣的人。

    今日下午,有心人在中環發起聲援Yuli集會,天氣寒冷,人潮不多,疏疏落落幾百人來了。場內掛起Yuli拍攝過的照片,我看到她和我一起在沙田那一天,她拍下了舉着水喉黑衣青年的姿態,照片和其他攝影師的風格不同,有一種篤定和溫柔。

    坐在台的正前方,有一位中年女士,旁邊坐了一位印傭。兩個同齡的女人,安靜地坐着,有種默契,像老朋友,不像僱主與僱員。陳太(化名)說,十多年前,Nuri(化名)來港打工,遇上第一個僱主就是陳太,一做就這麼多年,好像一家人。

    但今個夏天,僱傭關係突飛猛進,陳太說,自己以往不太參加集會,自己上一次參與已是遠在2003年那一次,今年六月之後,家裡一對成年女兒也常去集會,甚至在612吃過催淚彈,她也按捺不住了想上街,但丈夫因為健康問題不太方便外出,而女兒又喜歡與同學朋友出去。

    她於是想找個伴去遊行,「我跟Nuri提過要去遊行,她每一次都說要陪我一起去,縱使那是星期天,我問了她很多次,真是要放棄妳的假期嗎?」於是主僕就由六月開始,一起一次又一次結伴遊行。

    陳太嘆道,Nuri比她更早醒覺:「後來我才知道,Nuri每年七一都跟外傭團體去遊行,我那時也沒有參加呢!其實我比她更遲去遊行。」另外一次,遊行在九龍區舉行,住港島的陳太擔心人生路不熟,計劃缺席一次,怎知也是Nuri鼓勵她:「Nuri說,若我不去,她也會自己去,我才發現,原來她比我更堅定,更上心!」

    據陳太說, Nuri在印尼有中學學歷,其父在家鄉以前也經歷過壓逼,或許如此家庭背景令Nuri特別熱心參加社會運動。

    Nuri解釋,五年前已追看今次被逐出境的Yuli所辦的網上媒體,聽到她的遭遇,感到憤慨,「我認識有外傭朋友,簽証過期兩個月,也很容易搞定,這根本是平常事,怎會這樣?」陳太也十分氣憤:「在外傭圈子,簽証過期聽過很多,也很容易處理。香港政府別那麼虛偽吧,根本是政治迫害,只是找一個理由去煮死佢(處理掉她),這麼卑鄙的手段令我好氣憤。」

    斯斯文文,自稱和理非,語氣軟軟的陳太也忍不住狠批:「連一個印傭也害怕,這是一個怎樣脆弱的政權?只不過是一個印傭罷了,你究竟害怕她做甚麼?」

    據了解,Yuli被審問的時候,擺在她面前的檔案夾,全是她接受訪問的剪報。她用工餘時間不收薪金義務採訪反修例事件,和她被逐出香港關係微妙。

    陳太坦言,事件令外傭圈子泛起白色恐怖,她很愛惜與外傭關係,於是變得更焦慮,「遊行時便一起戴口罩,外傭姐姐就更驚啦,一陣你唔批佢既簽証,工作都丟了怎辦?」我問,如果陳太的家傭也走上前採訪,她會怎樣?陳太說:「我會擔心她,但佩服她的勇氣,也會支持她。」

    陳太說,一聽到有這個支持Yuli的集會,兩人異口同聲說,一定要到來支持。於是一起坐到第一行台前,但環看四周,並沒有太多對這樣的僱傭配。陳太形容:「是有點失望,但預料到是這個情況,不會有太多人來。」反而Nuri表示,香港能有一個特別為支持Yuli的集會舉行,她還是感動的。

    問起她們兩人甚麼時候戴口罩,陳太想起,「十月吧,我們一起開始戴。」想起和外傭一起經歷,包括在維園十月吃了第一口催淚彈,陳太笑言:「我哋兩個乜都一齊,真係齊上齊落!」然後笑得甜甜。

    陳太說,與Nuri一起去遊行,開心好多,「乜都多一個人傾談,多不多人去呀,感覺如何呀。」兩個人像兩姐妹,經常咬耳仔。

    陳太忍不住再讚Nuri:「佢真係好好,有好多人話,示威完回家可以安心,因為外傭在家做後援,但我的姐姐更厲害,她可以和我一起去遊行,又預早計劃家務,我們每次遊行回家,她仍可以煮飯,讓我們吃住家飯。我能夠請到她真是好好彩,她根本已經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她說時,一臉滿足。

    記者不斷問Nuri,外傭一周工作六天,只有周日一天假期,為何仍會跟僱主一起去遊行,而不跟同鄉一起聚會,一起去玩,輕鬆一下?

    文靜的Nuri用英語回答我,語氣堅定:「If I go with friends I do not enjoy why ? I rather enjoy with Hong Kong people like you , I rather stand with Hong Kong. Hong Kong is my home.」(若我跟朋友出去玩,我不享受,那倒不如跟香港人一起爭取.香港已經是我的家了。)

    明天呢?兩人大力點頭:「當然會去。」懂得聽廣東話但不會說的Nuri笑着和應。

    太陽下山後,中環愛丁堡廣場的冷風特別刺骨,但看到這一對瘦削女士互相依偎的身影,讓人心裡感到溫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