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883的網紅釀酒師之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為疫情,將來自英、法、台葡萄酒產業工作的台灣女性們聚集在一起。這場論壇,我們不談葡萄酒怎麼釀造,也不說葡萄酒的tasting,我們想要透過技術、研發、行銷、公關、業務、採購、教育、出版等八大面向,聚焦在9位女性葡萄酒專業人士,將分享我們在職涯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與未來發展可能性🥂 這場論壇2個小時...

  • 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 在 釀酒師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4 01:06:16
    有 36 人按讚

    因為疫情,將來自英、法、台葡萄酒產業工作的台灣女性們聚集在一起。這場論壇,我們不談葡萄酒怎麼釀造,也不說葡萄酒的tasting,我們想要透過技術、研發、行銷、公關、業務、採購、教育、出版等八大面向,聚焦在9位女性葡萄酒專業人士,將分享我們在職涯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與未來發展可能性🥂

    這場論壇2個小時的時間中,將會分成前半部1小時的講者經驗分享以及後1小時的小組討論時間。

    技術、研發|劉筱蕾 & 游錦雲(這是我的本名) & 周小琦
    行銷、採購|吳逸慈 & 陳慧芠
    業務、公關|劉愛曦 & 蔡宛蓉
    教育、出版|王琪 & 郭靜汶

    有興趣的話請在這裡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2170803255086135560
    臉書活動專頁:
    https://fb.me/e/MM7xyB98

    ≡≡≡≡≡≡≡關於講者≡≡≡≡≡≡≡
    ▍ 王琪 Leona
    英國倫敦葡萄酒教育公司WineEd總監/葡萄酒書譯者/講師/酒訊雜誌專欄作家

    東吳英文系畢業,之後於英國University of Surrey 取得觀光行銷碩士學位。在台灣擔任法國食品協會專案經理時期接觸葡萄酒,一發不可收拾。2005年移居英國倫敦;2016年取得WSET四級,目前為葡萄酒大師(MW)候選人。主業是倫敦葡萄酒教育公司(WineEd)總監,副業是葡萄酒翻譯與寫作。譯作包括《橘酒時代》、《美國葡萄酒》、《自然酒》、《世界葡萄酒地圖第七版》、《世界咖啡地圖》等書,文章散見於酒訊雜誌等處。
    --------------------
    ▍ 蔡宛蓉 Crystal Tsai
    新加坡商太樺Terroir & Spice台灣營運長

    法國波爾多大學葡萄酒與烈酒商業管理碩士 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三級認證。旅居法國五年,曾在聖愛美濃酒莊和葡萄酒集團實習。畢業後加入法國LGCF集團負責中國市場的產品行銷。 回台後加入公關行銷公司,曾任法國食品協會資深專案經理,協助各國葡萄酒公會和酒商在台灣推廣產品、舉辦酒展、教育課程及主辦亞洲最佳法國酒侍酒師比賽。同時也兼任WSET 講師。 目前為新加坡商太樺Terroir & Spice台灣營運長,負責各國葡萄酒和烈酒生產者在亞洲的行銷公關活動,以及展覽、媒體關係和社群形象經營。
    --------------------
    ▍ 吳逸慈 Daphne Wu
    台灣知名葡萄酒網路平台 產品經理

    著迷於美食和美酒的 90 後台北女生,同時也是個遊歷過近 40 個國家的背包客,喜愛語言學習,正在努力學習義大利文。 法文系畢業後,曾在法國的公立中小學擔任華語助教,爾後轉戰葡萄酒產業,曾在法國與台灣的酒莊、葡萄酒專賣店與酒類電商實習。2019 年於波爾多 CAFA 侍酒師學校以第二名成績畢業、並取得法國國家侍酒師文憑後,接著前往倫敦取得 WSET Level 3 證照。在旅居法國里昂、波爾多近四年後,搬回熟悉的故鄉台北,現於台灣知名葡萄酒網路平台擔任產品經理,也經營著部落格「達芙的葡萄酒筆記」,繼續把好酒與好知識推廣給更多的人!
    --------------------
    ▍ 游錦雲 Emily Yo
    「釀酒師之路」FB粉專

    中興動科學士、在法國農業蒙佩利爾國際高等農業學院(Montpellier Suprago)取得法國國家釀酒師文憑(Diplôme National d’Œnologue, DNO)以及葡萄與葡萄酒碩士(Master Vigne et Vin)雙學位。也有波爾多CAFA顧問侍酒師文憑、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三級證書。 在法國定居,曾在法國產區布根地、波爾多、干邑、雅文邑和澳洲塔斯馬尼亞,有釀酒和葡萄園管理相關經歷。求學時期的同學已經散佈在葡萄酒釀造、種植和貿易產業中,知道多種生物化學科系相關背景可以邁入葡萄酒產業的可能性。聯絡方式:「釀酒師之路」FB專頁。
    --------------------
    ▍ 劉愛㬢 Icy Liu
    法國勃根地酒商Becky Wasserman

    Icy從小在台灣長大,隨後至紐約讀書: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學位(經濟+工業工程) + 紐約大學碩士學位 (房地產金融)。後來到投資銀行上班(UBS Investment Bank, Wells Fargo)。做的當中發現她的熱愛是葡萄酒 、後來改變職業在紐約市從事葡萄酒零售 (Crush Wine & Spirits),葡萄酒進口商 (Bonhomie Wine Imports) 和葡萄酒拍賣 (Acker Merrall) 。

    因緣際會下再到法國進修並深根。她獲得了葡萄酒工商管理碩士傑出學位 (Burgundy School of Business) 和葡萄酒釀酒學文憑 (University of Burgundy)。目前Icy在法國勃根地酒商Becky Wasserman任職。Becky推廣勃艮第葡萄酒40年讓她成為Decanter雜誌評為2019年度人物。Icy 也在勃艮第的Domaine Arnoux-Lachaux 和Domaine Chanterêves獲得葡萄栽培實習。2020 Icy 成功釀造了自己的酒,也開始自己的 Podcast「Ungrafted」。Icy 持有CMS侍酒師認證和 WSET L3 國際葡萄酒高級認證 (優異成績)。
    --------------------
    ▍ 劉筱蕾 Hsiao-Lei Liu
    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人類學部門 博士後研究員

    來自台灣台北,台大森林所畢業,英國華威大學生命科學博士,是遵守農院傳統熱愛喝酒吃肉的動漫宅。目前於美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人類學部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我的興趣是植物的演化與馴化。這表現了生物被自然和人為條件「雕塑」而形成目前所看到狀態的過程。曾獲居禮夫人人才培育計畫(Marie Sklodowska-Curie Action) 創新性培訓網絡(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s)補助進行釀酒葡萄(Vitis vinifera)對蟲害葡萄根瘤蚜與嫁接操作的適應性演化研究。相關科普作品發表於泛科學等網路媒體。
    --------------------
    ▍ 郭靜汶 Maggie Kuo
    風格美食指南Eatpire 商務經理

    畢業於中央法文系,曾任歐洲食材進口商及知名葡萄酒產品行銷經理,擁有豐富的翻譯、活動規劃及教學經驗。在自我認同的三十歲交叉入口前,決定放棄原本安穩的工作,出國探究葡萄酒的原貌,目前攻讀國際葡萄酒組織OIV(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Vine and Wine)與法國農業蒙佩利爾國際高等農業學院(Montpellier Suprago)設立的葡萄酒管理碩士班(OIV_MSC),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葡萄酒業界人員一同參訪25個國家與交流。 在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集結更多對葡萄酒有熱情的葡萄酒業人員,一同打造對女性、葡萄酒初學者一個更友善、更生活化的接觸經驗,甚至是自我認同的享受,因此論文題目為台灣葡萄酒女性市場研究。 也因為疫情關係,目前回台灣因禍得福的開始了創業的夢想計畫,創立了同名品牌Maggie_In_Taiwan,提供葡萄酒相關活動與課程、葡萄酒選品及顧問服務。 此外,也擔任酒吧的顧問侍酒師以及風格美食指南Eatpire的商務經理,不設限的透過跨界合作,創造一種以味覺為核心的文化傳承。
    --------------------
    ▍ 陳慧芠 Yoyo Chen
    葡萄酒業 行銷

    回顧法國三年的時光,漂泊過三個城市──紅酒鄉波爾多、明媚南法蒙彼利埃和米其林發源地克萊蒙費朗。從大學中央法文系、大四交換讀藝術觀光系、畢業後持著邊喝酒邊旅遊的憧憬而衝動轉站MBA葡萄酒旅遊與行銷碩士。慢慢喜歡上葡萄酒,隨後留在波爾多深造取得法國國家侍酒師文憑及國際葡萄酒證照WSET Level 3。

    目前回台順其自然入行葡萄酒業,擔任行銷一職推廣喜愛的美酒和美食。興趣喜歡繪畫、品酒、做筆記也看劇過平凡的宅生活。閒暇之餘創立個人的手繪葡萄酒筆記小天地「Yoyo Wine Diary」,希望透過簡單的圖解知識,分享葡萄酒的有趣與美好。
    --------------------
    ▍ 周小琦 Olga
    可可雲 Cacao Cloud 創辦人

    大學期間即熱愛葡萄酒及各種嗜好性食品,如巧克力、咖啡,與茶,畢業時卻是看似與這些無關的物理治療學系。2014年因為愛,在拿到WSET Level 3證照之後,決定跟隨本心,跳脫當時國際貿易的工作,出國追尋葡萄酒。就讀歐盟 Erasmus Mundus MSc Vintage兩年多期間,短暫居住過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澳洲,在南北半球各參與一個釀酒季,碩士研究主題為Shiraz熱萎凋 (shrivel) 對葡萄酒質的影響,在澳洲Wagga Wagga地區的國家葡萄酒暨葡萄研究中心 (NWGIC) 團隊的協助下,將成果發表在國際SCI期刊。過程中習得如何在感性、喜好、傳統文化之外,以現代科學研究的嚴謹角度,看待釀造與感官品評這件事。

    跨越大半個地球,當以為終於有機會美夢成真在澳洲一圓釀酒夢的時候,因緣際會了解到「原來可可豆也需要經過發酵啊」,又因為愛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事、物,在 2017 年決定回到土生土長的家鄉,以釀酒師的思維加科學研究的精神,投入臺灣可可環境永續、地方創生的發展行列。

    迄今,參與斗羅社町葡萄牙酒推廣,創立「可可雲 Cacao Cloud」,一步一腳印將葡萄酒文化常談的產區與風味等概念,融合進臺灣可可豆產品中,一線一面串連起臺灣各個角落的美好,一點一滴累積屬於臺灣可可的風土。

  • 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14:55:00
    有 42 人按讚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 台大進修推廣部英文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30 23:07:30
    有 625 人按讚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