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國債總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國債總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國債總額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陳思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進黨執政債留子孫 #舉債天后是誰?國債增加破錶 #比馬英九更敗家蔡執政6年舉債超2兆 立法院新會期將審議明年度預算,回顧過去民進黨一直自詡不會是債留子孫的政府,蔡英文總統在2015年時也曾說過「國債別丟給下一代」,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先前蔡英文曾多次表示「109年度預算是22年來首次平衡預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正啟事: 01:42處:若以2019年台灣GDP總額約6000億美金來計算,美國2兆紓困金應為台灣一整年GDP約3.3倍。感謝網友們的指正,未來查核數字將更加審慎。 美國政府推出了個宇宙無敵超級大的紓困方案,但這錢怎麼用,用在誰身上,可不是沒有爭議的,我們請到出一張嘴的凱莉,來跟我們談談這錢到底...
-
台灣國債總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06 00:39:27更正啟事:
01:42處:若以2019年台灣GDP總額約6000億美金來計算,美國2兆紓困金應為台灣一整年GDP約3.3倍。感謝網友們的指正,未來查核數字將更加審慎。
美國政府推出了個宇宙無敵超級大的紓困方案,但這錢怎麼用,用在誰身上,可不是沒有爭議的,我們請到出一張嘴的凱莉,來跟我們談談這錢到底要怎麼用。
美國總統川普現在決定每個人發1200美元,不過發錢給平民老百姓還可以理解,因為太多人手上完全沒現金真的需要援助。但是發錢給企業可就有點問題了。這些錢又不是天上掉下來,川普這幾年瘋狂舉債,光去年的國債就已經是一整年GDP的一百趴以上,這些政府舉債的錢以後是要還的內。而且這樣企業以後也都不用思考避險啦,什麼防疫策略也省了,反正到最後政府都會出手救援。
何況兩兆美元是將近美國年度總預算的一半耶。是台灣一整年GDP約3.3倍內。這麼一大筆錢光要怎麼分一定吵沒完。
發錢給人民,補助醫院這個沒什麼爭議,提供企業貸款也還OK,但最有爭議的就是對企業的5000億美元紓困金,援助對象就是那些被疫情直接打擊的產業,但其中包括航空業、飯店業、郵輪業等大型企業,這個真的就讓很多人覺得不爽。
因為要比慘大家都很慘啊,但在一般人眼中這些都是有錢人在玩的東西啊,還要特別分一個項目出來撥錢給他們,難道這些公司以前都沒在賺錢嗎?為什麼爽的時候都他們在爽,一出包就要全民買單。
而且那些企業高層在裡面真的超爽的,之前波音製造的新飛機737 Max就是出了一堆包,光去年就摔了兩架?他們的CEO還因為這件事情被罵到離職,結果臨走前還是可以再多領個六千萬美金,公司說是感謝他長久以來的貢獻,讓他開開心心的捧著一推錢下台。
之前 American Airline 的高層Doug Parker還曾對股東說過「我們是永遠不會虧錢的行業」。真的活不下去要補助當然沒有問題,那如果只是沒辦法維持奢華的生活水準,這樣怎麼好意思跳出來跟政府要錢?啊不是之前都很派說不會虧?
現在甚至有十幾家航空公司還聯合起來,一起跑去跟國會哭窮。說政府再不出手處理,將使出更激進的手段,像是無薪假啊、還有無薪假啊、跟更多無薪假啊之類的。這根本就是在情緒勒索?
況且這個錢真的是有打算好好用嗎?這些企業拿到這些錢後真的會把錢發給員工嗎?很多大航空公司還有大飯店就是會拿賺到的錢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把股價炒一波後再分錢給股東。像是Marriott從2017年開始就花了43億回購股票,說會分給股東110億。American Airline花130億美元,United是50億,通通都是這樣炒股自肥內。。
雖然有這個2兆美元,將近一半國家預算的史上最大紓困方案,但是要真的振興現在美國的經濟錢還是不夠。專家估計起碼要有這個金額的五倍,才有可能防止大規模的破產和失業。這筆紓困基金造成的國家財產缺口將來要怎麼填回來,現在也沒有人敢去討論這個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疫情的防堵,大家生活恢復正常,該消費就正常消費,該買機票就買機票,才能真的解決問題。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台灣國債總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2-09-25 10:25:15今(24)日林佳龍委員在財政委員會針對10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質詢主計長石素梅時表示,102年度預算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作弊方式,隱藏國債,5兆2,691億元的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實際累積債務將比預估的六兆元還多。國家財政已經是跑三點半,岌岌可危。
林佳龍表示,今年要舉債2,844億,顯現出國家收支差短問題嚴重,收支結構嚴重失衡,而且實際上財政赤字逐年擴大的問題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嚴重。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表面上舉債預算數2,844億元,雖然較101年度的舉借預算數2,885億元減少,但實際上102年度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方式,但今年只編2,144億,來美化帳面數字,根本是在作弊。林佳龍以融資調度情形表指出,若同樣以101年度預算編列基準,即按照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決議以稅課收入的7.5%來編列債務償還金額,則新增舉借數將達3,034億元,超過公債法規範當年度新增舉借不得超過總預算歲出總額15%之流量債限規範。長期財政結構失衡逐漸形成結構性赤字,林佳龍說,國家財政已經是跑三點半,岌岌可危。
林佳龍說,到今年 6月,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達5兆536億元,佔3年平均GNP的36.91%,明年國庫又要舉債2,844億將增至5兆2,691億元,將占前三年度GNP平均數的37.1%,已經逼近公債法的40%法定舉債上限。而且5兆2,691億元的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只計算一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還不包括自償性營業基金債務、一年以下之短期借款及國庫券等其他債務或負擔。
林佳龍委員在質詢台上針對石素梅主計長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3.67%大感驚訝,今年國內國際對台灣經濟成長都在2%以下,更看壞明年景氣,明年度的預算卻是以3.67%經濟成長率預編來誇大歲入,「3.67%肯定槓龜」,此舉將使財政危機更加失控。林佳龍提醒石素梅,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預算支出的僵固,歲出無法有效縮減下,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實際累積債務將比預估的六兆元還多。
林佳龍譴責石素梅,身為國家財政主計長漠視健全財政已遭破壞,舉新還舊,寅吃卯糧,飲鴆止渴,債留子孫,已違反預算法第1條第3項所規定:「預算之編製及執行應以財務管理為基礎,並遵守總體經濟均衡之原則。」且對於財政部提出的十年減債計畫,棄如敝屣束諸高閣,面對我國當前財政問題,政府尚無法提出解決方案。
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表示,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不僅無法產生對抗不景氣的反景氣循環特性,也不是強化投資的公共建設預算,公共建設預算102年只編3790億,比去年少190億,更不是以縮減財政赤字的財政平衡型預算。這部四不像的預算根本是「無感預算」。林佳龍對著石素梅說,「政府無感,經濟就無感,政府財政官員不爭氣,不能做烏鴉,嚴重失職!」
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6-finance/465-2012-09-24-12-57-32.html
台灣國債總額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民進黨執政債留子孫
#舉債天后是誰?國債增加破錶
#比馬英九更敗家蔡執政6年舉債超2兆
立法院新會期將審議明年度預算,回顧過去民進黨一直自詡不會是債留子孫的政府,蔡英文總統在2015年時也曾說過「國債別丟給下一代」,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先前蔡英文曾多次表示「109年度預算是22年來首次平衡預算,顯示政府是非常謹守財政紀律的、不債留子孫。」
👉沒想到卻引來#監察院打臉蔡總統
監察院通過報告指出,如果計入特別預算,其實歲入歲出短差達1,232.30億元;總債務更較108年度多出1,182億元。事實上,中央政府恐有將「部分支出隱藏於前瞻計畫特別預算」,造成「109年度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之假象」。
#民進黨執政撒幣保證
👉如今蔡政府執政邁入第六年,據財政部國庫署8月底統計,蔡政府自106年度起的舉債預算數,包括總預算,和特別預算的編列,合計「六年舉借達1兆9,929億元」,與馬政府時代執政六年所舉借的2兆2,028億元,雖然仍差約2,100億元。但是再加上1,600億元紓困振興追加預算案即將在立法院審查,預料將順利過關;行政院日前也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預算上限為2,400億元,蔡政府舉債將超過馬政府,根本就是台灣的舉債天后?!
事實上,據財政部資料顯示,蔡政府在「110年度的總預算舉債加特別預算的舉債預算數,合計總額高達6,287億元,也創下近十年新高。」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蔡政府於2016年5月底承繼馬政府近5兆4千億的負債後,截至2021年8月底為止,實際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7098億,也就是蔡政府上台後,5年多來僅增加3110億元,遠低於馬政府所增加的1兆7324億元負債,足見蔡政府比馬政府會持家。蘇貞昌也表示國債比馬英九執政少很多。
👉根據國庫署統計,111年度中央政府公共債務將達到6兆4,197億元,「已較105年多出1.1兆元」,馬、蔡政府根本半斤八兩,實在沒必要拿出來邀功。
再者8年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全部舉債;新冠肺炎防疫紓困振興特別預算8400億元,舉債8100億元;採購戰機特別預算2472億元,舉債2322億元;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舉債約2400億元(美國新增對台軍售);111年度預算赤字690億元。以上任內舉債共2166億元。
反觀,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只還債570億,北市借新還舊年省2800萬利息!或許,蔡英文總統沒有擔任過民選的地方首長的經驗,無法體會債務纏身的感受,只懂得在冷氣房裡看數字,但國債別債留子孫說得很好,但說再多都是徒勞無功,唯有嚴守財政的紀律才是解決舉債問題的根本。希望蔡政府接下來的任期能夠時刻銘記開源節流、量入為出,而不是胡亂舉債拍拍屁股走人,債留下一任總統。
台灣國債總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台灣國債總額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建國以來9成以上的貨幣發行量是在最近二十年產生的,如此挑戰經濟學貨幣理論的舉措,必然最後導致通膨率預期上升與美國政府債務危機。
是的,最近十年我們看到美國國債總額大升但因為成功壓低利率(對他國壓榨美元稅)下每年總利息支出並無明顯相應提高。但此絕非可預期之常態。
因此拿台灣換中國財政支持,的確會是美國政府的口袋解決方案之一。
另一方面,美國知名軍事智庫RAND公司近日發表的報告其實也只是揭露一個難看的事實 -- 美國國力衰退且因Covid-19被世界多國看破手腳與裸泳本質下,從Trump到Biden其實都無可避免採取名為擴張實質退縮的國際戰略。這是成本效益的天然約束,絕非幾個政客異想天開可以逆勢操作。值得玩味的是,若真有美國政客欲逆勢操作,反倒只會讓前述國力衰退之現實侷限條件更快更直接地浮上台面。
摘要:
"在這個成立於1948年,以研究美國重大軍事戰略著稱於世的蘭德公司眼裡,台灣之於美國似乎無關緊要。無獨有偶,近10年裡一再提出降低對台灣的承諾,減少對台軍售的史文,亦主持撰寫了昆西研究所的最新報告,主題是《改善美中危機管控,緩和台海緊張局勢》,主張美國必須不模糊地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尋求減少台灣海峽的軍事化。
川普國安顧問波頓在他《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書中亦揭露,川普考慮「賣台」,但後來衡量「拿台灣換北韓」不是一個好買賣而作罷,其實就連拜登新科國安顧問蘇利文也曾有過「棄台」的念頭,2011年他作為時任國務卿希拉蕊辦公室主任,一封「拯救我們的經濟,拋棄台灣吧」為題的電子郵件2017年被維基解密公佈,文中建議歐巴馬政府放手讓中國併吞台灣,藉此換取中國政府註銷對美國的1.14兆美元債權,讓美國政府在不增稅的情況下減緩可能到來的國債危機。尤其希拉蕊回覆「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這想法很聰明,讓我們來討論吧」,台灣民眾餘悸猶存。
"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205005729-2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