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阿萍醫師與好孕工作室的夥伴們,在政府願意改善女性孕產環境前,提供給產家們醫師與助產師共同照護的生產。 希望有朝一日,這樣的生產方式是「常規」! http://www.mombaby.com.tw/m/article.php?id=5090 【以共照計畫改善女性孕產環境】昨天(5/4)生動盟成...

  • 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06 10:41:41
    有 38 人按讚


    阿萍醫師與好孕工作室的夥伴們,在政府願意改善女性孕產環境前,提供給產家們醫師與助產師共同照護的生產。
    希望有朝一日,這樣的生產方式是「常規」!
    http://www.mombaby.com.tw/m/article.php?id=5090

    【以共照計畫改善女性孕產環境】昨天(5/4)生動盟成員於「改善少子女化政策方向公聽會發言」,提出由醫師和助產師共同照顧產婦的多元友善生產模式,讓不分階級、經濟能力的女性,從產檢、待產、到產後,都可以得到助產師的專業諮詢和照護,讓婦產科醫師能專注於高危險妊娠的醫護。(發言全文: https://goo.gl/KVgquM

    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寶靜昨日回應:將召開高階主管會議,針對共照制度提出檢討,若能因此提升家庭生產意願,將會重新評估是否要重新啟動該制度。(報導參考: https://goo.gl/zVCcwb

    回顧曾在國內6家醫院施行半年的「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輔導助產師進入醫院協助產婦照顧,執行過程中,接受過共照計畫的婦女有極高比例提高再次生產的意願。

    但如同曾參與這項計畫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所教授高美玲所提醒,當初6家醫院的試辦計畫只有半年,礙於經費及助產師人力不足導致試辦計畫做不下去,與醫院配合計畫的助產師,多是身兼護理人員的工作,導致他們一併要接生又要兼顧醫院內的輪班,起初還撐下去,3個月後體力幾乎都無法負荷。且衛福部採取一年核定,原訂三年計畫,每年都要重新核定,核定結束後錢撥下來又是半年後的事情,導致參與計畫的人員就算有熱情也興致缺缺。

    生動盟呼籲,衛生福利部能看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澳洲、紐西蘭等生育率高於台灣的的先進國家,都是採用這個共照制度,改善台灣婦女孕產環境,才能有助提高生育率。

    另推薦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好文「亟待改革的分娩照護」: https://goo.gl/RiaD0o

  • 台東馬偕婦產科醫師推薦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3-24 17:16:35
    有 10 人按讚


    「生產再發現」講座
    日期:105年3月26日(星期六)下午14:00~16:00
    地點: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F數位講堂(台南市大學路1號雲平大樓)
    與談人
    江 盛 醫師 /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鈺萍 醫師 / 許世賓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官晨怡 / 雪城大學人類學博士、新手媽媽
    主持人
    徐書慧
    臉書社團 「最溫柔的相遇-溫柔生產」創辦人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祕書長
    參加對象:無限制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報名網址:https://goo.gl/rZ4thB
    ==========================================
    有任何報名問題,請聯繫 黃小姐 0937-456974,或來信 showingspace@gmail.com詢問。

    【好文推薦】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今天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了「亟待改革的分娩照護」( http://goo.gl/K2VAoG ),在第一線努力的他深知,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為低風險產婦接生,所以醫師總在最後一刻才能出現、剪會陰成常態,如果能引進助產照護系統進入醫院體制,醫師就更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他說:「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
    台灣女人、男人面臨懷孕、分娩、哺乳和嬰兒的照護問題遇到瓶頸已經很久,現行醫療體制下的產婦照護呈現斷裂、分割,雖有效率,但品質難以提升,無法滿足二十一世紀的需求,也造成貴族生產醫院此起彼落的現象。

    許多進步前進的女人不再忍氣吞聲,要求改革的行動和聲音不斷,而少數熱情又熱心的助產師,她們在台灣南、北、離島及不同角落協助婦女在家、在醫院分娩,哺乳和嬰兒照護,形成一個小眾,但深植人心的改革契機。

    二十一世紀台灣是一個小家庭盛行,高度都市化,而女人提供超過百分之五十工作人力的社會,還敢生小孩的女人值得更好的待遇。近年來,台灣嬰兒出生數起起伏伏,但從長期線圖來看,每年出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從三十年前的四十多萬,降到目前的二十多萬,在孤鸞虎年,甚至跌到十六萬多的谷底。

    但是,健保因為出生數減少而省下的費用,並沒有轉而挹注在女人生殖議題的照護上,更沒用在提高分娩照護的品質之上。三十年來,醫學中心的產房仍然一個樣子,健保床三人一間,三個產婦、三個男人,以及她們的家屬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叫聲與哭聲齊飛,產房共長天一色」。

    產婦的隱私和尊嚴堪虞,有時胎死腹中和墮胎,那些走不同陽關道、獨木橋的女人和期待活產的女人都在一間;如果說台灣是文明國家,只要到醫院產房一瞧,看看健保如何對待分娩的女人,你的信心會動搖。

    以醫師為分娩中心的照護體系問題重重,產科醫師過勞和壓力太大的問題無法解決,偏鄉的產科相關人力也很可憐;而醫學中心的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低風險分娩,他們也許賺得世界,醫院卻無法改善圍繞在高風險妊娠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和投資,三十年來,只見改變有限的產房、老舊的產檯、落伍的觀念、貧乏的緊急剖腹生產軟體和硬體建置。

    台灣醫療先進的說法只是以管窺天的局部現象,也是自己人說給自己人聽的麻痺話;但是,只要把分娩這樁事放在先進國家水平比一比,真相就很清楚。

    台灣以醫師替低危險產婦接生是昂貴、品質不高的制度,因為醫師總在胎頭要出生的最後一刻才出現,而剪會陰成了常態。耐心等待不是產科醫師的訓練內容,護理人員太早或太晚通知醫師經常招致責怪。醫師行為可以理解,因為其訓練過程所見及尊敬的都是那些扮演「終結者」的角色,崇拜能操作不同產鉗以及在手術台上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老師。

    當生育率下降,數十年來省下的支出,衛福部應該祭出政策來改善婦女懷孕生產三十年難以改變的局面,這些包括扭轉醫師充任低危險接生的角色,應該引進較經濟,也合乎人類生產演化心理的助產照護系統。

    當醫師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的昂貴事業上,才能維繫醫業救命的崇高;生產本來就是一件自然的事,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分娩有一定比例的風險,試行幾年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已經立法,將於今年六月三十日施行,改善台灣婦女分娩現狀進了一小步;但是,生產照護的品質需要進一步檢視,衛福部責無旁貸,應該加強使用健保和評鑑的力量,善用資源,督促醫院改善生產環境。

    圖片攝影/Yada Lia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