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h is a project focusing on tropical plants cultiva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urban landscape. It comes from my interest i...
Rash is a project focusing on tropical plants cultiva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urban landscape. It comes from my interest in exploring how the imaginaries of contemporary lifestyle can be shaped by botanical history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since 16th century.
The botanical garden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European colonial conquest; it showcases a great variety of plants collected from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In botanical gardens, cacti can be grown under the same roof as orchids, ignoring the fact that their origins stretch from Asia to South America. I grew up in Taiwan, a sub-tropical country and a former colony. To witness bamboo being planted besides palm trees in Kew Gardens is unsettling. I also observe specific tropical plants are favored internationally as aesthetic houseplants. My empathy for tropical plants away from home informs my work on this project, as I seek to explore their situation through my images.
-
Rash 這項創作計畫始於我對當代生活風格的疑惑,當同樣幾種熱帶植栽不斷出現在生活雜誌的影像中,我開始好奇植物學歷史如何形塑當代都市風景與當代生活風格的想像。
植物園溫室象徵了歐洲殖民時代的勝利。從 16 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積極在世界各地採集植物,回母國建置適合熱帶植物生長的溫室。不論其原生地來自南美洲或亞洲,仙人掌和蘭花都會被種植在同樣一座白色鑄鐵骨架的玻璃屋內。這幅豐富多采、綠意盎然的美妙圖像彷彿伊甸園再現,然而對我這個成長於亞熱帶前殖民地的人而言,此繁盛圖像卻令人生疑並感到不安。
在二十世紀室內暖氣設備逐漸普及後,擁有熱帶植栽不再如十九世紀之前只屬於少數人的特權。這些植栽被擺放在採光良好的潔白公寓中,成為生活雜誌上的美學指標。雜誌中那些照片展示出乾淨清爽空間中的熱帶植栽,彷彿殖民時代林奈等自然學家繪製的植物插畫圖鑑,頁面清爽乾淨,植物分門別類,暗示大自然的亂無章法,還不如交由人類來理清秩序。我在入夜後拍照,以黑夜為襯托,將城市裡的燈光作背景,照射強烈光源指認可疑的熱帶植物。從台東糖廠的酒吧外、旅行到西西里島的噴泉廣場,最後回到我在倫敦的公寓陽台上。夜深人靜以後,除了生活風格,離家遠行了幾個世紀的他們,也許還有其他的話想說。
-
Graduate Show - @umbra.map18
- 15 Nov 2018 - 18 Nov 2018
- Opening 14 Nov. 6pm at LCC U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Elephant & Castle, London.
台東都市計畫圖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觀察] 你看的是統計數據?還是公關行銷?
近日因為我們注意到西雅圖與食力的新聞紛爭,近而注意到食力這個獨立媒體背後的爭議,因此有讀者來訊告訴我們,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奇妙關連。
最近食力針對食農教育做了一系列的報導,報導內容為評鑑全國22縣市的食農教育,而最有趣的就是報導的結論:
「《食力》發起台灣第一次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最終拿下「食育力五星城市」桂冠的是花蓮縣、宜蘭縣、台東縣、嘉義縣、嘉義市,而六都無論是主觀或客觀評比成績都落到中後段班」
若根據食力的報導,『奪下「食育力五星城市」冠軍的花蓮縣,在「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分項也是第一。檢視花蓮縣的五力指標,僅「教育與文化」拿下4分,「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食安與衛生、食育推廣滿意度」等都達到滿級分5分。』
看起來,花蓮真是一個五星級的城市啊!食農教育五顆星!
那麼所謂的「食育力」究竟是怎麼評的呢?食力在報導中所訂定的評鑑指標是否具備統計意義?
報導中稱:
「花蓮有機驗證面積達2424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分之1,有機驗證面積、農戶數均排名全國第一。在農業委員會提供的食農資源運用上,無論是「上傳至食農教育平台上的教案比例」及「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獲獎比例」指標表現都擠入前5名,顯現花蓮縣位居食育推廣前線的教師、營養師,態度主動積極,成果也相當豐碩。而在花蓮縣民的健康營養表現也很不錯,「成人每日攝取三蔬二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國中及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是倒數第五,表示肥胖比例並不高,可見飲食行為也影響了體位表現」
但我們回到農委會官方的「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來爬梳資料,發現因為食農教育計畫提案的單位是各級學校,若要評鑑食農教育計畫的好壞,涉及了教案的品質、數量、人數、成效、師生比等方方面的因素,又因各縣市的農業型態大不同,官方其實並沒有公佈評鑑的KPI指標。若爬梳網站有公佈的教案數量,所公開142個教案,上傳最多教案的單位其實是農委會輔導處、農糧署、企劃處、四健會、台南市政府學習網等等,跟花蓮相關的只有一個花蓮農改場的教案,從以上公開資料看起來,花蓮縣政府並不像報導所稱的上傳教案數量前幾名。最後評鑑出來卻是食農教育第一名?
而教案數量只是其中一個評鑑指標,回頭來看,花蓮有機驗證面積第一名,除了花蓮好山好水,環境純淨,容易進行有機農法,驗證也容易過關,農糧署及花改場確實很努力推廣有機驗證面積,但這個指標跟食農教育有關嗎?
至於花蓮的小朋友「肥胖比例」全國倒數第五,能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嗎?因為肥胖的因子很多,需要劃分各種變因的貢獻度,我們是否也能說,小朋友的體型與「體育活動多寡」、「速食店密度」等因素也有關呢?花蓮的小朋友可能放學後趴趴造的空間比都市的小朋友還多,所以體型比較健康?「花蓮人每天吃蔬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我們可以說花蓮人確實吃得比較健康,但飲食型態的變因也很多,否能歸因於食農教育?
這樣看來,此統計研究方法就很令人傷腦筋了,回頭去看這個「食育力大調查」,「客觀指標佔60 %,主觀指標佔40%」,採用的客觀指標本身就未必跟食農教育有正相關,主觀指標則是由食力針對22縣市民發送三千多份網路問卷,再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合作,詢問這三大團體對於該居住或執業縣市的食育推廣滿意度。
我們其實不知道問卷所稱34項食農教育指標為何,但就網路上的公開資料查詢,實在很難驗證花蓮的食農教育棒不棒,或許以三千多份問卷的主觀感受,以及三大團體背書,結論就是花蓮好棒棒。
有趣的是,若查詢政府公開採購網,花蓮縣政府近年給註冊食力商標的公司「厚策思維」的標案就有八百多萬,這些標案當然未必跟食力報導花蓮好棒棒有相關。但巧合的是,食力的總編童儀展,剛好也是「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而該基金會也剛好承接了花蓮縣政府的校廚培訓課程。只能說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合作實在很緊密。
我們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發現,原來看似一本正經的統計調查,可能並不是真的具備統計意義,質化研究時的問卷設計本就容易產生偏誤或誘導,引用的客觀指標也未必跟觀測的變因有正相關(研究方法的設計本身經常就讓人傷透腦筋)這樣讀者就會很難分辨,報導到底是真的,還是一本正經的胡謅?
或許食力不用給我們八百萬,只要給我們八萬,我們也可以發問卷,引用各種客觀指標,來證明食力是一個五星級的獨立媒體喔。
資料來源:
1. 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https://fae.coa.gov.tw/
2. 食育力大調查報導: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098595920
3. 政府公開採購網相關標案:https://bit.ly/3gVkfMI https://bit.ly/3vLvbSD
4. 花蓮縣政府與灃食基金會合辦校廚培訓課程 https://bit.ly/3j7F1eG
台東都市計畫圖台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鎖定慢經濟 成為世界的台東】
台東,不以台灣的台東自滿,我們要成為世界的台東。
慶鈴今天在縣議會第19屆第5次定期會施政總報告,提出 #質量並重的台東觀光新思維,去年台東觀光旅遊已突破1千萬人次,我們更要提供高品質、多元體驗的旅遊服務,除了要100萬人來台東1次,更要吸引1萬人來台東100次。
#慢經濟 是慶鈴推動台東未來的主軸,以縣府快思維、快作為、高效率支持在地慢生活、慢體驗,我也提出6大政策面向:
#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自然的山海、生活日常面貌都是我們推動熱氣球、最美星空及部落旅遊、有機友善農業的最佳基礎。
#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爭取花東及南迴鐵路全面雙軌電氣化、富岡港埠優化持續進行,台東及離島機場跑道也將重鋪;我們將打造台東第1個總圖書館、運動休閒園區,也會推動台東舊火車站整體規劃與建設、台東親子共融公園。
#致力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TT FREE 免費無線上網寬頻服務進階,搭配原民會i-Tribe,讓鄉親享用更方便的網路生活;我們也力推遠距醫療、提升復康巴士智慧派車系統等,讓偏鄉醫療服務更升級。
#形塑大台東藝術文化園區:台東藝文活動遍地開花,南迴藝術季、台東藝穗節慢食節等大型活動串聯藝術下鄉等小型藝文展演,打造全台東都是藝術文化園區。
#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老弱婦幼全面照顧,包括打造社區照顧產業、推動微型保險守護弱勢族群、你生孩子縣府幫你做月子、完善幼兒托育等服務。
#打造原民文化首都:從原民語言與文化傳承做起,成立全台灣第一個族語推動委員會,我們也持續培育樂舞人才、將打造原住民實驗劇場。
慶鈴也要報告縣府團隊的努力成果:
⭐️泳圖分構,並於5/3完成評選,#台東將有第一個總圖書館;活化東大泳池外,另外,中央初審已通過,我們將在 #體育場旁興建國民運動中心。
⭐️ #花東基金執行率首度突破9成,再獲中央獎勵補助1億元。
⭐️加速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從以往約10年歷程到現在平均可於2年內完成通盤檢討作業。
⭐️輔導部落廚房、推動部落旅遊,成為網美打卡景點及最夯的旅遊熱點,阿塱壹古道每天由南田社區發展協會負責接待50個名額、每月淨收入超過100萬元。
⭐️ #慢經濟效益:連續3年,台東飯店、民宿設立家數、住宿率逐年提升,商家營業額也每年成長,至去年已突破800億元。
#台東不只是台東
#慢經濟
台東都市計畫圖台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蘇院長拿出魄力,解決20多年來盤踞龍昇村的黑暗勢力
從今年1月開始,苗栗造橋龍昇村的鄉親,已經 #埋鍋造飯、#連續抗爭50天。
他們奮力對抗的坤輿廢棄物處理場,2002年開始便三番兩次侵門踏戶,利用暴力手段威脅鄉親。
2006年,更爆出苗栗縣環保局副局長陳萬連在台東墜樓身亡,涉嫌貪汙的局長黃宏昌,也在2008年判決定讞後自殺。然而,這樣一件充滿黑金疑雲的廢棄物處理場申請案,苗栗縣政府卻在2020年12月31日突然核准了試運轉。
你以為這起案件只是苗栗縣政府瀆職怠惰造成的爭議嗎?實際上,坤輿案涉及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及使用地類別變更的問題。使用地類別的變更,是中央政府委辦給地方政府的業務,依照釋字553號文,中央主管機關有監督委辦業務的義務。
但是,從年初造橋鄉親埋鍋造飯、北上陳情到現在,仍不見內政部地政司做出任何表示,難道內政部以為,將業務委辦給地方政府,出事了就不用負責嗎?
坤輿科技在2002年送出興辦事業計畫書,其中地號588的農地面積為7,177平方公尺,坤輿在計劃書卻寫成「使用面積」7000平方公尺,這是筆誤搞錯了嗎?
當然不是,坤輿科技在這個時候就偷渡了分割後的土地面積在計畫書裡,預謀在未來,將原本7,177平方公尺的土地,分割為面積分別是7,000平方公尺及177平方公尺的588-1及588,為逃避使用分區變更與環境影響評估,買了第一份保險。
為什麼?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11條規定,非都市土地申請開發達2公頃,應變更使用分區為特定專用區;〈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規定,位於山坡地,申請開發面積二公頃以上的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之衛生掩埋場,必須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興辦事業計畫書通過後,2005年,坤輿為了一勞永逸,就把588分割為588與588-1,從此以後,588-1只剩7,000平方公尺,即便加上聯外道路,永遠都不會達到2公頃。
這等於是說,已經變更用地類別為特定事業用地的這塊土地,就不受《農業發展條例》的規範,得以切割出588,這塊面積只有177平方公尺,遠小於《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規定的2500平方公尺的畸零農地。
588這塊畸零農地,就是坤輿操弄程序的副產品。
分割土地後,坤輿還是不放心。所以,它堅持不將聯外道路納入興辦事業計畫的面積計算。這也是為什麼,環保署在2012年駁回坤輿科技的訴願。
然而,這條聯外道路,根本上就不符合聯外道路的要件。依〈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規定,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連外道路應配合辦理交通用地變更,不得直接使用農業用地作為聯外道路。
那麼,坤輿廢棄物處理場實際的事業範圍到底有多大?其興辦事業計畫中「使用面積」為1.7958公頃,加上588的0.0176公頃及聯外道路的0.1992公頃,合計是2.0126公頃。也就是說,坤輿廢棄物處理場,從一開始,就應該要通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及環評程序。
然而,苗栗縣政府卻放行其使用各種非法手段躲避監督,環保署和內政部地政司更是將委辦業務的監督拋諸腦後,完全無視苗栗縣政府的違法行為。
更可疑的是,廢棄物處理場周邊,包含地號858、860等農地已經被坤輿科技的法人股東「中綠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胡姓董事長買下,而且就「剛好」在掩埋場及聯外道路範圍旁邊共21筆土地,一起被當作擔保拿去向農會借錢。
這難道是「蛋黃區」、「蛋白區」安排,試圖以合法處理場掩護非法廢棄物處理嗎?
對龍昇村的鄉親來說,坤輿是一個 #20年還不能拆除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摧毀他們世代耕耘的美麗家園、汙染他們賴以維生的良田。
我們除了阻擋坤輿運轉,更要防堵下一個坤輿。
明天總質詢,我會要求蘇院長責成行政機關,依法撤銷坤輿案;並全面檢討興辦事業的委辦事項,#檢視中央主管機關對其合法性、#合目的性的監督,#健全興辦計畫的審查機制,別讓龍昇村20年來的夢魘,降臨在另一個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