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東市區社福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東市區社福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東市區社福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東市區社福中心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黃健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路過體育館和桂林北路的民眾會發現大排水溝加蓋了、圍籬內正大興土木,當初在我任內規劃的建設都陸續展開了。 桂林大排加蓋不但改善長期髒亂、臭味問題,同時增加停車和活動空間,是效益極高的工程。和南京路大排2015年直接填土綠化有所不同,因桂林大排仍具排水功能,必須以加蓋方式進行,但這兩項工程對市...

  • 台東市區社福中心 在 黃健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1 18:58:53
    有 894 人按讚


    最近路過體育館和桂林北路的民眾會發現大排水溝加蓋了、圍籬內正大興土木,當初在我任內規劃的建設都陸續展開了。

    桂林大排加蓋不但改善長期髒亂、臭味問題,同時增加停車和活動空間,是效益極高的工程。和南京路大排2015年直接填土綠化有所不同,因桂林大排仍具排水功能,必須以加蓋方式進行,但這兩項工程對市容景觀和環境品質都大大加分。

    體育館場外的「台東之眼」計劃,將從軟、硬體設施的同步提升,打造更現代化的生活空間。若加上頗受歡迎的「TTFit」智慧綠能友善園區、興建中的警察台東分局、桂林南路底污水處理廠的水資源回收中心,短短一公里多的桂林南/北路,將成為台東市區最具前瞻性的新亮點。

    看到社福館門口行道樹上蝴蝶蘭盛開,賞心悅目。不禁想起2013年我力挺大樓改建並由社會處入駐,大幅改善辦公環境,而辛苦的社會處同仁們連續多年拿下全國第一名的社福評比,半點沒讓我失望。現在路過,常見辦公室燈火通明,又在加班,真的感恩你們。

  • 台東市區社福中心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19 17:16:00
    有 1,201 人按讚


    市區首間扶老攜幼照顧服務的「和親堂」,正式開張!

    今日開張「和親堂」(扶老攜幼),服務對象是65歲以上能生活自理、行動方便的長者及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在和親堂裡看到老小孩與小小孩彼此相互學習、照顧、玩樂的和諧模樣。社福關懷是我施政主軸之一,我要求同仁依目前社會需求,創新規劃「和親堂(扶老攜幼)」計畫,推廣代間學習、和親共融,發揮傳承與照顧功能。

    台東65歲長者約3.5萬人,佔全縣人口16.1%,由於老年人口攀升,我們提供78個「社區關懷照顧據點」、14處「聚福食堂」,提供餐飲服務、交通接送、代間教養及醫療保健等服務。透過社區關懷據點、老人日托站及日照中心、聚福食堂、和親堂等措施,經縣府的資源與輔導,搭配社區團體的投入,公私協力創造安心養老、快樂終老的友善城市。

  • 台東市區社福中心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05 22:47:30
    有 7 人按讚

    #新聞追蹤
    【政院「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白皮書 改善兒童高死亡率及偏鄉早療列重點】http://bit.ly/2v80Nrr
    文/陳麗婷(特約記者)
     
    今年起,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月時死亡人口更首度超越出生人口,但社會一片「搶救少子化」聲中,更危急的 #兒童高死亡率 及遲緩兒的醫療與早療照護破網卻被忽略。
     
    《報導者》連續推出《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流浪的早療兒——誰是慢天使的麥田捕手?》專題,為「沒有選票」的孩子發聲,行政院日前公布最新的「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白皮書,回應《報導者》提出的相關呼籲,將兒童高死亡率及早療議題列為專章重點強化。
     
    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嬰兒死亡率為4.0‰,而花蓮縣、台東縣超過6.0‰,屏東縣、高雄市超過5.0‰,是嬰兒高死亡率的紅燈區。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主要原因仍與偏遠地區醫療的可近性不足且高風險妊娠處理能力不夠等因素有關。他分析,除高雄市區外,其他偏遠地區、原鄉等地,婦產科與兒科資源不足,即使現行政府補助孕婦10次產檢,但家住較遠的孕婦,常因路途遙遠而不做產檢,孕產婦健康出現警訊卻不自知。
     
    為解決偏遠地區兒童醫療窘境,衛福部醫事司正規畫「兒童醫療網」,未來每一縣市至少一家24小時能夠處理兒童、新生兒急重症的醫院,由醫學中心支持其他醫院,讓其有能力、能量處理兒童急重症。薛瑞元表示,舉例來說,高雄長庚醫院可派駐醫師或透過訓練,協助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兒科醫師。
     
    偏遠地區急重症醫療資源不足,對於高風險妊娠的處理能力也不夠,再加上保溫箱設備也缺乏,早產兒出生後,往往後送到其他醫院恐花上2小時車程,很容易造成新生兒死亡。國健署也將擴大「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管理試辦計畫」,只要醫院發現符合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多胎等高風險孕產婦,或吸毒、酗酒、抽菸、未成年懷孕等條件的孕產婦,均需由個管人員定期追蹤其產檢,若有需要也可轉介其他社福資源。
     
    去年新北市、嘉義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率先試辦後,今年擴大到嘉義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南投縣、宜蘭縣、高雄市(市政府經費辦理),追蹤高風險孕產婦,並進行2次到宅家訪;明年計畫追蹤完成個案的10次產檢,並規畫到宅產檢服務,期盼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高風險妊娠者。
     
    此外,兒童早期療育資源也是「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白皮書中的重點方針,將縮小早療服務資源分配不足的城鄉差距。薛瑞元指出,台灣兒科醫師76%集中於六都,因少子化的因素,就算醫師願意到鄉下開業,但病人人數少、恐無法支撐診所營運。早療最重要的是篩檢,而未來兒童醫療網的建立,各縣市有了兒童急重症治療、也就是有兒科醫師可協助健兒門診篩檢,把需要早期療育的孩童盡早篩檢、確診,並轉介到早療機構。
     
    中央也將繼續推動「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實施計畫」,逐年擴充服務區域,降低療育資源缺乏地區的數量,並擬定「療育資源缺乏地區布建計畫」,結合地方政府一起投入資源在衛政、社政、教育體系等早療資源共同缺乏地區,改善偏鄉早療資源不足,預計涵蓋率將於2019年提升至100%。
     
    同時,為了改善偏鄉兒科醫師不足的問題,薛瑞元說,目前正與各醫學會討論有關內兒科共訓制度的可行性,也就是內科、家庭醫學科醫師須增加兒科訓練。他解釋,以家醫科來說,分散於各鄉鎮較為平均,若能同時看老人及小孩,也可解決偏鄉兒科缺乏的狀況。
      
    【專題】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http://bit.ly/2H0PpQp

    #希望不再有孩子被漏接 #報導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