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學習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無論對於零基礎或是有經驗的工程師,想要持續成長應該看書還是看影片來的更有效率呢? 主要會和你分享我過去從新手到資深的過程中,如何持續保持進步及學習的經驗 也許這個經驗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相信彼此分享不同的學習見解,能讓對於想要更精進自己程式開發...

  •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8 18:46:25
    有 1 人按讚

    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fbclid=IwAR2lTFJNwSpGlwU6BdjzsZxOiqgpdoCPbOwW2faAWVEMOe9FqCXefyOSiWs

  •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8 01:30:00
    有 1 人按讚


    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

  •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7 20:15:37
    有 1 人按讚


    to 高中生, 大一生, 大二生:
    這篇文是針對數學系, 電機系, 資工系的比較
    可以衡量看看自己對哪部分的數學較有興趣

    #也提供正在準備備審的學測生
    #針對這三個科系更深入的了解

    [大學介紹篇1-數學成分的差異]
    喔! 對了!!
    本來預計要寫"[求職篇5-暑期實習]"的說
    但投了5~6個實習都收無聲卡...
    是故只好停刊, 改成大學介紹的主題了
    -------------------------
    問題: 數學系的數學 v.s. 電機系的工數 v.s. 資工系的數學
    這三者有何差異呢?
    *感謝高三生Lin Lee提供這個好問題
    ------------
    1. 數學系的數學
    以台大數學系而言, 從高中生可理解的角度分類必修課
    60%分析類: 微積分, 分析(高等微積分), 機率導論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複分析(複變), 幾何(微分幾何)
    -
    30%代數類: 線性代數, 代數
    -
    10%程式類: 計算機程式設計, 計算數學導論
    其中又以分析, 代數, 幾何, 複變為最最困難的科目
    -
    而且個人認為
    分析的精華在於Lebesgue(1875~1941)的Lebesgue積分
    代數的精華在於Galois(1811~1832)的Galois理論
    相較於數學歷史, 兩位都是近兩百年的年輕數學家
    -
    所以我會把數學系的核心學習內容--分析+代數
    稱呼為"現代數學"
    而國高中所學的算是"古典數學"
    -
    類似於物理系的學習內容--相對論+量子力學
    稱呼為"現代物理"
    而國高中所學的算是"古典物理"
    ------------
    2. 電機系的工數
    以台大電機而言
    工數=分析類+代數類-{分析,幾何,代數}
    當然, 程式類會比台大數學還要重好幾倍
    -
    換句話說
    電機系的數學部分=被拔掉{分析,代數,幾何}的數學系
    雖然電機系免除這三大魔王的摧殘
    但還是有同等級的電路/電磁/電子學迫害
    總之, 電機系的數學成分相當高就是了
    -
    當然, 電機系的工數課都在代公式, 簡化, 求解居多
    另外, 數學系的數學課則是套定理, 推理, 證明居多
    兩者有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難度, 和不同的發展
    電機系學工數是為了信號與系統, 三電, AI等等
    一些進階領域都需要不少線代/機率/微分方程的知識
    -
    所以, 電機系的核心學習內容--三電+工數+演算法
    基本上就是18世紀以後的電學+用工數語言描述
    這也是電資學院最夯的"電子系"的基礎囉
    不過, 很多電機人跨去資工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基本上就是沿著演算法的路往資工方向走
    ------------
    3. 資工系的數學
    以台大資工而言
    數學={微積分,線代,機率}+{離散,資料結構,演算法,自動機}
    當然, 程式類又比電機系重了不少
    -
    基本上, 資工系只修{微積分,線代,機率}
    大概可以算是二類組最低要求的數學知識吧
    所以, 他們的重點在於{離散,資料結構,演算法,自動機}
    也就是俗稱的"理論電腦科學"領域
    -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的話
    20世紀的數學家在探討是否所有問題有答案
    而理髮師的悖論則說明有些問題無法解
    因此, 有人試著從邏輯切入, 試著判斷問題的真偽
    也有人試著設計機器, 自動地分辨給定問題的真偽
    前者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他建立的數理邏輯, 則讓後者成功了
    這種機器稱之為"圖靈機", 也就是現在的"電腦"
    而過程中的這些理論則屬於自動機與形式語言
    是理論電腦科學的起源

    ref: 這段是某篇看過的文章內容, 跟這篇有點像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863
    -
    總之, 70年前二戰時, 第一台破密用電腦被實作出
    直到大約50年前, 才開始發展演算法來有效使用電腦
    而演算法又包含各種策略,圖論,P&NP,組合學等等
    以上的這些統稱為"理論電腦科學"領域
    基本上就是不管硬體和系統, 不寫程式的電腦科學部分
    -
    所以, 資工系的核心學習內容--
    {線代,離散}+{資結,演算法}+{作業系統, 計算機結構}
    基本上就是近70年發展的電腦科學
    我會稱呼理論電腦科學部分為"後現代數學"
    也就是近100年的數學發展
    -------------------------
    下次要是有機會的話
    再來聊聊給分甜度的問題好了
    問題: 為何數學系給分超低v.s.電機系給分超甜
    或者是也可以談談往研究所發展的問題
    問題: 數學系, 電機系, 資工系研究所發展趨勢
    -
    不確定高中生對於哪個比較有興趣
    也有可能我就懶得再發文了
    總之...
    歡迎下方留言各位感興趣的相關問題唷!

    #歡迎上進的高中生們
    #把我的語錄抄進備審
    #我的理解深度還行吧
    #不確定QQ

  •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21:00:00

    現在學習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無論對於零基礎或是有經驗的工程師,想要持續成長應該看書還是看影片來的更有效率呢?

    主要會和你分享我過去從新手到資深的過程中,如何持續保持進步及學習的經驗

    也許這個經驗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相信彼此分享不同的學習見解,能讓對於想要更精進自己程式開發功力的人有很大的幫助

    ===章節===
    00:00 哪一個有效律?
    00:36 寫程式如同寫作
    05:14 書是最便宜的資源
    10:14 折扣碼操作示範

    ===蝦皮購書折扣碼===
    折扣碼:FLAGNIC36
    時間:2021-03-29 ~ 2021-06-29

    折扣碼:FLAGNIC79
    時間:2021-06-30 ~ 2021-09-30

    折扣碼: FLAGNIC11
    時間:2021-10-01~ 2021-12-31

    ===前陣子在看的推薦書單===
    (零基礎)
    - 白話演算法!培養程式設計的邏輯思考
    - Python 刷提鍛鍊班

    (中高階)
    - 設計模式之禪(第2版)
    - 無瑕的程式碼-整潔的軟體設計與架構篇
    - 單元測試的藝術
    - 演算法之美:隱藏在資料結構背後的原理(C++版)
    - Kent Beck的實作模式

    (Ruby)
    - Writing Efficient Ruby Code

    (成長思考)
    - 圖解.實戰 麥肯錫式的思考框架:讓大腦置入邏輯,就能讓90%的困難都有解!
    -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 懶人圖解簡報術:把複雜知識變成一看就秒懂的圖解懶人包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寫程式 #前端 #後端

  • 台大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05 21:00:00

    硬核的知識也許不是每個工程師都能夠在職涯發展中完全運用到,但無論是本科系、轉職、自學成為工程師的朋友,都應該要知道,這些紮實的背景知識提早學習起來,在未來的日子裡,只有好沒有壞。

    就透過本影片我的真實經驗分享,告訴你這些我在大學時期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論,其實就是程式設計內功,而日後沉睡已久的內功卻又恰巧的在職涯旅途中碰上用處。

    章節:
    00:00 學這些有用嗎
    00:52 我與速成班的距離
    04:45 業務增長後的影響
    06:36 基本功知識科普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資料結構 #演算法 #計算機概論 #前端 #後端 #工程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