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休耕面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休耕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休耕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休耕面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宋楚瑜 大家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六年級生打頭陣,桃園休耕地種麥重拾生機】 《苗栗以北也能種麥?桃園青年農夫跌破專家眼鏡》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 桃園是北台灣重要米倉,近年卻高居台灣休耕面積榜第二名,7千公頃農地全數閒置,但六、七位桃園沿海農民不甘看到田地荒廢,接手上一代土地,還挑戰怕水的高難度小麥,克服乾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台灣休耕面積 在 李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07:50:02

你現在看到的不是什麼廢墟,而是日月潭潭底。去年延續到現在的悲慘水情,使日月潭水位下降12公尺,這些遺落潭底的物品才再次浮現。浮排全部擱淺,曾經的禁止釣魚告示顯得格外諷刺。原本公路旁的水線退得幾百公尺遠,拉魯島陸地面積也變大,原本潭水覆蓋處竟然還出現河流。 2020全年沒有颱風,上一次這樣的紀錄是1...

台灣休耕面積 在 ?. ?.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0:04:25

相信最近大家最近如果有看到新聞,一定很常聽到新聞提到今年因為颱風沒有挹注水情,下雨又沒下到該下的集水區,因此台灣可能會在明年迎來「百年大旱」,在南北台灣紛紛有大面積農地被迫休耕後,除了靠政府想辦法人工增雨和調度水源以外,我們更要從自己與家人省水開始做起!💪 不妨回家看看家裡的洗衣機、馬桶及水龍頭等等...

台灣休耕面積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32:42

#20200422📰 打造環保新「垃」園 政府拆五股違章 「五股垃圾山」時常飄散異味影響市容,長年困擾當地居民。為解決垃圾山的問題,新北市政府於2019年推動「擴大五股都市計畫案發布前試辦計畫(以下簡稱五股試辦計畫)」盼能從違章建築著手處理。目前已陸續拆除並且美化成環保藝術公園,成功展現市府整頓五股...

  • 台灣休耕面積 在 宋楚瑜 大家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2-21 21:57:44
    有 61 人按讚


    【六年級生打頭陣,桃園休耕地種麥重拾生機】
    《苗栗以北也能種麥?桃園青年農夫跌破專家眼鏡》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

    桃園是北台灣重要米倉,近年卻高居台灣休耕面積榜第二名,7千公頃農地全數閒置,但六、七位桃園沿海農民不甘看到田地荒廢,接手上一代土地,還挑戰怕水的高難度小麥,克服乾旱、陰雨、東北季風,硬是在風頭水尾的休耕地上,揚起60公頃金黃麥浪,打破小麥只能生長在苗栗以南的限制,明年還打算擴大到上百公頃。

    十度低溫伴隨綿綿陰雨,穿著黃綠禮服的小麥卻不畏寒冷,隨著咻咻樂聲翩翩起舞,時而撲倒,時而後仰,展現軟Q好身段,派對點歌者是老天,舞伴則是冷冽的東北季風;這是最近兩年,桃園新屋、觀音、蘆竹一群六年級生譜出的「麥田交響曲」。

    桃園是北台灣重要米倉,近年卻高居台灣休耕面積榜第二名,7千公頃農地全數閒置,但六、七位桃園沿海農民不甘看到田地荒廢,接手上一代土地,還挑戰怕水的高難度小麥,克服乾旱、陰雨、東北季風,硬是在風頭水尾的休耕地上,揚起60公頃金黃麥浪,打破小麥只能生長在苗栗以南的限制,明年還打算擴大到上百公頃。

    【苗栗以北也能種麥?桃園青農跌破專家眼鏡】
    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喜願共和國2006年推動復耕小麥,從台中大雅開始,一波波麥浪湧現全台,但是怕水的小麥始終跨不過苗栗中港溪,直到2012年,愛嘗鮮的43歲新屋農民徐同權,因為種稻「不安於室」,加上農委會調整休耕政策,補助農民每分地2千4百元獎勵金,他於是號召桃園沿海六、七年級生,組成「敢死隊」,利用風頭水尾休耕地種小麥。

    小麥是典型旱作植物,桃園濕度高、冬天陰雨綿綿,還要面臨東北季風考驗,一開始許多專家都不看好。 敢死隊果真出師不利,11月灑完種後,連續下了一週大雨,小麥還來不及長大就被淹死,小麥一公頃產量接近兩噸,他們14公頃小麥卻收成不到14噸。首次出擊結局雖不圓滿,但已經讓一些農民奠定信心:「原來桃園也可以種小麥!」

    這群在東北季風摧殘下長大的農民越挫越勇,像剛入行的菜鳥,拚命向施明煌、苗栗種麥前輩請教,第二年提早一個月撒種、細心開溝排水,還擴大面積到60公頃,小麥也展現和主人一樣的韌性,力抗東北季風,加上冬季偏乾,農民笑呵呵地說,今年產量應該會比去年好。

    小麥是粗放作物,但個性卻很捉摸不定,生長初期需要水灌溉,太多又會讓小麥長不高,提早熟成增加空包彈機率,參與契作的農民、68年次的林逢德說,去年撒種時遇到乾旱,放水灌溉,小麥卻又被淹死,結果沒放水的田反而長得比有水的田好,真的很難控制。

    辛苦勞動的果實特別甜美,林逢德拿自己的種的小麥製成的麵條、餅乾、麵粉,分送親戚朋友,許多人大讚:「跟外面吃起來的不一樣!」麥香濃郁又新鮮,讓他得意不已,「很高興我是促成這件事的其中一份子。」

    【風頭水尾,小麥成另類新希望】
    這群敢死隊有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是承租十甲以上土地的大佃農,陣中最年輕的農民僅28歲,但嘗鮮、敢衝、維護糧食自給率之外,桃園小麥的成功,奠基在當地特殊的耕作型態。

    2012年,桃園縣在全國連續休耕農地排行榜高居第二,總面積達到7000公頃,其中新屋就佔了2700多公頃,不過在數十年前,這裡都還是桃園最大的米倉,每到收成時節,農會總是堆滿豐收的稻米,但隨著高齡化以及休耕政策的實施,米倉美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荒煙漫草的廢棄耕地。

    去年農委會取消連續兩期休耕補助後,大量農地釋出,但靠近埤塘、水源充足的農地很快就被高價租走,「像我只能撿水源灌溉不到、東北季風強勁的『風頭水尾』。」林逢德無奈地說,在鄉間租地需要靠人脈,有些地主寧可放著長雜草,說不租就是不租。

    徐同權說,新屋是靠海的鄉鎮,石門大壩流到這裡水量已經不多,一定要靠埤塘灌溉,「但我的田離最近的埤塘有6、7公里遠,有時候會取不到水。」他的田位在埤塘尾端,當整個田區同時灌溉時根本搶不贏其他人,需水性低的小麥,成為他的新希望。

    此外,小麥的收割、烘乾設備和稻米幾乎一模一樣,收割機換個接頭就能割小麥,大佃農多半擁有自己的曳引機、收割機,省下不少花費,徐同權直言,如果是小面積種麥,就算加補助,可能都還虧本。

    【顛覆以稻為主的思考,將麥擺在第一位】
    他們不僅在休耕地種麥,還種進腦袋裡,徹底改變以稻作為主的思考邏輯。

    台灣以一期稻為主,但麥田必須等到三月底才能收割,勢必耽誤一期稻作插秧時間,在蘆竹種小麥的高德繽,為了配合小麥生長,一期稻特地選種早熟品種台南13號,避免遇到颱風;桃園許多農民也和糧商配合,試種插秧時間較晚、市面上少見的台中194。

    今年農委會將小麥契作奬勵金,從每分地2千4百元,提升至4千5百元,更增添了桃園農民明年續種的決心。高德繽說,種麥的收益是多出來的,若一期種稻,二期可選擇休耕或種麥,補助都是四萬五千元,麥子賣出去還有額外收入,又能增加本土雜糧自給率,何樂而不為。

    徐同權更乾脆,為了配合小麥,一期作乾脆休耕,「同樣都可領到9萬元補助,老人家還省去噴藥、巡田的工夫。」他認為,大家要改變水稻優先的想法,重點是適地適種,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種水稻,小麥是粗放型作物,撒完種子就讓它自身自滅,反而適合老農種植。

    北區農糧署糧食產業課課長陳俊宏也表示,桃園沿海二期作東北季風強勁,影響稻子授粉、充實度,小麥或許是新解,若未來面積擴大,黃澄澄的美麗地景,可成為農村另類觀光行銷。

    明年桃園小麥面積可望破百,但是與水搏鬥的漫漫長路還沒結束,仔細看桃園的小麥田,經常可以發現這裡被水淹一個凹洞,那裡被東北季風吹翻一塊,高高低低參差不齊,徐同權不諱言,至今仍在摸索如何種小麥,「但是種新品種的米都要兩年才能掌握特性,小麥才兩年而已。」他說,給自己三到五年時間,若真的窮盡所有技術,還是無法靠小麥維生,屆時再找新出路,在那之前,要全力以赴對待每一株小麥。

    (圖:攝影/林慧貞)

    (本文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內容來源 :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日期 : 2014/2/14 19:57

  • 台灣休耕面積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2-14 10:02:21
    有 845 人按讚


    (真的超感動)桃園近年高居台灣休耕面積榜第二名,7千公頃農地全數閒置,但六、七位桃園沿海農民不甘看到田地荒廢,挑戰怕水的高難度小麥,克服乾旱、陰雨、東北季風,硬是在風頭水尾的休耕地上,揚起60公頃金黃麥浪,打破小麥只能生長在苗栗以南的限制,明年還打算擴大到上百公頃。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46643/

    【六年級生打頭陣,桃園休耕地種麥重拾生機】

  • 台灣休耕面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1-03-08 21:37:24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國內目前的用糖,有九成是靠進口,而現在為了穩定糖價,農委會現在打算一年補助4萬8,鼓勵農民恢復種植甘蔗,不過有農民說,甘蔗種植期很長,雖然有保證收購價格,但還是不敷成本,比不上休耕完全不用做事就有錢拿,補助4萬8對他們實在誘因不大。
    台南善化糖廠外的甘蔗田,正忙著用機器採收甘蔗,不過,卻有更多的田地,放任休耕,農民說種甘蔗辛苦又會賠錢,很多人情願選擇休耕,反而可以輕鬆領錢。
    休耕有錢領、轉作也有補助,種植甘蔗雖然有保證收購價格,但是種植期得一年半,不敷成本,農民意願並不高。
    台糖統計,台灣一年用糖量大約55萬公噸,其中台灣自製約5萬多公噸,佔一成左右,其餘全都得靠進口。對於農委會希望能提高蔗田面積,而且以虎尾與善化兩座糖廠周遭30公里內為目標,台糖方面表示樂觀其成。
    農委會想提高誘因,台糖願意配合,不過現實層面也得考量。
    目前,台灣只剩下善化和虎尾兩個糖廠,還持續進行產製,台糖方面也表示,蔗田種植面積必須和糖廠的產製量做配合,如果一股腦鼓勵種植甘蔗,對糖的生產品質也不見得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