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一直都存在的問題,美國人歧視亞裔人,尤其亞裔男性。不管是真實經驗或者數據,都反覆的確認。 千萬不要以為先進國家說他們沒有歧視,就真的沒有歧視,太天真了。他們只是說法跟作法都比較假掰一點而已。 美國就是 WASP 與猶太人的國家,常春藤又是私立的,就算今天真鬧大,最後會得到多少戰...

  • 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6-19 21:55:35
    有 287 人按讚


    這是一直都存在的問題,美國人歧視亞裔人,尤其亞裔男性。不管是真實經驗或者數據,都反覆的確認。
     
    千萬不要以為先進國家說他們沒有歧視,就真的沒有歧視,太天真了。他們只是說法跟作法都比較假掰一點而已。
     
    美國就是 WASP 與猶太人的國家,常春藤又是私立的,就算今天真鬧大,最後會得到多少戰果,在人家的戰場,也只能看人臉色。
     
    但去爭取當然是對的,黑人也這樣爭取、女人也這樣爭取、猶太人也這樣爭取,這就是一個想要什麼就自己爭的國家。即使,受惠的可能不是你,而是你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
     

    長春藤裡的長春藤

    最近有幾個美國亞裔學生申請大學的新聞,很讓人注意,我來幫大家注解一下重點。

    比較受注目的是哈佛被亞裔學生告入學歧視的新聞,因為證據太充足,原告要法官不用審判了,直接判哈佛違法。證據力多強大呢? 連哈佛自己內部在2013年的分析報告,都說對亞裔有不公平的標準。原告找來的專家,杜克大學經濟系的Peter Arcidiaconoe出具的專家報告說,一個錄取哈佛機率為25%的亞裔學生,如果其他條件一樣,只是換成白人,錄取率變為36%,換成拉丁裔的話,提高為77%,而換成黑人的話,錄取率則高達95%。

    哈佛在評估申請學生的時候,分成幾大類來評分,如「學術成績」、「課外活動」、「運動」和「人格Personality」等。凡是只要有相對客觀標準的,錄取的亞裔學生作為一個族群,表現都超過其它族裔,但哈佛「動手腳」的方式,是在相當主觀的「人格」一項,把亞裔打低分,而達到壓抑亞裔學生人數的目標。也就是說,在哈佛招生辦公室,在面談校友的評量表裡,亞裔作為一個族群,「人格」較差! 沒有人知道人格的標準何在,也許,哈佛應該還要追加被告「毀謗」一罪。

    哈佛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沒有在認罪的。校長最近發了電郵給校友,加碼強調哈佛對學生族群多元化的承諾。也就是說,不管你們怎麼講,我們就是要繼續壓抑亞裔學生人數。哈佛找來的專家證詞,是柏克萊的大牌經濟學家David Card。David Card示範了如何用資料、用模型,把一個不利的事證轉成有利的說法。但是Card是把自己的名聲給砸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Arcidiaconoe對Card的反駁。裡面有許多Card「不誠實」的證據。講一個比較誇張的,Card把哈佛自訂的人格分數也計入模型,說控制了「人格」這個變數後,亞裔學生並沒有面臨比較高的標準。廢話,「我沒有歧視你,只是剛好,在我訂的評量標準裡,你們的分數都比較低而已。」

    更大的議題是,為什麼哈佛,或是大部份的菁英名校,多少都在壓抑亞裔人數?

    很多人把哈佛的舉動,直接比為二十世紀初長春藤名校限制猶太人數目的惡行,但猶太人固然和今日亞裔一樣,有著較佳的學業成績,引人側目,但彼時社會尚有非常明顯的排猶情結anti-semitism,猶太人被公然排擠的現象非常普遍。然而這是民權運動前的事,美國經過法律的修改和社會運動的洗禮,「種族歧視」是相當嚴重的指控,今天的哈佛,或是其它一樣限制亞裔人數的名校,不致於因為主導的白人內心歧視亞裔,而出手限制亞裔名額。

    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這些菁英名校的主政者,打心裡相信「多元化」,決心要扶助在歷史上受過不平等待遇的黑人和拉丁裔,甚至認為幾百年的不公平、不正義,拿哈佛的名器來幫助他們,等到這些受扶助的黑人、拉丁裔因高學歴能在社會上立足之時,歷史的錯,就可以真正得到彌補。

    但成績還是差太多了。在哈佛這些學校刻意的壓制下,亞裔學生還是在長春藤佔了二成左右,遠超過美國人口中亞裔只有5.6% 比例,如果不「動手腳」,哈佛會像加州理工一樣,超過四成是亞裔學生。粥就這麼多,亞裔吃了,非裔就沒了。對於以身為教育美國領袖的機構自居的長春藤盟校,不能接受校園環境是這麼地和真實社會「脫節」的情況。他們還振振有詞的說,學生組成有多元化,這些未來領袖才有多元化的視角,成為全方位的人材。我不相信這套,充滿偏見的,就算身邊同學再多元化,他們也不會改變。是人材、是領袖的話,根本不用人造的多元化環境,就自然會悲天憫人。

    但講到亞裔學生組成比例,就不能不講另一個新聞。

    紐約的公立高中,有所謂的八大名校。大部份的初中生都就近在住家附近升高中,但這八大名校,是全紐約的初中生都可以唸,只要他們考試分數有到,而且只看一個考試成績。因為考試取才的結果,這八大名校,都變成大學名校的搖籃,裡面最知名的Stuyvesant,一年就有十幾個畢業生進哈佛,我們愛荷華州,一整個州,一年都不到三個高中生進哈佛! 但因為入學只看考試成績,想當然,亞裔學生趨之若騖,為求進大學名校,擠破頭也要先進這八大名校,補習、家教,能做的,亞裔家長都拚命做。結果Stuyvesant的學生組成現在超過七成是亞裔,不引人側目才怪。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引人注意的問題,而是政治攻防的問題。極左派的紐約市市長,打算搞新政策,廢除八大名校的入學考試,把入學名額直接給所有初中前7%的畢業生。因為有些區的初中,亞裔打死都不可能去唸,政策如果通過,Stuyvesant就自然地「多元化」了。

    大學裡,也有所謂的亞校Asian School。因為公投的原因,加州的州立大學不准用種族作為入學考量,所以柏克萊、UCLA這些公立名校都有四成的亞裔,UC Irvine甚至超過一半都是亞裔,而被戲稱為UCI - University of Chinese Immigrants。而加州的亞裔人口,才不過是總人口的一成多。經濟學家Tyler Cowen猜測,哈佛這些限制亞裔人數的手法,是為了避免成為亞校。但一個學校被貼上亞校的標籤,會有什麼壞處呢? Cowen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亞裔的畢業生普遍不像白人一樣,會對學校有慷慨的捐款,一旦變成亞校,白人學生就會比較不想唸,沒有白人學生,未來白人的捐款就會斷流。

    我剛看這解釋,心裡覺得Cowen在胡說八道,同樣是私立菁英名校的加州理工,沒有壓抑亞裔人數,沒有白人不想唸,也沒有捐款斷流的問題。但我後來仔細看數字,Cowen的解釋,非常有可能是對的。哈佛新生才兩成是亞裔,但新生裡有三分之一是所謂的legacy students,「家裡有人唸過哈佛的」,這些幾乎都是白人。這不是什麼台灣那種,你爸是台大,你也是台大的那種中產階級的「階級複製」,而是你爸捐棟樓,以後也要靠你設立幾個全額獎學金那種「貴族複製」,那是巨富才能玩的起的遊戲。這些巨富,在我看來,是有可能不爽哈佛變成亞校的,是哈佛開罪不起的。三百多億美元的校產基金,也是靠這些巨富才有的。

    然而哈佛這種赤祼祼的種族配額,畢竟是犯法的,所以這些菁英名校,開始考慮改變作法。最近芝加哥大學宣佈,今後入學申請不再要求SAT或是ACT這些標準考試的成績,而改注重學生在校成績、論文、推薦信等。照芝大的說法,他們的目的是要吸收更多社經地位較差,家族裡第一代唸大學的那種,是為了更進一步達成學生組成的多元化。當然,了解內情的人對這種官樣文章,都當成是放屁。有錢人家的小孩有辦法請家教補SAT沒錯,但不考試,他們一樣也是有資源去弄那些你芝大要看的項目。弱勢的,到頭來還是弱勢。所以,芝大這舉動,還是針對種族配額而來的,是為哈佛被判違法做準備的。

    這也同時說明了,菁英名校,是不可能像加州理工一樣,完全不考慮學生種族,而讓亞裔變成學校裡的最大族群。

    而其實,我對這些事情,生氣歸生氣,但一貫的立場是,This is still a good problem to have. 這樣程度的「歧視」,根本比不上黑人、拉丁裔那種生下來就矮人一截的苦楚。告還是要告,但亞裔是討正義,而不該是賣悲情。長春藤名校放著可能對未來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亞裔學生不要,而取那些富家公子哥兒,那是他們自己的損失。這世界這麼大,亞裔家庭裡傳承的勤勞努力、注重教育的價值,走到哪裡都吃得開,此處不要爺,自有要爺處,何必單取一瓢飲?

    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哈佛的歧視行為,反而造就了長春藤裡的長春藤。你唸哈佛不希奇,我也唸哈佛,而且我還是亞裔,那才叫真的厲害。

  • 台大經濟系a組分數 在 黃耀文 Way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6-08 06:51:12
    有 1,833 人按讚

    還麻煩各位幫忙了!也請多多給主辦單位建議,或在這裡留言,我會幫忙轉達!

    如果創業活動不再是由單一組織設計,而是由社群共有、共創、共享的舞台?如果有一天,台灣可以有跟 Computex 同規模的國際新創活動?今年十月,不見不散!

    * 使命 *

    凝聚社群的力量,發掘新一代青年領袖,讓台灣發光於國際的社運。

    * 不一樣 *

    A. 不僅是一次新創活動,這是一場長期的新創運動。
    B. 由社群主辦、為社群而辦。
    C. 大型國際級活動,全程英文。
    D. 由年輕世代主導。
    E. 社群擁有完全的責任、創意的自由,共創而成。
    F. 借由參與活動,培養出新興的組織與領袖。
    G. 串聯國內其他創業活動,設計出「國際創業週」。
    H. 由台灣註冊的非營利組織為承辦法人,會議賬目比照 COSCUP 於網路上公開。

    * 今年主題 *

    一、教育與社會思維:亞洲、歐洲、北美的教育體制與社會思維,對培養創業家、以及領導力,有何影響?創業家講求「冒險」精神,「take risk」、「big risk, big reward」的概念,在哪些國家較普遍,在哪些國家則很稀有,原因又為何?亞洲國家要如何教育出敢冒險、有領導力的青年?

    二、風口在哪裡: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蘇的太空競賽,形成了風口,造就了矽谷,也造就了台灣。2000年,隨著中國決心將中小工廠民營化,同時放開對中小企業的出口限制,不必再經過第三方外貿公司,形成了另一個風口,在民營經濟發達的馬雲家鄉浙江,造就了阿里巴巴。

    而今天,世界趨勢與科技進步,又將有哪些風口出現,而亞洲國家的優勢,又在哪裡?IOT、V/AR、遊戲、機器人、網路金融、大數據、Lifestyle、時尚穿戴、O2O、共享經濟、虛擬貨幣、電子商務,哪些是機會?就市場來說,讓投資人、政策家、創業家一起討論:東南亞、一帶一路、亞投行,新機會將在哪?

    * 我們需要您的幫忙 *

    您可以....

    V 貢獻一個活動名稱。我們將在六月12日,篩選出最多 10 組名稱,公開線上投票,大家一起選出活動名稱!我們將從前三高票中,擇一為會議永久名稱! (截止日期:六月11日)


    V 您理想中的國際新創活動該是什麼樣子?您想要負責這精采活動的什麼部分?例如:

    - 你想要帶領一個團隊,在活動中辦一場給小朋友的 Maker 與創造力教學嗎?

    - 你想要帶領一個團隊,在活動中辦一場機器人大賽嗎?

    - 你想要開一場「限創辦人參加、禁止錄音錄影、嚴格限制投資人入場」的募資分享嗎?

    - 你希望(或可以幫忙)邀哪位國際級創業家來分享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在活動中完成一次 Mini Shark Tank 嗎?

    - 你想要分享什麼樣的經驗嗎?給一場什麼樣的演講?

    - 你想要弄一個什麼主題的 BOF (birds of a feather) 小型私會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幫活動設計出讓人記憶深刻,具有台灣風味卻又是國際級的 deco 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在講者投影幕旁,做一個即時分數看版,由聽眾投票,即時反映對演講的評價嗎?(Twitch for talks)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幫忙負責活動的燈光音效,或擔任 DJ 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幫忙活動辦一場完全不一樣的 after party 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負責活動的攝影,並將照片與影片上傳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幫忙做會議的品牌,包含 Logo、網站、粉絲頁嗎?

    - 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幫忙招待外籍講師,規劃行程,帶他們看台灣的美嗎?

    (截止日期:六月30日)

    V 貢獻一個活動名稱與創意創業活動提案!

    * 為何要幫忙 *

    若您提供的活動名稱獲得最高票,將可以免費參與活動,並受邀 VIP 晚宴!更重要的,您將可以永遠對朋友說,這活動是您定名的!

    若您投稿的內容入選,或成為大會志工並負責某項目,我們將:

    - 提供您 volunteer's / speaker's badge,免費參與活動
    - 讓您將您與團隊的夢想,實現於活動中!
    - 大會議程中,您的活動名稱下面,將寫明 「brought to you by ______」,您可以選擇填入您的名字,或您組織、公司、或團隊的名字
    - 邀請您參加 VIP 晚宴,與其他志工及講師互動

    若您成為長期負責活動某項目的志工,則我們會將您加入工作人員的臉書群組,以及討論室中,除了可以認識夥伴,更可以影響會議方向!

    起風了;這個浪潮,就由你,hold住全場!一起,讓這場新創浪潮,乘風破浪下去!

    2015年10月,歡迎您與我們一同來串!

    活動負責人:
    林端容 Amber Lin(經驗:Changee 串串)
    王詩婷 Tracy Wang(經驗:Changee 串串、E+創業論壇)
    Martin Talvari(經驗:Slush 策略長)

    關於 Changee 串串:
    http://changee.org/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eefromzerotoone

    關於 Slush:
    http://mashable.com/2014/11/21/slush-conference-helsinki/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2880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448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574
    http://www.slush.org/

    關於 林端容 Amber Lin:Changee 創辦人、Changee Across 創辦人、Changee串串 發起人,台大經濟系畢業,專長領域:空間經營、育成、創業、文化藝術、社企、創意、行銷企劃。

    關於 王詩婷 Tracy Wang:Changee Across 共同創辦人、Changee 財務長、Changee串串 策劃執行、Entrepreneur+第五屆國際創業育成論壇 總召集人,成大生科系、台大微生物所畢業,專長領域:生物科技、創業、行銷企劃、音樂、文化藝術。

    關於 Martin Talvari:愛沙尼亞人,於芬蘭就學,擔任 Slush 策略長,過去幾年巡迴了 82 國,舉辦小型創業聚會並了解當地創業生態。Martin 擁有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系,Aalt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的學士學位。

    本活動與 Changee 串串、Slush 皆無關,以上資料純背書活動負責人過去之經驗。

    (請按以下連結,建議會議名稱,或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