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法律系日常
📍|平常怎麼上課的|
▫️正課基本上不點名
基本上是不會點名的,也比較少有功課或報告,學期分數大多是「考試占100%」,所以要不要來上課就看個人!(有時候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的時候才會發現,同學原來你也有修這堂課喔⋯⋯)但除非你真的...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法律系日常
📍|平常怎麼上課的|
▫️正課基本上不點名
基本上是不會點名的,也比較少有功課或報告,學期分數大多是「考試占100%」,所以要不要來上課就看個人!(有時候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的時候才會發現,同學原來你也有修這堂課喔⋯⋯)但除非你真的很聰明可以自己讀跟抓重點,必修課大家基本上都會來。
▫️佔位置刷一整排
如果是熱門教授開的課,上課前10分鐘踏進法律系館的教室大概只剩中後排的位置,甚至會沒位置,除非你有朋友幫你「佔位置」,沒錯法律系人們上課最常做的就是佔位置,有時候會發現一整排10個人的座位整齊的排好一張一張單薄的活頁紙,甚至是一支筆(有夠敷衍)!最荒謬的一堂課目前大概是大一陳聰富教授開授的「民法總則」,記得那個時候是早上九點十分的課,如果你以為你提早半小時或是一小時已經足夠那你就錯了!那時候甚至驚動我們系館的警衛,因為一群人早上6.的時候站在鎖住的系館外面等著進去佔那節課的位置。
▫️教科書「百花爭豔」
大家都知道法律系很注重「思辨」或是「論述」,所以導致很多答案都沒有「唯一」,有時要認定一種法律行為就會有各種天花亂墜的學說(多數、少數、實務見解等),所以其實上法律系的課大家並不會有「統一」的教科書!如果該堂教授剛好自己有出書,那大家通常就會選教授的那本書,但如果剛好沒有,有時教授就會在課堂上列出自己推薦的幾本教科書,然後讓我們自己挑。我們要不就是詢問上一屆的學長姐或朋友有沒有推薦的書,要不就是會自己跑一趟書局,然後把教科書都翻翻看,看哪一本的排版啊或是見解自己最喜歡!
▫️助教課
大學的課基本上會有助教協助教授處理一些行政上的事情、宣布考試、準備講義等等。跟其他系和一般通識課不太相同的是,法律系的課基本上助教都會是碩士生,因為針對必修等「助教會有課輔時間」,並不是為了跟不上進度的人準備的補救,比較類似助教會自己編講義,整理這堂課教授所教的重點。法律系考試都是以實例題為主,但是教授並不會在課堂上教導如何作答,因為這樣會上不完,助教這時候就很重要了,因為助教會教導我們考試的架構、如何開標、以及如何回答才能抓住考題的爭點等等!我自己覺得助教課對我來說真的超重要(很像大考前的那種考前衝刺重點整理),還記得去年12/30整棟系館每間教室都在上助教課(可憐的我們)。
📍|臺大法律系的一些冷知識|
▫️一些特別的另類傳統
可能因為我們系上的教授都是法學界的權威,教科書通常也都是系上教授自己寫的,大家多少都會有崇拜,在學期末最後一節上課的最後時,大家會超有默契的一起鼓掌,如果是特別喜愛的教授,甚至會有人拿著教授寫的書衝上台請教授簽名以及合照!
▫️讀書會
有時學長姊會開讀書會給學弟妹,針對不同議題討論,但最誇張的是大三的寒假,大三學長姐會搶已經考上國考或研究所的學長姊開的讀書會(真的是用搶的要瘋狂密學長姊),為的都是想要聽聽學長姐們的讀書方式或是重點整理等等!
▫️只有期末考
沒有小考、很少科目有期中、也很少會有報告,所以每次考試都是一本一本在考,教授會覺得這樣回答比較有架構,也能考比較多整合性題目(之前最可怕的是期末100%,一題100分然後寫2個小時,真的是超級無助)
📍|關於系上的氛圍|
▫️ 一個相當龐大的系
雖然法律系表面上有分三個組(財法、司法、法學),但課都是不分組上課,意思就是那個分組只是分表面的,並不會因為你是什麼組所以上不同的課,大家的課都是一樣的!如果算上雙主修跟轉系的人,法律系基本上一個年級有將近200人!是一個人數相當龐大的系,而且法律系很少有課會分組報告,上課也不需要點名,所以基本上真的蠻難認識到系上所有的人⋯⋯ 自己讀到大二後會覺得法律系很像小型的社會,會有各自不同的小圈圈,大家也都有各自的目標!雖然會在辦活動時認識不少人,但其實也只佔了系上的1/10的人吧XD
📍|讀法律系的感覺|
結果發現前面說的好像都是有關課業的東西XD,不能否認的是法律系真的是一個以「讀書」為主的科系,因為未來的出路啊什麼的前提要件就是要先通過「國考」,而國考範圍就是大一到大四的必選修,如果沒有通過國考的話即使是台大法律系出來也沒有比較加分⋯即使未來不想進入公部門,取得律師資格也是未來找工作的入場券。但自己其實讀到目前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讀書對於法律系來說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參加大學的各種活動、在空閒時間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外系的課、甚至加社團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身邊有很多很厲害的人不僅是卷哥卷姐,同時也身兼活動跟營隊的好多幹部!所以我覺得是一個很好學習如何兼顧課業跟活動的地方~
台大法律系分組 在 蔡易餘 家己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羅秉成政委近期兼任發言人,身負重責大任,但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實是嘉義鄉親,更是我嘉義高中的大學長,而在擔任政委時,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政策,清楚表達政府的態度與立場,邏輯與條理清晰,相信日後做為行政院發言人,一定能清楚說明行政院的相關政策,讓民眾能瞭解政府的具體作為。
羅秉成政委是台大法律研究所公法組碩士、政大法律系法學組學士畢業,在106年9月接任政委之前,曾執業律師27年,並兼任法律扶助基金會董事長丶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以及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一分組召集人,擁有絕對的學養及豐富的法律經驗,成為了一名專業人士
行政院發言人是行政團隊的門面,也代表著政府與社會國人溝通的重要角色,他期待羅持續整合各部會發言人系統,將複雜的政策論述、艱深的法案內容、各項福國利民的措施及成果,皆能轉化成簡單、扼要,並清楚的說明,讓民眾一聽就很清楚,一起期待羅秉成發言人的表現!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cna.com.tw/amp/news/aipl/202102180102.aspx
台大法律系分組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柯建銘總召對國民法官法的朝野協商發言節錄7/2
關於參審、陪審制,柯建銘總召在7月3日的朝野協商進入逐條前,花了將近半小時做總結,不厭其煩地一一答覆所有人質疑,非常懇切、精彩,令人感動。完全可以體會出他對台灣、立法院、民進黨的熱愛與付出。不要說法案了,就算是高度專業的司法制度,恐怕也沒比柯總召了解的立委。
柯總召首先告訴林為洲,民進黨不是不妥協,而是堅持理念。本來反對陪審的國民黨,現在卻突然說支持時代力量版的陪審制,但陪審制就是不再討論範圍內。至於林為洲說法官可能收賄、恐龍等問題。
柯總召說,他與馬英九打過官司,最後還敗訴;曾在當證人時遇過惡劣的法官,斥責他不能調整站立的姿勢。縱然個人對法官會有看法,但不會因此就說整個司法制度就怎麼樣。
柯總召說,就是因為經歷過很多,1999年的司法改革會議至今超過20年;他參與過所有法案審查,也仔細看司改國是會議如何討論。他不認為司改國是會議有錯,但負責立法的是立法院,立法院沒有理由照單全收;況且司改國是會議是分組討論,無法落實到應注意的細節。不像立法院,是不斷綿密地討論、修正,最後才能三讀通過。
柯建銘對堅持陪審的邱顯智說,他們與陪審制支持團體談了6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聆聽團體的意見,就算被攻擊,也只是說「我們知道了」。
因為柯總召認為,每個人都有其價值理想的選擇,任何制度都有不同的意見,正義有時候是很難辯證,甚至是很弔詭的。但最後的抉擇必須對人民負責,就算司法院版本也非100%捍衛,還與司法院討論過很多次,要思考黨團立場,也要思考兩個制度的選擇。
柯建銘指出邱顯智所說的日本裁判員制。他表示,日本裁判員制比現在要通過的「國民法官法」更限縮,他們只適用故意犯,國民法官則是納入故意行為加上過失結果的「加重結果犯」。
柯建銘回憶,他這輩子只有一次隨立法院出國考察,是在2016年與立法院長蘇嘉全去日本。除了陪同蘇嘉全,他就想看兩種東西。其中一位是當初推動裁判員制度的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禎一。他特地找了翻譯陪同,因為想了解裁判員制度演變10年的過程,這滿足他一些想問的事情。
後來在立法院公聽會發言的東海大學教授劉芳伶,就是東京大學博士。他與陪審制支持者的對話,確實有道理。
其次是前往自民黨總部,了解他們怎麼推動憲改,進入「憲法改正辦公室」。
柯建銘說,司法改革與修憲,正是台灣這代從政者最困難的兩個政治工程。這也是他十幾年來都在思考的問題。
柯建銘說,他遇到所有法官、律師和民間人士都會詢問「這樣可行嗎?」「陪審制可行嗎?還是參審制比較好?」絕非司法院講怎麼講,民進黨就怎樣。
柯建銘強調,民進黨當然有版本,認同行政院版的部分就支持。審判制度這個問題,光司法院與法務部就有不同意見,民進黨團還在端午節當天,從早上10時起討論了7小時半,進行內部整理,連名稱都改成「國民法官法」。這種調整行政院版草案的情形,比比皆是,因為民進黨團是相當民主化的。
柯建銘對李貴敏說,他不在意外界的攻擊,但必須回應所有人的看法。他說,對於所有人的經驗而言,判決書是非常重要的。他還是很敬重陪審支持者,乃至於許玉秀大法官。
但黨團的內部討論,是經過冗長的程序性處理,非他個人能夠獨斷。民進黨團內部是非常完整、民主化的機制,就連「國土計畫法」也是推翻掉行政院版本。他希望國民黨能夠學習民進黨這樣,認真、仔細地討論所有法案。
對於吳怡玎拿民進黨1999年的行動綱領來質疑。柯建銘說,當時就只是提出陪審的觀念,也沒實際內容;這是對抗國民黨威權時期的內亂外患罪,所以主張類似的審判要有各方面的代表。就是大家不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民主化,時空背景已完全不同。
柯建銘說,德國、丹麥、法國都是參審,而現在的「國民法官法」其實已經納入部分陪審的制度、內容,包括合議庭的組成、選任方式、卷證併送、證據調查等。這是大家努力在台灣找出能夠運作的制度,司法院、法務部也就彼此的矛盾、衝突,互相說服、妥協。
採取國民法官制會有成本的問題,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及法學教育,都要重新適應。陪審一樣有很大的成本,所有制度的改變一定衝擊、有成本,這不限定在金錢上。
柯建銘告訴賴香伶,有看過他們的版本,那就是鄭文龍第5次提出來的,但要納入「反滲透法」就有問題。陪審採取一致決,不要說被收買,而是涉及藍綠問題,即便證據齊全,只要1人反對就無罪,一定舉國嘩然。1個人可以反對9個人,這是少數綁架多數,可以施行這樣的制度嗎?
柯總召最後強調,民進黨虛心接受外界指教。民進黨團挑戰司法院、法務部的地方是外面看不到的,這是非常完整、充分討論的內部處理程序。希望大家共同面對即將啟動的改革。
影音:約12點21分開始
https://ivod.ly.gov.tw/Play/Full/12981/1M/
柯建銘總召對國民法官法的朝野協商發言節錄7/3
柯建銘總召告訴我,他在7月6日上午的總結更完整。確實是更完整地說明參審、陪審,以及實施兩制併行會有什麼後果。值得反覆閱讀、參考。
柯建銘在休息前再次總結,整整說超過30分鐘。
他說,到目前為止的討論是參審性質的國民法官,結果突然插入參審、陪審兩制並行會有什麼後果?他希望大家要有上位的思考,不要見樹不見林。
對於賴香伶又質疑1999年的民進黨行動綱領。柯建銘說,他在1993年進入立法院至今,從牙醫、法律素人仔細觀察,默默在練功;當在野黨時,就想著如何挑戰執政黨;當執政黨時,要如何捍衛執政的核心價值以及立場。所以他會鍛鍊自己,跳到另個思維,假如自己在相反的立場,該如何看待。
他過去是牙醫,現在是牙醫2.0,專門在「虎口拔牙」,就是挑戰國民黨。他強調,自己沒把握的,絕對不敢講。會注意若是施明德、陳水扁要怎麼說,隨時融入各種狀況,這是他的基本為政之道。
包括那天為了「農田水利法」,被人罵「沒有良心」。他都不以為意。他勉勵所有從政者都要這種健康心態,才能跳脫出來。
柯建銘說,這十幾年來都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參與所有法案審查,總是抱持學習、謙虛的心情,不對就要問清楚。因為他們做的任何決定,都會影響到每個人。
他到日本請教過,遇到朋友、法律人或律師,都會詢問陪審制有辦法處理嗎?現在變成兩制並行,大家有辦法嗎?
他說,美國的陪審制,人民有選擇權。但台灣卻要強制這樣做,這是舉世首見的制度。到時候會出現職業法官、國民參審、陪審,全混在一起。這是司改會第5次突然提出來的版本,他當場就質疑,到底要主張內雙軌,或外雙軌?
柯建銘說,民進黨在野時,曾代表司改會提出很多版本;但最終仍須經立法院審查,不是人家拿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當自己很重要,因為這是要負責的。
柯建銘說,美國的陪審制是保障財團,需要龐大的律師團,所以只占3%。大家要思考,台灣同時採取3種制度會怎樣?
首先是法官、檢察官的職權完全改變,訴訟策略完全改變。美國是有嚴格的刑事證據法則,也有量刑科罪準則、標準,台灣還沒有這種制度。
他說,許玉秀有送來刑事證據法則,但真的實施下,就是所有傳聞證據部不算,包括調查局、檢調的訊問統統不算,要在法庭講的才算。再來是量刑的準則,前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在杜克大學就是研究這個,結果被黃國昌抹黑是抄襲,抑鬱而終。直接引進美國的制度,不會美國柑種在台灣成為枳?
柯建銘提醒,還包括不能上訴、沒有判決理由書,完全都是不同的套路。他一直思考不出來,台灣要怎麼來遂行這樣世界首創的併行制?
他指著現場曾為律師的法務部次長蔡碧仲、曾為法官的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與刑事廳長、幾位律師立委,真的會這套嗎?全台灣最懂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人叫做王兆鵬,但他出家為僧了。
這套制度,全台大法律系的教授沒有人可以解決,所有的法學教育都要重改。但這是如此攸關全民權益的制度,可以這樣隨意弄出來嗎?
柯建銘說,這是要對歷史負責的大事。現在要把美國的不成文法直接放到台灣實行,是法律體系要弄另一套邏輯,不但司法院不敢,法律學者也不敢。他請邱顯智好好思考,現在所有爭辯的重點,都是要負責的。他更質疑國民黨,怎麼立場跳來跳去。
他說,要是把「貪污治罪條例」、「反滲透法」所有爭議性的都列入陪審制,不要說法體系,只要從政治邏輯來看,光在藍綠對立下,一人說無罪就沒有罪,這舉國譁然!
柯建銘可以體會在野黨富有對抗民進黨的精神。民進黨當年也是對抗國民黨的觀審制,因為根本行不通。
他強調,台灣當代兩大最艱巨的政治工程,就是司法改革與修憲,其他都是枝節小事。這是影響整個國家的典章制度。所以他當年與馬英九訴訟時,只講捍衛憲政體制,終結特務治國。只是法務部發明了「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柯建銘說,他40年來與陳菊(花媽)一樣,都在戰場不斷挑戰,思考國家要怎麼進步,現在走到這個最難的關卡。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只是說讓人民參與國民審判而已,到目前當還沒逾越分際,所以別說這是總統指示。這不是藍綠問題、不是上級交代的問題,而每個人要替自己負責的問題。
柯建銘舉例,當年許信良當年離開民進黨時說「同事們,我們再見了」。所以司改會的朋友,總是會再碰面的,因為在爭議的題目上有不同觀念,並不代表永遠變成敵人;過去與他們並肩作戰,他也非常激賞;但現在這種大制度,是無法接受他們的。
柯建銘說,未來彼此還是會再見。因為還有起訴狀一本,還有證據開釋三階段改為一階段。
柯建銘請大家想想,如果創造了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制度,那大家不就是世界上頭腦最好的人?但大家還是要回到全民的立場、國家政策的角度來思考。兩制並行這種超變形的制度,居然是最後1個月才創造出來的。
這是在缺乏嚴格證據法則、沒有量刑標準下,要讓律師、法官及檢察官從一輩子學習的法學教育,突然放到另外一個「刑事訴訟法」下。
當然,就算不實施陪審,司法院也該思考證據法則與量刑標準,因為台灣要持續進步下去。
柯建銘說,蔡英文總統2016年講司法改革,大家拍手,因為人民認為我們要司法改革。但是這有個原點,「憲法」98條賦予法院的獨立性;假如有罪、無罪全給素人來判,有無違憲之虞?
柯建銘強調,民進黨希望能把「國民法官法」的每個細節做到很好,所以會在端午節時花7個半小時思考、辨證,決定最終版本。
他說,民進黨不是不願納入好的意見;但混合制就是整個鎖死而無法處理。在野黨因為要對司改團體有交代,所以不斷糾纏;但這裡是有錄影、錄音的,以後的人都會拿出來挑戰,大家可要想清楚了。
影音:10時32分開始到54分
https://ivod.ly.gov.tw/Play/Full/12983/1M/
——
全文取自媒體人曾韋禎臉書
#國民法官法
#國民參審
#蔡英文
#司法改革
#柯建銘
台大法律系分組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升學介紹⎯⎯法律系所篇】
|#瘋校園|Ping|
與其他科系相比,法律系似乎是出路較為明確的科系,而在大學四年的歲月中,幾乎所有法律系學生都是以律師、司法官(包含法官、檢察官)的國家考試為目標,學習專業知識,為之後的考試做準備。而除了國考以外,許多學生也希望能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法研所,鑽研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作為之後從事實務或學術工作的養分。因此,本文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法律研究所的升學方式。
法律學門由於領域繁多,因此到了碩士班之後,就會按照研究領域而分為許多不同的組別。傳統的法研所一般分為公法學組、民事法學組、刑事法學組、財經法學組等等,各校還會依自身的特色開設更多不同的組別。不同的組別分開招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也不盡相同,學生們將依自身的興趣,選擇欲報考的組別。除了傳統的法律研究所之外,尚有如科技法律研究所等不以傳統法律領域分組的碩士班。
近年來,許多法律研究所陸續開設新的組別,供非法律系畢業的學生就讀,如北大法研所的「法律專業組」、台大的「科技法律整合研究所」等等,這些碩士班招收大學就讀其他科系的學生,而這些組別除了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外,亦開設基礎法律課程(多為國考科目),在修滿一定的科目後,一樣能夠參加國家考試。
法律研究所的入學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甄試入學以及一般入學(考試入學),前者大約於每年10月舉行,後者大約於每年2月舉行,而這個時程也緊扣國考。一般而言,律師和司法官的考試分別在8月及10月舉行一試及二試,因此,考生多在研究所考完後,開始複習其研究所入學考試沒考但國考有考的科目,於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後上場應戰。
最後,在這裡提供兩個法律系升學及出路資訊的網站,供大家參考:
1. 法律白話文⎯⎯法律系升學專題
https://plainlaw.me/anthology/lawschoolguide/
2.法途⎯⎯台大杜鵑花節專訪
https://medium.com/ntulawazaleafestival/interviews/home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