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黃醫師外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黃醫師外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黃醫師外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黃醫師外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巫師地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書籍推薦 #性別教育 #高中公民 《讓傷痕說話: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 摘錄臺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的推薦文: 「我們聽聞了太多異性戀中的性暴力、外遇、情殺,但是社會大眾不會因此懷疑異性戀本身。然而同樣的事件發生在同性戀身上的話,大眾就質疑同性戀存在的本質。結果,同性戀在成長過程中,在剛...

  • 台大黃醫師外遇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2-08 23:15:21
    有 4 人按讚

    #書籍推薦 #性別教育 #高中公民
    《讓傷痕說話: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

    摘錄臺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的推薦文:
    「我們聽聞了太多異性戀中的性暴力、外遇、情殺,但是社會大眾不會因此懷疑異性戀本身。然而同樣的事件發生在同性戀身上的話,大眾就質疑同性戀存在的本質。結果,同性戀在成長過程中,在剛意識到自己和多數人不一樣的時候,就會從媒體、從眾人異樣的眼光中,察覺到敵意與否定。什麼事情都沒做,就已經要為自己性傾向感到羞恥。反同(婚)與反性平教育的公投,沒說出來的暗語,其實是:你不配(與異性戀平起平坐)。這樣的心態,只會把更多的LGBTI與其親友推向精神科的門診。」

    徐志雲

      1982年生,金門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精神科專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目前在金門醫院工作,也在台大醫院兼任開設同志諮詢門診。

      幼稚園時喜歡紫色,國小喜歡藍色,國中以後最喜歡白色跟黑色,現在喜歡彩虹。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當義工十多年,現在擔任理事長。

      在社運與醫療當中,經常看到扭曲的事實可以害人多深,也看到醫學和社會的語言還有許多扞格不入的地方,希望能做點事縫補這些缺憾。寫些真實人生的故事,是期待在社會湍急的評斷之中,留下每個人能夠立足的地方。 

    真摯推薦

      aMEI 金曲歌后
      尤美女 立法委員
      王小棣 導演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朱家安 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呂世浩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呂欣潔 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集人
      李屏瑤 作家
      周美玲 電影導演
      紀大偉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桃色壞男孩 同志圖文插畫家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珊妮 歌手
      許毓仁 立法委員
      黃宗正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黃惠偵 《日常對話》導演
      鄧惠文 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蘇芊玲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
      羅毓嘉 詩人

  • 台大黃醫師外遇 在 急診女醫師其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1-19 19:01:14
    有 486 人按讚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361
    #片田珠美《#自戀病:從奧客、隨機殺人犯、怪獸病人到暴走老人》

    這是一本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大家應該也知道我很喜歡看這些有關探討異常人格或犯罪心理的相關書籍XD),作者片田珠美,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及京都大學兼任講師, 也是寫出許多暢銷書的作者……看完以後頗有心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
    「我也知道你們很忙,很累,很辛苦,病人很多,甚至還有人在急救,」

    「但,為什麼沒有立刻來看來處置我(我家人)?為什麼沒有面帶笑容溫柔親切?」



    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心理病理現象,而我們所處的正是自戀症流行的時代。希臘神話曾描述一位俊美的少年,面對著一泓池水,全神貫注欣賞著自己的影子,終至於憔悴而死。佛洛伊德借用了這個神話,以比喻人類的自戀現象。有人認為專注於自己的一切,忽略了公共生活的目標,是現在社會的特徵;也有人指出,當今許多心理學者,特別強調自愛、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等,可能對自戀現象產生加強作用;也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逃避婚姻和扶養子女,保持獨身,或者是熱衷追求時尚和名牌,化妝和整型,在網路上塑造「網美」形象追求人氣,但內在卻空空如也,也是自戀的一種傾向。


    自戀(narcissism)這個詞代表著誇張、自滿、自負、自我,或自私。

    自戀是人性中廣泛存在的現象,跟我們印象中可能有點不同的是,自戀者經常會感到丟臉、矮化、無力與空虛,為避免這種感覺太過突顯,所以會以輕蔑、憤怒與挑戰性的反擊回應,這樣的經驗通常會造成社會退縮或是以謙遜的面具掩飾與保護他們的自誇。



    自戀,是一種病。

    當自戀需求未獲滿足,抱著受害者意識,就有變成怪獸的危險性。



    「醫師,我很不舒服,為什麼還要等這麼久?」

    「小姐,到底還要我等多久,我趕飛機啊!」

    「都掛急診了,還要等,你們在搞什麼!」

    「我平常要上班沒時間,只有假日才能來拆線。」

    「家裡沒有人照顧,讓我爸爸(媽媽)住院好了。」

    「醫師,就不能順便開個感冒藥嗎?」



    大家都希望自己是「最特別的患者」,從踏進醫療院所的那一剎那起,就將能得到最特別、最完善、最優先的照護視為理所當然,假使候診時間、看診時間不如預期,輕則投訴,在診間大罵,上網po文謾罵下負評,重則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只為滿足自己心中「被慎重對待」的期望。



    自戀傾向增強、無法控制慾望的人容易變成怪獸;但這不只是個人天生個性的問題,背後也有社會、時代變化的影響。



    誠如書中所說,患者演變成怪獸,醫療機構及醫療政策的制定是必須負擔起相當程度的責任。

    當醫療行為被視為服務性質,醫院高層在接獲患者投訴時,一貫以低頭認錯來結案;在面對醫療暴力時,始終抱持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如此的縱容,只是變向的在扶持自戀型怪獸的壯大。



    當「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變成一句流行語,在人與人之間廣泛的被流傳、運用開始,「我喜歡就可以」、「我需要,所以你必須配合」的這種觀念模式,便凌駕於一切之上,被很多人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生活準則」。再舉個例子大家一定會想到吧?身邊一定有人不管怎麼講話,從他口中出來的就是「我…我…我…」,不管在講什麼,話題總要繞回自己身上,明明旁人都覺得他根本沒那麼可憐,他卻總想把自己塑造成是個悲劇英雄,全世界都欠他都對不起他……有沒有想到誰?

    在這些人心中,「我」,被無限的放大。



    事實上,不僅僅是醫療暴力,社會事件、家庭糾紛,也或是簡單的人際爭端,都源自人們潛意識裡自戀性格的表現。



    在《自戀病:從奧客、隨機殺人犯、怪獸病人到暴走老人》這本書裡,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片田珠美以2015年在日本發生的一件刑事案件,一位職業拳擊手,同時還在就讀慶應義塾大學法律研究所的小番一騎,因妻子外遇,又不願與他離婚,憤而將妻子外遇對象的陰莖剪斷的案例為開端,引導讀者正視內心的慾望。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會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而滋事惹禍。」——片田珠美。



    2000年,24歲的淡水建商小開王鴻偉因為喜歡的女生不接受他的追求,瘋狂砍殺對方176刀;2009年,36歲的台灣男子黃富康為「轉惡運」,在士林區隨機殺人,造成1死2傷;2012年,21歲的葉冠亨酒駕狂飆,造成三人喪命;2014年,一名擁有台大碩士高學歷,且於全球第四大、台灣第三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員,人生一路順遂的男子,因有暴力傾向,造成女友求去,他無法接受,當街持菜刀猛砍四十一刀,女方氣管與頸椎幾乎被砍斷,當場慘死;2016年,一名陳姓男子不滿前女友與前男友復合,不但開車跟蹤追撞,甚至還開槍將男子打傷;2016年,一名男子於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室外閒晃,醫護人員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不料男子突然失控吼叫,還拿保溫瓶砸傷醫護人員,三位醫護人員被打得滿臉是血,甚至有人鼻骨斷裂。還有不時聽到,阻擋救護車上了新聞卻還是一再發生甚至最後釀禍的事件……



    不僅日本,全世界,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慾望的洪流。

    得不到愛的人,不惜去性侵、殺害他人;購物時,沒得到預期中的「尊榮服務」,火氣立刻無上限的大爆發;看診時,沒有享受到「VIP待遇」,投訴就是王道,甚至對醫療人員拳腳相向、大聲斥責,這,都是源自於潛意識的自我優越感,也就是自戀。

    「愈是自戀,慾望就會愈無止境的膨脹。」自戀怪獸的主食,正是無止境的慾望。

    片田珠美在本書中,以十二個日本發生的重大事件,說明了無法控制慾望的可怕,也清楚的告訴我們,如果不想變成自戀怪獸,就必須學著去面對、處理自戀。



    在這本書的最後,片田珠美以一位大學校長,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學者,只因為在研討會上傲慢的說出:「我體驗到了希特勒的快感!」便被奪權、趕出大學為例,再一次強調,要避免變成自戀怪獸,就必須經常回頭檢視自己,不要自以為是,看不見周遭的一切,才能避免因自戀失控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惹禍上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