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職能治療碩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職能治療碩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職能治療碩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職能治療碩士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少一些負擔 多一些感謝 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 . 本校學務處於12月17日辦理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由管中閔校長及多位主管分別表揚獲獎學生。獲得「任江履昇女士獎學金、雁行台灣協會勵學金」的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三年級同學–沈靜宜在致詞時表示,很感謝設獎單位的付出與關懷,讓她...

  • 台大職能治療碩士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4 06:00:49
    有 252 人按讚

    【少一些負擔 多一些感謝 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

    .
    本校學務處於12月17日辦理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由管中閔校長及多位主管分別表揚獲獎學生。獲得「任江履昇女士獎學金、雁行台灣協會勵學金」的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三年級同學–沈靜宜在致詞時表示,很感謝設獎單位的付出與關懷,讓她得以在大學的生涯中盡情學習與探索,有勇氣去面對一切的苦難與挫折。

    . 
    獲得臺大國際學位生助學金的中文系碩士三年級同學–慈和(Mattias Daly)則說,臺灣是個有容乃大的地方,學校發給獎學金是爲了讓學生少一些負擔,而不是爲了少一些責任。他會好好地承繼這個勇敢的、自由的學術傳統,也要保證後面的人會有一樣好的機會。

    .
    為鼓勵同學發展潛能及安心就學,本校積極對外募款,獲得許多校友、師長的贊助。管校長分別致贈感謝狀給這些熱心公益的設獎單位,包括「任江履昇女士清寒獎學金」、「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學生獎助學金」、「雁行台灣協會勵學金」、「科林論文獎學金」、「1963年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校友獎勵清寒學生獎學金」等。管校長表示,由於有設獎單位的慷慨解囊,以及臺大前輩幫助後輩的優良傳統,讓臺大有更多機會正向發展,他由衷向這些設獎單位表達謝意。

    .
    本校將持續推動各項校內外獎勵及助學措施,達成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也期許校園內能因此培養利他關懷精神,臺大學子日後能貢獻所學回饋社會。

    .
    延伸閱讀
    聯合「台大發獎學金 童年藥水味讓她懂感恩」: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101829?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中央社「台大國際生讚台灣多元精神 挺香港爭民主」: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2170290.aspx

     .
    #獎學金頒獎典禮 #任江履昇女士清寒獎學金 #雁行台灣協會勵學金 #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學生獎助學金 #科林論文獎學金 #1963年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校友獎勵清寒學生獎學金
    #謝謝您們

  • 台大職能治療碩士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8 06:59:02
    有 6,725 人按讚

    記得在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我的題目是「一位遲緩兒母親照顧經驗之生命敘說研究」,那時為了找資料,上網看很多特殊兒媽媽的部落格,跟其中一位罕病孩子媽媽很談得來,我常常是流著眼淚,看她細細敘說她陪伴女兒的成長過程,覺得她可以這樣正向面對,應該是走出傷痛了。但是在我提出要訪談她的時候,被她拒絕了。她說,「把現在的點滴記錄下來,是情感抒發的一種方式,但是要透過訪談,把以前那些痛苦的歷程全部挖出來檢視一遍,那是一種又把癒合的傷口割開的椎心之痛。」

    每一次接受訪談、直播,主持人總會問我怎麼走出面對妹妹是特殊兒的傷痛?剛開始想了好久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到底有沒有走出傷痛?

    我只記得第一次收到身心障礙手冊時,真的痛到很想離開人世,我一向好勝,凡事盡力,也一直在追求滿分,沒想到上天給了我一個零分的孩子,而且還用盡力氣,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事實….走不了,只好留下來面對現實,一邊陪著妹妹,一邊調整心態,去處理每個階段不同的問題。

    妹妹從小吸收不良,到3歲時的生長曲線還維持在-3%,走路常跌倒,耳朵中耳積水聽不清楚,說話沒有人聽得懂,我陪著她,沒有間斷過的復健,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體操課....我把所有時間排滿,帶著她去改善這些先天身體上的缺憾。

    上了幼稚園,有幼稚園老師的疼愛和照顧,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慢慢地學會了,可是發現她學習很慢,幼稚園上了4年,到畢業時注音符號只認得幾個,更不用說拼音和動手寫了。終於等到上了國小,我發現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她的學習進展牛步,根本趕不上學校進度的邊緣,壓力讓她幾乎每天在學校失禁。

    每天面對她的作業,都在提醒我她學不會的殘酷。考卷上的分數,讓我知道天使看不懂字的事實。這才相信當年台大醫生說的,她永遠都會是學習障礙的預言。

    我以為我要面對的挑戰只有她的障礙,沒想到更艱鉅的是要去面對同學和老師對她的歧視。在學校看到同學對她的嘲笑、漠視,我知道天真的孩子有時會變成殘酷的惡魔。被體育老師禁止上課,聽到他在教評會上說的謬論,才清楚即使是個受過專業訓練、教學多年的老師,也會無知的、任意的去剝奪特殊兒的就學權利,就算這麼失職的老師,還有人力挺拒絕給予懲罰,公平正義是什麼?道德勇氣是什麼?這真是一記當頭棒喝,著實的提醒了我她要面對的未來…..

    跟她同一個學校,我可以就近照顧,但是常常得處理她失禁的褲子,也得面對同事家長的眼光,接受上司的批判,承受請假帶她去復健填到滿的假單、看著她每天在走廊上一個人孤單的來來去去。只要提到她,我不再是專業的資深教師,而是一個沒有資格開口的特殊孩子媽媽。為了她,我把僅有的友誼都拋棄了...

    我看見人性的自私,看見權力的運作,嘗遍人情冷暖,看盡是是非非,也重新定義我人生的價值,重新評斷我自己的考績。也為了她,我壯大自己,走遍全台兩百多個學校去推廣融合教育、出了3本書,投入協助弱勢孩童、家庭的工作。

    我到底接受了沒?

    讓一個全身肌肉張力不足、領過幾張中度手冊的孩子說話應對如流,跑跳走路無礙,還能去體操比賽、每天期待著要去上學....我是用盡全力。

    只能說我這十年來變了好多好多,跟十年前那個哭著領手冊的我判若兩人,有時得獅吼幾聲,才能讓愚蠢的人知道自己不是病貓。

    遇到說蠢話的人我會反擊、遇到欺負她的人我一定奮戰、遇到只會用權勢要我屈服的人我不屑一顧,很多位置的人讓我嗤之以鼻,在我的眼裡她最重要,其他的,去他的。

    妹妹是我這輩子的驕傲,我一點也不懼怕談論這十年來我努力的過程,只是挖出埋在心底的那些歷程,還是讓人不堪回首。

    《POP最正點》林書煒 VS神老師
    {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IDdESbtkp4&list=PL0cO9j0vnJ8penJlAmERY3aWQvnqYTZEN&index=1&fbclid=IwAR05j9g2mmEBGQaNV9-mpQ0R49RSgE-apfqufmM7FSOuehunV-Dgr0xmaFY

    感謝POP Radio提供照片

  • 台大職能治療碩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13 08:30:00
    有 107 人按讚


    【一旦家中有長者罹患失智症,如何能視為是上帝送的一份愛的禮物?】


    【失智症】是一種腦神經逐漸退化的疾病,一般我們稱「認知功能退化」的部分是為核心症狀,易形成精神行為症狀( BPSD ),此一部分則稱為周邊症狀。如果照護者認識失智症,懂得為何退化容易形成精神行為症狀,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學習到適宜的照護技巧,規劃出規律性的生活作息與活動,可降低周邊症狀的產生,也就是精神行為症狀不易出現,如此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及提升照護品質。


    【失智症的病程發展】
    精神行為症狀包括著:被迫害妄想、幻覺、懷疑、焦慮、緊張、易怒、固執、不合作態度、遊走、注意力不集中、丟東西或藏東西、隱瞞記憶喪失、甚至暴力、貪食、誤食、拒食等,這又與每一位患者失智症類型、病程發展階段與個性、成長背景的差異有著不同的病徵。失智症患者比其他慢性病患者更難照顧,但如果學習到對疾病的認識及照護技巧等,照護難度將隨之降低,這就是專業所在。


    善於運用與結合社會與家庭資源,為長者打造出一套長期照顧的計畫與支持系統,以分擔壓力及持續支持與關懷,在這條長遠的照顧道路上,使照護者不再孤獨、寂寞,逃避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往往延宕問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


    【如何開始建立照護體系】
    首先是先評估家中的經濟能力,畢竟長期照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財務規劃有其必要性。
    無論選擇那種方式,家人在照顧人力的協調與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切勿將所有的照顧重擔放在一個人身上。雖然有主要照顧者,但輪流與分工可減少主要照顧者所需承擔的壓力,無論是陪伴長者吃一餐飯、外出散步或逛街、就醫或進行復健等,都可讓主要照顧者喘口氣,抒緩精神上壓力與體力的付出。


    當失智症長者任性,無法配合進行服藥、用餐、如廁等生活作息時,照護者情緒上如果已瀕臨失控時,其他家人最好能立即接手,讓照護者情緒得到抒緩,也以較輕鬆的言語來轉移失智症長者的注意力,過一會再讓失智症長者配合原先的動作,所以學習與演練是失智症照護不可或缺的重要過程。


    【建立照護者的關懷、支持系統是讓主要照護者能長期的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雖然並非家中每一成員或親友都可能有時間或體力成為照護者,但如何對主要照護者的支持與讓其得以喘息,則有賴於所有成員或親友依個人的時間與體力,建構對主要照護者的支持系統,分擔陪失智長者外出看門診、逛街、用餐等,讓主要照顧者喘息,並定時與主要照護者聯絡,讓其發洩壓力與抒緩情緒,一通電話、一杯飲料、一封輕鬆內容的電子郵件、或是一個笑話與漫畫等都是有幫助的。


    【完善的照護計畫與照顧支持體系,將有助失智症長者延緩退化】
    根據研究指出,失智症雖不是立即致命的疾病,但因患者的老化所造成身體器官衰竭,或因失智症引發身體器官功能的退化、或是因認知功能的退化所引發精神行為症狀,都會形成致命的風險,所以能有完善的照護計畫與照顧支持體系,將有助失智症長者延緩退化,才是長期照顧失智症長者的理想方式。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簡介

    ➤➤議題召集人:施世駿教授
    ➤➤自從政治民主化以後,台灣走上福利擴張的道路,具備媲美西方福利國家的所有特質;不但在給付上大幅提高,制度上也涵蓋所有人口群體,成為東亞新興福利國家的代表。在經歷制度完善的階段同時,東亞福利國家卻也開始面臨新的挑戰,主要是內在人口結構的老化、外在全球化所帶來的勞動市場結構轉型,以及伴隨而來的新社會風險議題,從而出現制度調適的壓力。人口老化直接帶來三個問題,第一是勞動力的不足;第二是社會安全體系難以為繼;第三是長期照顧工作的能量不足。人口高齡化反映舊有的台灣社會結構已經無法面對新的社會情勢,必須在制度面及社會價值面進行根本改變,將社會政策思維從傳統的待遇給付轉移到人力資本投資,並且顧慮到不同性別、家庭形態、世代之間的負擔平衡,以因應此一本質的變化。


    1.來源:
    ➤➤資料/照片
    ∎ (風傳媒) -【長期照護要有方法:《守著記憶守著你》選摘(1)】: http://bit.ly/2WUoQDF

    作者: 伊佳奇
    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曾任教東吳大學政治系、世新大學新聞系,目前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失智症照護顧問、台北市市政顧問。


    為照護失智症的父親:曾在台灣、美國及丹麥哥本哈根生活實驗室參加上百場失智症、神經醫學、老年醫學、老人護理、職能治療、老人福祉科技及長期照護等相關領域的教育訓練、研討會。目前專研失智症跨領域整合照護及長照政策,在台灣及美國已有兩百場以上的失智症照護相關的演講。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高齡長照 #失智症 #腦神經退化 #認知功能退化 #照護計畫 #照顧支持體系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