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救命神器HFNC 就要來了💪 請再等我一下 這是一個因為愛心便當開始的故事❤️星期四我記得中午當我送完愛心便當給萬芳醫院,回到家吃完水餃,喘口氣滑滑手機!這時收到一個臉書朋友的訊息! 嗨!永婕 我姊姊是一位南部醫院的護理主任在護理界30多年她有一個訊息想請我轉達 👇👇👇👇 醫院現在最缺的是高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海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3:31
十二年前的晚上,我和媽媽到耕莘醫院的皮膚科外等待,我還記得人來來去去,而我是最後一個病人。 當我們終於進入診間後,我跟醫師描述了這一個月以來的症狀,也給他看我手、腳上的紅點,我還記得他深鎖眉頭幾秒鐘後,問我能不能拍照,他會再請教其他醫師,並開了檢驗單,囑咐我一定要抽血後才能離開。離開醫院時,和媽媽正...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賈永婕的跑跳人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2:07:59
救命神器HFNC 就要來了💪 請再等我一下 這是一個因為愛心便當開始的故事❤️星期四我記得中午當我送完愛心便當給萬芳醫院,回到家吃完水餃,喘口氣滑滑手機!這時收到一個臉書朋友的訊息! 嗨!永婕 我姊姊是一位南部醫院的護理主任在護理界30多年她有一個訊息想請我轉達 👇👇👇👇 醫院現在最缺的是高流...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7:20:32
回了要兩天問題了 整理出幾點常見考生迷思 1.XX系OO系誰好誰壞? 請問蘋果跟橘子誰好誰壞? 你如果會覺得答不出來,科系好壞亦然 科系問題從來只有適合或不適合你,沒有必然好壞可言 2.地名大學是不是都比較差? 台灣大學也是地名大學呀,所以台大比較差? 地名大學與否跟學校好壞無關 ...
-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11 14:25:44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重症病患的就醫權益,故健保署提出分級醫療等相關策略,使區域級以上醫院自107年起每年門診量減量2%、5年減量10%,希望可以透過醫療體系院所間的分工與合作,維護全民健康。
⭐ 107年90家區域級以上醫院,符合減量範圍件數計2197萬件,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51.5萬件,整體下降約2.3%,略高於原設定目標,但門診減量措施大多是透過整合門診和延長開藥日數的方式,#減少的只是本來就會來大醫院就診的那批人來的次數,並沒有達成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小醫院就醫的初衷。
⭐107年第3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6家,區域醫院有14家,共計20家,第4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8家,區域醫院有27家,共計35家,相比上一季多出了15家,新法規才剛上路,執行效果馬上變差,到底健保署的區域級以上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健保署真的有信心可以在5年減少10%門診量嗎?
⭐此外,在雙向轉診下轉上的部份,民眾端雖然有部分的負擔優惠,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者,醫學中心的門診費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的門診費則由140元降至100元,#但診所端卻沒有相關的鼓勵措施。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健保署要如何結合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提供病患連續性、整合性的照護?
⭐在醫療體系的垂直整合計畫中,#區域聯盟無非為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落實雙向轉診及慢性病共同照護,才能有效減少門診量,讓民眾就近就醫。
⭐以台南為例,台南的垂直整合醫療體系,由上往下分別為醫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區域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地區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以及社區基層的診所與長照機構。無論是由上轉下,或者是由下轉上,成大附醫花錢花人力,甚至還有免費救護車接送和跨院雙主治醫師服務。即使如此,成大醫院卻還是未能達成健保署減少2%門診量的目標。
⭐其實不只成大附醫未達標,台大醫院在去年實施的星月計畫,也僅提供2個轉診名額,與健保署提出的5年減少10%門診量目標相差甚遠。難道公立醫療體系在分級醫療上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其實台北榮民總醫院在接辦宜蘭醫院後,門診量就有達到減少2%的目標,署立新竹醫院、竹東醫院還有署立雲林醫院改制後,門診量也都減少了2%,若是衛福部願意讓成大附醫承接或委託經營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及其新化分院,讓醫學中心更好下轉輕症病患,不僅可以將資源優先用於急重症患者照護,還能幫助建立民眾對於家庭醫師或經常就診醫師的觀念與習慣。
#質詢
#分級醫療
#門診量
#區域聯盟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救命神器HFNC 就要來了💪 請再等我一下
這是一個因為愛心便當開始的故事❤️星期四我記得中午當我送完愛心便當給萬芳醫院,回到家吃完水餃,喘口氣滑滑手機!這時收到一個臉書朋友的訊息!
嗨!永婕
我姊姊是一位南部醫院的護理主任在護理界30多年她有一個訊息想請我轉達
👇👇👇👇
醫院現在最缺的是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醫護人員簡稱「救命神器」,一台全配定價27萬,這一台現在全台醫院都在搶,但是公立醫院還要需要招標緊急採購程序才能買,一般呼吸器是面罩式,病人不能俯臥(肺炎病人需要俯臥姿位引流),也沒辦法吃東西。這個是鼻導管高流 病人可以自行進食。這台機器同時也可以降低護理人員的感染機率,對一線醫護來說,除了食物的打氣,這台救命神器是他們目前最需要的。提供你參考,如果行有餘力,其實號召藝人捐贈救命神器給一線公立醫院是最實際的。(不是強迫喔,只是提供參考,就是除了便當以外,我們可以做什麼~)
好👌我一定要做些什麼!
第一時間我立刻求證身邊所有的醫生朋友請問這台機器真的是救命神器嗎?
台大醫院急診室第一個回覆我說是真的,而且我們台大很需要,非常需要!如果有可以送來台大嗎?
什麼?不只公立醫院缺?連台大都缺?我心都碎了!
我去爬文Icu醫生陳志金的文知道這台機器可以減少重症病患插管的可能,增加存活率!
再接下亞東、榮總、慈濟來!的訊息是真的是救命神器我們急迫需要⋯⋯天啊!
我找到原廠廠商,問到台灣有現貨!
所以我們直接買機器捐物資給醫院,直接又快速!現在就是在搶時間跟時間賽跑!
我第一個打給老公,請問你要捐幾台?15台,我們能力有限這只能應付一家醫院的需求!
我開始一通電話一通電話的打去給企業界的朋友!我沒有想到每個朋友全部都熱血參與沒有一個人拒絕我🎉
天啊!我要哭了!已哭😭我的朋友全部大力相挺,大家都好愛台灣,出錢出力!
到目前為止我總共募集到了252台還在持續增加中🥰
星期五我們完成所有金流,我們了解各大醫院的需求數量!
星期六我們拆箱組裝準備出貨💪
我們會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前線醫護人員的手中,感謝所有大愛的企業大愛的朋友們支持!小妹之後再唱名答謝🙏
希望一切順利!
#台灣加油
#HFNC
#airvo2
#支援前線
#馬上送到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外送員:「我是外送員,現在可以進到你們醫院嗎?」
新竹國軍醫院:「可以啊,只要把安全帽脫下來就可以。因為院長規定的。」
外送員:「所以你們目前沒有限制外送員送餐?」
新竹國軍醫院:「沒有啊,沒有。」
來自新竹的外送員,提供了這一段驚人的影片給我,你有察覺讓人驚訝的的點嗎?
1️⃣部立桃園醫院已發生院內感染,陳時中部長昨日在記者會上說:「部立桃園醫院禁止外送員入內送餐,如果有違規的外送員,請盡快自首。」
外送人員因為職業特性,經常出入各處,#避免讓外送員直入醫院內部,應是比較理想的防疫措施。
2️⃣依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規定,外送員送餐,不但 #建議要配戴擋風面罩之安全帽,#甚至取餐時也盡量不要取下。
新竹國軍醫院身為公立醫院,居然帶頭違反規定,要求外送員在脫掉安全帽,在沒有適當防護的狀態下進入醫院。
假如外送員下一秒又到竹科園區送餐,不幸在這過程中遭到染疫,這對於台灣的經濟活動,又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傷害?
這究竟是院長的防疫知識不足,還是職安署宣導不夠?
今日,我偕同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新竹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桃園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召開「防疫升級!#職安署別忘了千千萬萬的外送員」記者會,#要求職安署重新修訂「食品外送平台之外送員(取送餐)防疫重點事項」,比照嘉義市衛生局,#明確規範外送員不得進入醫療院所,避免疫情擴散。
新竹的外送員文小姐說,從上次疫情開始,我們被告知不能進入醫院,到後來疫情趨緩,醫院又開放外送人員可以進入交餐。
但是,無論有沒有疫情,外送人員都不適合送餐進入各級醫療院所,原因在於,外送人員的工作,有其強大的「傳播性」和「擴散性」,無論在「食安」或「防疫」上,讓外送人員進入病菌較多的醫療院所,都容易陷外送員於染疫風險,也造成讓各種病菌擴散的隱憂。
目前台灣有4萬5千名的外送員,一個外送員一天16個小時接觸50人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對於外送員進入醫療院所的規範,職安署於去年4月9日所公布的「食品外送平台之外送員(取送餐)防疫重點事項」中,只註明「如外送為醫療院所等地點,外送員可主動與消費者約定於適當場所取餐。」
什麼是「適當」的場所?
以我今天記者會所播放的影片來說,新竹馬偕醫院是最嚴格的,完全禁止外送員送餐進入醫院;新竹台大醫院則是只要憑健保卡就可以進入;新竹國軍醫院不但沒有規範,還要求拿下有阻隔傳染效果的安全帽。
因為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每個醫療院所的執行狀況不一,造成的防疫漏洞也不同。
廖子齊議員也表示,目前全台各地的醫療院所交餐方式不一,有院外交餐、門口交餐、急診交餐、甚至入院交餐,自1月26日起新竹市八大醫院配合實施禁止探病管控措施:陪病者以一名為原則,全程佩戴口罩、實名制外並確實掌握旅遊史、接觸史。
然而,針對原則上為訪客的外送員,仍沒有具體規範。一個一天平均接觸50人以上的外送員,有沒有可能在進入醫院後被視為工作人員而輕忽其風險?
今天疾管署以及職安署的官員,終於明確表態,盡可能地在戶外且通風良好的地方交餐,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去年4月9日發布的外送員防疫注意事項,在目前已有院內感染的狀況底下,確實有調整修改的必要及空間。
為了外送員的職業安全,為了全民共同的防疫作戰,時代力量會持續努力!
台大醫院是公立的嗎 在 *桑妮凱特‧說說話* 澳洲護理/移民/美食/世界旅行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東西方教育大不同
最近感觸蠻深的,我發現接受東西方教育的人在給別人關於人生的comment方式很不一樣。
人生一路走來,我們都不停的在做決定。有時候你會很擔心隨之而來的後果,或者是擔心發展不如預期,所以過程中難免會找人討論。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從台灣到澳洲,我發現了很多的不一樣。
#最大的差別
我個人感受到最大的差別是,受西方教育的人,在聽到我說出我的想法、我的規劃、我的藍圖、我想如何改變未來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是說:「good job、 well done、 I support you、 brilliant idea 、go for it 、you’ll be fine、 you can do it、 I’m so happy for you。」🌟
而東方教育的朋友或長輩,則是在我丟出一個想法的時候,跟我說:「真的嗎?你想清楚了嗎?會不會很難?會不會很危險?這樣不好吧?我跟你說怎樣怎樣會怎樣怎樣」大家會不停的想給你建議,幫你質疑你的決定。🌖
這些建議大部分來自於出於關心,希望你深思熟慮,於是在什麼都還沒發生前,一直提醒著你可能會有的風險。
不能把這樣的關心解讀成潑冷水,但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讓人卻步。
🌪⚡️💥
這樣的差別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是不是來自於我們從小一直被保護著,所以大家會用過來人的心態幫你假設了哪些可能發生不好的狀況,於是搞的我們越來越怕。
怕我們跌倒、怕我們受傷、怕我們課業成績不好、怕我們出社會找不到工作、怕我們找不到另一半。
我們的社會一直教育著我們要怎麼去成功,卻忘記了教導我們:失敗也沒有什麼。
這件事失敗了,到底會怎樣?
我們是不是根本沒學過,或是忘記了怎麼去面對失敗,怎麼去體驗挫折,怎麼去面對事情不如意時他人的眼光呢?
而且當一個人徬徨失措的時候,就類似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的耳朵會不自覺地接受所有的訊息,但當下的我們並沒有辦法去審核哪一個最適合我們。
於是這樣不同類型的甚至可以說是positive / negative 的comment對即將做人生決定的人影響有多大呢?
我覺得超大的🤔
#耳朵硬一點
#別聽馬後炮
焦慮跟徬徨身為當事者的我都經歷了很多次,在這段人生裡我學會的是,你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論好壞都當成學習,而且要早點開始培養decision making 的勇氣。別人嘴裡說的,都是他們的事,人生的苦與甜都是我們自己承擔,自己想怎麼做最重要。
去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找出自己能承受最大的風險是自己的工作。
還有最重要的是,慎選你分享你夢想以及討論你計劃的人。🙈🙉🙊
#負能量 帶來的傷害比你想像中還要大。
不是所有的好朋友、親近的人都能夠理解你或是給出客觀的建議。
有時候越愛你的人因為擔心,他們可能反而給了你更多的「不可能」的暗示。
我很慶幸當初我要來澳洲的時候,我身邊的人是提姆,身為一個澳洲長大的英國小孩,他讓我學會失敗了又怎樣的態度。🤷♀️
加上他總是很正向的支持我,比我還要相信我自己而且有點天馬行空。另外他本身是個很有毅力,永不放棄的人,讓我這幾年也慢慢臉皮越磨越厚,更敢幫自己發聲,更敢去挑戰我本來不敢挑戰的職缺。🙆♀️
這邊讓我插播我今天耶誕節看到的文章,大家要出國前真的可以開始培養自信跟滿滿的正向:
https://www.facebook.com/1113815305486873/posts/1633099210225144/?d=n
真的會讓人生順利跟快樂很多🎉
回到正文😜
#看淡 跟 #放下 是我認識提姆後慢慢學會的課題。
是不是很多人都一直留在一個別人跟我們說很棒的工作,但其實自己並不快樂?
#跳出舒適圈
我們常常聽到,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卻非常的少。
因為太怕下一個地方不好又跳不回來~
我想,從我決定從台灣跳到澳洲的那一天起,或是在澳洲各個州那搬家移動的每一刻,都被迫的逼自己跳出舒適圈。
寫履歷跟selection criteria真的很煩。
但發現這幾年後不管寫文件或是interview我都越來越抓到眉角🙂 有需要的人我也可以幫你們看唷 (招手 🙋♀️)
最近很幸運 🎉
投了新的工作,也順利地拿到總院急性病房老年醫學部的同等級職缺,RN LEVEL 2,這算是短期代訓(交叉訓練的概念但要自己投履歷跟經過面試),未來可能一樣變成永久缺。
公立醫院的好處是可以把原單位permanent position 變成留職停薪,然後投其他單位去增強自己能力後再回原單位或是留在新單位。
💰🥇
加上2020尾聲很順利地完成了我澳洲第一個post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可以加薪3.5%(各洲不一樣)
不枉費我在繁忙的full-time生活裡,仍然選擇一學期修兩門學分,一年內完成了這個學歷☺️
我一直都不希望自己因為環境的安逸,而停留在原地太久。
目前的醫院雖然是復健專科的醫學中心,但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待過的亞急性醫院中心,步調真的比較慢。👨🦳🧑🦳👩🦳
一年半讓我學習到很多急性與亞急性不同的差別以及得到管理的機會。但我想要繼續成長,我想要確保自己在未來移動的時候還有與別人競爭的實力。
2021年,希望藉由了解坎培拉急性病房的運作方式,加上同時進修管理學的學分,能讓未來的路更寬走得更遠。
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至少老年醫學科跟復健科在未來絕對是個大宗。
目前每個病房因為人口老化,都會收到許許多多的年老患者,除了目前本身就在practice 的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未來我想針對BPSD以及pallative care(End of life care)做學習。
有老年醫學經驗的人也歡迎跟我分享你們的經驗唷❤️
話說我以前打工的診所老闆就是台大家醫科主任,他們也都是老人醫學科的專家超強的。
我很期待一月份🏥的新環境啊!
2021要來了,祝大家年終領得開心,準備跳巢的也都順利轉移,或是順利找到新工作🥳
It’s doesn't matter where you’re going. It’s who you have beside you.
#身邊的人很重要🙆♀️
#好好珍惜身邊正向的家人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