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是「外交關係」?大使館是什麼?蓋亞那設的台灣辦事處/立陶宛設的台灣代表處的法律性質為何? https://wp.me/pd1HGm-mg ♡重點整理來囉♡順手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 【直播EP28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8/14(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常常會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就是有錢連鬼都可以收買啦。有錢可以買的東西真的太多了,我可能買不到青春,但至少可以去拉皮少兩條皺紋吧?我現在還沒去喔,我存起來過十年再用。 但這次肺炎疫情,我真的看到一個金錢沒法收買的,那就是COVID-19 。 紐約時報在前幾天就在頭版頭,刊登了這次在疫情...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40:32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隨便做夢很危險?#黨國統治下的報業管制〕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雖已過去,但三月仍是充滿血淚歷史的月份,相關的討論依舊持續,加上近期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引起話題討論,該劇不僅用心還原了當時的社會氛圍,還在劇集中點出了言論自由被箝制的情況。 在民主化以前,新聞自由受到黨國高...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45:04

EP38的搭配服用地圖終於來了!毫無意外的,當然就是做全台灣的神社分佈圖啦!廢話不多說,以下摘錄幾個重點—— 📌 在1945年以前的日本社格制度中,神社依據是否從中央政府取得財源,分為「官社」與「諸社」,前者地位較高。 📌 官社內部又可依照「國幣社/官幣社」以及「大社/中社/小社」分級,台灣總共...

  •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5 20:00:34
    有 290 人按讚

    什麼是「外交關係」?大使館是什麼?蓋亞那設的台灣辦事處/立陶宛設的台灣代表處的法律性質為何? https://wp.me/pd1HGm-mg

    ♡重點整理來囉♡順手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

    【直播EP28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8/14(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什麼是「外交關係」?
    2. 大使館是什麼?
    3. 之前沒設成的蓋亞那台灣辦事處法律性質為何?為何設不成?
    4. 將在立陶宛設立的台灣代表處法律性質為何?

    ➖➖➖➖➖➖➖
    🍭1 什麼是「外交關係」?
    許多人其實不太了解外交關係的狀態,對ROC政權在台灣與外的活動到底是什麼回事?常常會對於外交上的進展會有平行時空的想像。

    這對於我們想讓台澎成為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這個目標,其實會有負面的影響,因為錯誤的認知就會產生錯誤的行動。

    先來聊聊什麼是外交關係。

    Diplomatic relations 外交關係;diplomat 外交官。
    在現在國際法秩序中的外交關係是指兩個主權國家之間往來的關係。所以,外交關係絕對不會是講某國家與某民間團體,也不會說某國家與個人的關係。

    就目前我們看到的ROC政權它對外的關係,真正可以談得上是「外交關係」的只有那15個邦交國,就是承認ROC政權為中國主權國家合法政府的15個主權國家,這之間進行國家之間的往來才是外交關係。

    如果ROC政權與其他不承認它是中國政府的國家互動嚴格說起來不能稱之外交關係,可稱對外關係、非官方關係。這往來過程會受到許多限制,比如「外交禮遇」就不一定會有。

    國家跟國家進行外交關係的時候,每個國家會基於自身利益,與對方進行往來,往來的過程一定會有一些重要機密資訊的存在。這情況之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官互動時會有國際法上的規則出現,這些外交規則就是確保外交官在代表它的國家執行外交任務時,確保他能完成他的工作。有些事務是談成功以後才有辦法公開,所以在中間過程中必然會有「機密」存在。基本上來講某個國家對其他國家外交官身上所攜帶的東西是不可以檢查,過X光機沒問題,但行李箱內的文件、書信是不能檢查的,這是外交慣例、國際法上外交往來的規則。

    另外很重要的是,為了確保彼此之間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可以排除外在的干涉跟試探,彼此之間會互設外交使館,如大使館、領事館。這些地方可以形容是派駐國在駐在國擁有的一個特殊空間。在這個空間裡,駐在國會尊重派駐國,但不能說這個空間是派駐國的領土喔!比如說駐在國的國民在本國遇到危險時,可能會跑到他國設立的大使館中尋求政治庇護,此時,駐在國的警察就不會進入。

    派駐國外交使館所在土地的領土主權仍舊是駐在國的,國際法上的規範外交上的慣例把這個空間當作派駐國的專有區域,基於國家之間互相尊重的外交關係。假如某國忽視這個外交慣例而讓軍隊衝入某大使館內,就會引發很嚴重的外交事件,甚至導致斷交。

    就法律上來說,外交史館所在地的領土主權仍舊是駐在國的,只是駐在國會尊重派駐國,當地的軍警不能任意進出,但如果兩國交惡的話,駐在國是可以把對方驅離的。

    即使派駐國買下這個房屋,但要是斷交的時候,駐在國仍舊可以把這房屋所有權收回,收回法律上的權利,因為房屋所有權的概念是建構在駐在國的國內法律上。不動產所有權概念不是國際法建構的,而是屬於國內法的層級,所以當然是要依駐在國國內法律來處理。

    嚴格說,外交上的慣例只要兩國之間處於正常狀態,雙方就會遵守,但如果不想與對方當朋友,那些好的待遇就不一定有,就好比跟朋友相處,你會對朋友很好甚至可以讓她住你家某房間,但若關係不好時,當然可以拒絕她住下。

    再舉例,美國在臺協會的土地所有權是在ROC地政機關的紀錄、登記,連ROC政權國有財產也是要登記,但這土地不是美國的領土。

    某國對自己擁有領土主權的地方當然可以制定國內法來決定怎麼使用。舉例來說,日本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透過法律建立土地所有權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疊在領土主權之上,領土主權是基礎,之後再加上土地所有權登記制度來操作土地所有權,這是屬於國內法的範疇,這裡的所有權是永久的沒有時間限制unlimited,所以可以代代相傳。

    但是,有的國家是沒有所有權的概念,例如PRC政權代表的中國,沒有土地私有制度,只有土地使用權的概念,此時土地使用權是有時間限制,登記的時候就會寫明時間限制,你可能擁有房屋所有權是但土地仍是國家的你不能擁有。總之,這些法律制度都是由這個國家或者治理政權來決定的。

    所以說,不能說大使館是駐在國的領土,因為領土主權是國際法的範疇,必須透過領土主權的取得、移轉規範才有辦法取得,不可能透過國內法層級的不動產所有權登記來取得領土主權。

    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一定是正式的官方關係,會依照關係好壞程度來有所差異,就好比人跟人的關係,不會因為你喜歡對方才把對方當人,不喜歡對方就不把對方當人看待,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不管跟對方的關係好或壞,都還是有個基本規則就是國際法中有規範到的。

    如果跟對方不太熟,比如在國際組織上遇到,頂多就是相敬如賓,承認對方是主權國家這樣而已,若很討厭對方,可能彼此的外交官會互罵,這也沒問題。

    如果兩個國家進展很好就會進一步合作,讓對方國民可以來到自己國家更方便,例如落地簽(所謂的免簽入境其實還是有拿到簽證,就是落地簽)。進一步,也可以讓國民之間做生意往來、業務更有效率就可以來互設單位,例如設立經貿往來的辦事處、代表處。

    國家跟國家之間互相認定是國家,所設立的代表處,跟ROC政權在立陶宛設立的那個代表處是不同的東西喔!

    認定對方是主權國家時來設立的代表處,會互相認定是國家的代表處,就是彼此之間的外交單位直接接洽,會有官方共同公開宣示彼此進行的官方往來,這個代表處的人員法律上就是認定為外交人員。

    經貿往來很順利的話,就可能進一步設立領事館,這就是正式外交的使館的一種,領事館處理的是行政方面的事務,例如在當地的文憑學位的認證、護照、簽證的處理。

    領事館在國家對境外國民提供的外交保護 (diplomatic protection) 上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假設日本人在美國受到不公平對待,日本人可以去派駐美國的日本大使館或領事館尋求協助。

    再往前一步,大使館的大使是某國家的正式代表、具有相當於「國家元首代言人」的權限,所以大使說出來的話意義就非常重大。

    而領事未必具有可以代表某國的權限,領事就像是處理行政人員,是某國派過去處理外交事務的人員,領事說出來的話不一定具有「代表某國官方正式立場」的意義。

    如果是兩國建立邦交通常會互設大使館,這個大使會直接派駐在該國。當兩國需要對話時就會透過大使來溝通。如果沒有派駐大使,就會很不方便,要時常搭飛機、搭船過去。基於外交事務上的保密需求,正式外交溝通會傾向當面溝通,避免用電話或文件進行重要的外交溝通。

    大使的角色很重要,因為是某國的代表,除了特殊情況之外,通常派駐過去的大使只有一個,像是日本駐美國大使只有一個,可能外交人員有很多,但日本駐美國大使的大使只會有一個人。大使擔任的工作是進行兩個國家之間的溝通,所以一定是駐在國可以接受的對象,比如日本派去給美國的大使一定要是與美國關係良好者,才能有效的進行溝通,所以在派出大使之前都會先討論會派誰,好建立良好的橋梁。還有一個情況是,如果之後發生不愉快的事件就會先撤回大使,在斷交之前先暫時停止對話這樣;或者是有驅逐大使的狀況也是有的,這次PRC政權與立陶宛之間就是有這樣的互動,PRC政權就撤回大使。
    ➖➖➖➖➖

    🍭2大使館是什麼?
    大使館就是大使在駐在國辦公的地方,也常被大使作為官邸使用。

    延伸閱讀 Q&A28美國駐華大使館是什麼?:https://www.facebook.com/258660130833607/posts/4087981034568145/?d=n

    大使館跟領事館就是外交使館,所以駐在國也會很注意維護周遭安全,以避免發生外交危機。
    ➖➖➖➖➖➖

    🍭3之前沒設成的蓋亞那台灣辦事處法律性質為何?為何設不成?
    一般來講,PRC政權的狀態,蓋亞那承認它是中國合法政府,所以ROC政權就不會是國家政府身分,所以處理ROC政權一定會受制於一中框架,至於受制的程度到哪就看該國對台澎的領土主權的認定是如何。

    如果,某國它不只承認PRC政權是中國政府又承認台澎領土主權屬於中國的話,那當然就一定聽PRC政權的話,並把ROC政權當成中國這個國家的地方政府,此時,PRC政權若以中央政府自居要求該國不要跟地方政府往來,該國基本上只能遵守。這是出於法律的考量。

    另一種情況,儘管這個國家不認為、也不承認台澎領土主權屬於中國,只認知PRC政權的主張,但如果該國與PRC政權有緊密的政治或經濟關係,就可能會受制於這個關係。即使該國不承認台澎領土主權是屬於中國,也不接受PRC政權口中的一中原則(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會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依據PRC政權的期望來對待ROC政權。這就是政治考量。

    所以說同樣都是設立不起來,雖然結局一樣,但原因可能是法律考量也可能是政治考量,所以處理方式不同。

    如果是法律考量要解決的話,就是讓台澎透過國際法完成建國,這樣就可以拆解「台澎領土主權屬於中國」的框架,法律上的考量就會被去除。但此時仍舊可能會有政治上的考量,這也是難免。國際上也有看過A、B、C三個主權國家,A國因為政治考量所以就不跟B國討厭的C國進行外交也是有的,就好比與人相處會有的狀況:我不跟某個人好,就叫自己的朋友也不要跟那個人好。

    但法律上的問題會比政治上好解決。政治變化得很快很難說得準,但法律上的問題一旦處理好就不會有變卦。

    蓋亞那在獨立建國之前是英國殖民地,對台澎法理地位比較有可能會接近英國的立場,英國認為台澎領土主權未定。蓋亞那與PRC政權建立外交關係時並沒有對台澎領土主權歸屬問題表態,所以台灣代表處設不成的原因有可能是政治上的影響。

    英國的立場意見可以看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聯線的網站 http://www.rotpnetwork.tw/reference.php?LAN=TW
    ➖➖➖➖➖➖

    🍭4將在立陶宛設立的台灣代表處法律性質為何?
    立陶宛這個台灣代表處跟蓋亞那台灣辦事處的法律性質都是非官方的單位,因為他們都不承認ROC政權是中國國家政府。所以不是國與國的外交關係,可以類比為民間團體,企業在海外開辦事處。

    這類代表處可以說是ROC政權派駐在他國的事實上的外交使館,但仍舊不是官方的單位,法律位階上是受ROC政權委託處理官方事務的民間單位。就好比政府路邊停車格會委託民間單位來協助開單收錢這樣。但法律上它沒有外交大使館的地位。派駐的外交人員就未必能享有外交官的禮遇。能得到什麼待遇要看駐在國的立場,有可能會因為駐在國與ROC政權關係良好,就給予外交人員相當於外交官的禮遇;有的國家則可能會直接要求ROC政權派駐的外交人員遵循與一般觀光客相當的規則這樣,而這就是ROC政權不被承認是國家政府,導致外交人員欠缺外交官地位的現實。

    ROC政權派去ROC政權邦交國的大使就是中國大使,絕對不是台灣大使喔!

    🧋延伸閱讀🧋

    台灣有邦交國嗎?https://wp.me/pd1HGm-7H

    ROC政權慣用語的背後意義與建國派的建議用語 https://wp.me/pd1HGm-g7

    華台不分的現象、國家正常化的問題 https://wp.me/pd1HGm-m3

    #終止代管自決建國

  •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2 13:01:17
    有 13 人按讚

    從福島核災受災者的角度出發.....【投書】東京奧運稱得上「復興五輪」嗎?被遺忘的311重建視角(08/12/2021 報導者The Reporter)

    文字 : 陳威志

    因COVID-19而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在8月8日閉幕了。這種傾國家之力舉辦的國際賽事,常被視為國威的展現,傳達某種慶賀的訊息。然而,正因如此,日本國內一直存在不少質疑與反對聲浪。

    疫情方面的疑慮只是其一,許多人都忘了有關東日本大地震重建的問題。當初申辦奧運時,日本政府揭示的宗旨就是「向世界展現日本從大震災之中振作起來」(日語稱「復興五輪」),希望「東奧帶動重建復興」。對此,福島核災災民與支援重建的民間團體等有識之士,從申辦時就質問至今的正是:福島核災的後續還未妥善處理,豈是展現國威、舉國歡慶的時候?

    核災損害仍根結社會底層:土地未除汙、災民陷貧困⋯⋯

    10年了,核災尚未結束,災民的苦難還在繼續。避難指示區已大半被解編,但其依據的輻射劑量標準卻是災前的20倍,且除汙無法徹底,長居仍具健康疑慮。農、林、漁、牧等一級產業,所依賴的自然環境、土地受到輻射汙染、破壞,既有的維生方式遭到阻斷,以上諸種原因使得整體返鄉者少。
    311隔天就進入福島採訪記錄,至今拍下數萬張照片、出版多本攝影集及兩部紀錄片的資深戰地記者豐田直巳形容:「進入浪江町等地之後,我驚覺那和我過去曾造訪的戰地沒什麼兩樣,差別只在敵人是看不見的輻射。」福島在地農民菅野正壽先生也同樣用戰爭做了比喻:「戰爭都沒有奪走我們的故鄉,但核災卻讓我們有家歸不得。」

    更棘手的是,選擇不返鄉的災民,因為故鄉已非避難區,所以喪失了法定意義上的災民身分,他們因此也和住居未被劃入避難區、但擔憂輻射長期影響而自主避難的民眾一樣,都變成「擅自避難的人(勝手に逃げた人)」;本來獲得的經濟救助、住宅提供等都被陸續終止,導致貧困等問題叢生。由此可見,形式上的避難區縮減,並不表示避難者減少,更不表示福島重建復興已大半完成。所以支援災後重建的民間團體才說,核災影響逐漸被官方隱形化,幽微而難以察覺。

    福島電廠除役再延期、124萬公噸核汙水恐排入太平洋

    而關鍵的福島一核電廠的除役,也是難題不斷。歷經10年才好不容易進展到取出爐心熔毀的核燃料熔渣(燃料デブリ)這個步驟,但遇上疫情,所以又被延宕。官方承諾的「2051年以前完成除役」,恐怕得再延期。

    與此相關的,為了幫核燃料熔渣降溫而產生的核汙水後續該如何處置。暫放於廠區內大水槽的核污水,至今已累積124萬公噸6960立方公尺(截至2021年2月18日),以奧運泳池用水量體積標準約2500公噸計算,相當於498座以上的奧運標準游泳池水量,即將無處可放,即將無處可放。日本官方宣稱,核汙水經過處理後將與一般核電廠所排的氚廢水無異,所以計畫2023年排入太平洋,以解決燙手山芋。
    但後來媒體又揭露,廢水中含有鍶90(Strontium-90)等危險的放射性物質,不僅福島漁民和超過半數日本人反對,國際間亦有韃伐。即便民間團體也備有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卻仍未見轉圜餘地。

    由上述可得知,日本民眾質疑日本政府如何藉東奧呈現重建成果,也不是沒道理。

    奧運聖火路線納入福島重災區,卻避開荒蕪景象

    福島核災的重災區,被下令全町撤離的雙葉町,10年來不斷除汙,但輻射劑量還是壓不下來,至今水田裡還堆放著大量除汙廢土,龜裂的柏油路縫雜草叢生,以前人聲鼎沸的商店街,如今彷彿變成廢棄房屋的倉庫。然而此次東奧,雙葉火車站前的一個小區塊,卻被解除避難指示,並規劃為聖火傳遞路線,這看在災民眼中,無疑呈現中央所做的重建並非站在基層民眾角度思考,只是急著做出一個樣子,以宣稱「復興有成」。

    根據《路透社》報導,雙葉町居民大沼勇治說,聖火傳遞要來這,也應該要經過如今已變成廢墟的地方,這樣外界才能知道我們失去了什麼,光看被整理過的,並無法知道實際狀況。大沼的家離福島第一核電廠約4公里,他小學時參加核電標語比賽得到優勝,他構思的「核能是象徵光明未來的能源」被做成看板,掛在町內的重要幹道上;災後他很自責,也希望保有這塊看板以作歷史教訓,但公所無視他的請求,仍將看板拆除。

    另外,福島縣浪江町的居民也對媒體表示,東奧使得營造業的人事成本與建材價格等漲價,缺工缺師傅,蓋間房子要等2~3年,對他們來說,東京奧運不僅沒帶動地方發展,甚至排擠重建的經費與人力。同樣地,遭遇海嘯侵襲的宮城縣多賀市市長菊地健次郎也表示,中央籌備奧運、蓋新場館,使地方重建的預算補助等縮水。反對排放核汙水入太平洋的磐城市漁會理事柳内孝之更批評,整個感覺就是把重建當成申辦奧運的一個話題與題材罷了。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讓受災三縣(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的民眾離心離德,深深覺得所謂「復興五輪」,僅只是公關話術。

    不過,東奧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展現復興重建的意志。東京奧委會承諾,大會期間的電力使用,要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其中太陽光電的部分就是計劃跟福島縣購買。福島核災之後,福島縣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一方面是對核電依賴的反省,一方面也希望成為再生能源的先驅地,以帶動復興,此舉跑得比中央還前面──2018年以後,自民黨政府才設定要將再生能源變成主力電源的目標──東奧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是對地方政府的肯定。

    體現於能源政策的官民落差:非核家園民心所向,卻未被執政黨接納

    而不僅福島對核電痛定思痛,日本全國民意也是這個趨勢。311之後的好幾年,日本都有6~7成的民意反對續用核電,到了今年2月,NHK的民調結果依舊顯示,67%的人希望非核家園,3月《京都新聞》聯合各地方報紙做的全國性民調更顯示,有82%的民眾要廢核。10年了!日本社會依舊想廢核。問題是,民意有反映在政策上嗎?

    事實上,福島核災之後,當時的民主黨政府曾決定要推動2039非核家園的政策(2012年9月通過內閣決議),但卻因為自民黨回鍋(2012年12月)而被腰斬,無法進一步訂出具體的能源計畫。這幾年,台灣常聽到「日本人恐核、懼核,但沒有選擇廢核」,但這是誤解。主張廢核的民主黨政府之所以下台,很大因為是民眾對311複合災害的救災的不滿情緒堆積,以及消費稅增稅與經濟政策不得人心。

    事實上,該次選舉幾乎所有主要政黨都主張日本應該走向非核家園,差別只在時程;另一方面,自民黨則是以「穩健減核」的說辭來含糊帶過,換句話說,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日本民眾想要非核家園,但此項民意未被執政黨接納」。

    台灣之所以會有「基於現實,日本也不得不要繼續用核」的說法,很有可能也是出於對日本曾有兩年(2013年8月~2015年8月)零核電運轉的去脈絡解讀。簡言之,把台灣情境套在日本狀況上解讀,以為那是中央政府一次下令所有機組皆停而造成,並且其後因為遇到供電困難所以選擇重啟機組、續用核電。

    但實際上,日本核電廠並非國營,政府基本上不能直接下令停機。真正的來龍去脈是,福島核災後,核能管制機關為強化安全對策,而著手擬定更嚴格的新核安標準,但新的辦法一直到2013年7月才出爐,所以311之後依既定程序停機、實施定檢的機組必須等新辦法出現,才可以申請重啟動。而且,新辦法定案後,不是馬上可以提出申請,為符合新規範,還需要花錢花時間來建置新設備,零核電機組運轉的兩年空窗期,是這樣造成的。

    「復興五輪」,真正復興了誰?

    不過,就如同「復興五輪」的實際與其所宣稱的有差異一樣,自民黨的續用核電政策,並不順遂。自民黨重新執政之後,主張2030年的核電發電佔比維持在20%~22%,但所必要的核電機組重啟動並不順利,因為要符合核災後的新核安基準需要大把鈔票,若不划算,有的電力公司就乾脆除役。311之時,日本可用機組有54座,於今其中已有21座(包含福島第一核電廠的6座)已宣布除役。

    日本的核電機組重啟需要有所在地縣長同意,現在雖還有11座審查中,但並非所有核電廠所在地的縣長都正面看待,因此存有不小變數,同時亦可能面對民間發起的訴訟(如四國的伊方核電廠3號機),而出現通過審查、卻無法運轉的狀況。

    311發生前,日本核電發電量佔30%,但2020年只剩4.3%,僅10座可用(完成重啟動審查),核電實質上減少大半,一些中立派的日本學者已指出,自民黨的目標恐難達成。

    災民心中可能都在問,把辦東奧的經費拿來協助災民的生活重建,而不是投注在那些大而無當的硬體建設不是更好?何苦繞了那麼大一圈來宣稱是「復興五輪」?奧運,是運動員帶領運動迷與做為主場國民舉國歡騰的聖典,也是帶動國家經濟的大型商機。然而,疫情下的東奧,被迫在無觀眾的狀態下舉辦,激戰時無法聽到滿場的加油聲,勝利者也無法聽到民眾即時的歡呼與喝采,舉國歡騰的程度有限。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史上花費最高(158億美元)的奧運,阻礙了真正的重建,不僅無法復興東日本,還將繼福島核災之後,追加更多債務給下一代子孫。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okyo-2020-olympics-forgotten-311

  •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3 08:35:03
    有 3,160 人按讚

    如果沒有政治干擾,台灣已經交貨500萬劑BNT

    啊!這是什麼世界?!
    努力買疫苗,供貨的時間序都規劃好了,看到了嗎:「共五百萬劑疫苗。三月供應60萬劑,四月一百萬劑,五月一百萬劑,六月一百萬劑,最後,七月一百四十萬劑。」!最後台灣簽好字的約,被擋死了!
    背後就是中國!
    這樣的團隊、這樣的事實,
    卻排山倒海的被凌辱!
    這是什麼世界?!
    紅軍拼命打認知戰,
    藍軍、白軍拼命推波助瀾,
    這個團隊
    就這樣一面滴血一面揮劍,
    和病毒作戰,這麼忍辱負重!
    如果不是謝志偉大使揭露這些細節,
    有誰知道當初是連供貨的時間序都規劃好了!
    可以休矣,砲打指揮中心、砲打中央政府的一切無明,請好好看謝大使的說明!
    希望謝大使的說明,可以讓搞鬥爭的人清醒!
    也讓我們感謝在遙遠的前線奮戰的謝大使!
    他告訴德人,有關「大中華地區」的概念,尤其在老共一千多枚飛彈對著台灣,戰機、戰艦不時來威脅台灣人生命的情況下,用在攸關生命的疫苗採購上,實在非常荒謬。可以想像他的奔走與他的辛苦,也謝謝您,謝大使!

    //

    藥品,商品,人品
    ─ 我沒有背影,我只有背書

    昨天,2021年7月12日,台灣向德國BNT採購疫苗一事,前後歷經將近一年,從2020年談到2021年,過程曲折婉轉,左眼看,眼花撩亂藏玄機,右眼看,柳暗花明又一村,先官,再民,接著官民合體,最後,幾乎整整六個月前嘎然擱置下來的簽約一事看樣子終於有譜了。一千萬劑,我想,很多人,台灣人和德國人,有平民,有官員,一定總算鬆了一口氣,─ 雖然公共媒體、社群自昨日起迄今依舊議論紛紛。

    有人謝謝台積電(企業),有人謝謝郭台銘(企業家),有人謝謝中共(政權)沒有(再?)干擾。除了某敏感部會在此暫且略過不提外,(好啦,就德外交部啦!)我先去謝謝了此間兩位德國朋友。一位是德國經濟部的官員(姑隱其職名),另一位則是資深國會議員 ─ 同時身為德國最大、歷史最老又最悠久(超過六十年)的友台組織「德台協會」(Deutsch-Taiwanische Gesellschaft)的主席Anita Schäfer女士及該協會多位成員。而此組織才剛從「德中協會 - 台灣之友」改為「德台協會」。

    謝德經濟部,是因為相關部會。謝其國會議員,是因為BNT所在地(Mainz)是她的選區。他們兩位是代表官方的我和BNT高層就此台灣官民聯手採購疫苗案關鍵議題(例如「免責聲明」、「原廠,原裝、直送台灣」- 我真慶幸府院高層的堅持!)的橋樑。由於我和上海復星並無接觸,這兩位鐵肩擔道義的朋友幫我平衡了BNT、復星、兩個慈善企業及台灣政府之間的微妙關係,一直到前兩天。

    但是,容我指出,我最想親自感謝的是一位我從頭到尾未曾謀面的疾管署裡負責和BNT就疫苗採購合約聯繫的女性公務員。因為來往的依妹兒都是使用英文,我看到的都是她信尾的「Best Wishes. Yuchen」,或BNT聯絡人(董事會理事!)信頭稱她的「Dear Yuchen」。

    有人要問我了:你為何會看到疾管署和BNT之間的依妹兒信件往來?
    孩兒沒娘,說來話長。我是今年1月13日忽接台北高層指令而奉命親與BNT高層聯繫後,才知我疾管署周署長合約簽了寄回卻石沉大海之事,設若一切順順利利,我應該是等貨到台灣才會知道吧。

    為了和對方論理,我把雙方自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1月上旬, 整整3個月緊鑼密鼓的依妹兒信件往來 ─ 有時一天好幾封來回 ─ 一一詳盡讀遍。從譬如書面討論進到視訊會議、預擬議題、逐步達成共識,數量,價錢,交貨期程、細部琢磨合約的具體文字、簽完約發布的新聞稿等,聖誕節、元旦都沒休息。我有個週末一整個下午坐在陽光透過窗戶的玻璃灑進屋裡的書桌邊,讀著每一封信,彷彿看到Yuchen一磚一瓦地搭蓋起一座可供家人/國人遮風避雨的家。一言一語,我深為Yuchen信裡細膩、謹慎的態度所感動。尤其看到1月6日的英文新聞稿裡要具體提到「共五百萬劑疫苗。三月供應60萬劑,四月一百萬劑,五月一百萬劑,六月一百萬劑,最後,七月一百四十萬劑。」時,我感到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但是,再看到兩天以後,一月八日,對方換了個人寫回信,英文裡夾雜著「我国」簡體字來要求改為「台灣」時,就此磚落瓦掀,牆頃屋倒也。。。

    整件事情,轉折至此,約也有譜了。寫這些,我並非翻老帳,我只是深深感覺到,在官民同感欣慰而各方被熱烈致謝時,我要在此向一位盡忠職守的公務員致敬。Dear Yuchen,謝謝你!我要告訴你,你的努力並未白費,我們接棒,在你開墾出來的地基上,官民攜手蓋了一座溫暖的屋子了。

    我們不必諱言,前述之事,當然就是「政治干擾」。誰呢?不言可喻。但在整個幕後協調、談判的過程裡,不僅我,國會議員及德官員都強烈感受到BNT的高層自始自終對供應台灣疫苗的高度意願及熱誠。這也是為什麼,在BNT的網頁上,直到我撰文時,仍看得到其執行長Sahin先生昨天用英文寫的「BioNTech is glad to be able to also supply the Taiwanese people with vaccines manufactured in the European Union」(BNT很高興也能提供在歐盟生產的疫苗給台灣人)。如果,有人把這句話登了,又刪掉,您就知道什麼叫「政治干擾」了。

    過去這一陣子,很多朋友、媒體、民意代表來問我「BNT疫苗」採購一事到底怎麼回事。我都不克回應或無法給詳細答案,因為「德國(原廠、官方、國會議員)、台灣(政府高層、民間企業及駐德代表)、中國(上海復星、XX)」的磋商一直都在進行中,有時分別,有時同步。

    現在,我想,有個問題應該也可以回覆了。很多人說,「阿上海復星就是BNT的大中華地區代理嘛!台灣硬要繞過它而直接找BNT,當然被打槍!」我只能指出,透過「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叫作「藥品」,還不是「商品」,也就是說,「緊急使用授權」和「代理商」其實是互斥的概念。此所以,這些疫苗只能賣給「國家」!只能賣給「國家!只能賣給「國家」!其他,就請自己想。

    我也告訴德人,有關「大中華地區」的概念,尤其在老共一千多枚飛彈對著台灣,戰機、戰艦不時來威脅台灣人生命的情況下,用在攸關生命的疫苗採購上,實在非常荒謬。

    但是,回過頭來,政治現實就是如此,德文說,「棉被有多長,我腿才能伸多長。」這點,我懂。然而,謝謝郭董、感恩台積電之餘,對仍在硬扯「小英政府自己買不到疫苗,還阻擋民間購買疫苗」的人可以休矣。
    藥品是不是商品,有時難以區分,但是人品如何界定,並不難。

    因是購買,我沒背影可拍,但,對上下參與這次疫苗採購的公職人員的努力和用心,我背書。

    至於府院上下的將士用命,明眼人早就看到了。今天的結果,官、民要是有一邊怠惰的話,早就沒戲唱了。

    德文還有句諺語「結果是好的,一切就算好的」(Ende Gut, alles gut)。譲我們一起,全國上下攜手共同為台灣努力,對抗疫毒,同時捍衛我們的自由和民主。

    只要不放棄,就已經贏一半了!

  • 台灣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9 22:00:28

    我們常常會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就是有錢連鬼都可以收買啦。有錢可以買的東西真的太多了,我可能買不到青春,但至少可以去拉皮少兩條皺紋吧?我現在還沒去喔,我存起來過十年再用。
     
    但這次肺炎疫情,我真的看到一個金錢沒法收買的,那就是COVID-19 。
     
    紐約時報在前幾天就在頭版頭,刊登了這次在疫情中過世的人的人名,因為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跨過了十萬人,結果整個頭版頭整頁塞滿了人名。要知道現在確診人數跟死亡人數,飆到讓大家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就是號稱世界上醫療資源最完善、財富淹腳目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爆衝當中!我以前在美國住了快三十年,我真的滿頭問號,到底是在幹嘛?最有錢的是你、做最爛的也是你,就好像富二代成績竟然吊車尾一樣,現在想想,富二代吊車尾的還不少,總之這就讓我忍不住開始思考,有錢真的是防疫必需品嗎?
     
    最近就有個小地方抓住了國際媒體目光,還被拿來跟美國做比較,就是印度西南方的「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面積3萬8,863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了一些,卻塞了3500萬人口;印度1月27日首個確診就是出現在喀拉拉邦,不過4個月過去,印度全國病例不斷爆增,至今已有超過14萬人確診,四千多人死亡,喀拉拉邦卻只有896例確診,7人喪命,情勢整個大逆轉,被稱作全印度唯一成功控制疫情的省分。
     
    再拿來跟美國比一比,美國人均GDP達6.5萬美元,但Covid-19死亡率卻出奇高,達到5.8%;反觀以服務業為主的喀拉拉邦,人均GDP只有2900美元,失業率高達11.4%,但在這波疫情中,死亡率只有0.7%,怎麼看都狠狠打臉美國以及其他資源充足的大國。
     
    包括英國BBC、衛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經濟學人,都大篇幅報導這個「喀拉拉現象」,以及他們採用的「喀拉拉模式」。
     
    其實喀拉拉邦政府長期投入大量經費,加強公共衛生基礎建設,當地有2700多家政府醫療機構,平均每10萬人有330張床位,是全國最高,但要比醫療資源,美國更多啊,也沒比較厲害,我們就幫大家歸納出三項喀拉拉防疫秘訣。那第一項,就是跟台灣一樣的「超前部署」。
     
    台灣17年前有SARS教訓,17年的萬全準備就等這一仗,喀拉拉邦在2018年也有「立百病毒」的前車之鑑,這個病毒也是由「果蝠」傳染的,當時一個月就奪走17條性命。
     
    所以這次中國武漢傳出病情的時候,喀拉拉邦就立刻拉響防疫警報。1月就開始在四個國際機場對旅客進行體溫篩檢,追蹤並且隔離疑似個案;2月成立一個24人的防疫小組,3月10日就宣布關閉所有教育機構和娛樂中心,禁止大規模聚會,呼籲民眾不要前往宗教場館,兩天後進一步宣布封城令,比中央政府的全國封鎖令(3/24)早了將近兩週。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每一區都設立負責處理Covid-19的專門醫院,連飯店也變成隔離病房;曾經擔任過中學教師的喀拉拉邦衛生部長「夏拉賈」,兩年前就靠防疫一戰成名,故事還被翻拍成寶萊塢電影。這回更是專訪接不完,還被封為「Covid-19殺手」、「巨星衛生部長」。這次的防疫模範生,怎麼那麼剛好都是女性領導人呀!
     
    我們再看到第二點,同時也是非常具有印度style的「人海戰術」。
     
    大家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人怎麼那~麼多,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雖然人口密集往往會造成防疫困難,但喀拉拉邦反而把這項劣勢轉為優勢,號召民眾擔任防疫志工,結果短短一個月內就有30萬人加入!
     
    喀拉拉邦把人海戰術運用在病例追蹤上,分為電訪和親訪,電訪中心運用地理標籤技術定位,志工再一一打電話詢問被監測的對象有沒有出現症狀,還有專門用來防疫的20萬個WhatsApp群組;當地還成立一支「追蹤部隊」,2萬6千名經過認證的社會衛生工作者和稽查員,挨家挨戶訪查隔離檢疫者,同時出動好幾千名警察,嚴格執行封鎖令,騎機車到處巡視,看民眾有沒有乖乖待在家。
     
    但是喀拉拉邦的經濟,靠外邦和外國的日薪移工支撐,封城沒飯吃怎麼辦?當局也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把對人民的衝擊降到最低。
     
    原來喀拉拉邦是由左派的共產政府當家,主張人人有飯吃,和印度中央和其他地區的右派種姓色彩大不同。相較其他省份的民眾因為封城挨餓,喀拉拉當局靠2萬個「社區廚房」,填飽30萬移工的肚子,有志工幫忙煮大鍋飯,民眾甚至能依據飲食喜好點餐,至今送出800萬份餐點;地方政府還免費向每個家庭發放15公斤白米、豆類和調味料,而且送貨到府,就算學校關閉,也會送營養午餐給學童,並且提供醫療和個人衛生用品給需要的民眾。
     
    雖然「喀拉拉模式」目前看來很成功,但專家警告,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例如印度泰姬瑪哈陵的所在地,北部城市阿格拉(Agra),先前防疫模式被大力讚揚,結果4月初案例暴增,神話破滅!不過喀拉拉邦的表現,依然可以證明財富並不是政府防疫的絕對條件。
     
    西方資本主義的理念向來是:財富能讓民主政府,在承平時期為公眾提供服務,並且在危難當頭時,保護公眾免於傷害,不過看看美國這次的表現,或許就是因為資源太多反而掉以輕心,螺絲不知道鬆了幾百顆,反觀喀拉拉邦這樣相對不寬裕的地方,或許正明白自己沒那個本錢,也就不敢去冒險。錢多有錢多的優勢,但沒錢也有沒錢的做法,你認為資源多寡跟防疫表現成正比嗎?
     
    這周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喀拉拉模式 #窮無損防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