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3/28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3月⠀
⠀
❶ H&M支持新疆棉遭中國抵制⠀
⠀
▍去年舊文惹出新風波?⠀
⠀
相信大家這幾天如果打開新聞台,可能會關注到有關「新疆棉」的議題。雖然台灣媒體照樣迎合閱聽人喜好,以斗大的標題列出支持中國政府的藝人名單,試圖激起大眾的對立與怒火...
【03/22-3/28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3月⠀
⠀
❶ H&M支持新疆棉遭中國抵制⠀
⠀
▍去年舊文惹出新風波?⠀
⠀
相信大家這幾天如果打開新聞台,可能會關注到有關「新疆棉」的議題。雖然台灣媒體照樣迎合閱聽人喜好,以斗大的標題列出支持中國政府的藝人名單,試圖激起大眾的對立與怒火,但腦洞身為一個商業分析帳號,當然不應該也沒必要對賣不賣台、誰對誰錯有過多評論。以利編今天就單純站在商業的視角,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事件的前因後果。⠀
⠀
日前有大陸網友突然挖出一則去年初瑞典快時尚品牌H&M官方發表的聲明,表示由於中國政府近年來罔顧新疆人權議題,不斷以洗腦、酷刑等方式進行在教育訓練,新疆知名的棉花疑似也是以不人道的形式出產而成,因此決定不再與新疆的棉花工廠合作,亦不會購買其產品。此消息在近日快速發酵,引爆大陸民眾不滿,不僅民間紛紛抵制,政府也採取相應制裁措施。⠀
⠀
其中受傷最深的當然就是H&M。除了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與撻伐,政府更祭出各種控制手段,包括網路上所有與該品牌類似的關鍵字搜尋結果全數消失,地圖上也找不到有關商品店鋪的任何資訊。至於H&M所加入的非營利組織「良好棉花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裡面的其他國際大廠,包括Nike、PUMA等企業也紛紛遭受池魚之殃。而有些品牌則是立即表態支持新疆棉,像是無印良品以及Zara都在這次滅火事件的先行者。⠀
⠀
以利編盡量用客觀中立的方式記錄整理這次事件的大綱,也不認為企業表態或不表態有一定的對錯,畢竟商人無祖國,一切都是以品牌的生存策略為考量。只不過個人蠻疑惑的一點是,既然這則聲明是去年就出現的,為何直到現在才突然造成風波?網路上引爆的怒火又有多少是純粹出自人民,而沒有經過政府或黨的搧風點火?⠀
⠀
❷ 長榮海運擱淺⠀
⠀
▍蘇伊士不運河⠀
⠀
3/23,一艘由長榮海運租用的超大型貨櫃輪船「長賜輪」(Ever Given),因受到強風襲擊導致偏離航線,擱淺在河道上,使得需要來往的船隻全部卡在運河上無法出入。⠀
⠀
相信腦粉在國高中歷史課上對這個「蘇伊士運河」並不陌生,在1869年11月正式通航後,乘載著全球12%的貨運量,每天滯留的貨物金額高達96億-120億美金之多。這條橫跨歐亞非三大陸的運河可說是世界貿易的重要命脈。⠀
⠀
根據國際海運公會秘書長的說法,被堵住的部分航運公司已經開始改變航線,繞道非洲好望角,雖然可以避開這段「大排長榮」,但是這也代表著必須花更長的時間(多12天)、冒著更大的風險(海盜)才能完成貨運載送的任務。⠀
⠀
然而,根據報導指出,蘇伊士運河一年收到的「過路費」就高達58億美金(1652億台幣),更是埃及政府一大財務收入來源,真的可說是用盡了地利之便的盈利模式!但是在受到疫情以及低油價的影響,許多船運公司也漸漸棄蘇伊士運河改選好望角通行,以節省高額的通行費用(通常是35萬美金,1000萬台幣起價)。⠀
⠀
根據這次長賜輪的貨櫃等級,通行費用就高達60-70萬美金(台幣將近2000萬元)。而蘇伊士會需要每艘船繳交大約560美金的香菸費(小費),因此又被稱為「萬寶路運河」。⠀
⠀
目前長賜輪還會卡上幾天的機率應該很高,不過後續的賠償責任歸屬該如何釐清,也是大家可持續觀察的看點(目前長榮指稱因為是跟日本船運公司租用的船,所以應由船主公司賠償)⠀
⠀
❸ 知乎在美IPO出師不利⠀
⠀
▍知乎能解決知乎的問題嗎?⠀
⠀
中國最大的線上問答平台「知乎」在 3/26 日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IPO)。開盤報價為每股 9.50 美元,然而知乎出師不利,股票跌破發行價格,最後收在 8.44 美元,跌幅超過10%。⠀
⠀
知乎從問答社群起家,匯集商業、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精英,形塑高質量、專業且優質的內容產品定位。2011 年成立以來,通過 8 輪融資,是少數擁有中國網路巨頭「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富爸爸們撐腰的人生勝利族(?)現在更走在走在羅輯思維、喜馬拉雅等中國著名付費知識平台前,成為中國第一個在美上市的知識經濟平台。⠀
⠀
根據知乎的上市申請書顯示,其 2020 年的營收為 13.5 億人民幣,但淨虧損高達 5.18 億人民幣,雖然較 2019 年的 10.04 億人民幣虧損少了近 50%,但仍然未實現盈利。目前知乎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廣告(62.4%)、付費會員收入(23.7%)以及提供內容平台商業化的方案(10%)。雖然從 2018 年開始,知乎陸續將觸角深入付費內容、短影片、电商、直播等領域,積極開發新業務,但廣告仍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難逃盈利模式單一、嬴弱、長期虧損等批評。 在商業化變現的同時,知乎近年來也面臨許多「大V」用戶(粉絲數量較多的名人、學者、明星等)的出走危機,最困難的是得在去精英化後的內容質量與用戶規模間博弈。⠀
⠀
此外,近期中國概念股受到美國監管的威脅,股價表現都不盡人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才在 25日宣布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這項法案被認為是針對中國企業而訂定。其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必須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持有股權,否則就會被逐出美國的股票交易市場。知乎此刻赴美上市,似乎有些時運不濟T T⠀
⠀
▶文案 #腦編 #千層編 #以利編
台灣之星台商方案 在 資誠(PwC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供應鏈投資實務研討會 搶位報名中
🌏赴美投資成為許多台灣企業的熱門議題,今年6月美國參議院高票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暨競爭法案(USICA)》,提撥大筆預算給半導體產業;另外也提供扶植方案給5G產業、電動車產業及基礎建設等關鍵領域。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達成十大共識,更讓台美在關鍵產業的供應鏈合作受到矚目。
🔑然而,在美國設立公司及後續各種登記與法律遵循程序因州而異,甚至因城市而異。台商要選擇在哪州設立公司以享受租稅或商業上的優惠、同時又可以降低法律風險?
資誠與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將共同舉辦美國供應鏈投資實務研討會,提供赴美投資的全面性分析,並結合法規發展及台商在美營運實務經驗分享。立刻報名👉https://pwc.to/3AyXYgl
📌時間:2021年10月4日(星期一)14:00~16:50
📌地點:台北君悅酒店3樓 凱悅廳二區
🎯議程重點
✅美國稅改最新發展及趨勢
✅台商赴美投資架構及供應鏈常見州稅議題
✅美國投資及工作簽證實務分享
✅員工跨國調派稅務剖析
🏷 IG 搜尋 pwc_tw
🏷 TG https://t.me/PwC_Taiwan
台灣之星台商方案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若以強大的羈絆連結著,就能聞到信賴的氣味
自從本土疫情爆發,全台灣籠罩在疫情蔓延的焦慮之下,不免感到心慌又疲憊。大家真的辛苦了!
當前社會氣氛十分緊繃,許多人宅在家裡也越來越悶。有人會因為擔心疫情傳播,開始獵巫般檢舉違規者;但社會中卻有另一些人,因為防疫的規定被壓得喘不過氣。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勞動者、在批發市場搬運的工人,他們勞動力十分密集,卻要戴著口罩做粗活,其實對身體是非常沉重的負擔。但經過的路人、消費者,百般擔心沒戴口罩的勞動者成為防疫破口,不免罵聲連連,進而強烈要求政府嚴格取締。諸如此類的衝突,近日在各地頻頻發生。
過去幾天,地方政府首長也紛紛在防疫措施上各自加重執行力道,這些舉動也許符合現階段國人對於阻斷病毒傳染鏈的期待。然而,防疫要堅定也需要溫暖,政府在執行防疫措施時,應考慮到人性與特定群眾的正當需求。一味嚴格執行,少了對人設身處地的體恤,若未思考可彈性因應的措施,很容易讓零星個別的社會衝突,一路延燒成爲對執政者集體不滿的燎原大火。
昨日,政府宣布延長兩週的三級防疫至6月14日,社會暴躁的情緒勢必升高。我們鼓勵政治人物及有影響力的社會賢達,多寫一些生活周遭溫暖防疫的小故事,以緩和空氣中瀰漫的焦灼與不安情緒。例如店家經營困難,房東主動租金減半以共渡難關;或像屏東縣府社會處同仁,遇到街上遊民沒戴口罩時,並非即刻開罰,而是主動給予口罩,幫他們量體溫,再提供一些生活物資。 另外,建議中央政府也應盡快提出紓困相關方案,否則一旦演變成地方政府各自提出紓困方案的加碼競賽,或是以華麗霸氣的口號來砲打中央,最後就會形成地方圍攻中央的扭曲氛圍,甚至造成中央的功勞被地方收割的錯誤印象。畢竟,不管紓困方案為何,最後都是要由中央政府來處理。
去年疫情爆發,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在境內無感染的情況下,透過特定對象發放每人1萬元的急難紓困金、每人3000元的振興券鼓勵消費,以及各部會對不同產業提供的紓困方案,穩住了社會的不安,國內市場也在不久後恢復運作。幸運的是,國內的製造業也因為供應鏈重組後的台商回流及外商投資,外銷訂單持續成長。
但今年是境內感染,情況完全不同。製造業目前尚未停班,還能持續生產,影響不大。受創相較嚴重的是內需產業,主要以餐飲業(含市場、夜市等小攤商)、休閒娛樂服務業、觀光旅遊業、百貨業者、部分運輸業(公車、捷運、高鐵、台鐵、計程車、遊覽車)以及農漁產業等。這些多數是庶民經濟的經營者,也是與一般民眾接觸最多的行業。中央政府真的需要多費點心思進行紓困,對許多小店家及攤商,除了低利補貼融資,也應該針對有需要者提供直接有感的紓困金。
疫情既無可避免,那麼共聚在島嶼上一起經歷病毒肆虐的每個人,就理當兼顧人性與現實,共同打造堅定溫暖的防疫力量。因為我們深知,台灣,是我們此生唯一且最終的家園。每一位在這裡生活著、熱愛著這塊土地的朋友,都是我們共同體連帶的一份子。台灣在中國長年打壓下,國際處境孤立,這也讓我們連爭取疫苗都比起其他國家來得艱辛。但請不要忘了,台灣過去縱使不像陽光下盛開的向日葵,可以堂而皇之地接受禮讚,可至少台灣就猶如在角落中堅忍而沉默綻放的月見草!
不論是在前線勇敢抗疫的朋友,或是在後方守備忍耐在家的民眾,每一位都辛苦了。知名日本動漫「鬼滅之刃」有一段戰鬥金句是:「若以強大的羈絆連結著,就能聞到信賴的氣味」。是的,在此刻,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相信,而我們的家園台灣,就是把我們緊緊連結在一起的羈絆。正是這份羈絆,我們願意在這困難艱辛的時刻中,把最高的信賴交給陳時中指揮官。
英文的 “Solidarity” 就是「休戚與共」,也是生命彼此連帶、團結共感。期望我們彼此擔待、相互體貼,有能力的人多扶持那些陷入困境的朋友,共渡疫情難關。也正是這樣的共同生命經驗,能讓我們以「台灣」為基底建造一個牢不可破的「共同體」!請相信,疫情將盡之刻,我們將會帶著各自的傷疤,再度站在彼此面前。屆時我們會知道,你我一起經歷傷痛,也一起經歷痊癒!
#你我一起經歷傷痛也一起經歷痊癒
#若有強大的羈絆連結著就能聞到信賴的氣味
#打造堅定溫暖的防疫力量
圖 CJZ.Moment
台灣之星台商方案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防疫新政策:3月起邊境鬆綁,開放外籍人士入境、商務人士可縮短居家檢疫,但仍須持登機前3天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維持1人1戶;大眾運輸飲食限制解除、高鐵恢復自由座】
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疫情隨著英國、美國等國家開始接種疫苗,國際疫情有趨緩跡象。台灣今年1月1日起,除特殊身分者,全面限制外籍人士入境的政策,也隨國際情勢動態調整。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宣布,自3月1日起,邊境防疫將放寬,回到去年年中疫情平穩期的措施,包括:持居留證非本國籍人士可申請入台、商務來台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天數;大眾運輸也將重新開放飲食,高鐵亦恢復自由座等。
此外,原先預定2月底將自COVAX平台取得20萬劑牛津疫苗(AZ疫苗),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原先接獲COVAX通知,這週就會有明確的劑量與運送時間,但目前尚未收到消息,指揮中心也在積極了解中。
■5類身分開放入境:外籍、港澳及中國人士可入境、轉機及來台緊急就醫
因應秋冬專案,今(2021年)1月1日起,指揮中心宣布外籍人士全面限制入境,此政策將於3月1日起放寬:
1.持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得入境。若無居留證,可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申請(觀光、一般社會訪問除外)。
2.港澳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的港澳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3.中國籍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陸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台居留外來人口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4.外籍人士也可在台灣機場轉機,停留時間8小時內,但須同一航空集團的班機轉機、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動線分流、專員都需全程監護。
5.除健檢、醫美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檢附醫療機構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福部提出申請,審查許可後可來台就醫。
■商務人士:中低風險國家,居家檢疫天數可縮至5到7天
除重新開放非本國人士入境,為逐步活絡經濟活動,也開放來的外籍商務人士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3月1日起,停留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外籍商務人士,登機前14天沒有其他國家地區旅遊史,就可備妥資料來台。指揮中心並將國際疫情較緩的國家,分成低風險、中低風險國家,來自這些國家的商務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一般入境人士是進行14天居家檢疫、期滿後再進行7天自主管理(即14+7政策);中低風險國家的來台商務人士,則可申請7天居家檢疫後,再進行14天自主管理(即7+14新政策)。但自主管理14天中,前7天為「加強版」、後7天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加強版自主管理」即可以外出,但僅能從事有限度商務活動、禁止到人潮擁擠場所、需專人接送、全程陪同,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採實名制、記錄每日接觸對象;此外,入境後14天都需住在防疫旅館。
低風險國家入境者,在檢疫第5天即可申請自費篩檢,獲得陰性報告即可解除檢疫、進入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階段(同樣7天加強版、7天一般版)。意即,居家檢疫時間最短可縮短到5天。
目前指揮中心列入低風險國家/地區有11個: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不丹。
中低風險國家/地區有4個:澳洲、新加坡、越南、柬埔寨。
■變異病毒株流行國入境仍需普篩、印尼籍移工禁令持續,機組員居家檢疫擬放寬
此外,雖然邊境防疫策略部分放寬,但針對高風險或有傳出變異病毒株的國家,入境普檢的規定不變。如:
1.自英國、南非、史瓦帝尼、巴西入境者(含前14天旅遊史),入境者機場採檢一次,14天檢疫期滿前再採檢第二次。
2.菲律賓、泰國、越南移工,入境時不用篩檢,但14天檢疫期滿前需採檢。24小時內檢驗結果出來後,若陽性則送往醫院治療;陰性則可由仲介或醫管公司安排至宿舍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而自去(2020)年12月4日就禁止入境的印尼籍家事類移工,至今禁令已超過2個月,目前依然沒有重新開放的考量。陳時中表示,尊重勞動部與駐外單位的商討結果,接下來若有研議會再說明。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說,疫情造成外籍缺工是全面性的,但以家事類移工衝擊最大,主要是家事類移工不適用《勞基法》,工時長、薪資低,基本工資僅1萬7千元。過去即有不少移工以家事類移工入境,一旦起薪2萬4千元的產業類移工有職缺,就會馬上轉換跑道,「現在仍願意留在看護體系的移工,起薪已漲到2萬到2萬2之間,但還是很難留住人,」呼籲政府未來即便開放印尼移工入境,仍應想辦法讓各類移工的勞動權益保障、薪資盡量拉平,才能持續留住人力。
航空機組人員檢疫部分,因去(2020)年12月長榮紐籍機師未遵守防疫規定,今年1月1日起,從原本的3天(貨機飛航人員)或5天(客機機組員或機務人員)居家檢疫,改成嚴格執行7天居家檢疫、加上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今表示,近期機組員違反防疫規定的案件共有9例,2例仍在調查中,其中有7例是航空公司自行通報。指揮中心信任航空公司有盡到管理責任,若違規案例又屬零星事件,這一週將會考慮重新放寬居家檢疫時間,從7天改回5天,變成5天居家檢疫、加上9天自主健康管理,預計下週新方案將會出爐。
■3大措施不變:入境檢附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1人1戶、大型集會活動需戴口罩
但仍有3項防疫措施不變。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3項持續的防疫措施,包括:
1.入境、轉機來台者,都需要檢附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
2.進入到社區居家檢疫時,仍須符合一人一戶規定。
3.去(2020)年12月24日起實施,民眾參加大型集會活動時,需全程配戴口罩、遵守飲食規定不變。
陳時中表示,各國陸續出現變種病毒株,可能有更高傳播風險,因此集會活動的口罩規定暫時不會放寬,民眾仍需配戴口罩、除了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違規者地方政府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3千到1萬5千元罰鍰。
■3月2日起放寬大眾運輸內飲食限制、恢復高鐵自由座
大眾運輸的限制也逐步放寬。交通部表示,3月2日起,大眾運輸內可以恢復飲食,高鐵也將開放自由座、台鐵取消城際列車票數限制;此外,雙鐵的車站大廳也可租借場地。
不過,選在3月2日,就是希望民眾在228連假人潮壅擠時,仍先維持原有嚴格規定,也呼籲民眾仍須量體溫、戴口罩、遵守相關規定。
■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皆自菲律賓入境
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移工,年齡介於20到30多歲,於2月3日搭乘同機班來台工作,都持有登機前三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2月16日在集中檢疫所完成14天檢疫時採檢為陰性,2月23日在宿舍完成自主健康管理後,由仲介安排前往醫院自費採檢而確診,但5人隔日二採皆為陰性,迄今都無症狀。5人中4人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一人IgM及IgG均陽性,顯示感染已久。個案接觸者共19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由於昨(24)日確診的4名境外移入,都是在國外確診過,二採陰性後返台,同樣無症狀確診。陳時中今表示,這些檢疫期滿後過一段時間確診者,幾乎都已經沒有傳染力,也無法培養出病毒。對於後續要如何疫調、匡列接觸者,才不會造成傳染又可以衡量社會成本,是接下來專家小組研議的重點,預計在下週會公布新政策。(文/陳潔 ;攝影/陳曉威 )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報導者 #疫情 #新政策 #高鐵 #台鐵 #自由座 #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