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吊扇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吊扇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吊扇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吊扇王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意象與結構捕捉詩集《小寧》的敘事體感 ◎李修慧 詩人楊智傑的第二本詩集《小寧》於2019年出版,收錄多首與台灣2012年以來一系列社會運動相關的作品,融合年輕人對於時代的惶惑,敘事中又有抒情,也間雜有知性哲理,引起注目。 此外,《小寧》中的每一首敘事詩讀來氣氛統一、整合性強,雖融合敘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Xiaofei小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野溪溫泉 #溫泉季節 溫泉季節快樂!Happy Hot Spring Season! 影片景點: 七坑溫泉 高雄市桃源區 Qikeng Hot Spring Kaohsiung City, Taoyuan District GPS: 導航軟件地點用這裏: 23.09531, 120.73171...

台灣吊扇王 在 賴海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4:53:00

20180901 總是要在深夜才會冒出一堆想法 趁著失眠來打打字 / 四把椅子劇團《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 / 除了大概算是今年最期待的一部戲以外 也是跟交大第一次去看戲 所以就記錄一下(私心) // 緩慢的開場節奏 只有單一的演員出場,退場。 沒有台詞,沒有配樂...

  • 台灣吊扇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4 21:00:01
    有 114 人按讚

    從意象與結構捕捉詩集《小寧》的敘事體感 ◎李修慧

    詩人楊智傑的第二本詩集《小寧》於2019年出版,收錄多首與台灣2012年以來一系列社會運動相關的作品,融合年輕人對於時代的惶惑,敘事中又有抒情,也間雜有知性哲理,引起注目。

    此外,《小寧》中的每一首敘事詩讀來氣氛統一、整合性強,雖融合敘事、抒情與知性,卻沒有斷裂感,楊智傑接受《幼獅文藝》訪問時,曾引述廖偉棠的話表示,他重視詩作的「體感」:「詩作用的方式並非意象而是氛圍⋯⋯是整首詩的氣味。」

    本文將透過「意象」和「結構」兩個面向,探討楊智傑《小寧》中的敘事詩為何能有高度統合性?又如何營造一致的「體感」?

      

    意象:環環相扣、中心意象

    首先,在意象方面,楊智傑每一首詩中的意象,都隨著詩的發展「環環相扣」,此外,每首詩都能找出一個「中心意象」貫穿全詩。以下將以〈返鄉夜車〉說明詩的意象如何環環相扣、中心意象又如何作用。

    〈返鄉夜車〉

    阿銘,誰錯過末班車又回到這裡

    靜靜濱海小廟

    微亮線香

    收攏逝去之物,永在之物的獨眼

    縫合,省道盡頭的黃昏——

    無路可退了,就不再迷路了

    砂石車揚起一個塵世

    泥濘中

    我們卻閉上了雙眼,卻暢泳流水線

    在工地制服內

    藏好,一顆22K電鍍的心

    像孩子王卸下紙王冠

    放棄

    最後的權力。阿銘

    就在那光潔、整齊的明日受降吧

    看水蟻翅膀

    晨風中

    隨吊扇飛升。迸散、虛無、透光

    阿銘,總有一天我將成為你

    像正午稻浪間

    一支稻草人安穩倒下,從此海風徐徐

    晴空無敵

    穿過我們的只剩下光——

    詩作開頭,楊智傑勾勒出一個錯過末班車的身影,或許孤單的站在車牌旁,或許頹喪的坐在候車椅上,無論何者,都散發出孤落的氛圍。而車站旁立著一間小廟,暗夜中,只有線香熒亮。

    接著,作者將文字的鏡頭,聚焦在線香頂端的熒火,隨著鏡頭拉近,原本細如針尖的火越來越大,視野之外的其他物件都被那唯一的光收攏、蓋過。透過鏡頭的拉近,那熒火於是看起來像一顆巨大的、熒紅的瞳孔。

    而透過「眼可以開闔」的物理狀態,詩人連結到「縫合」。偌大無車的省道盡頭,與熒火同樣暖色的黃昏,在暗色天空、灰色地面的夾縫間,像是一道暖紅的縫線,正逐漸消退。

    當黃昏消退,黑夜完全籠罩,楊智傑以簡潔的一句話「無路可退」,既說明黑夜完全籠罩,也說明主角阿銘的人生狀態。在砂石車遍地的工業區鄉村成長,阿銘的身影又出現,但這次不再是錯過末班車的頹喪狀態,而是仍然年輕、的他,為了避開揚起的沙塵、為了逃避那無可迴避的荒涼,阿銘閉上眼。閉眼的動作,又接連到同樣需要閉眼的「暢泳」,但阿明暢泳的場域,並非流水,而是工廠流水線。

    作者在這裡,終於直白道出阿銘迷途、錯過夜車的原因:他是流水線的工人,被工地制服、資本體制緊縛,肉做的心,就算鍍上一層金屬,也必須藏好。

    接著,作者再從「心」這個較為性靈的詞,連接下一段的「孩子王」與「紙王冠」兩個充滿童貞感的詞彙。詩中,敘事者以呼告的語氣奉勸阿銘,連最後僅有的事物,也一起放棄吧,資本主義下,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阿Q的當個孩子王。只要放棄僅有的權力,就能迎向整齊的、光潔的景象。作者從整齊、光潔,再跳接到同樣具有光潔感的白蟻琥珀色的翅膀,白蟻隨吊扇飛昇,透光的瑩翅落下時,同時也迸散、死亡。

    讀到這裡,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前一段的「整齊、光潔」所指的正是天堂的景象;而阿銘所放棄的、那僅有的事物,或許正是生命;第一段的身影,也許是無腳的幽魂阿銘;線香,可能隱含生者給予阿銘的祝禱。

    最後兩段,作者從「透光」連結到更平曠的光亮景色:正午稻浪、晴空無敵,在這幅晴空豔陽的好景色中,稻草人倒下,回歸稻浪。那倒下的,也許是稻草人、也許是阿銘、也許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汲汲營營的其他年輕人,但唯有倒下才能卸下重負,才能重溫被光穿透的輕盈與救贖。

    解讀整首詩後可以發現,楊智傑善於鍛造鎖鏈般的意象:小廟→線香→線香的熒火→熒紅的獨眼→黃昏的縫線→省道盡頭→路→無路可退→砂石車→沙塵→閉眼→暢泳→流水→流水線→工地制服→像制服一樣包裹他物的電鍍→電鍍內的心。

    這些意象或許難以統合出一個主旨,但若沿著詩的順序,它們就像一條鎖鏈,A意象勾著B意象,B意象勾著C意象,A與C或許並無關聯,但透過B的連接,一切就渾然天成。最後,整串意象娓娓帶出敘事的主體、以及主體所遭遇的故事。

    此外,〈返鄉夜車〉中,也可以觀察到一個重複出現的「中心意象」:光。從最初小廟中一炷線香的熒紅火光,隨著文字鏡頭的拉近,變成獨占視野、泛著紅光的巨大獨眼,接著,詩作的帶出同樣屬於暖色系的「黃昏的光」。

    而詩的中段,隨著阿銘的故事逐漸明朗,光的色澤也開始由夜晚神秘、孤落的紅光轉變為白天的白光。首先是電鍍銀白的反光,接著,當敘事者奉勸阿銘放下最後的事物,走向死亡,出現了「光潔、整齊」的明日,再連接到晨間的光,以及水蟻翅膀半透明的透光模樣,最後,作者建構出正午、晴空,一個更平曠明亮、視野及寬的光,詩的末尾甚至收束在「只剩下光」。

    透過「環環相扣」的技巧,意象得以持續延伸,支撐起敘事詩中的故事與細節。但由於有概念相同的「中心意象」凝聚整首詩,詩作的每一小節即使在不同的場景中游移、跳換,也不致太過發散而顯得虛無,讓整首詩仍然保持相似的體感,密度一致、氣氛統一。

      

    結構:以背景敘事、以抽象換場

    在結構方面,楊智傑的敘事詩中,可能安插著不同時空的場景,透過這些細筆描繪的背景,讓背景補足沒有明白說出的故事遠因。另外,在不同的時空場景間,楊智傑善於以極富張力的抽象哲思跳接換場,也使換場不過於突兀。

    以下將以〈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說明:

    〈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

    2012在故鄉海產店

    遇早婚

    初戀女友小媛。西北雨暗暝

    伊看看窗外,又低頭

    轉開地下電台

    說舊情綿綿一直播、一直播也好。一世人平安

    怎樣,都好⋯⋯



    (窗外只有細雨,輕撫矮泥牆

    剝蝕一排

    褪色的壯陽藥海報)



    最後。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烏有是盛放紫丁香

    雨中

    泥濘的工地

    烏有是省道旁

    名叫「薄紗誘惑」的檳榔攤裡,穿吊嘎

    顧店的老頭



    烏有,就是時代。穿過小鎮工業區

    霓虹閃爍的KTV

    穿過排氣管,轟鳴的海岸路

    長長暑假

    女孩

    熱辣短褲與背心



    (與前座,男孩緊繃的褲襠。)



    1996在黑暗裡,過彎,失速——彼時我們所擁有的

    不正是自由

    落體,墜落的自由?



    2012,卻已沒有一場雨,願意前來淋濕我⋯⋯



    騎樓躲雨的外籍工人,倚牆

    靜聽菸絲燃燒

    小媛恍惚凝視街道

    任細肩帶

    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那是菸燙的、這是酒瓶⋯⋯」她指著眼角

    這是十七歲

    一起摔車的痕跡



    我笑了。「我也已經很少哭了」她說



    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

    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

    化為烏有

    放晴了,我拉起小媛

    跨上破機車

    直直衝向明亮的港口。我們笑著,唱著

    這是2012

    但再快一些,這就是1996



    (我站在雨中/沒有一場雨因此淋濕我/

    我該為誰一無所有/又該為誰從此溫柔)

    這首詩講述一名受暴的女子,但女子受暴的事實,在詩的中後段(第8段)才被揭曉,且並沒有特意說明這些傷口為何造成、由誰造成。然而,在整首詩穿梭過去與未來的場景中,已經補足故事的情節。

    作者描述,小媛生活的地方,來自敘事者的「故鄉」,一個沒落的工業小鎮,省道交織、充滿工地、地下電臺盛行。此處曾經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廉價的外籍勞工,連檳榔攤也請不起薄紗誘惑的小姐,只剩老闆在顧店,牆上的壯陽藥廣告,也早剝蝕一片。

    而在這個曾是工業重地的小鎮,以肌肉、血汗掙錢陽剛遺跡隨處可見:早期,這裡曾有氣盛的年輕人,在此飆車,轟鳴整條海岸路,女子熱辣短褲,男子褲襠緊繃。這裡也曾充滿男性需要的情色娛樂:KTV霓虹閃爍、檳榔攤取名為「薄紗誘惑」、牆上壯陽藥海報貼了整排。

    當小媛的故事,放置在這個充滿陽剛氛圍的沒落工業區,讀者便能透過這些線索,猜想小媛受暴的來龍去脈:從「早婚」來推斷,小媛的傷口可能來自丈夫對她的家庭暴力,或許是早婚的育兒壓力、也許是蕭條的經濟,讓丈夫將所有不順遂都轉化為肢體暴力,轉嫁到妻子身上。

    但若從小媛「任細肩帶/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來看,小媛或許是情色產業的一環,也許是台灣偏鄉情色卡拉OK、色情小吃店的性工作者,在工業小鎮裡,消費者不外乎工人,而情慾與暴力皆是權力的展現,被酒瓶砸傷、被煙蒂燙傷,可能是性工作者必須承接酒醉客人的高張情緒,也可能是在不對等的產業中,女性工作者服務男性客人時,不可避免的職業傷害。

    作者透過這沒落的小鎮景象、充滿陽剛的暗示,間接告訴讀者小媛為何受暴、如何受暴,完成「敘事」。

    而「以抽象換場」方面,這首詩總共建構了五個場景:窗前聽著地下電台的小媛(以及窗外海報)、省道旁的檳榔攤、過去小媛與敘事者飆車、小媛說明自己的傷口、小媛與敘事者跨上機車奔向港口。在這些場景間,作者透過高張力、富有哲思的抽象句式作為橋樑。

    例如,作者第一場景過渡到第二場景時,以「最後。我們選擇了雨/歷史卻未選擇我們/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來連接。這三句將「歷史」如此龐大、厚重的名詞,與「烏有」這樣破敗、消極的詞做連結,拉扯出巨大的張力。

    而從第二場景的檳榔攤,要過渡到第三場景的飆車時,作者以「烏有,就是時代」當作橋樑,同樣是將龐大、沈重的「時代」一詞,與虛無的「烏有」劃上等號。

    而在第三場景與第四場景間,作者寫道「彼時我們所擁有的/不正是自由/落體,墜落的自由?」將正向的「自由」與負面的「墜落」相連,也令人思考,小媛的早婚、小媛以性工為職業,是否也是擁有不受限的自由時,錯誤的選擇所導向的代價?

    而第四場景與第五場景間,作者以「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化為烏有」作為橋樑。傷口新舊交雜本已令人比酸,但作者有將「傷口」如此日常、個人的意象,以短促而決絕的語氣與「歷史」連接,下一句又反過來,將歷史凝縮到更微觀的「一滴冷氣水」中,最終甚至走向「烏有」。同樣三句話中,描繪抽象的「歷史」,富有哲思與大小拉鋸的張力。

    這些連結不同場景的「橋樑」,或兩句或三句,涵括抽象的「時代」、「歷史」、「自由」、「墜落」等辭彙,將極具張力的詞彙互相連接,像是為時代下的短注,而這樣的短注,適用於每個破落的場景,因此地已連接「橋的兩端」。

    此外,每隔幾段就重複出現的「烏有」、「歷史」,也隱約展現出一種相互聯繫的韻律,營造出統一的體感

    此外,作者在寫景、進行單一敘事的同時,也透過這些抽象短句為時代下註解,隱然暗示:小媛的故事也將發生在同時代的每個沒落小鎮,暴力與權力的傾軋不是個案。

      
    徵引資料:
    洪崇德:〈給相聚時刻與同代人的詩――訪談楊智傑〉,《幼獅文藝》2019年5月,頁18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楊智傑《小寧》書評好讀版 https://pse.is/3bv6v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智傑 #小寧 #意象 #結構 #敘事體感

  • 台灣吊扇王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2 22:27:45
    有 127 人按讚

    【教育處文化局業務報告|性平教育、能源教育、食安議題與在地文化支持】
    11月10日(二)是教育處與文化局的業務報告。針對教育處的部分把握時間討論了如何落實多元性別教育,並逐步減少歧視與霸凌。同時也希望教育處說明目前市長承諾的大武崙森林公園「第二期」的參與式設計規劃,並希望納入更多元的運動場地。
     
    除了「班班有冷氣」外,目前校園降溫的配套和最重要的能源教育要怎麼從學校開始帶動家庭也是我們很關心的。最後,則討論到大家最關心的──營養午餐不用 #萊豬,但只在學校與廠商間的契約處理違約,主管機關如何把關監督呢?
      
    最後則和文化局討論到目前大歷史場景有許多較大的建物如漁會大樓即將修復完成,會釋出很多空間,如何引入在地團體的能量與創意,並兼顧商業營運與原有歷史建物歷史意涵?最後也談到支持在地出版的工作規劃,雖然困難還是要踏出第一步!
     
    #教育業務報告
    🖥影片: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10DR_0.mp4
    🙅#歧視與霸凌不入校園 ✊#保障平等與多元發展
    (一)志工入校規範與後續機制
    今年9月開學前本市所有的中小學都必需以校務會議通過志工入校規範的法制程序,目前基隆市的所有學校都完成了──2020學年度有21校邀請校外人士進行晨光時間、朝會、週會等教學活動協助,15校協助部定課程。
     
    對這些協助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時間的團體,除了進行課程審查紀錄外,教育處是否有針對現場協助教學時使用的教材及課程內容的檢驗機制、來確保實際的課程跟使用教材符合先前送審內容,並且確認其沒有違反《教育基本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再來,關於教師性別平等的研習部分,主題多半是性平會組織與性平事件處理等程序,這非常重要,但多元性別的部分比例還是偏少,老師們可能沒有碰過多元性別的議題,或未來很有可能會第一次在教育現場面對到同志家庭的孩子,所以希望在明年度,這個部分的教師場次能夠有所提升。讓老師們可以接觸到多元的性別樣貌,也教導孩子平等與尊重。

    針對校園霸凌的狀況,在2019年和2020年1-10月,各有13件通報案件,其中分別有4件和5件成案,我在會議中特別請教育處說明通報管道,也建議評估「(02)2432-2134」這支24小時反霸凌專線的設置成效,以及如何來讓它發揮最大的功效,例如要加強宣導。至少讓所有的孩子們都知道需要求助的時候,這支專線是一個選項。
     
    最後,我在上一次臨時會通過的提案,希望在本市開設的家庭、婚姻相關課程中能夠符合平等多元精神設計,並在表單中加註多元性別及同性婚姻家庭市民參與的友善說明。然而,檢視目前家庭教育中心和本市開設相關課程宣傳及報名表單,還是會看到例如像「單薪家庭:『夫妻』一方在工作」,我建議教育處可以使用中央的指引來調整,希望未來不論是課程內容、報名及宣傳上也能一起進步。
     
    🎠#大武崙森林公園參與式設計 和 #⚽運動發展
    很高興市長於上次定期會承諾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二期工程會納入「#參與式設計」,會請教育處向都發處來討論相關的經驗及機制設計。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暖暖運動公園的共融遊戲場為例,雖然是很用心的規劃,但在設計規劃時沒有納入完善的參與機制,開始施工後就有家長和團體反映關於攀爬架的設計和整體動線規劃的問題。參與式設計和機制納入公共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也希望教育處說明目前大武崙森林公園的參與式設計的規劃與進度。
     
    再來,我也提到運動場地的問題。因氣候和地形,本市較缺乏戶外的運動場地。上個月足協舉辦的全國學童盃足球賽借用大武崙棒球場引發的爭議,除了場地不足,也有無法多功能運用的問題(如暖暖運動公園雖然很適合但無法放置球門),我建議教育處可以來思考如何改善因應,也希望教育處可以評估未來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進行時,棒球場是否能一併來進行更新改善,並思考是否可能來作為多功能球場,更要納入相關專業運動團體的參與。
     
    🏫#開冷氣之外 #校園降溫與能源教育
    行政院喊出班班有冷氣政策後,也提出降溫節能的配套措施,目前本市教育處開始著手進行如遮陽板、太陽能板、裝設水霧器、風扇、吊扇、持續推動校舍防水隔熱計畫以及推動校園樹木環境盤點及植樹計畫。
     
    教育處會協助有需求的學校向中央申請補助經費,不足的經費將由教育處經費優先針對個案實施評估與補助。我特別關心教育處協助學校向中央申請計畫的規劃,以及教育處元有預算中的規劃與分配以及評估機制。針對能源教育,我也請教育處更仔細說明爭取中央計畫補助辦理全市能源教育的規劃,以及明年度教師研習中能源教育相關內容的規劃。
     
    先前,建德國中針對校內進行「用電健檢」,來檢視校內的耗能電器,並發展出許多有效率的節電模式及活動課程,不僅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省下電費、提升用電安全,也在節電比賽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也從學校為中心、帶動了學生及家長的參與,這是非常值得鼓勵跟學習的。我也建議教育處參考建德國中的好例子,來和工務處合作,在各校進行「用電健檢」、汰換耗能電器或改善使用方式,並規劃舉辦節電比賽,鼓勵各校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讓每個孩子成為能源轉型的種子,把能源議題帶到社區和家庭中。
     
    🐷宣示營養午餐不吃萊豬 #校園食安如何把關
    目前教育部在11月4日依照學校衛生法第23-3條授權中央訂定營養午餐契約範本,公告「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其中加入一律只能使用國產豬,讓學校依據契約對登載不實(說用國產豬但被檢測出是萊豬)的廠商記點、停餐與解約。
     
    但以上的措施僅是學校與廠商間該遵守的採購契約,若廠商違規不使用國產豬,學校針對廠商違規僅能以違約處理。林右昌市長宣誓基隆市營養午餐不會使用萊豬,但在學校廠商契約關係中,教育處的角色是什麼?要如何監督?
     
    ☎未通報校安事件的處理SOP
    最後「學校未通報校安事件」陳情的處理SOP。先前我的辦公室協助學生處理私立高中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因為沒有通報校安事件,因此延誤了食物檢驗等處理時程。藉由這個案例,我想請教育處一併檢視接到有關公立、私立學校若發生食安、性騷擾、霸凌、管教衝突等,卻未通報校安事件,相關的管制方法以及SOP是什麼。
     
    ➡教育處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回覆,會再書面回覆。
     
    #文化局業務報告
    🖥影片: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10DR_1.mp4
    ⛩ #歷史建物空間活化 #取得商業與在地文化平衡
    針對修復後歷史建物的空間使用,基隆市文化局正在進行「基隆市所轄文資場館使用規則」的研擬,主要規範範圍是: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以及市長官邸等三處,規劃朝向開放在地藝術家或藝文團體申請進駐。我除了請文化局說明這三處開放的研擬規劃,在針對大歷史場景修復的幾個較大空間的文資空間,是否有可能發展成規模比較大的文化藝術園區,或是在商業經營的考量中,也納入在地團體的進駐機制,同時確保歷史建物的空間活化如文資法24條,得以彰顯其歷史意涵。

    未來幾處較大型的文資場館相關OT計畫成案時,文化局會在營運契約中要求申請人相關回饋機制,如給予特性相符的在地團體及社區等單位進駐。由於非常多文史工作者與在地團體都非常關心再利用,也希望不要像全台灣許多古蹟修復後過度商業化而失去原本的歷史意涵與在地連結(例如彰化武德殿差點OT成火鍋店),我請文化局說明規劃進度和契約範本是否有相關規範。

    📝支持在地書寫與出版政策規劃
    上一次定期會業務報吿時,我和王醒之議座有跟局長討論到鼓勵在地出版的議題,當時處長答應我們會再以多元的角度做規劃,並朝在地出版目標來做準備,然而,目前文化局在這項工作上還是以官方出版為主。

    為什麼除了官方的出版品外,還需要鼓勵民間進行田野調查、紀錄或書寫呢?我舉了2017年勇奪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靜寂工人》為例,這本書讓很多人認識基隆港的碼頭生活、勞動、娛樂空間和基隆港的發展進程,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亮麗的或是對城市行銷有利的面向,但卻是從在基隆生活的碼頭工人的故事交織成基隆的歷史。每一個在基隆生活的人的軌跡就是一份精彩的故事,而不同人所看到的基隆,都在回答「基隆市怎麼樣的一座城市」。這是不應該忘記或忽略的歷史和內容,也是除了官方的詮釋外,民間紀錄與出版才能提供多元且豐富的基隆樣貌。

    而要有像這樣精彩且優秀的作品問世並不容易,不論是研究者、寫作者或是出版者,可能都會需要一定支持或是鼓勵,這也是上一次會期我們開始討論鼓勵在地出版的初衷,我也舉例如:新北市有地方文史調查研究計畫補助以及藝術青年支持計畫等等,希望文化局能夠朝這樣方向來進行規劃。我知道支持在地出版還有許多內容深化、市場樣貌與行銷通路等困難面向,但若還沒開始踏出第一步,那我們可能會來不及記下這些精彩萬分的基隆記憶。

    ➡文化局回覆:大歷史場景相關空間活化目前還在OT規劃中,還是要關注商業經營,也會來把在地團體進駐的機制要求申請人納入。關於鼓勵在地出版的這一塊會在下一個年度往這個方向來規劃預算。

  • 台灣吊扇王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04 22:30:00
    有 329 人按讚


    台味裡,最經典的水果牛乳非木瓜牛乳莫屬。

    粉奶橘紅的顏色,散發著香甜感的熱帶甜蜜水果滋味。人們喜歡木瓜牛乳,在於其色味濃厚優美,夠土夠有力。而這樣的飲品,當然也被外來的眼睛注意到了。

    2011年發行的綠色米其林台灣指南,是一本由熟悉台灣民情的外籍人士以英文撰寫的旅行指南,偏重在整體的旅行經驗,以及地方特色。知道這點,我們就一點都不意外為什麼有「小紅書」之稱的餐廳指南2018年登陸台灣時,第一年就選入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牛肉麵店。因為,早在2011年,綠色指南就列出一些非常台味、不能錯過的小吃:牛肉麵、魯肉飯、芒果牛乳冰、麻糬、蚵仔煎、大腸包小腸、豆漿、臭豆腐……和「木瓜牛乳」。

    台灣是水果王國當之無愧,溫暖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加上孜孜矻矻的酪農技術人員,種植出來的水果又香又甜。但是我們其實可以想見,像是「木瓜牛乳」這樣的口感濃厚的乳製飲品,在冰果室裡一定也曾經是時髦的飲料——畢竟,牛乳的普及,在台灣是非常20世紀的產物。台灣發展乳業始於二戰後1955年,接著進口乳粉加入台灣市場,1964年台灣生乳產量超過一萬公噸,飲用牛乳才慢慢的普及。也才能夠想到將不便宜的牛乳加入水果打成果汁的做法。木瓜水果散發出的香甜感,加到濃醇的牛乳裡,像是奶昔般醇厚好喝到你沒話說,因此深得台灣市場的喜愛。從攤販、冰果室、夜市到媽媽打的水果牛乳,對台灣人來說,是最經典不過的水果牛乳配方。

    木瓜在台灣是一年四季都買得到的水果,國人相對熟悉,甚至中南部家中院子就會長個幾棵。其中,特別是紅肉類型的木瓜,也就是被商販暱稱為「黑柿」類型的紅肉木瓜,都非常適合拿來打木瓜牛乳。但隨著90年代後珍珠奶茶手搖茶的普及,以及木瓜牛乳的原料:木瓜、鮮奶對保鮮要求相對高,木瓜牛乳的地位逐漸被茶飲珍珠奶茶取代。時到2019年,出門喝一杯裝在大容量厚玻璃杯的木瓜牛乳,反而是有點復古情懷的老派作風了。這樣的場景,會讓人想起天花板上,低聲搖晃旋轉的吊扇,和炎熱天氣下,玻璃杯上沁出的水珠。然而,台灣南國夏日漫長,有什麼不這樣啜飲度日的理由?

    一個食物的產生,總有它的因由。我們可以試圖從地理以及歷史的方式,以經緯和時間的縱深來捕捉身世之謎。台灣地處亞熱帶位置,剛好是在北緯緯度25~50度適合發展酪農業的南端,以及種植木瓜的北緯緯度0~30度北緣。佐以日治時期台灣人民開始習得飲用鮮乳的習慣,加上戰後政府推動乳業的政經因素。讓木瓜牛乳這個配方誕生台灣是天經地義,其他國家少見。

    也因為這樣,台灣在超商出現木瓜牛乳商品的歷史非常久,從1991年統一超商上市以來,將近30年。販售的數字也非常驚人,2011年以來,十年內就賣了超過一億一千萬瓶,真的是沒有問廠商都不知道台灣人這麼能喝木瓜牛乳…….。

    本文是統一木瓜牛乳的合作文,第一次接到這種不是看上我的外表,而是看上我的文字的合作文(醒醒吧,從來沒有人看上你的外表)。因此這陣子認真去批發市場買了木瓜,跟批發商販聊天理解木瓜,也到了老派冰果室和夜市喝了木瓜牛乳。心得是,作為便利的需求的話,統一木瓜牛乳的確是價格跟飲料本人一樣甜美又好喝的選擇。香醇濃郁的滋味,是台味水果奶昔牛奶的心情。而且24小時都在那裡,讓人可以重溫冰涼的南國舊夢。如果你不擅長保存水果——對、木瓜放超過兩天沒冰就很容易變苦——又不想洗果汁機,那請試試看吧!統一木瓜牛乳!

    #與統一木瓜牛乳合作
    #經典台灣味
    #米其林台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