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冷門高薪工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冷門高薪工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冷門高薪工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冷門高薪工作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凰鳳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職場人士認真學習越南語,重複老師所說的越南話,並由老師陳凰鳳(右)糾正念法。 記者林伯東╱攝影 【2014/08/19 聯合報】 東南亞語 業界搶著上、校園冷清清 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周一晚間六點五十分,信義路下班車潮正蜂擁,拐個彎進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越南語教室已全數滿座,中年的企業主管、穿套裝...

  • 台灣冷門高薪工作 在 陳凰鳳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8-20 00:11:06
    有 49 人按讚

    職場人士認真學習越南語,重複老師所說的越南話,並由老師陳凰鳳(右)糾正念法。 記者林伯東╱攝影 【2014/08/19 聯合報】
    東南亞語 業界搶著上、校園冷清清
    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周一晚間六點五十分,信義路下班車潮正蜂擁,拐個彎進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越南語教室已全數滿座,中年的企業主管、穿套裝的粉領族翻開課本,一句句認真複誦。
    越南語教師陳凰鳳說:「上班族學東南亞語,大多目標明確、絕少遲到缺課;大學生大多為拿學分,教室氣氛大不同。」
    語言熱潮 產業界早吹起
    東南亞語相關學科向來被視為冷門領域,全台一百七十餘間大專院校,直到今年才由暨南大學成立全台第一個「東南亞語言學系」,國家南進教育政策步伐比鄰近的南韓慢了五十年。但產業界的東協語學習熱,早在十年前就悄悄吹起。
    在公企中心執教十幾年的陳凰鳳觀察,上世紀末起,大批越南女性嫁來台,約自二○○三年,丈夫為了家庭和諧,觀念轉變願學越語。加上海外投資經商需求,企業界迫切需要越南語人才,甚至願開數倍高薪給外派人員,吸引不少上班族進修,產業界人士看準東協新興市場潛力,學習黏著度大幅提高。
    學泰語 補習班天天有課
    泰語教師譚華德說,以前開泰語班,一級(最初級)人多,越進階學生越少,泰語四級就因招生不足開不成了,如今竟能開到泰語廿四級,周一至周日天天有課。東南亞語課的熱門程度已與財經、企業管理、行銷、證券等課程不相上下。
    「上班族自掏腰包,非常珍惜下班後的學習機會,有問題就舉手發問,獨立學習、主動複習,上課鐘響前十分鐘就到了。」譚華德比較校園圍牆內外的學習差異,「大學泰語課修課人數只有業界的一半,遲到蹺課的不少,考試都靠『共筆』(共同筆記),全班錯的地方幾乎一樣。」
    柬埔寨、緬甸語 付之闕如
    東南亞語學習目的,也因國別而不同。越南為台灣僅次於對中國大陸的最大對外投資國,學生大抵是工作需求;泰國近幾年則在電視劇及觀光旅遊加持下,學生八成以上因「哈泰」而熱中學泰文。
    不過,目前東南亞語言除了越南、泰國及印馬語之外,其他如柬埔寨語、緬甸語,學習資源付之闕如。
    五十二歲的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姜天陽,因公司今年起委託越南軟體公司協助開發電腦程式,半年前開始學越南語。
    越南員工 熱中進修中文
    他實際走訪發現,且越南員工雖不愛加班,卻熱中利用下班時間進修中文、英文,對職涯企圖心「滿強的」;反倒台灣上班族,加班成常態,壓榨了進修外語充實自我的時間。
    上班族王雅君因自助旅行,對泰國深深著迷,她勤學泰文,更深入研究泰國老年福利措施及比較兩岸對泰國的經貿政策,感受東協是一片藍海,不排除未來赴泰就業。
    公家機關約聘人員邢代萱,因喜愛泰劇開始學泰文,因公職考競爭激烈,她從較冷門的泰文切入,挑戰考移民署或其他機關駐外人員,上榜機會更大。
    【2014/08/19 聯合報】

    駐外連當地語言都不通 上談判桌先輸一半
    記者蘇瑋璇、蔡惠萍╱台北報導
    「台灣語文教育長期重歐輕亞,而亞洲中,又重日韓、輕東南亞!」政大外語學院院長張上冠說,台灣長期漠視語種均衡發展,上國際談判桌,派不出懂當地語言的談判人才,「這是嚴重的國安問題。」
    張上冠說,在台東南亞配偶及第二代人數不亞於原住民,反觀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等語言學習資源,始終匱乏。國內大學系所長期以英、日居主流,德、法、西也不少,卻到今年暑假,暨南大學才出現全台首個獨立設系的東南亞語系。
    張上冠說,台灣經貿立國,諷刺的是,駐外代表卻連當地語言都不通。一位經濟部官員透露,之前前往巴拿馬參訪時,發現台灣西語人才「好強」,反觀到越南,上了談判桌,對方會講中文,但我方卻沒有會講越南文的人,還要透過翻譯,「這樣的談判當然被比下去」。
    張上冠批評,政府將語言教育的責任拋給大專院校自主籌設,但在高教競逐學術量產的遊戲規則中,慘遭邊緣化。缺乏人才,南向政策仍是空殼,「廿年了,政策遲鈍、保守。」
    大學苦於無經費設系、充裕師資,海洋另一端的台商,則捧著白花花鈔票,卻請不到員工而乾著急。
    亞洲台商總會榮譽會長賴燦賢布局東南亞超過廿年,五年前,他向越南、泰國台商募款,贊助政大成立「東南亞語言文化學程」,盼填補台商企業人力缺口。
    賴燦賢說,東南亞台商人數居全球第二多;台商不懂當地語言,影響管理成效,雖可聘用華僑,「但最好用的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主管下指令,馬上能catch。」
    賴燦賢說,未來五至十年內,新住民第二代就業時,若通曉母國語言、甚至有當地親族人脈,是「綜合指數」最高的一群。
    長年於海外經商的他,四月抽空回台,原定在立院召開公聽會,呼籲政府重視東南亞語文人才養成,碰上學運占領立院,得再耽擱一年。
    「台塑跟我要人,會講越語,直接聘用。」越南語教師陳凰鳳說,台塑開出派駐越南年薪台幣一百四十萬元起跳條件,卻僅三名學生可推薦。
    前進東南亞,除傳統產業,包括金融保險、影視傳播、設計文創、華文教育都有發展潛力,張上冠打了個生動譬喻,新住民若從小與孩子講母語,多一種競爭力,「家裡是地球村,長大就不必上地球村(補習班)。」
    【2014/08/19 聯合報】

  • 台灣冷門高薪工作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4-23 11:41:59
    有 4 人按讚


    【新聞】科技到藝術 邱再興獲交大名譽博士(交大電子研究所55級學長)

    文:Wa-People/王麗娟 Janet Wang
    圖:Wa-People/李慧臻 Jane Lee

    以「事業與志業」為題,邱再興 (Dr. Andrew Chew)在獲得交大名譽博士證書後,發表精彩感人的演講。與他結識五十年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伉儷,不但端坐前排聆聽,施振榮甚至還拿出相機,為他亦師亦友的學長拍照。

    半導體大師施敏博士 (Dr. Simon Sze),首先為現場見證名譽博士頒授典禮的貴賓,介紹邱再興是台灣創立第一家半導體公司的關鍵人物。施敏說,創立於1969年的環宇電子,創立動機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家「使半導體技術在台灣生根」的公司。

    邱再興研究所還沒畢業,就被美商高薪聘用。所以,投入環宇電子對他而言,是放棄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他為環宇電子找來很多優秀的交大學弟,並以多角化經營,使得公司營運蒸蒸日上。

    除了代工,環宇電子所開發的電子計算機,大受市場矚目。不料這樣的成績,卻勾起投資金主兄弟鬩牆的貪婪之心,使得這一家只比 Intel 晚一年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最終被外商購併。

    回顧1964年,邱再興進入交大電子研究所就讀,當時,施振榮也剛進交大,是大學部的新鮮人。學長學弟朝夕相處,到了吃宵夜時,更是大家高談闊論的美好時光。邱再興說,「交大二年,是我人生中最愉快、也是學習最有心得的時間」。

    1990年,邱再興雲霄飛車般的職場生涯,已經賺到人生第二桶金。這一年,他發現台灣社會汲汲營營努力賺錢,但精神文明與幸福感,卻相當匱乏。

    於是,他成立「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在好友也是小學同學馬水龍教授的建議下,從最冷門的支持作曲家開始做起。1991年起,每年的「春秋樂集」,成了台灣作曲家發表作品最重要的平台。1998年,國家設立文馨獎,第一屆特別獎就頒發給該基金會。

    至今已獲得三次文馨獎特別獎的「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除了支持作曲家外,也積極推廣科技藝術、錄像藝術、策展人培訓、青年藝術家及當代藝術,獲得藝文界的高度肯定。邱再興,更成了藝術界最受人尊崇的推手。


    報導日期:2014-04-22
    新聞來源:Wa-People
    http://www.wa-people.com/2014/04/blog-post_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