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師大資工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師大資工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師大資工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74的網紅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 可是我的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七月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未來可望應用在資訊加密存取、網際網路通訊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3:01:46

【@businessfocus.io】AI一分鐘寫4篇中文財經新聞 專業人士都信以為真 .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AI已經有能力取代部分人工勞動。近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教授曾元顯以及學生林郁綺,運用AI技術進行電腦自動生成中文經濟新聞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AI不僅能在一分鐘內編輯...

  •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6 14:27:55
    有 89 人按讚

    #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可是我的英文跟數學很爛,這些一流的學校就是需要五科都是要高標,否則,一位難求,我的數學在學測時候只有3級分。3級分是什麼概念?就是當年的低標(後25%的人的平均)是5分,我考得比最後25%還低。​

    我高中決定放棄填寫任何一間學校,因為,怎樣都不會上我心目中的學校。​
    當然,這件事情讓導師1-1關心我。​

    但畢竟導師也不是第一年當導師,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確定我義無反顧之後,就叫我好好唸書考指考。我其實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那麼義無反顧,我大致的想法是:反正我現在可以上的學校,我之後也可以上,但是只要弱點補起來後,我可以考上更好的。(我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會考爛啊哈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面對我的數學跟英文,數學老師說,社會組的數乙太簡單了,歷屆考題算10次就好了,保證你第一名。我那時候,數學爛成這樣,於是我真的算了10次,總共10屆,每一屆10次,#我的方法是每一次都是10屆算完再算一次10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考指考,數學課也自習,數學老師說,考上了就自己看書,還要考的就自己問問題,但沒有人要問,於是 #我就把數學老師當個人家教。​

    一開始,老師發現我真的都不會的時候,他超級崩潰,但是我每堂課問(還準備好了一大疊計算紙給老師導公式),老師可能也是無聊(或是我感動了他),就真的重新教我。​

    一開始真的超慘,什麼都不會,看了解析還是不會,但是漸漸地,我已經開始可以教別人了,指考數乙成績放榜,我是整間學校考最高分的,PR90,老師怎麼都沒想到,這個他當了2年的學生,竟然考了最高分。​

    好,可是,我的英文還是普普,我現在想想,普普很正常,因為我沒有花同樣的心力在英文上,自然不會有成效。​

    好笑的是,因為數學高分,可是英文沒有跟著高分,導致於我的科系加權(通常外文系加權數學跟英文)也加權不高,但我不想重考,我一個在房間,把指考可以填100個,依舊是從五大一路往下填,先填了全部的外文系,再填了全部的中文系,最後,放榜那天,我上了中正中文。​

    我起初非常不願意,但我爸媽很快樂,因為我是嘉義人,上了嘉義的學校,雖然需要住校, 但總歸來說比去其他城市好太多了。加上我不願意重考,於是,就底定了。​


    但我一直記得,我要去德國的事情,我暗自下定決定,我要去德國交換學生。我大一的時候去修了我們學校外文系的德文課程,它是3學分的必修,我上了兩年,把可以上的都上完後,我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到了高雄的文藻學習德文。​

    你說前面的打工的錢花去哪裡了?就是這時候花掉了。​
    因為我只有一個暑假的機會,我把可以報名的課程都報名完了,住在我朋友高雄的家,她是我的best friend,我每天像高中生一樣,起來就是背單字,然後做作業,去唸書,再回家寫作業,日復一日。​

    大三開學前,和一個在課堂上認識的姐姐一起到台北來考檢定考,我們都通過了A1,但這不算什麼,這就是全民英檢初級的概念,可是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她要依親,需要這個檢定考。​

    我則是回到了中正。​
    雖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德文(還有錢),但其實德文還是很爛(按照德文老師說的,就是你現在會的去到德國等於不會德文),但我發現其實我如果只是想要交換的話,德文不是重點,因為交換的簡章上沒有規定,只說你要會英文,而且會德文是反而是額外的加分,我非常的開心。​

    我想去德國這件事情,我爸媽一直都知道,他們也知道我特地去高雄上課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我大三會出國,我也密切的在查學校的資料,有一天我爸打了一通電話給我。​

    他跟我說,爺爺需要住養老院,需要一筆錢,他想要問我,原先打算給我出國的錢能不能用來給爺爺住養老院,我那時候直接答應了。​

    不會有任何事情比爺爺更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筆綿綿無絕期的開銷,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一方面你也不希望他結束,很矛盾的心態。​

    我後來沒有去德國。​
    但我還是想要出國,加上那時候的打工太崩潰了,於是我就在系上的課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華語文老師。​


    簡單來說是教非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
    我欣喜若狂,我想,這不就是用了中文系的專業加上可以出國嗎?​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技能的底層是語言學,並不是中文,但我還是想要,於是我先上了基礎的課程,後來這個學程沒有開成,可是老師說,如果我們願意,他願意開一門課,然後我們可以當語言中心的外籍交換生的中文小老師,類似輔導他們課業,我直接報名。​


    我還是繼續打工,因為我知道出國需要錢,而且家裡是沒有辦法給我的。​
    於是,崩潰的打工,加上這個小老師,我發現後者快樂太多了。​
    他們是自發性學習,而且有趣,加上教的東西很生活化,準備起東西非常快樂,還可以交流異國文化,我深深愛上。​

    每一次跟老師的1-1或是群體小會,我都十分珍惜,而且準備充足,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文研究所,我從來沒想過考研究所,但沒關係,我們就重來。那時候,這個研究所不多,就是政大、台師大(後來隔年新增了台大)​

    我前面說過,這個專業跟中文沒關係,跟語言學比較有關係,因此,我等於是重唸了全部的書(因為語言學佔據中文系比例不高),那時候,我跟我高雄的那個best friend S每天都六點起床,到自修室唸書,然後中午隨便吃,繼續唸,下午4點去運動,洗完澡後,六點繼續進到自修室,然後半夜兩點回家。這時候我把全部的打工都取消了。​

    我們那時候不太吃東西,因為,只要你吃了東西,體溫上升1度,你就會想要睡覺,因此,我們只吃冷的,以及吃很少。​

    放榜的時候,#我落榜了。​
    她上了成大會研所。​

    我很為她感到高興,她唸書的衝勁真的是我的100倍,可是,我沒上研究所,只能思考工作,原本考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了需要就業的恐懼。​

    但現在,這個恐懼又衝上來了。​
    (我每次看都報導,說有人考研究是為了延遲就業,我就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覺得我過去也有段時間是這樣)​


    這時候,有一個學姐問我說,​
    「#要不要我幫你介紹一份工作?說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補習班」​

    補習班?!​
    「去」還是「不去」?​


    To Be Continued

  •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0 12:38:45
    有 84 人按讚

    真理愈辯愈明
      
    首先,謝謝黃敏惠市長的回應,那張證書正說明我想點出高教的問題,不論有無撰寫學位論文,無論攻讀的是在職專班,抑或是大學畢業後報考、申請進入研究所,在畢業證書上都看不出差異。
      
    而這點,可能也是不少人政治人物從事公職之餘,明知無暇讀書、寫論文,選擇在職專班來取得學位的重要途徑。
      
    昨天有人在我的貼文底下留言附上一則新聞連結,2002年《中央社》的報導:「位於嘉義的嘉義大學為了增加知名度,也能吸收來自北部地區的菁英,決定以低價每學分新台幣五千元、師資內容及無需寫論文即可畢業做為三大號召點,希望因此打響EMBA班的名聲。」
      
    以低價搶攻市場,嘉惠學子,這點無妨,但管理學院院長周逸衡的一段話,倒是發人省思,「所有EMBA班畢業前都要撰寫論文,周逸衡表示,其實論文大都以型式上居多,嘉大只要同學交出有關『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即可抵論文,讓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節省時間」。
      
    節省時間,不須寫論文,可以和大家拿到一樣的碩士學位畢業證書,果然夠吸睛!
      
    根據今天的新聞報導,嘉義大學發出聲明表示,「EMBA碩士在職專班得不修習論文,唯須另修習「台灣企業問題研討」,並繳交專題報告替代」。另外,黃敏惠是在「2004年12月參加企業問題研討公開發表,於2005年1月通過學位口試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是甚麼?
      
    正如校方所稱,EMBA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在實務界工作的在職人員,有進修的需求再自然不過!
      
    然而,1996年參選第三屆國代的黃敏惠,經歷是「中山女高教師」、「省議員特助」,1998年參選第四屆立委,經歷多了「國代」和民間團體的董事。2001參選第五屆立委,經歷除多了「立委」,以及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而該委員會監督的主要部會,正是教育部。
      
    簡言之,黃敏惠就讀嘉義大學管理所碩士學分班和在職專班時,她的身分是「立委」,在政治實務界工作。
      
    而黃敏惠呈交所方的「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題目叫做「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有無取巧?台師大國文系畢業的黃敏惠市長心知肚明!
      
    《學位授予法》(民國93年修訂版本)第六條規定,「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完成碩士學位應修課程,提出論文,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管理研究所用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除適法性有疑慮外,請問黃敏惠,妳說技術報告具有解決實務問題的價值,請問妳的技術報告有甚麼「技術成分」可言?跟「台灣企業研討」有何相關?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
      
    「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訪評意見」點出:「大部分學生皆非畢業於管理相關學系,而目前卻從事管理實務工作之需求;而採行以『專業技術報告』替代碩士論文的彈性作法。以上皆是該專班為反映此教育目標所採行之『學生需求為主要考量』的權變措施。這些措施,對招生業務卻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效果」。
      
    高等教育敞開門歡迎各界來修讀,推展產學合作,改善學用落差,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大學不該把自己當作職業訓練所,甚至是學歷文憑發送所,僅著眼於「學生需求」,這類削足適履、甚或降低畢業標準來迎合學生的心態作為並不足取。
      
    其次,該專班的學位證書上名稱是「管理學院在職碩士專班」,改為管理研究所碩士,應該是後來的演變。亦即,不論入學途徑為何,要不要寫論文,最後學位證書上就是合流統一,看不出差異。黃敏惠最初就讀的是碩專班,證書拿到的與一般生無異,學歷確實是「進擊、增值」。
      
    「訪評意見」也指出:「依照大學法第六條規定,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 學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該專班之屬性是否可歸化為「應用科技類研究所」,尚須釐清其中適法性問題」,顯見,該所以技術報告取代碩論,不無爭議。另,所長稱其他各校也要提交碩論,該所到底具備甚麼「特殊性」?可以如此「特立獨行」?
       
    訪評意見直指「該班以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少數學生亦會選擇撰寫碩士論文),雖符合該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在職進修之需求,然而在落實上仍有落差,且其對指導教授在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方面,似乎較無助益。例如,從歷屆所編輯的數冊「台灣當代企業問題研究之技術報告」專輯來看,學生完成的作品似乎是不 夠嚴謹且不夠完整,但又具論文性質之報告」。
      
    不需要寫學位論文也罷,光是技術報告,就被專家學者質疑學生的作品不夠嚴謹且不夠完整。輕易授予文憑,難道不是一種浮濫,把高教學位當作商品化任意授予,無須嚴謹把關?
      
    曾為三屆立法委員、三任嘉義市長、國民黨副主席,且是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對於高教亂象沒有積極作為,甚至聰慧地運用此一巧門取得學位。李眉蓁抄襲論文拿到學位,而黃市長不須寫碩論同樣可拿到碩士文憑,不是更省力?
      
    最後仍是想請教黃敏惠市長,您的那份名為「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的技術報告,與『台灣企業研討』的關聯性為何?或是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請公諸於世,讓國人一睹,以昭公信。
      
    後記
    黃敏惠稱2001年嘉義大學是教育部當時唯一核准「碩士論文」與「技術報告」雙軌並行的碩士在職專班學校,那是因為嘉義大學為嘉義師範學院與原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合併,存有不少技職色彩的系所,包括應用科技類,但管理所並非藝術或應用科技性質,卻一體適用,本來就有適法性疑慮。教育部應非單獨核定管理所報准可以這麼做。這就是巧門。

  •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 在 偶爾運動營養師小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9 15:52:41
    有 101 人按讚

    近期營養師在社會的能見度有比較高
    開始有許多高中、大學生私訊我詢問職涯的事情
      
    我很喜歡營養師這工作,因此很樂意替大家解惑
    有許多人發問前會先蒐集資料
    資料完整度之詳細,讓我驚訝現在孩子真優秀
    只要是明顯有做功課的
    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回答對方的問題
      
    當然有時候會遇到高中生要繳交學校報告
    列了一堆問題希望我回答
    例如:營養師工作內容都做什麼?大概要幾級分才會錄取?
    我想幫助你,但問題實在太攏統
    這樣的問題我一時之間較難用文字回答你
    真不好意思😢
      
    大概簡單回答大家一些常見問題:
    ✨有推薦念哪間營養科系的學校嗎?
    👉每間營養科系學校都能報考營養師,考上營養師後大家都是一樣的身分,就依照自己分數落點選擇即可。如果想朝運動營養發展的話,我推薦我的母校台師大,可以邊念營養邊修體育系的課程。
      
    ✨營養師國考這麼難,考不上怎麼辦?
    👉營養師國考錄取率大概5~18%,乍看很難,但實際上一年可以考兩次,卯起來念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反過來想,就是因為沒那麼好考才能保障營養師的品質,要是錄取率超高,營養師滿街跑,即使你考上也不會開心的。
      
    ✨畢業後需要念研究所嗎?
    👉經濟面來講可以不用,營養師的碩士學歷相較理工科沒有那麼大的影響,重點還是擁有執照,學術面來講可以試試,我們念的知識都是透過研究統計而來,自己親身念研究所更能體驗實驗過程。
      
    ✨考營養師一定要營養科系畢業嗎?沒有的話怎辦?
    👉一定要,就這樣。

    祝大家當營養師順利愉快

  • 台師大資工研究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5:09:53

    台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七月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未來可望應用在資訊加密存取、網際網路通訊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