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智者大師」,釋智顗(538年-597年),俗姓陳,字德安,法名智顗,法號智者,生於荊州華容(縣治位於今中國湖北潛江),漢傳佛教出家僧侶。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世尊崇他為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師完成了「天台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
⭕️第411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智者大師」,釋智顗(538年-597年),俗姓陳,字德安,法名智顗,法號智者,生於荊州華容(縣治位於今中國湖北潛江),漢傳佛教出家僧侶。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世尊崇他為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師完成了「天台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佛學思想承襲於南嶽慧思禪師。 其學說以《法華經》為主教依據,故天台宗亦稱法華宗;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立一心三觀。智顗於陳、隋兩朝深受帝王禮遇,隋煬帝楊廣授予智顗「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被譽為東土釋迦。其先祖出身穎川郡(位於今河南省許昌縣),為潁川陳氏,在東晉初年,家族遷居荊州華容。其父陳起祖,通經傳,有武略,在蕭繹任荊州刺史時,為其幕僚。在蕭繹登基為梁元帝後,封益陽縣開國侯。其母徐氏,是位虔誠佛教信徒。智顗是家中次子,其長兄陳鍼。智顗目有雙瞳,因出生時有祥瑞,幼名王道,又名光道,後成為他的字。7歲時就表現出對佛教的興趣。554年(梁承聖3年),西魏宇文泰派于謹等人領軍南下,攻陷江陵,梁元帝出城投降,後被殺。因此戰亂,在其15歲時,智顗全家北至硤州(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依靠其舅,因而升起出家的願望,但未獲父母同意。在其父母過世後,經其兄同意與王琳的資助下,在他18歲時,至湘州(縣治位於今湖南長沙),在果願寺法緒門下出家,法緒為他授十戒,並教導其律藏。20歲時,智顗受具足戒,師事慧曠律師,學習大乘經典。之後進入大賢山(位於今湖南省衡陽縣)潛修,學習法華三部經(包括《法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等,並進行方等懺法。當時慧思禪師駐錫在光州(縣治位於今河南省光山縣)大蘇山,智顗在23歲時,前往參學,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前方便,發初旋陀羅尼。他曾代慧思說法,開講大品般若經。慧思後移居衡山,命他往南方傳播佛法,智顗在567年(陳光大元年)到達陳朝的首都金陵(今南京市)。智顗獲得當地著名佛教僧侶,如興皇法朗、長干慧辯等人的支持,官員徐陵、毛喜等人都成為他的信徒。沈君理請智顗住錫瓦官寺,講《法華經》。智顗在此居住八年,開講《大智度論》與《次第禪門》。因徒眾過多,事務繁雜,妨礙修行,智顗決定入山林修行。575年(陳太建7年)秋天,入天台山(位於今浙江省天台縣),在此隱修,後建立寺院,即後來的國清寺。智顗在北峰上獨修頭陀行,證入一實諦法門。在此居住一段時間後,陳宣帝下詔建寺,以始豐縣的稅收,來作為國清寺的支出之用。其徒眾慢慢擴大。智顗在天台山修行11年,據說他在浙江天台山居住時,為使臨海居民放棄以捕魚殺生為業,曾自捨身衣,並勸募眾人購置放生池,復傳授池中族類「三皈戒」,為彼等說《金光明經》、《法華經》等,以結法緣,從而開佛教放生會之濫觴。陳後主即位後,詔請智顗回金陵。584年(陳至德2年),智顗回到金陵,入宮說法。初居靈曜寺,在此開講《仁王般若經》。因此地房屋狹小,後移居光宅寺。陳後主及太子陳淵等,皆尊崇智顗,太子曾請智顗授菩薩戒。587年(陳禎明元年),於光宅寺講《妙法蓮華經》,其講課內容在其弟子章安灌頂收集後,集成《法華文句》。588年(陳禎明2年,隋開皇8年),隋文帝派兵南下,陳朝覆亡。為避金陵戰亂,智顗準備回到荊州,途中居留在潯陽匡山(即廬山,位於今江西九江)。秦孝王楊俊曾想招募智顗,但因為發生叛亂,智顗並沒有前往。590年(隋開皇10年),原擔任并州總管的晉王楊廣(後來的隋煬帝),調任揚州總管,鎮守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在此創立慧日道場,招請各地著名佛教僧侶,前往講學。591年(隋開皇11年),在晉王楊廣的召請下,智顗至揚州總管寺,為其授菩薩戒,受贈「智者」稱號。592年(隋開皇12年)3月,智顗由揚州返回廬山,途中曾至衡山,至慧思墓塔所在探視。在當年底,回到荊州,在當陽縣玉泉山建造精舍,即玉泉寺。智顗在玉泉寺講經的內容,後經其弟子章安,集成《法華玄義》與《摩訶止觀》。596年(隋開皇15年),受晉王楊廣邀請,智顗再度至揚州,居禪眾寺,撰寫《淨名經疏》,面呈給楊廣。同年9月,回到天台山,與弟子整理舊有居所。智顗向其弟子預告其死期將近。口授《觀心論》。597年(隋開皇17年)冬天,智顗在天台山過世,年60歲,僧臘40。智顗眼見佛教教義複雜,佛經文義互相牴牾,遂建立「判教」的學說,認為佛教教導的不同階段,對應佛陀生平的不同時期,以及佛陀在那一時期的受眾。教義的每個層次都有效,都是邁向佛教真理的一步,而最終最圓融的教義見於《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智顗依此經立「五時八教」的判教理論。所謂「八教」,即為「化法四教」,是教化眾生的法門、化益的內容,即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化儀四教」,是說佛教的教化過程和方式,即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化儀譬如藥方,化法譬如藥味。智顗臨終時,對弟子誰可宗仰的詢問,回答:「豈不曾聞波羅提木叉是汝之師,吾常說四種三昧是汝明導……唯此大師能作依止。」。
台大緣591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大緣591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意教學】《燭之武退秦師》:讓想法飛一會兒
教書久了,
我發現自己很容易,
成為課文的代言人。
說作者有多厲害啊!
說服技巧有多成熟啊!
久而久之,
厲害的都是前人,
我們永遠活在他們的陰影裡。
高中有篇我還蠻喜歡的課文,
叫做《燭之武退秦師》,
這篇是遊說文的經典。
簡單說一下故事內容,
就是晉文公揪秦穆公,
一起攻打鄭國。
就像是小夫找胖虎,
一起毆打大雄一樣,
重點是大雄還沒多啦A夢喔!
這根本穩死啊!
所以鄭國只能祭出包龍星,
啊,不是,是燭之武,
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
遊說秦穆公退兵。
通常到這裡,
我們老師就會開始滔滔不絕,
說燭之武的說服策略有多強。
但直到我讀了厭世國文老師的
《厭世廢文觀止》,
裡頭提到一個有趣的論點。
就是,同樣的素材,
《左傳》把燭之武寫成談判大神,
但《史記》卻直接讓燭之武神隱,
怎麼會這樣呢?
也就是說,
在司馬遷的眼裡,
這場談判誰去都差不多,
因為說服的論點就那幾個。
讀到這裡,
我不禁哎呀的讚嘆!
既然如此,
我幹嘛老當主角的代言人,
說不定我們自己也能想得到。
於是,在課堂上,
我只告訴學生兩項資料:
資料一:
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時,
行經鄭國,鄭文公連門都不開,
因而晉文公懷恨在心。
資料二:
注意春秋各國間的位置,
尤其是秦、晉、鄭三國。
重點來了,接下來,
我叫學生把課本蓋起來,
告訴他們:
「如果你是燭之武,
你會怎麼遊說秦穆公?
不準偷看課文!」
學生愣住,
因為他們習慣接受課文想法,
但我就是要他們自己練習談判。
看他們舉棋不定,
我多給他們一道提示:
「談判重點在利害兩字,
注意,是著眼於對方的利害,
但偷偷滿足你的利。
另外,說服技巧不外乎:
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誘之以利、威之以勢。
好了,我只能提醒到這邊。
各位燭之武,上吧!」
有了明確的方向,
孩子們開始熱絡的討論起來。
接著,就是重頭戲,
就是燭之武們上台遊說了。
「你們打鄭國是不智的,
一來,我們無怨無仇,
二來,你打了也是被晉國整盤端走。
所以,我勸你最好撤兵。」
小闓講的頭頭是道,據理力爭,
「小闓,你很有說服力,
但為何我聽完還是想出兵打你?」我說。
大家笑成一團。
「就因為你太理直氣壯了,
但別忘了,這是鄭國是弱勢方。
所以就算有理,但更得拿捏語氣。」
我接著解釋。
果然,後面上來的燭之武,
都溫謙有禮多了。
其中,最亮眼的,
就是未來想讀軍校的景翔。
不僅談三國局勢,
還從地形來做分析,
如果秦出兵,晉趁虛而入,
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拿下鄭國,
對於晉會有什麼好處,
對於秦又會有哪些損失。
講得鉅細靡遺,
害我以為自己在看
劉寶傑的「關鍵時刻」節目。
最後,有意思的事,
課文裡燭之武的四點遊說,
孩子們自己就說中了三點。
你說,
真的需要燭之武來教嗎?
其實,這招我是跟
台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學來的。
我讀他的著作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發現他讀歷史的方式特別有趣。
他說:
「讀歷史就是你要不斷問自己,
當角色面對選擇時,
為什麼他要這樣選?
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選?」
我又不禁哎呀哎呀讚嘆起來!
就像學生練閱讀測驗,
看到文言文都直接看白話,
看到英文都直接看翻譯,
結果都以為自己會了。
但事實上,他根本不會。
往後遇到無法
看白話和翻譯的考試,
就直接舉白旗投降了。
因為思考,
需要經過推敲;
因為技能,
需要經過磨練。
一旦用最舒服的方式劇透,
那我們就只是學舌鳥,
無關思考,無緣技能。
讓你的想法飛一會兒,
你不知道,
他會帶什麼意外的驚喜給你。
但至少,你會知道,
他是會飛的,
只要你願意打開籠子。
◎延伸書單: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
呂世浩《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歡迎分享
#自己先想一遍很重要
台大緣591 在 邦妮&蓋瑞小夫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童】
.
生活圈裡很常遇到自豪的一家人,他們眾星拱月的呵護著一位小男孩。
.
「我們這小恩,非常非常聰明,我們有帶他到台大醫院做過檢測,他還不到四歲時就發展到六歲的程度了!」第一次遇到小恩阿嬤時,她對孫子讚不絕口。
「他爸爸是機師,媽媽是**航空主管,從小他就好聰明!」
.
提前發展的確是蠻厲害的,不過話說回來,阿嬤的稱讚通常得打點折扣,就像我阿嬤也常常說我是帥哥(並且她不是像小吃店一樣標準特寬,而是千真萬確的認定我帥,真正夭壽),這大大的證明阿嬤對孫子的盲目通常是不講理的。
.
.
結果在之後,我又陸續遇到了小恩媽和小恩姑姑,她們也口徑一致的說小恩是超級神童,並且心疼鶴立雞群的小恩得忍受台灣的教育環境。
.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實在是不行,學的東西對小恩太簡單,又不會幫助小孩探索。」
「到大了也是一樣,小豆爸你看,問台灣學生自己未來規劃,每個都一臉茫然,這教育實在是....」
「小恩現在的幼稚園我也是很不滿意,小恩常常回來跟我們說在學校過得不快樂!」大概每次遇到她們倆,都是重複這類型的話。
.
別的不說,對於所謂神童,我自己有一些感觸。
.
.
--
我從小到大的路程中,身邊不乏被一致看好為「天才」、「神童」的人,而這些優秀的小孩子長大後發展的怎麼樣呢?就我自己的感覺,殞落的居多。
.
怎麼殞落的呢?大多是從一兩次的小挫折開始,一路被吹捧盛讚的人,有時候很難接受失敗,我舉一個真實例子。
.
「考第一志願有什麼難的?捨我其誰?」A是明星學校萬年前三名的人,甚至還會私下表示,他的目標不只是第一志願,他想劍指榜首。
「可惡,我的筆最後斷水,大概是掃描進去不清楚吧?不然我記得最後幾題我都對的啊!」放榜後,A以些微之差掉到了他心中的第二志願。
.
每當別人告訴他第二志願已經很不錯時,他就會覆述一次他原子筆沒水的那段話,並表示自己失常了。
.
最後,不想重考的他去了第二志願就讀,然而,他大學並沒有讀完。
.
發生了什麼事呢?據A的同學說,他就學期間不斷的表示他要幹大事,加入了直銷以外還創了不知道什麼業,無心課業屢屢被當,最終因為成績太差而被退學。
.
「我還記得他大一期中考完後,在廁所跟我說他覺得題目比想像中簡單很多,結果最後他不及格。」A的同學講這話時語氣中有股訕笑,看來他在學期間人緣應該也不好。
.
.
--
每每想到A這個人,我都會覺得是小時候那「神童」的包袱拖累了他。
.
過去我曾提到過,天才確確實實存在,但一整年台灣的學生中,就我認為,只有一兩個人是真正那過目不忘的人,其他人大多是靠努力和運氣竄出頭的,邦妮的美力生活和我無庸置疑也是努力居多的人。
.
A自認為是萬中選一的天才,並且在一次的失利後開始大張旗鼓地想證明自己,他覺得自己能用有限的時間在課業、創業和直銷中游刃有餘,他想著要幹出那些第一志願的人也做不到的大事來雪恥。
.
說真的,除了A以外,沒人覺得他有任何「恥」需要雪,但他眼裡始終是那從小到大的「神童」稱號,他不知道就算是方仲永也得做許多的努力,他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憤世嫉俗覺得全世界在與自己做對。
.
當神童不見得是好事(其實我身邊還有一個更沉痛的例子,但寫個大概會有很多人認出是誰,所以無法分享),太過沉溺於小時候得到的讚美是很危險的。
.
好比說,如果我一直都深信我阿嬤的說法,一路把自己當帥哥在操作,那麼我現在應該會是個與現實脫節的超邊緣憤世宅,娶妻生子大概也別想了😫😫
.
.
#有阿嬤的孩子是個寶
#班上的爆鯉龍們也都超認真
#Instagram上我的生活塗鴉→ID:garyk_liu
#邦妮的Instagram ID:bree.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