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一封私訊,有網友詢問我為什麼選擇讀研究所。
⠀⠀⠀ ⠀
去年此刻,我也正準備研所的申請資料。那時看了所有國內傳播所的網站,最後因著簡章裡的這段話,只申請了一所:
⠀⠀⠀ ⠀
⠀⠀⠀ ⠀
「傳院課程以培養可長可久、可對應多種生涯的能力為宗旨。就學習而言,不設立目標也表示學習不再如以往,只是習...
前幾天收到一封私訊,有網友詢問我為什麼選擇讀研究所。
⠀⠀⠀ ⠀
去年此刻,我也正準備研所的申請資料。那時看了所有國內傳播所的網站,最後因著簡章裡的這段話,只申請了一所:
⠀⠀⠀ ⠀
⠀⠀⠀ ⠀
「傳院課程以培養可長可久、可對應多種生涯的能力為宗旨。就學習而言,不設立目標也表示學習不再如以往,只是習得一套固定的知識和技能(如新聞專業)。理想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均應適才適性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而在傳院則意味著每個人都該發展出自己的學程。
⠀⠀⠀ ⠀
教育工作者對於未來想像有時而窮,為了實踐非目標設計的理念,課程定位應迥異於往昔由上而下精密規劃、以教師為主體的課程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環境和選擇課程精神。在這套精神下,碩士生才是課程主角,授課教師是配角。
⠀⠀⠀ ⠀
本院建議的課程猶如套餐,僅供參考,碩生必須斟酌志趣和先前知識,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課程。其次,課程重點不在內容,而在促發學生對傳播事業的想像。」
⠀⠀⠀ ⠀
⠀⠀⠀ ⠀
大學期間,往往不願自己所學在未來僅成為產業後備軍,但面臨生存考量時,仍期望自己不是最低的價。可是我不想被選擇、我不想被定價、我不想走往看得見終點的路。
⠀⠀⠀ ⠀
所以看到這段話時,是被感動的。我好像可以做出產業之外的選擇、可以去探險一條未知的路。雖然這條路看似虛幻,但那又有什麼關係,我如果先過去那裡,一定可以看到更遠的土地。
⠀⠀⠀ ⠀
只是因為很喜歡讀這些書所以來了。
⠀⠀⠀ ⠀
大四這年,我為了補足理論,每週來回台大、政大、台藝大三所學校旁聽。最遠的是台藝大,要換三種交通工具才能抵達。在每週駛往浮洲的列車上,我都會重新想一遍,為什麼會找到這班列車、然後搭上它。所幸我真的都抵達了,晴朗或是下雨的晚上。
⠀⠀⠀ ⠀
變老的第一個徵兆是,開始理解世界上存著好多徒勞無功的事、努力也無法抵達的地方。而這班列車對我極其重要,它是只要願意,就能確認的方向。
⠀⠀⠀ ⠀
因為終於找到好喜歡的書、找到無私傳授知識的老師了,只要能讀著都覺得好幸運。其實也從未想過自己會不會讀的好,只是因為喜歡,所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