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經濟系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經濟系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經濟系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經濟系事件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邱志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7.22 什麼是菁英?菁英的責任? 邱志偉,立法委員 最近網路上正在熱烈討論一個議題:「何謂菁英?菁英該承擔什麼責任嗎?」對於菁英一詞的定義,相當複雜,很多人會歸結為各階層或學歷上最頂尖者方屬菁英,這當中也包含了金錢、文憑主義的心理作用在。但我認為所謂的菁英,不須有太多複雜的劃分或...

  • 台大經濟系事件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2 14:56:03
    有 149 人按讚

    2021.07.22

    什麼是菁英?菁英的責任?

    邱志偉,立法委員

    最近網路上正在熱烈討論一個議題:「何謂菁英?菁英該承擔什麼責任嗎?」對於菁英一詞的定義,相當複雜,很多人會歸結為各階層或學歷上最頂尖者方屬菁英,這當中也包含了金錢、文憑主義的心理作用在。但我認為所謂的菁英,不須有太多複雜的劃分或界定,俗語說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在自己崗位闖出一片天,都應當是菁英,這也是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應當具備的共識。但我更想深入挖掘的一件事是,那世俗所謂的菁英,該扛起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嗎?

    一般人對於菁英的記憶,除了必須是在各行各業的翹楚者外,甚至必須有特殊卓越的貢獻。例如棒球,大家會對王建民在大聯盟的表現印象深刻。電影上,沒有人會忘記奧斯卡獎得主李安。但上述這些菁英,從未單純因為成就卓越,就自封菁英。菁英的可貴,不單是貢獻卓著,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相當程度上的相信,不單是天賦或先天資源,若從倖存者謬誤理論( Survivorship Bias )來看,自己也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若以先天資源來論,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2002年曾發表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刊登在《經濟論文叢刊》上。這篇文章一針見血的用統計數據說明,城鄉差距讓一個人光是出生的縣市,就大程度上的影響未來是否將會成為台大學生。

    根據統計,1987-2000年,來自台北縣市的台大學生,占了約56%。以台灣大學的學生來說,在通過大學考試階段上都可稱作菁英,然而光是雙北的學生就屬大宗,我們可以由此反思,若是從小生長在這樣城市的學生是何其幸運?成為菁英的起跑點是否已經高人一等。

    我們對菁英的要求不必然要非常嚴格,但我認為若能成為菁英,要有謙遜、知道自己其實比許多人幸運,進而體認自己的幸運應該要有所回饋,或至少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在許多大時代下的菁英,經常做出許多讓人動容的決定,而成為讓人歌頌的人物。其中謙遜與持續關懷社會是關鍵。例如國學大師陳寅恪,學術表現讓人敬仰,其弟子中山大學歷史系主任劉節深受影響。在文革時期代陳寅恪受批鬥,當外人問其感受,答曰:「我的學問遠不及我的老師,今天我能代替他,是我的光榮!」又如在意外殞命台大校園的陳文成博士,從小就是天才學生,赴美留學後,在美國學界已是閃耀新星,仍持續關心台灣民主,在警總威逼斥責之下,他仍堅持回答:「我一直希望台灣進步。」民主前輩陳定南受美麗島事件感召,棄商從政,放下商場得意之路,締造傳頌至今的宜蘭經驗,其政治風骨更是我們民進黨從政者的標竿。

    或許我們不必然需要這麼偉大,也不是說在各行業或領域的菁英,都非得做出特殊貢獻才能回饋自己的天賦。但要能認知自己的幸運與成功,進而化作善的種子,帶給社會進步力量,這樣的力量不必然是具體行為,甚至只要保持謙遜,就可以形成一種善的循環,能夠體諒不同能力的人,理解關懷不同的事,對這社會都有正面影響。唯有如此,長久以來由各行業菁英領導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好。

  • 台大經濟系事件 在 阮昭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3 12:47:48
    有 303 人按讚

    #五月月曆釋出

    大家午安!過完三天連假,迎來新的月份,歡迎下載新的月曆喔!

    李前總統是台灣民主之父,引領台灣走向本土化,同時也是帶領我進入台大農業經濟系的前輩,曾給晚輩許多台北治理政策的建議,直到現在我仍非常感念。

    五月份也有許多值得紀念的民主里程碑,像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刑法一百零一條修正案通過、#五一九反戒嚴綠色行動、#五二零農民抗暴事件、#懲戒叛亂條例廢除日、#第二次中壢事件……等等。在中國軍事擴張,對台海及鄰近地區持續造成威脅的現在,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

  • 台大經濟系事件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6 12:48:06
    有 37 人按讚

    【書籍介紹】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

    今天是4月6日,也是軍警闖入校園大規模濫捕學生的 #四六事件 的發生日,現在無法想像的日子其實離我們不遙遠,甚至在其他地方也正在發生...透過簡而易懂的漫畫面對過去的歷史,保持思考、持續理解、轉化借鏡。





    #漫畫特色

    《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將沉重的歷史事件,去進行基於史實的事實改編與專業田調考證,且又不失輕鬆易讀的漫畫形式,把台灣歷史事件做為教育傳承般的撒下台灣漫談種子。





    #故事簡介

    島嶼吞噬悲傷,土地掩埋記憶;悲傷不曾存在,記憶只成回憶。

    柯景耀與黎元君在孩童時目睹過二二八時菁英被槍殺的場景,兩人久久無法忘懷。多年後兩人分別進入台大以及師範學院就讀,他們結識許多學長姐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參與社團,而柯景耀也與同鄉玩伴陳碧瑛墜入愛河。

    3月20日,柯景耀與黎元君共騎一台單車,被警察攔下後帶回警局遭到毒打。消息一出後,數百名學生包圍警局,提出釋放兩人以及五大訴求,最終警方只釋放了兩人。隔日,一千多名學生再次走上街頭包圍警局請願,最後警方因人數壓力向學生道歉,但此次包圍行動已驚動中華民國政府當局。

    4月6號,陳誠命令彭孟緝立即逮捕學生,並要求被神格化的傅斯年校長與通盤配合政府的謝東閔院長不要干涉逮捕行動,兩人皆間接成為大逮捕行動的幫兇。

    日後,柯景耀與黎元君在四六事件後分道揚鑣,陳碧瑛也受到牽連。就此,三人走上不同命運的道路……。





    #作者簡介

    製作人|張辰漁

    監製,世界柔軟數位影像文化負責人。長期關注人文社會議題,致力開發具台灣元素且富含想像力之創作,作品含影劇、動漫畫、桌遊等領域。目前推動以台史改作的漫畫「漫談台灣」計畫及以詼諧諷刺的方式談述台灣社會真實脈絡的跨領域創作「社會事」系列。

    編劇|蔡坤霖

    彰化縣大城鄉人,經濟系畢業。曾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獎、磺溪文學獎等獎項。著有科幻小說《萬歲》,為電影《下半場》編劇之一。

    田調|陳力航

    政大台史所碩士,現為獨立研究者,除學術著作之外,亦有多篇歷史普及、非虛構文章。





    #繪者簡介 黃駿

    漫畫家/全職爸爸/語言學博士。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台灣館參展作者。




    #臺灣漫畫
    #漫畫轉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