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之星188陷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之星188陷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之星188陷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之星188陷阱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競爭,終究不是個好東西] 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是一週內,台大有三個學生自殺,引起社會震撼。日前跟一名也畢業自台大的女生談話,聰明漂亮,能說能寫,非常有想法,目前在工作上表現相當突出。可是當年讀台大時,她也看了一年心理諮商,原因無他,就是競爭思維與比較心理造成的陰影。 她不是北一女這類第一志願高中...

  • 台灣之星188陷阱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11:21:32
    有 745 人按讚

    [競爭,終究不是個好東西]

    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是一週內,台大有三個學生自殺,引起社會震撼。日前跟一名也畢業自台大的女生談話,聰明漂亮,能說能寫,非常有想法,目前在工作上表現相當突出。可是當年讀台大時,她也看了一年心理諮商,原因無他,就是競爭思維與比較心理造成的陰影。

    她不是北一女這類第一志願高中畢業,是靠推荐進台大,剛進去時,發現台大學生會讀書也會玩,壓力大到去看心理諮商,可是她從來沒跟別人說這個秘密,因為別人會說:

    「怎麼可能?你都上台大了,我們羨慕你都來不及,你別再不滿足了!」

    競爭的結果,讓我們除了第一,再也看不到別的,包括人是有感覺的﹑人是有情緒的﹑人是需要關懷的﹑人是需要協助的,或者人的精力是有極限的。所以競爭搶第一,會讓人走入死胡同,不自覺地毀了人生,像是生涯﹑愛情﹑友誼等。

    畢業之後,這位女生曾創業5年,經營得相當成功,她也因此到處演講,享有不小的名氣,但是後來突然退出,另外找工作。這個結果頗讓人訝異,任誰都好奇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在聽她娓娓道來之後,我發現癥結還是出在於競爭。

    我指的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同事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合夥人之間的競爭。這家公司是她和男友共同創業,做了2年後,她提出分手;再做3年,她離職,因為她逐漸感到有些不對勁,但是說不上來是什麼……

    「我可以感受到,他不喜歡我比他亮眼﹑比他出風頭。」

    對,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最不願意承認的情緒:「嫉妒」。這個情緒沒有被察覺,而被嫉妒的人也只是莫名其妙,感覺哪裡怪怪的。更何況這是一對熱戀的情侶,又是共創事業的革命夥伴,一起水裡來火裡去,怎麼還會嫉妒呢?尤其當事人是男生時,嫉妒會壓到潛意識層,表現出來依然正人君子,女生會更疑惑不解。

    而這一切都來自競爭。如果是敵人,競爭會帶來廝殺,血流成河;如果本來是家人﹑朋友或同事,競爭會帶來嫉妒,毀滅既有的關係。但是在我們的社會裡,鼓勵的是競爭,追求的是競爭力,老闆也偏愛用競爭來激發員工的鬥志與潛能,遺憾的是競爭帶來關係的破壞﹑能量的耗損,長久而言,反而是不利於競爭。

    我問女生,在她離開這1年,前男友把公司經營得如何,看得出來她是一個善良的人,她語帶保守地說:

    「他不想擴大經營,只想維持既有的局面就好。」

    這個結局說明什麼?這兩人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前男友失去她,公司就沒人能說能寫,為公司品牌快速打開知名度,開發更多的客戶,當然只能保守經營。然而留在原地踏步走的企業,終將被淘汰。競爭帶來嫉妒,嫉妒帶來破壞,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假使能夠打破競爭的思維,這兩人依舊是好情侶﹑好夥伴。

    因此,PayPall投資者兼聯合創始人彼得.蓋爾(Peter Thiel)有感而發,他說:

    「競爭,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彼得.蓋爾還進一步引用俄國托爾斯泰著名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言:「每個失敗的公司都是相似的,敗在沒逃過競爭。」我也來借用一下,置換到職涯布局這件事上,改成「每個拿低薪﹑感覺活得辛苦且失敗的上班族都是相似的,敗在沒能逃過競爭。」

    我之所以這麼改這句話,是因為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周圍賺高收入的人經常被問到,為什麼他們從來不去關心同業在做什麼。你猜他們怎麼回答:

    「我沒有在跟誰『同業』喔~」

    聽起來很臭屁,不過我發現他們不論在想法或做法上,的確獨樹一格!相對於其他同業競爭激烈,在同一個池子裡相互撕咬,染紅整池的水,他們卻是優遊自在地在藍海裡游著,沒人競爭,由他們喊價,獲利數倍。也就是說這些人不走紅海策略,人多的地方不去;而是改走藍海策略,只去沒人的地方。

    最近認識一位傳銷界的朋友,他經營12年後,在台灣這家公司的業績占比高達83%,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做傳銷享有如此驚人的占比,便請教他的成功心法,他說:

    「我不追求『成效思維』,而是追求『成長思維』。」

    一般人做事都是成效思維,急著馬上看到成效,特別是賺錢的金額,便很容易跟別人比較,產生競爭心態,有控制的心理,可是沒人喜歡被競爭或被控制,關係就會質變。而做傳銷是做人的事業,人不合就組織大不了。追求成長思維就不同了,在意的是跟自己比較,像是有沒有比昨天成長。最後他做總結:

    「不論講究競爭或追求成效,都是人生的陷阱。」

    我在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越具有競爭力的人,其實失業的可能性越高。有些人原來是公司內萬眾矚目的明日之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有一天他們突然殞落,變得黯淡無光,別人再也記不起來他們曾經光茫四射。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在既有的賽場競爭,是一場有限的遊戲,但是公司卻要員工年年追求無限的績效,具有競爭力的人一開始迭創新高﹑刷新紀錄,年年有亮點推出,但是久了就競爭無力,自高峰摔了下來。失去鬥志之後,再也欲振乏力。競爭,是在「有限遊戲」打「無限戰爭」,最終證明它會失敗。

    工作和生活,都屬於無限遊戲,它不是打敗對手,搶得第一,贏得勝利的過關打怪遊戲。唯有反競爭,才能在競爭這個死胡同之外,看到全新的一條路,並變得有溫度,願意信賴別人﹑欣賞別人,並且與人合作,享受過程的美好。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台中場
    時間:2020年12月18日(五) 18:45-21:00
    地點:文創工房(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2樓)
    報名請上:https://reurl.cc/ldAkKv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圖:董陽孜

  • 台灣之星188陷阱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8 16:51:31
    有 770 人按讚

    [得回一份工作,失去一個妻子,資深上班族的困境!]

    會就業,是贏得生涯的好本領。

    會失業,是賺回人生的好本事。

    近日蘋果日報有條獨家新聞,讓我感慨頗深,因為當事人是IBM前業務經理,他的中年失業過程,跟我在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面不少案例同出一轍,他花了三四年打官司,最後竟然出乎意料地出現奇蹟,在敗訴後上訴,不僅平反被復職,還獲得台灣有史以來最高賠償9百萬元。

    不幸的是,他在失業第一年,就丟了婚姻。現在官司打贏了,能夠再回到他用生命去愛的IBM任職之後,他誓言追回愛妻。可是當蘋果訪問他的前妻,結果又是一個大意外,前妻說:

    「請容我持保留的態度,靜待後續發展。」

    我把新聞來回看幾遍,發現到這對夫妻感情甚篤,個性都活潑外向,興趣都喜歡登山與潛水,是志趣相投﹑人人欣羨的一對神仙美眷。再來,就算離異四年,兩人還是有往來,相互關心,種種跡象都顯示復合並不難。為什麼他的妻子卻在態度上如此猶豫?你一定想像不到,原因就卡在:

    他用生命去愛的IBM這份工作上!

    先來看看當事人男主角,30歲進IBM從工程師做起,後來轉任業務,做得有聲有色,三次榮獲公司頒發價值典範獎,也被公司推派選上《經理人月刊》年度MVP最有價值經理人,可見得工作表現相當優秀突出。能進IBM本來就不是泛泛之輩,再要脫穎而出,絕對付出非常人的時間與精力。

    他的妻子說,只有在戀愛的第一個星期是蜜月期外,後來其他時間都不屬於她,而這名堂而皇之踏入他們婚姻的「小三」就是IBM這份工作。根據蘋果新聞的報導,她說:

    「他總是在接電話,內容都是團隊、業績、客戶這幾個關鍵字。回到家通常是晚上9點後,一手拿著電話進門,一手把公事包交給我,然後繼續談案子,直到深夜,還在指導他的團隊成員如何達成業績目標。」

    而當事人又怎麼看待他和IBM之間的關係?他說他的血液裡被植入藍色基因(IBM企業色);當被失業時,他則說沒了這份工作,他什麼都沒有。後來他花了三四年打官司,就是要再回到IBM,除了討回公道,某種意義上也是找回他這個人的身分認同。這樣的執著,落在妻子的眼裡,卻是萬般不解:

    「花這麼多年打官司,而大家又不看好會打贏之下,為什麼不另外找份工作?」

    這個案例,對我們每名上班族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一堂課。它讓我們從三個層面來檢視自己,不論對於就業或失業,都能得到全新且客觀的認識:

    1. 把自己全心全力貢獻給工作,錯了嗎?

    憑良心說,能夠在外商做業務主管,存活下來,還做到20年如此長夀,也不得不是工作狂。什麼會讓工作狂上癮的「藥物」?答案是腎上腺素。緊張、壓力、危機、最後期限,都會使人興奮,讓人分泌腎上腺素,從而拼命工作。不過是不是工作狂,看的不是工作時數,而是心理歷程。

    美國心理學家布萊恩羅賓森(Bryan Robinson)說,如果已經感到壓力,被迫工作,且不論何時何地都在工作,影響到人際與健康,最好是尋求專業協助,而不是漠視與拖延。

    2. 把公司當作人生全部的寄託,錯了嗎?

    雖然大家都知道現在不時興「終身雇用」,但是根據日本與美國的調查都發現,多數人進到一家公司,第一天報到時,都想做到退休的那一天。也就是說,可以過太平歲月,大家想的仍然是「終身雇用」。可怕的是「終身雇用」思維,會讓人陷入以下三種陷阱,卻是毫不自覺:

    1. 以為職銜是自己的身分
    2. 以為工作是自己這個人
    3. 以為同事是自己的家人

    當事人說他的血液裡被植入藍色基因(IBM企業色);又說沒了這份工作,他什麼都沒有;還說就算公司遺棄了他,他也不能遺棄自己。當記者問當事人再回公司,會不會不適應,他很有信心地說這幾年自己不斷在技能上精進外,也信賴IBM的企業文化有其成熟度。固然法院判決IBM有負於他,不過這種種的發言都顯示,這是「終身雇用」思維,會讓人等同於公司與工作。

    3.失業了,為什麼不另外去找工作?

    我算了一下,當事人被失業時,約莫在50歲上下,坦白說,依照我對於實際案例的觀察,不免可能有一定難度。

    我在在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有不少案例是大企業的業務主管,業績達成率高達120%,或是外商的業務主管,年薪從三四百萬至千萬元,照樣被失業,照樣求職不易!所以當事人的妻子若是能夠多了解這個失業的本質,就會明白先生堅持的背後是有原因的。

    這些人生勝利組,從前都是企業捧著高薪工作來求他們,被失業之後,他們回頭去問企業,即使減薪都不見得有人要,落差之大讓他們無不震撼不已,完全無法接受,不斷問自己:

    「我,怎麼可能沒人要?」

    當產業更迭快速﹑景氣變化快速,或是中年危機來到,失業不再是無常,都會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低氣壓,我們人人都要重新學習認識:失業是怎麼一回事。否則一旦失業了,人生就崩塌,心理就潰敗,經濟就歸零,甚至還要付出失去婚姻或家人的高昂代價。

    人生上半場,我們努力學習就業的技巧。

    到了下半場,我們要努力學習的卻是--失業的預防與準備。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圖片來源:小黛超乎想像

  • 台灣之星188陷阱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09 00:39:31
    有 212 人按讚


    黃偉民易經講堂
    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現場直播:

    消滅廣東話的用心,終於放上桌面。

    消滅香港,先要消滅廣東話。

    教育局長話,全世界只有香港,用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會令我們失去優勢。

    這位局長,用廣東話發言,卻質疑廣東話的價值。

    廣東話是香港的母語,要香港人不說廣東話是沒有可能的。

    但可以用行政權力,要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禁止學生在校內用廣東話交談。

    廣東話留在市井巷里之間,和公公婆婆交流時才使用。一如今日的台山話潮州話,只在街市鄰里之間聽到。

    務使將來受過教育的人,出席社會正式場合,公務往來,都只會說普通話。

    廣東話留在基層,只說家常,不會有人用廣東話念《兵車行》,一如今日無人用台山話朗讀《禮運大同篇》。

    普通話教中文之後,簡體字就來了。

    董建華推母語教學的時候,教育局說: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以母語學習,成效最佳。」

    當年包藏禍心,騙香港的父母,母語教學有利子女學習,不要英語授課。其實,當年老董說的母語,是普通話。

    消滅香港,要從言語開始。

    台灣人用的國語,有別於大陸的普通話。台灣人從沒有人會說,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口,相對於大陸十四億人和全世界外國人學中文都用普通話,會落後於形勢,不如將台灣國語調到大陸口音,這有利於子女將來發展。

    台灣沒有人說這些鬼話,因為騙不了人。台灣國語,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是台灣人的根,台灣人愛台灣,中共動不了台灣一條毛。

    香港特區官員,已經完全喪失了個人獨立思考,只能盲目執行北京政策,一地兩檢,大陸官員在港執法之後,普通話成為法定語言這一項,已經等得不耐煩。

    香港的廣東話是雅言,不是圍頭話客家話這些地方方言。它經過長期學養浸淫的。

    在網上可以收聽到廣州的粵語廣播頻道,試聽聽他們的節目,每個字你都聽得懂,但內容令你不舒服不自然的。內容低俗,價值停留生物本能層次,都是假大空的流毒,沒有高層次的訴求。

    都是廣東話,和香港人說的就是不一樣。

    其實香港的廣東話,母語,多得金文泰港督時大力推行古文教育。

    當時因為抗衡共產中國的原故,亦因為中原變色,大批學者南下避秦。古文教育得大量人才來港配合,順水推舟,各種鄉音的教授老師在大中小學校任教。

    當時,學生用廣東話學中文,不同老師用不同的鄉音教授,毫無衝突,毫無突兀,師生融洽。老師有時代使命,中原文化之根被共產斬斷,他們在海島為往聖繼絕學。香港的學生,接觸中華文化,抱負大了,眼界開了,知道愛國必須反共。

    神州風雨後,仙島盡霞煙。

    今日香港的廣東話,已是香港人的根,香港文化的一部份。消滅廣東話,是斬斷香港人的根,這樣才能將香港融入大灣區,和江門、佛山、東莞同等。

    特區官僚當然要推行北京政策,但能否如願,還要看香港的父母。當年金文泰總督好嘢,用中國古文對付共產毒害,是一救命靈丹。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身份岌岌可危。FCC副主席,金融時報亞太區編輯馬凱,因為主持過陳浩天午餐會,港府竟拒絕他在香港的工作簽證。世界譁然,歐盟正式敦促港府澄清,拒發簽證的理由。

    所謂國際城市,因為香港有無數的外國機構在這裡作辦事處,派員在這裡工作。

    發不發簽證,當然是政府的權力,像北韓,不歡迎外國人在那裡有辦公室。

    但香港,一直有特殊的中西交流的位置優勢。他們在香港設亞洲辦事處,北可以上大陸,四面處理日本、東南亞的事務。

    可靠的法庭,人才的匯萃,良好的治安,還有美食天堂。

    新加坡一直想取代香港的位置,但他們的法庭不可靠,始終無法取代香港成為亞洲落腳的首選。

    今日特區政府,沒有一個放得上檯面的理由,就拒向一個外國記者發簽證,全世界的機構、全世界的新聞界都看在眼裡,我們還是不是一個國際城市?還有沒有維持一個國際城市的決心?

    九七之後,香港仍然和大陸不同。

    看看今次的貿易戰!

    香港能夠置身事外,不被美國制裁,因為香港不只是一個國際城市,美國有一條「香港法」,有別於中國大陸其他地區。

    美國最近和加拿大、墨西哥組成聯合陣線,就是對付大陸走捷徑,將貨品在美國南北兩邊落貨,避過懲罰性關稅,再由加墨兩地偷運入美境的機會。

    看到美國這次的決心,在文明世界組成一個大聯盟,圍剿中共,密不透風。

    有「香港法」保護的香港,其實是圍剿中共大鐵桶的一大漏洞,美國未對香港出手,只是顧慮到美國在港的利益,但特區政府的一連串舉措,不斷證明自己與國內城市無異,那美國為什麼還要保留「香港法」,給香港特權?

    老毛回魂,習總上身。

    北京政策愈來愈左,美國副總統彭斯,上周發表洋洋萬言「討共檄文」,力數中共罪狀:
    打壓宗教信仰
    迫害少數民族
    剝削個人自主
    破壞學術自由
    盜竊別人技術
    無視知識產權
    挑釁南海和平
    侵犯外國主權
    影響美國選舉
    債務陷阱外交

    彭斯的檄文,簡單的總結:中共與整個文明世界價值為敵。

    這樣的內容,特朗普說不出,但共和黨不只特朗普,還有其他菁英。對付中共,不是特朗普個人一時興起,是共和黨的共識,和長期部署。

    貿易戰爆發至今,中共仍心存僥倖,希望特朗普選舉失利,換人之後,一切回復過往關係。

    但此檄文顯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對付中共一役,已得共識,即使政黨輪替,北京仍是華府頭號敵人。

    美國長年部署,對付的,不是習近平,是中共。習近平一人獨大,習一倒下,中共也完了。

    北京內憂外患,范冰冰人間蒸發一百日,寫了悔過書,交出八億八,重回人間。

    那戰狼、葉問,一眾愛國的香港藝人,交足了稅款沒有?你們有沒有陰陽合同?

    今日下午5:00pm, 在這裡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