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學很難過的來找我,哀怨得很長,不過大抵看起來是快失戀了,所以想求助
那你們在一起多久了呢
還沒有在一起
好吧,那認識多久了呢
今天是第四天
怎麼認識的?
____APP
你確定他喜歡你嗎
不確定,可是我真的認為我們聊天有火花...,他卻不知為何忽然冷淡了。
先說,沒有任何要批...
有位同學很難過的來找我,哀怨得很長,不過大抵看起來是快失戀了,所以想求助
那你們在一起多久了呢
還沒有在一起
好吧,那認識多久了呢
今天是第四天
怎麼認識的?
____APP
你確定他喜歡你嗎
不確定,可是我真的認為我們聊天有火花...,他卻不知為何忽然冷淡了。
先說,沒有任何要批判這位同學的意思,但我想這應該是現代許多人,尤其是學生的共同問題
因為在年輕時,我們都實在太害怕寂寞了
害怕到,我們甚至把寂寞當成一種很可恥丟臉的事情
看電影、展覽、幾乎是看任何東西都一定有個人陪
去旅行、餐廳、哪怕就是享受個美食,若旁邊沒個朋友情人就是丟臉
情人節、聖誕節、跨年等諸多節日,乃至一場其實沒幾顆的流星雨
如若自己一人留在家,留在宿舍,看著朋友的分享與放閃,就更加覺得自己實在悽慘無比
於是乎,為了能夠脫魯,能夠有朋友,年輕時的我們簡直願意做任何事
只要不被他人憐憫,不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可悲,不被當成絕緣人就什麼都好
然而,現實從來不見得能如人意的
班級就這麼小,寢室就那幾個人,系上沒多久就迅速形成一圈又一圈,從來沒人能保障你找的到能知心的人
結論就是逼得越來越多人開始訴諸網路,各種社交網站與APP一個一個的興起,好似每天的抽卡、摘星就是唯一的一線生機
親愛的同學,能夠明白問題出在哪了嗎?
荒謬的不是那些你認為拋棄自己的對方
而是才剛開始聊沒幾句,對方稍釋善意,就以為遇到對的人了,先深愛下去再說
一天內就我想你,兩天我喜歡你,三天我好愛你,四天我們在一起吧,五天蛤?你怎麼可以不理我
六天哭哭我被拋棄了 七天撒優娜拉掰掰,繼續找下一個
飢渴到個性不用管了,適合與否再說吧,不同的一面相處了就知道,反正照片看得過去就先追再說
同時視窗好幾個,用同套SOP在認識人
把感情當模擬市民在玩,好像只要點點數值就會長,多聊幾次好感度就會上升,夠了就能得到幸福
殊不知就算給你釣到了,真相也不過是他想要一個人陪伴,你剛好能跟他聊幾句,本來從來都是你單方的幻想,你是網路工具人而已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多少相處數年的朋友都尚且會走散,聊個幾天就想攜手,認識幾個朋友便想一生
如此你不寂寞痛苦,不總是空虛孤獨,不徬徨找不到方向才怪阿
我有個研究所同學,從美國來台大念書,聊天時他跟我分享,在台灣大抵能適應,可有點他真無法接受
到底為什麼所有人都要一群一群的行動,吃飯要一群,分組要一群,做什麼都要一群人
在美國的大學,本來大家都各自有其目標,分開行動是極其正常的事情,何必要硬湊在一起?
彼此等來等去浪費無意義的時間,還有一大堆無效的社交活動
我覺得這段話,一語就點破了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過度汙名化了一個人
造就了幾乎一整個世代,大家都在孤單,都在徬徨,都渴望有人陪伴
可偏偏當你越急於想要脫離一個人的狀態,你就越容易只是伸手在亂抓就命稻草,越容易碰到不值得的人
越容易把最好的自己給耗盡,越容易變得憤世忌俗,越容易覺得生活好難又好累
說到底,都起因於你太寂寞了而已
聽一句勸,慢慢來吧
無論要當朋友還情人,可以從網路開始沒關係,但起碼要真的面對面好好聊一聊
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希望追求的感情模樣,渴望走道的未來又是什麼
在實際相處中慢慢磨合,慢慢確定,再把心交給對方,真的攜手走一輩子
真實的感情靠的不是可憐兮兮的你怎麼都不陪我,施加人情壓力你該要和我聊,更不是自己感動哭自己
而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從頭到細節都願意接納包容的在乎
之後到一個程度,你不會在意他多慢回你的訊息,因為你明白他肯定會在乎
你不會擔心他討厭你,可以傳給他任何你想說的話與分享,因為你相信他會認真看待
這種日積月累而來的安全感,才有可能替你換來真正的幸福
醒醒吧
聊沒幾天就動了情,那不叫情,叫寂寞
認識不久就要知己,那不叫大方,叫天真
你若沒有耐心去等待一個值得的人,學會如何判別並留下他們
那麼,你只好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會面對用網路換來喧囂後的空虛與孤獨。
_________
樂擎文
#雖然沒辦法保證每封都回到
#但我很樂意聽聽你的煩惱
#可以傳到fb分享喔
@Luke7459,升學/愛情/友情/翻譯,如需聊聊,歡迎傳訊到FB給我,新書限時在博客來特惠中,詳都可見IG自介連結。
台大生機研究所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奔騰思潮》蔣介石的遷台三寶:黃金、故宮、人才(楊渡)
最近因阿富汗政權崩潰,總統帶著美金大逃亡,引發熱議。越南阮文紹、菲律賓馬可仕重被論及。台灣政壇不甘寂寞,蔣介石1949大撤退,也被對比為「1949帶著黃金大逃亡」。
要對比來看也可以,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你會看見蔣介石最為奇特而超越歷史的一面。
蔣介石帶給台灣有三寶:黃金、故宮、人才。
蔣介石確實從大陸搬走黃金。第一趟搬走二百萬兩黃金,佔中央銀行黃金存量的一半,時間是1948年11月30日,當時徐蚌會戰(大陸名為淮海戰役)還在打,國民政府雖然敗局已定,但戰爭打到1月才結束。更何況,長江天險還橫在中共眼前,蔣介石居然已經開始把黃金遷移到台灣。其後陸續遷台的黃金,加起來總共有四百多萬兩。
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但在戰火中,數百萬軍民的遷移運輸,戰爭物資的需要,各種陸海空軍種的使用,最後所剩不多。1950年6月,蔣介石下令所有運回台灣的黃金,全部繳回國庫。而依據台灣銀行的資料,這時繳回的黃金有108萬兩。在舊台幣大貶值之下,新台幣的發行,就是靠著這些僅剩的黃金儲備,才能穩住大局。
第二寶是故宮文物。第一批起運時間是1948年12月22日。遷台文物合計:故宮博物院320箱,箱裡有3409件文物;其中古物295箱,圖書18箱,文獻7箱。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則有220箱。同時運送的,有中央圖書館的珍本書60箱,這次主要是以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擁有最珍貴的甲骨與金石古文物。此外還有外交部重要各國條約檔案60箱。其後又運了兩趟。
這些國寶有多貴重呢?2013年,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亮相,起拍價是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阿富汗總統帶走的1.7億美元,也不過米芾的六幅畫作而已,而故宮米芾的作品有七十一件。更不必說朗世寧的畫作動輒上億,而故宮有六十四件。其它的無價之寶更難以估計。
有了故宮,台灣終能因保存數千年文化瑰寶,具有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故宮也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然而,蔣介石帶給台灣最重要的國寶,是人才。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開打之日,蔣介石就預感不妙,他召集朱家驊、傅斯年、陳雪屏等人開會,討論如何「搶救學人」,以避免學者為戰火所波及。
1949年大撤退的時候,陳誠為避免來台難民過多,無法負荷,因此規定要一定級別以上的學者、教師、公務員等,才發給入台證。因此1949大遷徒來台130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三十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的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等,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一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甚至小學,都成為流離世代棲身的去處。
這些人才,包括了被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國畫大師、國學大師等。還有後來成為大家的齊邦媛老師(她曾到台中一中任教)。一時俊彥進入台灣中小學,為青年學子啟蒙,那是何其幸運的文化盛事。
我寫《有溫度台灣史》的時候,細細回看這一段歷史,都不禁為蔣介石感嘆。此君在世局尚未全敗之前,預先安排退路,黃金、國寶能安全撤退台灣,已屬稀奇,最重要的是,在那流離亂世,居然沒有忘記對人才的重視。這是何等胸襟!
台灣因為他的長期戒嚴與連五任總統,批判他的不民主,但相對的,他竟能在數百萬大軍慘敗撤退,整個大陸喪亂的危局之中,沒有灰心喪志,仍不棄不餒,繼續奮戰,保有台灣為基底,重建台灣,再起生機。這種意志力,絕對是古今少有的。
不要把蔣介石等同於那些流亡者,他為台灣帶來三寶:黃金、故宮、人才。黃金、故宮,都交給國家;而三十萬人才大遷徒,為台灣帶來文化根底,更是任何流亡政權做不到的。
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在兩岸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絕對無法有定論。因為他是造局者,而這一局內戰加冷戰的「雙戰格局」還未結束。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只能期待於未來的大歷史了。(作者為自由作家)
台大生機研究所 在 施純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39/5470452
近來許多朋友問到這個問題,紛紛過來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轉貼以下的說明,補充一下想法。
1.所有因為新冠病毒肺炎致死的案例,當然會有一定比率是因身體虛弱,遭受其它二次感染例如肺炎鏈球菌侵襲而亡。這部份可能會因打這項疫苗而受益。
2.疫苗要自費,大家要衡量自己的荷包一下。
3.其實在新冠流行之前,就有推薦老年人打這個疫苗了,50歲以上肺炎發生機率會漸漸升高,打一劑保護個十年也不算很貴的投資。
台大生機研究所 在 陳歐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賀謝政佐榮獲全國十大神農 🎉
#一段堅持與信念的故事 ❤️
歐珀於昨(5)日拜訪謝政佐先生,在對話中聽見他一路走來的信念與堅持💪,歐珀很感動,也藉由今天這個機會來分享他的故事。
謝政佐先生具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及水產養殖技師🦐的背景,於外國從事養殖技術的輔導。在人生勝利組的光環下,為了分擔家中重擔與產業發展的未來,放棄國外高薪,回到壯圍接手家中養殖事業。他的專業與熱忱,在父親傳承經驗下研發改良出新品種「文心鮑」🎉,成功翻轉下滑中的九孔產業,讓家鄉荒廢的養殖池重新燃起生機。
「我是九孔養大的小孩,現在要負責把九孔養大」謝政佐先生😊笑著說,歐珀很開心在細雨綿綿的晚上,聽到有溫度的故事,他為實踐心中的信念,放棄高薪,在築夢的過程中,用堅持的態度克服難關,歐珀希望透過分享,讓我們找回對生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