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大退學標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退學標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退學標準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妳以為自己在面對孩子,但其實,妳真正在面對的是自己。 並沒有刻意拼命,但我從小就是個學習比較早熟的孩子。有時候老師在上課時教的內容,我聽完大概就知道重點,還有考試會考什麼。就這樣一路從小學到國中、高中,再考上台大醫科,其實很少讓父母操過心。 我父母對於我的課業...
台大退學標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妳以為自己在面對孩子,但其實,妳真正在面對的是自己。
並沒有刻意拼命,但我從小就是個學習比較早熟的孩子。有時候老師在上課時教的內容,我聽完大概就知道重點,還有考試會考什麼。就這樣一路從小學到國中、高中,再考上台大醫科,其實很少讓父母操過心。
我父母對於我的課業很少過問,對我的成績更沒有什麼概念。記得我高三正在準備大考,目標放在台大醫學院的時候,我媽跑來問我,要不要去考警校?她說她覺得我個子高大,警校應該滿適合我的,多報考一間才能避免考不上(哈哈,我媽居然擔心我考不上)。
自律、自動、自我要求,一直是我童年到大學時期,面對課業的態度。所以,很少有沒有準備完的考試,很少粗心答錯的題目,也很少拿全校前三名以外的成績。
設定目標、規劃方向,執行並修正路徑,然後努力去達標,也一直都是我畢業後,對待事業和現在創業過程,滿重要的心態。
但,有了孩子之後,我卻常常面對一種,「計畫趕不上變化」,以及「成果不如預期」的焦慮感。
比如,女兒直率、活潑的個性,是我兒時的翻版;但她在課業上卻很少有我學生時代的目標感,對於考試成績,也很難產生像我小時候那樣,精益求精的心態。
可是,在藝術方面,她卻又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創作能量。老師稍微引導,她就可以創作出一本精緻的繪本書;一枝鉛筆在她手上,畫著畫著,就畫出一張有模有樣的設計圖。
一路從傳統體制中走上來,我太清楚台灣的教學現場的狀況,整個體制喜歡像我小時候那樣的學生。那些懂得抓重點、懂得考試,在考場上表現優異的孩子,更容易在校園裡面獲得肯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即使在現在這個講求多元的環境裡,對成績高度重視,仍是一般家長甚至是整個台灣教育的共識。
我自己是這麼走過來,我很瞭解要怎麼在體制內獲得好成績,所以我對孩子們找不到好的唸書模式感到著急,我也曾經被其他家長和整體教育氛圍的影響,在意那一分、兩分,甚至想讓孩子補更多學科,讓他們快點拿回分數。
然而,期望越高、壓迫越大,孩子的眼神慢慢失去信心,遇到我詢問成績的時候,會支支吾吾、緊張不已。
那時,我突然開始反思:「我到底要給孩子些什麼?」又或者「新的時代,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成績真的代表一切嗎?即使我自己一路資優,但兒時那些成績不如我的同學們,難道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嗎?有的同學小時候喜歡上美術課,長大後在廣告公司做多媒體;有的同學國中畢業後停止升學,轉往裝潢公司從學徒做起,後來慢慢精進,成了室內設計師。
「謀生的能力」以及「對生命的熱忱」,都不是從成績裡面可以看到的。甚至,當我們太在意單一的標準時,會很容易忽略孩子其他的長處。
我看過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念好書,除了補習、考試之外,沒讓孩子學其他東西,更不需要做家事。因為太常被困在書桌前面,這些孩子的生活失去了熱情,每天只為了考卷上的成績在競爭。
前陣子看到許多大學出現休學、退學,或是學生自殺的悲傷事件,讓我不禁思考:養出一個除了成績之外缺乏謀生技能,除了競爭之外沒有理想的讀書機器,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事情的視野。你在意成績,孩子就很容易用分數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相反的,你在意生活品質、家人相處,那麼,孩子便會從你身上看到這一切的價值。
想通了這一點,才發現孩子要帶給我的,其實是,讓我看見了我自己。
我的人生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我覺得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在面對兩個大孩子的過程裡,我發現,兒時的我其實只是剛好對唸書有興趣,但長大後比起成績和事業成就,我更在意的其實是生活的品質,是生命的熱情。也因為這樣,雖然創業忙碌,我還是會安排不少家庭活動,對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重視,不亞於我在事業上投注的心。
那麼,與其為了成績,讓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不如陪伴女兒去看藝術展,陪兒子運動,陪他們去探索世界,陪他們去找到真正的自己。雖然,走了一條跟自己學生時代不一樣的路,對無法確知的未來,難免會感到不安。但是,看到他們逐漸在生活中綻放笑顏,重新找到學習新事物的樂趣,身為母親的我,是真正感到欣慰。
有人說,孩子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模樣。那麼,你想要在「孩子」這面鏡子上,看見什麼樣的自己?
台大退學標準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致迷惑的高中畢業生】大學畢業「第一份薪資」是高中生選校系的標準嗎?
依照遠見報導:「法政學群方面,台大、政大和北大三所此一領域的傳統名校分列起薪前三名。
老牌私校中原、淡江、東吳則都進入前五名,這三所學校也都是法政領域的傳統強者,其中東吳法律系以英美法為特色,和政大、北大同為國內司法界三大強權……」
(〈哪個系所最鍍金?遠見「2021起薪最佳大學」大數據報告〉:http://bit.ly/3byxLn5 )
然而,這份報告標題的 #鍍金說,有沒有什麼問題?
你的人生價值,要被以「金價」計算?
我們信箱和留言區一直都陸續有收到一些高中生與家長來訊提問關於法律職涯的問題,例如「怎樣才能成為檢察官」、「收入」,然而如同小編多次廣播的:
本粉專不是補習班,當然也不是學校生涯輔導中心,
至於要怎樣才能取得律師/司法官資格,這是法律明文規範的,只要用點心,在考選部網站都可以查到國家考試規定;
至於公務人員(包含司法官)薪資,也都是公開資訊。因此對於這類怠於做功課(查詢法規與政府公開資訊)的問題,小編一律不回答。
如果連查詢國家考試法規與公務員薪資表等資訊的能力都沒有,那 #或許你還沒有做好當個獨立的大學生的準備,所以就請不要再詢問此類問題了。
在法律校系選擇方面,小編看到一份《遠見》與104人力銀行公布的大學畢業生月薪數字,調查報告全文請見:http://bit.ly/3byxLn5
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公布了如圖所示的法政學群大學各校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實際月薪」數字。
當然,這份報告或許可以提供給:很在乎錢、把「大學畢業第一份薪資」當成人生唯一考量(?)的學生參考。
但是,只要法律系在校學生應該都知道,打從大一開始,就被教育要走上一條堅持憲法精神、程序與實體正義、抗多數暴力的孤獨之路——而這條理念之路與「唯利是圖」的想法背道而馳。
從最近的「權貴死亡筆記本」醜聞也可以看出,法律從業人員的操守有多重要。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唯一目的是錢,而不是看興趣、志向與信念的話,還是 #勸你不要來唸法律。
此外,人生的道路很長,大學畢業第一份薪資也不是人生終結點。
更重要的是,這份表格忽略了一個法律專門執業工作--律師與司法官--的重要門檻: #國家考試。
大學畢業的學歷,不管你是不是在這份調查報告所列的前幾名學校,如果沒有通過國家考試(司法官錄取率約1%;律師錄取率因400分門檻導致近年逐年下降到約6%;高考三級法制(公務機關法制人員)錄取率也不到1%),都不能從事這些職業。
沒有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律師資格,而執行律師業務賺錢(意圖營利)者,依照律師法規定是 #有刑責 的。
所以,高中生該做的事情,是好好了解各個校系的教學宗旨與環境、相關職業的真正意義與資格,問問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味聽父母的或被「畢業第一份薪資平均值」迷惑,請記住: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更要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PS. 至於網路上有些明顯看起來就是精神有些狀況、反覆創小帳號一人分飾多角還冒用他人照片的妄想重症「黑粉」,不斷攻擊校系,說什麼「高中學力」如何如何,大家也是笑笑就好。
畢竟,大學沒有被三二退學而拿到大學學歷的人,不會在乎高中學測或指考成績;
同樣,通過國家考試並受訓及格有專門職業能力的人,也不會在乎大學或研究所是哪所學校;
具有專門職業資格的人,不會當冒牌律師。
(只有大學被三二退學,還被法院認證「密醫」的黑粉才會計較高中學測成績,吃飽撐著在網路上造謠騙好騙的笨蛋)
台大退學標準 在 馬西屏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開了一場小型同學會,我們四個人幾十年不見了,這張照片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記錄,也算是台大稗官野史的一個歷史記錄,記錄於此,共享好友。
我在台大讀書的時候,除了文學院之外,很多同學都以為我是電機系的,答案就在這張照片,他們三位都是台大電機系的。
故事要從橋牌說起,在我們那個年代沒有電動遊戲,橋牌非常盛行,被稱為「大學必修學分」或是「戀愛必修學分」,打橋牌的人非常多,橋藝社在建中與師大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社團。台大BTU橋藝社被稱為橋壇的少林寺。40多年前台大地理系系隊,拿下全國冠軍,轟動一時,他們現在仍活躍於橋界。
那個年代想要進BTU橋藝社的人太多,因此早些時候入社要考試,過關才能當社員,我有一個好朋友建中、台大電機系、到美國讀了電機博士,他這一輩子沒受過什麼挫敗,最大的挫敗就是BTU橋藝社考試竟然沒過,沒辦法當社員,可見一般。
BTU橋藝社的社長都是理工科,尤其是建中考上台大的,因為他們在建中就非常熟悉。照片中左二的楊宏宇就是標準的,他是建中、台大電機系、留美博士。他是BTU橋藝社第29屆社長,在他前面全是理工科當社長,其中台大電機系佔了20屆社長,右1的鄭明宜也是建中、台大電機系(聽說他當年考GRE,曾創下最高分)
我接楊宏宇擔任台大BTU橋藝社第30任社長,台大橋藝校隊隊長,全國大專盃 冠軍,北區大專盃冠軍,我是文學院圖書館學系,文學院的男生擔任BTU橋藝社社長,這是絕不可能,也是無法想像。清大校長沈君山博士是第二屆社長,我上任請他到學校來與大家見面,沈博士上台致詞前親切的問我:「你是哪個系的?」 我說「圖館系」,沈博士一上台就說:「今天我們非常高興橋藝社由土木管理系的馬西屏同學擔任。」台大根本沒有土木管理系,因為沈博士一輩子無法聯想到圖館系。
台大每年上半年「校長盃」,下半年「台大杯」,學校主辦,從來沒有文學院的隊伍報名參加過,我當社長那一年,「校長盃」電機系就報了7個隊,我身為社長沒隊可打,因此我就加入了「電機A隊」。那一年出現了一個超級混合強隊,專門要來修理「電機A隊」,超級混合隊一位為電機系、一位資訊系、兩位化工系、 一位財經系、一位法律系,雙方出現前所未見的大對決,對方實力較強,但是我們「電機A隊」卻三度擊敗他們,在校長盃跟台大杯雙雙奪冠。
照片中的4人,就是當年稱霸台大的「電機A隊」隊友們,近四十年後再聚首,相約再打牌。其中右2的「老趙」趙凌強,他本來是交大的,因為花太多時間在橋牌被退學,插班考上台大電機,發誓從此不打橋牌,大一大二真的真的不摸牌,大三重出江湖。
一個文學院男生,當上BTU橋藝社社長,連兩年包辦台大盃和校長盃的冠軍; 一個文學男生,擔任台大橋藝校隊的隊長,同一年拿下全國大專盃冠軍與北區大專盃冠軍,這一定是台大的一個記錄,以前沒發生過,以後極可能不會發生,這是一個小小的「馬西屏障礙」,哈哈哈!
既然今天談到台大的稗官野史,那我要再來說一點事。老趙一見面就問我:「知不知道李承欽的下落?」當年台大橋藝社與圍棋社共用一間活動教室,李承欽是圍棋社社長,也是橋藝社社員;我是橋藝社社長,也是圍棋社社員,我們兩個成為好朋友,也同隊參加比賽。
李承欽創下一個台大歷史記錄,我一定要幫他記載下來。
李承欽大學考進台大電機系,讀到大四要畢業了,覺得自己並不想成為工程師,因此休學又去參加大學聯考,考上了台大醫學系,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是醫學系三年級的學生。不可能有人在台大電機系讀四年,再去台大醫學系讀七年,他在大學部讀了11年,這是「李承欽障礙」,因以為記。
他每天要從仁愛路醫學院跑來校本部,真不簡單。當年醫學系還出了一個台大校隊,就是現在常常在電視上露面的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他的橋牌打的很好,可惜後來沒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