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化妝品產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化妝品產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化妝品產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化妝品產值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端品牌La colline超值團購❤️ (美白、防曬以及抗老產品) 以往La colline的美白產品都是放在秋天開團,但開過兩回叫好叫座N百萬業績的La colline美白團購之後不少讀者朋友反應一年四季都想用,所以今年提前到夏天。 瑞士La Colline平常的專櫃價格我想很多人看到都會退...

  • 台灣化妝品產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5 21:01:27
    有 1,014 人按讚

    高端品牌La colline超值團購❤️
    (美白、防曬以及抗老產品)

    以往La colline的美白產品都是放在秋天開團,但開過兩回叫好叫座N百萬業績的La colline美白團購之後不少讀者朋友反應一年四季都想用,所以今年提前到夏天。

    瑞士La Colline平常的專櫃價格我想很多人看到都會退縮。隨便舉個例子,還記得一開始發現它的防曬專櫃售價近六千元時,我輕蔑地想產品最好有那價值!誰知道越用越滿意,到現在我已經是忠實粉絲,就連上次開黛珂團購時我都跟對方公關坦承「沒辦法,我心中第一名的防曬是La Colline,目前沒人能取代它」

    直接進入產品感想
    (老顧客可以直接點文末團購連結)
    #美白趁現在之晶透嫩白系列
    ■極緻三環防曬乳霜
    以前無法體會為何三環防曬乳貴婦們動不動就要囤貨?後來發現有些產品一開始用很喜歡,但過了些許時間後就感受不到魅力,極致三環防曬乳則完全相反,它是妳用了之後很難戒掉的產品😏

    嚴格說起來這瓶其實是保養品兼防曬,除了集防曬亮白和抗老功能於一身外,肌膚使用感也很棒!用完直接上粉底就是透亮光澤肌(不上粉底也行),好像不管用什麼粉底液它都能幫妳打造出透明感最高等級的光澤肌,這種質感一般防曬乳很難達到。

    購買前小叮嚀:現貨保存期限都只剩下一年(到明年五月截止)實在是疫情期間瑞士生產量有限,台灣無法進新貨,所以確定自己能在一年內用完的朋友再下單(使用量參考:如果天天使用的話,基本上兩到三個月會用完一瓶)

    ■嫩膚白調理露(打折後價格親民、媲美精華液的化妝水)
    通常專櫃的化妝水都不會太搶戲,會把主要功能留給價格更高的美容液或精華液。但是這瓶化妝水產值完全戰勝其他專櫃品牌的精華液。除了能讓肌膚透亮之外,還能拋光亮澤肌膚,光化妝水連續使用一週就會非常有透亮感。

    ■嫩膚白精華
    這瓶高濃縮維他命C精華液完全是用來提高加乘作用的,我個人覺得一個季節用一瓶就很夠了。

    #抗老提升整體膚況系列
    以下三款大家需要給它們一點耐心,它們不像美白產品或繃繃霜那麼迅速有感,要用到後來妳才會確定這三個傢伙根本Nice Guy🥰

    我自己在連續使用兩週時失去了耐心,當時跟品牌反應「這幾瓶放棄好嗎?它們價格都不便宜,也沒有特別驚艷的感覺」
    「啊,這三款是專櫃銷售超好,客人口碑也非常好的產品耶,不過妳不喜歡我們就不給折扣不進團購了」品牌表示

    高端品牌就是這樣,他們才不會強迫推銷,反正妳不要拉倒。

    事情講到這裡,通常失去耐心且不放團購單的產品我就不會再用下去,但因為這三款很貴不用完會浪費,所以我還是持續使用。誰知道用著用著,某天我突然發現自己肌膚早就來到飽滿境界。

    飽滿意思是豐潤度很夠、肌膚彈性及柔軟度也相當令人滿意。是因為La Colline還是其他原因呢?途中我中斷兩週改用它牌產品,結果膚況質感就是活生生下滑了。
    以結論來說,這三款主打抗老,但它們不像繃繃霜能讓妳清楚感受到緊緻,它們功能著重於整體膚況提升,在他人眼裡看來就是「有被好好的、被奢侈呵護的肌膚」

    我自己最喜歡HDS肌密璀璨極緻霜,就算晚上睡前只用化妝水和極緻霜,第二天膚況也相當棒,完全是化妝都嫌多餘的好膚質狀態。不過這款如果夏天使用,只適合乾肌喔(油肌及混合肌朋友請勿購買或者請留到冬天再使用)

    至於緊膚緩皺精華及緊膚緩皺霜,如果經濟能力充裕又想UP膚況的話,乾肌朋友可以先用緊膚緩皺精華再用HDS肌密璀璨極緻霜。

    油肌或混和肌朋友可以先用緊膚緩皺精華再用緊膚緩皺霜。如果只想試一瓶的話,乾肌朋友建議妳就是HDS了。油肌或混和肌朋友可以選緊膚緩皺精華。

    最後一個要特別提的,是主打抗老及緊緻肌膚的凍膜。這款凍膜除了價格太貴婦之外沒什麼可挑剔的。上次開團估計有不少熟客購買,竟然售出一百多個。
    ■R3D緊膚澎潤精華面膜
    彈潤效果不在話下,香味也非常高貴療癒,很明顯可以感受到肌膚澎潤透亮,非常適合拿來當作上妝前的急救面膜、或者晚安凍膜也可以。雖說折扣後價格還是很貴婦,但手頭寬裕且想感受肌膚澎彈的朋友,可以趁此時下手💪🏻

    ★關於La Colline
    La Colline誕生於瑞士日內瓦河畔,所有產品都在擁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瑞士原廠製造、產品由蘇黎世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瑞士怎麼說都是美容大國,比起化妝品,他們強項還是著重在先端科技的保養品。產品非常值得一試(唯一缺點就是價格不便宜)另外,它也是巴黎部分五星級飯店的御用SPA品牌。
    台灣的話,台北SOGO復興館有專櫃及護膚。

    #仙女品牌難得進入凡間的LaColline超值團購
    https://gbf.tw/o8njj

  • 台灣化妝品產值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4 07:07:01
    有 194 人按讚

    😉早安,老朋友
    第一次寫寶雅 (5904) 是在 2019 年 4 月,當時價格僅有 370 元,隨後一直上漲,最高漲至 660 元,期間配發兩次股利,
    2018 : 15.75 元
    2019 : 17.1 元
    最高累積報酬達 87%。370 元時,大家覺得好高,但看到寶雅(5904)不斷上漲,就後悔當初怎麼沒買,反而覺得很嘔。
    大部分的人對所謂的「高」有兩個定義 :第一是股價太貴,通常這樣的人看到百元股都認為是貴,沒有去分析股票的價值。第二是資金太少,無法買股價太高的股票但現在零股已經開放盤中交易了屆時購買零股會更方便,大家可以更專注在公司的價值上。
    ---
    👨‍🏫延伸閱讀
    美妝生活龍頭股:2020 營收與獲利皆維持雙位數增長,外資喊目標價 750 元 !? 後續關注..: https://pse.is/3egaun
    ---
    📌 寶雅 (5904)
    寶雅成立於 1997 年,在台南起家,專賣歐美、日韓流行彩妝、開架美妝美材用品、進口流行飾品、生活百貨等...產品品項多達 5 萬,是台灣最大的美妝生活專賣店。
    店址大多都設立在三角窗,或是顯眼的大馬路上,賣場坪數平均為 400 多坪,且展店速度非常快,截至 2021 年 2 月,已經有超過 263 家店面,會員人數已超過 600 萬人。
    近年進軍五金市場「寶家」2019 年 8 月,寶雅看好台灣居家修繕零售市場每年高達 800~860 億元的產值,跨界設立五金百貨通路「寶家」,希望提供顧客一個專業、温暖和可以逛的高質感五金百貨,截至 2021 年 2 月,全台已經有 21 家店面。
    .
    📌 主要產品
    寶雅屬於綜合商品零售的末端通路,各項產品均由用品製造商、代理商、經銷商供應銷售對象為一般消費者及公司行號,產品以美妝保養品及精緻個人用品為主。
    產品訴求為 : 年輕女性、流行性及多樣化
    空間訴求為 : 大空間現代舒適感
    價格訴求為 : 70~80 元
    .
    📌 營收結構
    家用品 18% 最高,其餘依序為
    保養品 15%、化妝品 14%
    服飾品 13%、沐浴品 11%、食品 9%
    美容品 5%、五金 5%、雜化 3%。
    .
    📌免責聲明:
    單純分享財報資訊與個人看法,無邀約之實,僅符合量化條件的個股,無推薦之意,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 台灣化妝品產值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9 20:45:11
    有 598 人按讚

    【媽媽不憂鬱|分享自身走出憂鬱的四個方法】

    延續上一篇文章,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媽媽的嬰兒自我這件事。

    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都太過度壓抑自己了呢?

    上篇文章中提到,每個人都有嬰兒自我與成熟自我,
    當然媽媽也一樣(媽媽也是人),
    但,當一個女人成為了一位母親,
    好像就得將自己心中的那個嬰兒(需求)隱藏起來,
    我們不斷看見別人(孩子)的需求,
    而忽略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內在的那個嬰兒。

    我就是曾經將內在的嬰兒困住,而走上憂鬱一路。

    身為全職媽媽,唯一的工作就是養育孩子,
    同時,在台灣有許多人不認為這是一份工作。
    每當我帶著孩子出門時,總是會聽到路人說,

    「在家帶孩子沒上班喔!很輕鬆阿,怎麼這麼好。」
    「全職媽媽就是在家當貴婦阿。」
    「我也好想像你一樣不用工作。」

    ......

    我聽完都只能笑笑的不發一語,
    覺得委屈嗎?或許吧!
    心裡總有一些無法言喻的酸與苦,
    唯一慶幸的是,家人一直都很支持我全職照顧孩子,
    給了我非常多的支持與幫助,
    對於先生、母親、父親、公公、婆婆、小姑,
    我真的很感恩,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但心中總是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配。

    「沒賺錢花什麼錢」
    「要先以孩子和先生的需求為主,自己沒關係」
    「為了這個家就忍耐一下」
    「要認命,這是你的使命跟任務」

    有時一些親戚及旁人也都會不時的將傳統觀念塞給我:
    「男主外女主內,媽媽就是要為家犧牲,把孩子顧好,要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妻子、母親與媳婦。」

    在每作出一個決定,我都會有多方的考量,
    考量孩子、先生、經濟、教養、現在、未來,
    然後選項裡總是沒有自己。
    我可以一整年都不買衣服、一整年不剪頭髮、
    只有一雙鞋子穿到開口、褲子穿到破掉、化妝品用到見底,
    直到婆婆看不下去,幫我買鞋子,
    還拿錢叫我去買幾件衣服(我真的有一個很好的婆婆)
    結果也是被我偷偷存下來當孩子的教育基金。

    因為心裡的聲音總是告訴我:
    「省起來,與其花在自己身上還不如花在其他地方。」

    每當我想為自己做點什麼,
    想買個好一點的東西、好吃的食物,
    有對自己好的念頭時,那個不配的聲音就會出現,
    使我充滿罪惡感,並且打消以上念頭。

    加上練習正向教養,一開始只會忍耐情緒,
    不打罵、不威脅、不處罰、不控制小孩,
    (其實打罵孩子多半都是成人的嬰兒自我出來在釋放情緒,等情緒釋放完成熟自我上陣後才感到懊悔)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也沒有成就,
    所以半夜都逼著自己看書充實,沒有其他的休閒活動,
    一直不讓嬰兒自我出來調節,而都是以成熟自我在勉強著,
    在一個疲憊、挫折、緊繃、壓力以及壓抑的循環中,

    我生病了。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會傷害自己,
    而現在我看懂了,因為成熟自我疲憊不堪,
    所以嬰兒自我跳出來釋放能量搞破壞,
    我摔東西、摔門、把自己關在廁所,
    用頭撞牆、瘋狂打自己巴掌、用力敲自己大腿,
    甚至也出現不好的念頭,因為心裡的聲音告訴我:

    「不打孩子那你就打自己好了,反正你沒什麼價值。」

    每當我發洩完,我就會平靜下來,
    同時我也感到害怕,那時搜尋了好幾家諮商。
    (最後還是因為費用太高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而沒去)

    在接觸阿德勒、薩提爾,
    以及閱讀心理及童年經驗相關書籍,
    我慢慢找到走出來的方法,以下是我使用的方法:

    1️⃣練習覺察與積極暫停
    避免在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前喊停,時刻都能作覺察的練習,感受自己的呼吸、肌肉以及各樣感受,為自己設置一個積極暫停角落,讓你的成熟自我得以休息喘口氣。同時不要等到已經要斷線了才去,不要壓抑,當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緒時,就主動去調節舒緩。

    2️⃣學習自我鼓勵
    華人喜歡用「激將法」與「比較」刺激一個人成長,我們可能從小接收了許多負面的聲音與評價,導致這些默默成為你的「內在聲音」,在生命中不時的出現對你說話,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讚美以獲取能量,希望自己能被肯定被接納,但很難有人能完全做到並滿足另一個人的生命(除非你花錢去諮商),那就學習與自己對話,學會自我鼓勵。每當內在批評家又開始碎念我不配時,我會告訴自己「我值得」,肯定自己有做到的部分,肯定自己的努力,看見自己的亮點,練習將內在批評轉化為鼓勵。
    💡可以這樣對自己說:
    「今天又看了兩頁的書,你真的很努力在學習呢!」
    「今天做了豐盛的晚餐給家人吃,看見你對家人的愛與付出。」
    「剛剛很生氣卻沒有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先去調整自己,覺得不容易之外也覺得你越來越能覺察情緒。」
    「你值得擁有幸福,你值得被好好對待,你值得享受,你值得,因為你是上帝美好的創造。」

    3️⃣找到內在的嬰兒,並在安全的狀態下,適當的時機點滿足他
    與其ㄍㄧㄥ到壞掉讓嬰兒自我出來搞破壞,還不如在安全並適當的時機點滿足內在需求。學習對自己好一點對全家都有好處,沒聽過有一句話說「媽媽開心全家開心」嗎?找到能讓自己放鬆與充電的事,有人喜歡追劇,有人喜歡吃美食,有人喜歡買東西,有人喜歡找朋友聊聊天,撥出一些預算與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讓內在的嬰兒可以任性開心一下,同時也能調節成熟自我的壓力,對身心都有益處。

    4️⃣認清自己的狀態,找到最合適的做法
    雖然我自己是全職媽媽,也施行在家教育和體制外教育,但我並不認為所有人都適合同樣的模式。因為狀況不同、背景不同,在各方面都不一樣的狀態下,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家庭的就夠了。在認識阿德勒後我慢慢有了「被討厭的勇氣」,世俗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標準,「好媽媽的定義」、「好孩子的定義」,或者社會各種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導致我們被框住、被限制,也因為做不到而感到自責、懷疑和否定自己。全職很好、上班也很好、自學很好、上學也很好、雙親很好、單親也很好,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適合你們的就是最好!所以如果有人告訴我,帶孩子讓他很痛苦,很沒有價值與成就,在家又被家人嫌棄沒產值,那我就會告訴他:「快去上班吧!讓孩子去上學,對彼此都好。」除非能找到突破現況的方式,但當一切都不是這麼容易時,就做出最合適彼此的選擇。

    最後想說 #一個村莊養一個孩子
    《同村協力》此書英文原名"It Take aVillage"
    是取自西方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傾全村之力才能撫育出一個孩子。」

    照顧養育孩子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當你疲憊時要記得放鬆,
    並且記得,向外人求助並不丟臉,
    多關注自己、照顧好自己、肯定自己、
    愛自己,絕不要忽略了自己,
    要記得你很重要,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希望這篇文能幫助到許多與我一樣焦慮的媽媽。

    (打這篇其實有很多猶豫,但我相信當我能說出來代表我已經好了,雖然在寫的過程去回想那段經歷還是默默地流下眼淚,這邊也感謝宏爸陪我走過那段憂鬱的日子,他比我還在乎我內在嬰兒的需求。可能有人會對我有些想法,但這就是我,我所經歷的以及我生命的歷程,如果這篇文能讓一個想不開的母親勇敢的再活一次,那就值得了。)

    #一個焦慮的母親是養不出快樂自信的孩子
    #照顧好自己跟照顧好孩子同等重要
    #從現在開始學習愛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