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物理系特殊 選 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物理系特殊 選 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物理系特殊 選 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物理系特殊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老同學寄來的讀書感想 今天稍早接到老同學寄給我的「讀書感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韓宜博士很多年前和我一起經由教育部特殊資優輔導計劃保送上台大物理系,後來轉向財經及企業管理,當上教授,現在還和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顧佳一樣,經營高品質有機茶葉的事業,她的簡介列在文章後面,讓讀者認識她。大學畢業後,大...

  • 台大物理系特殊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5 04:20:42
    有 882 人按讚

    老同學寄來的讀書感想

    今天稍早接到老同學寄給我的「讀書感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韓宜博士很多年前和我一起經由教育部特殊資優輔導計劃保送上台大物理系,後來轉向財經及企業管理,當上教授,現在還和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顧佳一樣,經營高品質有機茶葉的事業,她的簡介列在文章後面,讓讀者認識她。大學畢業後,大家都忙於進修、工作、家庭等,二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聚在一起聊聊。這次新書一出版,老同學不但馬上閲讀完整本書,心中感觸很深,立即寫了「讀書感想」,還多買了八九本新書來分贈親友。非常感謝韓博士的支持及鼓勵!

    =====
    李宗恩醫師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讀後感

    韓宜博士

    前幾個星期才和我在英國幫我調整骨骼的大師Barry Pluke和他傳承的兒子Benjamin Raphael Pluke談到人體和重力的問題,討論到西方醫學不承認重力對人體的影響,我當時提到了在美國矽谷及華人圈以中醫赫赫有名的台大物理系同學李宗恩,於是我們開始討論中醫及許多東方傳統醫學與物理的關係,難怪一位懂物理的優秀同學可以把中醫融會貫通到極致!幾小時後,在物理系群組得知了李醫師新書要上市的消息,我馬上跟大師和所有在現場的朋友分享這個好消息。可惜他們都看不懂中文,而這也凸顯了即使西方有很多想要在中醫上面精進的有心人,若無相當的中文基礎,難以深入探討,更不用說在西方主流醫學上能夠有辦法取得任何的發言權。

    然而,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李宗恩醫師,大學後即赴美深造並長年居住矽谷,這本中文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至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是一位在西方土地上發揚與實踐中醫的世界級大醫師,以多年的各種案例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癒成果,讓全世界各地的中文讀者可以最科學邏輯的思維進入中醫的大門。

    我從小在台北長大,從小到大看病都是去西醫,前公公也是知名的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及前連戰副總統的家庭醫生,為什麼這十年來我選擇完全拒絕西醫的醫療?

    當年我三歲大的女兒突然跟我說他背痛,我不想要他從小穿著矯正鐵衣,於是有位朋友介紹我去給中醫看,當時我也如同李醫師書中寫的很多人對中醫的刻版印象,認為中醫不科學、不可靠、江湖術士…..但我沒辦法之下,開始到處問人。

    『中醫是五千年人體試驗的結果,人類知識有限,如何能對不知道的東西說他不科學?』第一次在波士頓與一位在知名西藥廠當研發主管的朋友討論西藥和中藥的事情,他接著說『中藥是複方、西藥是單方,中藥一次可以打多個機轉、西藥一次只能打一個機轉。我們想要從中藥裡面得到有效成分去研發西藥,就算投入了巨額經費,也只知其中一兩種成分,你怎麼可以說中醫和中藥不科學?我們人類的知識太淺薄了』。這位高中老朋友給了我很多觀念的糾正。

    在我父親去世前一週,我和母親被台北榮總的主治醫師請到房間,他打開電腦給我們看一些難懂的數值,說『因為你父親的肺積水造成感染,我們給他用抗生素,但是他又不能喝很多水以免產生更多積水,所以腎臟的指數一直上來,預計下週就會出現紅字……』。我母親一直哭,我很生氣的問醫生說『你們早就知道會這樣的,不是今天才知道,為什麼先前一直跟我母親說你們可以治?現在擺明了就是你們沒辦法治!為什麼不早一點承認,好讓我母親可以接受我建議的中醫及第三類醫學的治療?』

    如同波士頓的朋友所強調,多重問題根本不可能透過西醫和單一的西藥去處理,就算不同科別的西醫會診、聯合用藥,所有的西藥研發過程與上市許可都是嚴格控制在單一機轉上,無法對交叉效果去作預測。

    父親的喪禮上,我沒哭,因為我還在生氣。到現在,我也很少哭,因為我還沒生完氣!一直等到看到李醫師的這本書,我才大哭,中醫和中藥一直被包括華人在內的台灣人所不信任,這本書至少得到了一次平反的契機。

    但誠如李醫師書中提到許多人的困惑,甚至有些有名的中醫也是故弄玄虛以賺錢為目的,以致中醫背負了許多罪名。『中醫有沒有效?你看了以後自己身體會有感覺。感覺變好,就是有效,如果兩三天都沒感覺,你就再換一個中醫』我在洛杉磯UCLA醫藥管理畢業的表妹建議我。

    就這樣,我與朋友介紹的一位台中的中醫師結緣,到最近這十年來,我感冒也看中醫,如果症狀很輕,一帖藥下去就好。後來我每天忙事業和學校,有一天下課後我突然暈眩,學校叫救護車來,我在救護車上要求把我送去中醫,醫護人員說一定要把我送到西醫的急診室,結果檢查搞半天弄不出所以然(我本來就知道會是這樣),給我打了一瓶點滴後,放我離開,我就直接去找中醫,他幫我緩解幾個穴道,躺了一小時後就恢復了。這也凸顯了在現代醫藥制度下,甚至在台灣這麼多優秀中醫的環境裡,我們沒有辦法完全選擇自己的醫療方式。回應到李醫師開頭寫的新冠肺炎可以100%用中藥醫治重症甚至預防的成功經驗,世界各國甚至包括台灣防疫模範生是否可以讓患者選擇使用100%中醫的治療?這真的不是是非題,寧可花大錢用昂貴的西醫西藥,讓醫護人員疲於奔命,讓重症無助地離開,我相信是中西方醫界的發言權位階問題,更是各國政治角力的問題。

    借用洛杉磯表妹說的,如果西醫和西藥無法改善,為什麼還要繼續去?

    我不能理解的是,我們總是覺得西方先進國家一切都科學,從小被洗腦,但有腦子思考的人,為什麼不問上面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一直在西醫拗下去?這就是我在台北榮總生氣的原因,台中的中醫幫我爸爸治好中風,可以下床自己走動,當時也是因為在台北榮總請我中風的爸爸出院時,醫生跟我說『你父親就是要這樣躺一輩子了….』在我母親絕望下,他們願意『試看看』我說的中醫。中醫總是在西醫沒辦法下,成為那最後『試看看』的選擇,好,我也認了,但是已經幫我爸爸治好中風的醫師,為什麼我的母親和妹妹卻在最後還是要選擇那個從來就無法治好爸爸的台北榮總?

    後續,我也因此接觸到第三類醫學,每週固定去給一位老先生治療,這位老先生精通易經八卦和氣功,其實身體有很多西方醫學檢查不出來的問題(像是我的暈眩案例),是『氣』不通暢造成。我一直和這位老先生討論各式各樣的這些課題,讓我領悟到許多事情,其實中醫就如李醫師說的『宏觀』,人體是一整個系統,無法用西醫的『微觀』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頭痛可能是其他的原因造成,就像我長期開車跑農場,坐骨下半身很容易痛,但是那是因為我本來就有脊椎側彎曲問題,導致長時間坐著開車時更加壓迫,不是坐骨本身的問題。李醫師在書中寫到的許多案例,看似表象是什麼問題,但其實另有其因,都是同樣的原理。這就是西醫『治標不治本』,大家從小都聽過,但你有沒有認真想過?尤其人過中年有很多是西醫儀器測不出來的病,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經驗。

    長期跑農場,我深信健全的生態平衡是最好的永續。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西醫的微觀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失掉生態系的平衡!就像我父親最後腎衰竭離世,絕對不是他的腎臟有問題,而是他的身體生態平衡嚴重失衡造成的。

    同樣的,新冠肺炎致死?新冠肺炎就算是世紀瘟疫,也只是身體失衡的一個促動點,和其他流感致死沒有兩樣。至於為什麼要獨厚『新冠肺炎』?為它封國封城、為它隔離、為它在家工作、為它放棄人類文明的基本尊嚴……明明中醫有有效的治療甚至防範方式,卻仍然蒙閉眼睛,告訴大家什麼西藥、什麼趕鴨子上架的疫苗?

    這就是我母親和妹妹當年眼看著我父親在西醫的治療下,愈來愈糟,卻仍然不承認他們選擇的錯誤,直到今天,他們還是相信西醫和西藥的『科學』。

    以李宗恩醫師深厚的『科學』訓練背景:台大物理系、史丹佛電機博士、矽谷科技新貴…..。他這樣有多重紮實背景的中外知名中醫寫出來的書,希望能取信更多曾經不願意面對中醫科學和有效五千年人體試驗的事實。我在英國有許多朋友也是寧死不打COVID-19疫苗、更不會去NHS(UK N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的。我一直相信,中醫會在海外發揚光大,因為華人自己很難相信自己五千年的智慧累積會比西方更科學,因為我們的知識太有限了。所以,從李醫師的這本書開始,讓我看到了『中醫史丹佛』的未來!加油!

    作者簡介

    韓宜博士,Dr. I Han,畢業於台大財金系與經濟系、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國際管理碩士、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博士,目前任職於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並為亞格農時尚社會企業創辦人(Agra Boutique 亞格農時尚),協助台灣小農手作精品,以Taiwan Tea & Co.品牌進軍美國和Formosan Farms品牌進軍英國與歐洲市場(www.taiwanteaco.com, www.formosanfarms.com.tw)。代表著作Soci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in Taiwan為紐約Palgrave Macmillan邀請出版,十多年來專注於台灣農業、農村偏鄉社區、弱勢農民的研究、教學、輔導,近年研究與實踐皆以農村永續環境與商業模式,和女性社會創業為主軸。
    =====

    http://andylee.pro/wp/?p=9270)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博客來 https://bit.ly/05100135-B
    誠品 https://bit.ly/3ocbxvw
    金石堂 https://bit.ly/3nruSsq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5100135

  • 台大物理系特殊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7 22:00:19
    有 922 人按讚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孩子會成長 #我們也會成長

    我身旁很多朋友看著娜娜這將近三年的成長,一直認為她是很有安全感的孩子,而我們也給她足夠的信任。

    朋友看了這本書『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認為我和娜娜的關係是很好的正面例子,推薦了我看這本書,看完也覺得非常的有共鳴。反思我和奶爸的童年,雖然都在台灣,但兩個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下生長出兩種很互補的人格,我們可是所謂的焦逃配(焦慮型+逃避型)。有機會再分享我如何讓逃避型(八成不知道自己逃避)的奶爸走上自我探索的諮商之路。不過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和奶爸都在台灣教育界待過十年以上,所以對學生教育這塊還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戰經驗。

    遇到自己要當爸媽的時候,其實還是常常感到不知所措,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在教養孩子這條路上,我和奶爸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我們的努力主要是很符合這本書中所說的『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童年』。有意識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例如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媽媽)還有想要給孩子更健全的心理發展,是我發現懷孕的第一時間,也就是看到驗孕棒有兩條線的隔天,立刻去網路上找諮商師。

    書中提到從研究分析結果可以看到敘述童年經歷條理分明,體諒父母苦處的受訪者,多半呈現安全依附,不論他們的童年是否經歷過困境、創傷或喪失。透過刻意練習或諮商習得,『理解自己的人生』可以形成『爭取來的安全依附』(earned secure attachment) 再將安全感傳呈給孩子。

    我自己的例子是,在民國70年代的時候,在我居住的澎湖鄉下,普遍的爸媽信奉著『不打不成器』『父母是威權』的教養方式,爸媽皆為國高中老師,更是背負著極大的教養壓力。不只父母,老師都可以隨便體罰孩子,應該是共同的童年記憶啊。那年代,當老師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定的標準:例如前三名加個才藝就是基本配備,不然就會被外界的人酸言酸語。當我是青少年的時候,曾經叛逆過一陣子(大概就是國中開始交男朋友沒斷過、高一考過班上10幾名、頂嘴或著是偷擦媽媽的口紅),在那個封閉的社會下,可能媽媽也很擔心我會長歪去當酒店小姐之類,所以只能用體罰或是言語上的刺激來讓我回心轉意,爸爸走另外一派,就是走獎勵派,一直叨唸反覆強調要我『獨立』思考的重要。

    結果論來說,我們家三個孩子都算有自己的領域和發展,妹妹加州理工博士畢業現任美國小長春藤某大學的物理系助理教授、小妹台大心理系畢業現轉跑道當中醫師(目前實習中),我是家中較叛逆特殊的孩子,算是跟父母衝突最大最多的,也是一路亂跳從教育系跳到歐洲文化所再到英國文創領域念博士,中途打工什麼都做過,最後在異鄉創業,近期還因為疫情失業。

    回想兒時,每天哭哭鬧鬧,雖然有了當時很普遍的體罰,但是爸爸媽媽其中一方還是有大略讓我們養成書中提的幾種能力,但信任、尊重其實是我小時候很缺乏的。接觸諮商後我強大多了,知道了即便長大後,都還是可以回去修復童年。我這幾年從不諒解到體會父母的苦心,到超越過去的經歷,自我教育到現在。即使焦慮不安還是有,但大方向抓穩還是可以往想要去的地方邁進。

    諮商的第一年(就是我懷孕的整個孕期),我深刻的探索了很多童年的議題,自我對話的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提升,嘗試去理解體諒自己媽媽當時的極大的苦處(沒經過她同意我也不分享這一塊),發現了父母的困境不是我能想像的。七拼八湊把片段的童年回憶梳理整齊,重新去和自己童年當時被時勢所逼的一些不愉快,便整理了好自己要當怎麼樣的媽媽,給孩子怎麼樣的童年。

    書中提到透過教養孩子也是父母一個反思、理解自己的人生成長。運用TRICK的理論,來培養孩子以下五種能力:

    T-Trust (信任):敢做自己、勇於冒險、敢挺身面對對抗不公義。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信任孩子踏出的每一步。

    R-Respect (尊重):尊重孩子是獨立且不同的個體,他們有自由意志,幫助孩子發掘孩子本身的天賦,支持孩子尋找自己的路。

    I-Independence (獨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下,自己獨立化解逆境、挫折的人生,接受自己本身的樣貌。

    C- Collaboration (合作):鼓勵孩子討論、加入決策、一起制定規範,不是盲目的聽信權威,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K-Kindness (善良):善良是待人處世的基礎,包含感恩與寬恕、成為有正面影嚮力有貢獻的人。

    有時候,我和奶爸會常常討論看的心理學或自我對話諮商系列的書,因為我們倆個現在可以『有意識』的針對某個議題去深度對話,有時候太了解對方在什麼自動開啟無意識的『防衛模式』。

    幸好在教養上,我們倆個都是屬於透過長大後『理解自己的人生』而爭取來的安全依附。不然以前他抽離(習慣被父母情緒忽略)我過度完美主義(認為好才值得被父母愛)。

    看著書中的分享,再看看我們與娜娜的相處,覺得我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特別是信任、尊重還有獨立的部分,我們下了很多功夫,娜娜也很快樂很有安全感,回想起來就是滿滿的感恩。

    我知道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教養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和挑戰,但是永遠記得要先反思、理解自己的人生,才能真實的陪伴孩子成長。

    不要忘了,孩子會成長,我們也會成長。祝福。

    #成長是一輩子要走的路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好書推薦: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天下讀者俱樂部

  • 台大物理系特殊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14 21:05:46
    有 304 人按讚


    跟著有話好說,征服宇宙!
    【#有話好說】2019.05.15(三)
    節目連結:https://reurl.cc/by5E3
    .
    上個月,人類第一次成功捕捉了黑洞的影像,你是否也在螢幕前上跟風看直播?
    .
    看完直播還是似懂非懂?黑洞到底是甚麼?這次科學跨國合作有甚麼特殊意義,台灣科學家又扮演甚麼角色?
    .
    明天晚上,有話好說邀請三位重量級來賓,跟大家一起回顧這個關鍵時刻,也分享這項非凡的科學工作:
    .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陳明堂
    👉設計建造台灣第一座宇宙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
    👉北極第一座天文望遠鏡「格陵蘭望遠鏡」建置計畫主持人

    👤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 #羅文斌
    👉EHT影像處理團隊中唯一的台灣人
    👉負責黑洞資料校正與成像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 #孫維新
    👉台灣科普推手
    👉台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
    5月15日(三)晚上八點,鎖定公視13頻道或有話好說臉書專頁,和有話好說一起來科普一下,征服宇宙!

    #信聰的挑戰
    #小編文組先認輸
    .
    🚩 八點有話好說,帶您深入分析
    💬 歡迎一起收看臉書直播,參與線上討論~
    🖥️ 有話YT https://www.youtube.com/c/PTSTalk
    📱有話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