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英文畢業門檻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英文畢業門檻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英文畢業門檻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鰻魚家家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Mei ✿ 台大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27:08

要考英文檢定嗎? 有英文證書的好處 - 嗨嗨各位,我又來啦👋🏻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開始蠢蠢欲動,等著考各種英文檢定啊? 不得不說,大家都是聰明的孩子嗚嗚嗚(´Д` ) 高中剛畢業的時候,是大部分人的英文實力巔峰。 這句話不假。大學雖然都是原文書,但是一路唸下來, 你的英文專有名詞會了一堆,其他就都還老...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樂ʕʘ̅͜ʘ̅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49

關於選填志願 #樂的分享 學測只有六個志願可以選擇 我建議是夢幻兩個 保守三個 安全一個 指考沒記錯的話可以填一百個 我當時就是從台大開始往下填 不過大概填到政大左右我就填了師大公領系 因為當時有用落點分析 再加上前一年的錄取分數 拼湊一下預估自己可以安全的上這個系 沒想到最後真的上了😂 在你...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Jen Englis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50:41

#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

  •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4 14:18:11
    有 95 人按讚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31 15:18:51
    有 504 人按讚

    《如何進入外商科技業》

    身為一位工程師,我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就鎖定要進入外商。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希望在單調規律的工程世界裡,找尋比較豐富多元的職場環境。

    雖然現在投身於自由業,但不得不說,過去那段外商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公司文化薰陶、與外國同事共事、到四處出差的經歷等等。看過我的書就知道,裡頭很多人生養分,都來自於這段光陰。

    在職涯講座上,很多觀眾會私下問我:外商科技業會不會很難進?其實不一定,只是外商徵才的邏輯與標準可能不同,只要能投其所好,做好準備,你也有機會進到喜歡的企業工作。

    以下,我將以自身求職與工作的心得,帶你「打開」外商科技業:

    1. 外商科技業很重學歷嗎?
    就我的應徵經驗,本土商或亞洲公司普遍比較重視學歷,尤其是指標性龍頭企業,往往履歷第一關就先看是不是名校畢業。而對於歐美商來說,「經歷」與學歷一樣重要。過去在荷商工作,同事有很多出身自傳統名校,但也有不少是技職體系畢業、在業界擁有豐富資歷的工程師。對歐美企業而言,學歷門檻並非不可撼動的高牆,如果心中有嚮往進入的公司,積極累積相關領域經驗,將非常有助於增加未來的錄取機會。

    2. 外商科技業英文要很好?
    不盡然。在外商工作,英文文法不需要100分,能夠溝通最重要。而外商對於工程師英文能力的要求,通常會比其他職位更寬鬆。(詳見《外商英文面試經驗攻略》:https://reurl.cc/ldl8NY )

    3. 最重要的,是「時機」
    以上兩點,都不如「時機」重要。人手正缺的時候,求職成功機率高;人事凍結時,就算頂著台大學歷也擠不進去。前公司就是在我履歷投遞了大半年之後,才因為成立新部門,大舉徵才而通知面試。所以如果履歷投了沒有消息,不用灰心,有可能只是暫時還不缺人而已。多放幾條線,耐心等候,一間有成長動能的公司,會持續擴充人員編制。(到現在,前公司 ASML 仍然求賢若渴,台灣員工人數不斷增加中,詳情請見104)

    4. 哪一種外商文化適合你
    其實外商是個廣泛的議題,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可能擁有截然不同的職場文化。在進入荷商工作之前,我曾經被一間日商公司錄取,應徵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同樣是半導體產業,兩邊的工作氛圍卻大不相同。日商嚴謹、仔細,面試需要透過層層關卡,人事錄用的簽呈也要層層上報,直達日本總公司高層,教育訓練安排更是鉅細靡遺、完善妥當,適合按部就班、遵從秩序的人。荷蘭商則開放、多元、管理具彈性,教育訓練方式也比較隨性,適合獨立自主的人。所以,思考哪種外商環境更適性、更適合自己發展,是重要的課題。

    【結語】
    也許我們很難像職業旅者那般,一直走在旅行的道路上;也許在當前疫情籠罩下,我們暫時很難再走出國門渡假。但拜當今全球化浪潮之賜,只要你願意,仍可藉由進入外商公司,在異國的工作文化裡浸淫、在職涯中旅行,汲取養分。

    生命就是一場長遠的旅行,願我們在旅途上常保開闊的心,將人世間的豐富與美好,走入悠長的時空裡。
    _

    延伸閱讀《影響我最深的一間公司-ASML》:https://reurl.cc/m97akV

    #歡迎轉載分享

  • 台大英文畢業門檻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9 10:00:40
    有 68 人按讚

    🍊「#鬼島」這個名詞,常在親朋好友間飯後閒聊之餘被提起。不外乎抱怨台灣薪資沒成長、就業環境差、政黨惡鬥文化、能出國發展就不要留在台灣。
    🗺️雖然我踏足許多國家的經驗卻告訴我,台灣沒有這麼糟,甚至仍是我心中最適合居住的國家。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lowest-hanging-fruit/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顏擇雅寫《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初衷:「就是受不了大家在唱衰台灣。台灣問題就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如今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作者認為台灣的許多問題,都是能夠突破以及解決的。

    作者描述台灣當前困境用的譬喻「最低的水果摘完」,指的是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成為產業中的「追隨者」,只要透過代工、製造和出口,就能用較低的門檻取得大量報酬。

    然而時至今日,台灣面臨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世界競爭加劇,台灣已經「摘完某一高度水果」,接下來面臨的是「知識」和「取捨」問題。我們必須發揮智慧和創意去搭建更強而有力的工具,摘取果樹上更高的水果。

    這本書透過分析和論述,回擊那些喜歡唱衰台灣的人。書中從年輕人開始分析,談到台灣與中國的比較,對教育制度的觀察,最後評論企業家應有的風範和態度。
     
    【我從這本書學到什麼】
     
    自己亦有感於「鬼島」這個名詞,常在親朋好友間飯後閒聊之餘被提起。不外乎抱怨台灣薪資沒成長、就業環境差、政黨惡鬥文化、能出國發展就不要留在台灣。

    雖然我踏足許多國家的經驗卻告訴我,台灣沒有這麼糟,甚至仍是我心中最適合居住的國家。但愧於對台灣的認識和國際觀察還不夠深入,以前對這種話題較常保持緘默的態度。

    閱讀《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彷彿開啟一扇「視野之窗」,從作者的視角切入,剖析近年來媒體如何「評論台灣」的相關話題。

    我從這本書學到的,不是如何逞口舌之快去反擊爭辯,而是大幅拓展了我的認知和理解,也開啟了我對諸多議題的興趣。

    自從2019年初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延伸閱讀了許多相關議題的書目。以下是6個議題在書中的重點彙整,以及我透過延伸閱讀所學到的事情。
     
    1.小確幸的詮釋

    村上春樹在《尋找漩渦貓的方法》稱「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就是所謂的「小確幸」。他天天秉持長跑、寫作、聽音樂、閱讀的規律生活。作者說這種小確幸與自律是互為表裡,藉由自律的生活達成高產出。

    然而媒體扭曲了大眾最這個名詞的認知,變成「不敢奢求大夢想,只能追求小確幸。成了買不起房、工作缺乏成就感的刻意追求」。自此,無論自己是否自律,只要能追求短暫的歡樂和消遣,就成了小確幸的代名詞。

    我回顧《活出意義來》學到的詮釋「追求生命意義的人,會在給予他人時享受到愉悅」。以及從《跑出全世界的人》讀到Nike創辦人堅信「跑步」這件小事會讓世界更好的念頭,持續堅持而且從不退卻,打造出世上最大的運動用品企業。
    2.喝咖啡可以投資自己?

    許多年輕人困於低技能、低工資、沒前景的工作,其部分肇因來自於九○年代後的服務業的大舉擴張。「投資自己」成了媒體愛用的口號,許多企業家也常以此為題發表論述。

    王品董座戴勝益在2013年中興大學畢業演講,勸年輕人如果1個月薪資只有3萬元,「你要寫信或打電話回家,跟你的爸媽要2萬元」。這個主張擔心年輕人沒錢和同事喝咖啡,以至於沒辦法「投資自己」的人脈和視野。

    作者提醒這種喝咖啡累積人脈存摺的方式,有三個問題要注意:

    浪費時間:社群媒體發達,過度在意同儕眼光,想做到人人喜歡。
    搞錯對象:對象不該是同樣缺乏經驗和視野的同梯,而是上司或者資深前輩。
    閱歷不深:需分辨出對方和你喝咖啡,是看中你的能力還是你所代表的公司。

    跟同事喝咖啡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喝出什麼。是忙著抱怨老闆豬頭,還是視野上的切磋琢磨?
    3.創業腦的好處

    作者提到我們必須具備「創業腦」,隨時保有危機意識:「當所有雇主看不到你的價值時,你有辦法為自己創造價值嗎?」此外也要學會謙虛:「到底是你需要公司,還是公司需要你?」創業腦額外的好處還有擴大視野以及正向思考。

    工作心態上的轉換,可以從「假如我來當老闆」的思考模式出發。如果我是老闆,我會怎麼做決定?如果我是老闆,就可以防範未然嗎?

    我對此題的延伸閱讀是《獲利時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兩本書,進一步理解如何拆解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創造自己和團隊的價值。我從這兩本書裡也學到一個重要觀念「夢幻工作是創造出來、而不是找到的。要有這樣的創造,需要很深入的自我認識」。詳細心得寫在另一篇〈商業模式圖:用一張圖「翻轉」人生和職場的標準答案〉。

    4.公投、國族、民粹

    書中引述柴契爾夫人「公投是煽動家與獨裁者的工具」,以及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直接名主一定會戕害少數權益,造成社會撕裂」,對應到台灣2018公民投票的結果,真是讓人心有戚戚焉。作者提倡代議制度,好處還能節省時間和金錢,值得深思。

    作者也提到人民選擇認同國族的原因,是因為自由、平等、民主這些普世價值,無法憑個人實現,只能加入集體追求。但國族主義訴求的血統論述很難追本溯源,因此往往需要神話來撐腰,中國清末突然冒出「炎黃子孫」就是一例。

    身邊亦有長輩對於炎黃子孫抱持強烈的認同情感。從延伸閱讀《人類大歷史》和《槍炮、病菌與鋼鐵》看來,這恰好是對於「神話故事」和「真實現況」理解的差異,也讓我認識到,為何人們有自我認知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兩種傾向的差異存在。

    對於民粹,作者給出一個有趣的定義:「有什麼老百姓支持的政策,是菁英不喜歡的,菁英就說是民粹」。批評者往往不解是對方到底是哪裡不理性。人民應該要求這種批評者講出理由,否則就只是「我是菁英,我不喜歡」而已。

    作者評論政治的這篇文章〈質疑韓粉的素質,其實忽略了民主真諦〉,讓我反省自己對於時事的評判態度,這篇文也值得不同陣營支持者細細閱讀。

    延伸閱讀了《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理解為何「比起灰色地帶,人們傾向非黑即白,總是用過度自信去支持過度簡化的信念」,並學習運用邏輯去濾除雜訊和避開偏誤陷阱。
    5.談教育與線上課程

    作者批評教育部長吳思華的謬論「再怎麼先進,也只能六成人口唸大學」,這種對教育的說法不是指辦學水準,而是用人類平均智力水平來定義。這完全是搞錯教育水平的因果關係,一國所需的教育水平並不是看人民會念書的程度,而是經濟複雜程度。

    另外對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批評矛頭指向台大寡佔太多資源。作者提到教育券的想法:學生人人一張,選哪個校系,經費就去哪裡。刺激院校無論公私立,都更重視學生權利。

    課程線上化帶來的好處是,讓高等教育突破生產力瓶頸,解除時間、地點、服務人次的限制。大學很難靠「教學品質」招徠學生,最大原因是教學品質很難評比,但線上課程會改變這一切。

    舉桑德爾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義〉線上課程為例,課程跟哈佛簽約,保證給的成績經得起檢核。此課程熱門的程度,也奠定了哈佛大學在線上課程的權威地位。目前台灣主事者大多煩惱少子化的招生危機,壓縮教育大海嘯(線上課程)來襲的黃金應變期。

    我延伸閱讀《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學習如何將正義與平等的議題,回歸到自我的道德省思。我也理解到從「福祉、自由、美德」不同角度出發,對於同一個政策或議題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也因此接受「正義不是絕對」的多元概念。
    6.為什麼要學歷史?

    學歷史目的無非是希望能「鑑往知來」,知名創投家彼得·提爾說:「我最愛讀古人寫的有關歷史的書」。他尤其喜歡古人預測錯誤的歷史書籍,藉由如何預測錯誤,精進自己預測的能力。做出準確的創投判斷需要歷史知識,複雜思考,不停發問。

    書中提到很有趣的一點,英文「History」語源「historein」在希臘文的本意就是發問。西方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將作品取為《發問》,此字才轉借為歷史之義。歷史的原意是一門探問推理之學。

    歷史之於投資理財的應用,我很喜歡《投資人宣言》這句「唯有了解過去,才能坦然面對市場中令人難受的低靡熊市,以及在萬里無雲的高漲牛市中還能保持冷靜」。

    歷史雖然不見得可以預測未來,但是它所訓練的複雜思考,卻有助於想像未來的各種可能變局。只要有興趣探索未來,歷史就是一門值得終身學習的學問。

    延伸閱讀彼得·提爾的《從0到1》學到「失敗的公司是因為無法跳脫競爭:沒做出差異化」。也從《未來地圖》體認到「不懂歷史的人,無法解析現況,更無法預測未來」。
     
    【後記:關於作者】

    稍微研究作者 顏擇雅,她創立雅言文化這間一人出版公司,每年只出版一本她精挑細選的英文讀物。我印象深刻的《世界是平的》這本書竟是她出版的,以前倒沒特別注意過。

    我折服於她流暢的文字、引經據典且論述有條,加上她對於時事的洞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因此也追蹤了她的Facebook頁面,從此被圈粉。

    她不時會在頁面上評論時事,以及推薦經典讀物,更有趣的是她會張貼「異溫層」的資訊來源,推薦讀者主動去閱讀並接受刺激。這就是《知識的假象》中提到「 懂得剖析不同觀點之後,挑出不同立場的解析和評論來避免身陷同溫層的狀況」的實際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