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智群律師(klaw),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聞:高雄市長韓國瑜訪美行程,當地時間13日下午參加完全球玉山經濟論壇後,會後有媒體提問他對於「韓流」的看法。韓國瑜認為,「韓流」就是一個代名詞,關鍵是民心思變,過去3任總統都是台大法律系的,但他們幹完後,台灣的經濟跟競爭力基本上已經殘廢了。 韓國瑜提到,自己上一趟去新加坡、香港、澳門後感觸特別...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2 19:14:51

馬國明脫單成功 「明湯戀」成為城中熱話🥳🥳🥳🥳 ❤️❤️❤️ #馬國明 #湯洛雯 #全城祝福 湯洛雯、馬國明這段「明湯戀」自曝光後隨即成為網上熱話,雙方形象健康、陽光、少緋聞,而且他們都話以結婚為大前提,好多網民都期待他們能開花結果。 他們表示已見過雙方家長,湯洛雯爸爸湯鎮宗讚馬國明為人踏實有禮...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7:09:46

提示:這篇文不適合淚點低、較容易有情緒的人看,請確保往下閱讀前有好心情。 . — 「為什麼,你要這麼傻」女孩低聲喃喃自語著 八年前。 女孩高三,正全力準備著考試 女孩在校成績名列前茅,一向是師長眼中的明日之星,認真勤學,奮發向上的模範典型 可以說,在那時的女孩,對於除前途以外的事情,是興趣不...

  •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4 08:00:00
    有 582 人按讚


    新聞:高雄市長韓國瑜訪美行程,當地時間13日下午參加完全球玉山經濟論壇後,會後有媒體提問他對於「韓流」的看法。韓國瑜認為,「韓流」就是一個代名詞,關鍵是民心思變,過去3任總統都是台大法律系的,但他們幹完後,台灣的經濟跟競爭力基本上已經殘廢了。
    韓國瑜提到,自己上一趟去新加坡、香港、澳門後感觸特別多,在2、30年前台灣是老大,南韓都被拋在很後面,這趟去新加坡國民所得將近6萬美金,香港大概在4、5萬美金,澳門國民所得將近8萬美金,台灣人還在2.4萬到2.5萬,「所有藉口都不能掩飾我這句話,台灣鬼混2、30年,「為什麼會這樣,這解釋原因都非常多,現況就是非常多的台灣人在受苦。」

    想法:
    1.這年頭官員講話前都不用看數字的嗎?
    韓總是哪個眼睛看到台灣在四小龍裡面當老大了?
    新加坡跟香港從頭到尾都是一、二名啊!
    平均GDP是台灣1.5倍⋯⋯

    2.真的要嘴台灣的話,也應該用韓國來嘴,
    但是韓國經濟都被大財團壟斷、失業率很高,
    自殺率世界排名第二,
    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

    3.要說香港,固然中國挹注了不少觀光客,
    一個大約彰化縣大小(台灣1/32)的地方,
    一年擠進4000萬中國觀光客,
    (台灣去年觀光人數是1000萬人),
    爆買狂買,真的是「貨出去,人進來」,
    但當地居民有高興嗎?
    中國人把奶粉搶光了,本地人買不到奶粉,
    中國觀光客太火了,
    雜貨店都關了,店面全部租給金飾店、伴手禮店,
    本地人買不到日常用品,
    去餐廳也是要跟中國觀光客擠,
    他們有賺到錢嗎?
    錢都被一條龍賺走了,
    只留下垃圾跟一點點渣給當地人,
    另外中資大舉進入炒房炒樓,
    當地人買房子更困難了,
    你說他們這樣開心嗎?
    如果開心,怎麼一堆香港人移民台灣呢?

    4.韓總說的三個總統任期,
    是2000年至2020年,
    剛好是我這個世代畢業、當完兵開始出來工作的時候,
    我第一個工作起薪3.2萬,4年後調到4萬,
    考上律師實任起薪5.5萬,
    4年後到新事務所拿9.5萬,
    即使是當人家員工,我還是一路加薪上去,
    8年翻了好幾倍,
    我個人並沒感受到什麼不景氣~

    另外我一個好朋友H律師,
    2000年時還是高職畢業的一個工廠學徒,
    說學歷沒學歷,說人脈沒人脈,
    後來插大念法律,當了銀行員、公務員,
    最後考上律師,出來開業,
    現在房子好幾間,
    最大樂趣是
    假日開名車帶家人到五星級飯店渡假,
    喔他還住又老又窮的高雄~

    結語:
    台灣這些年這個環境,
    真正努力的人還是有機會翻身的,
    真正努力的人通常不會管總統是誰,
    或認為政府有什麼義務幫他們賺大錢,
    努力的人找門路,失敗的人找藉口!

  •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 在 千錯萬錯,柯神不會有錯!爹親娘親,不如小英主席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18 13:54:08
    有 63 人按讚


    反核的講道理講不過、拿不出科學證據,那就把擁核打成紅統中共同路人,完全抹紅抹黑。

    風傳媒 李敏觀點:能源政策論辯的紅與藍

    自由評論網3月11日刊登署名 Tim Hsu 文章,諸多不實的論述,近乎不負責任的匿名誹謗。該文用香港城市大學(以下簡稱城大)郭位校長照片並以”學術國台辦主任” 作標題,文中對郭校長以及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極盡誣衊之能事,綜觀全文已經到語無倫次的地步,難怪作者不敢具名,想來該文作者應有「為五斗米折腰」或者須「煮字療飢」的苦衷吧!對於此文本想一笑置之,但該文指名道姓地批評清華傑出校友,中研院院士郭校長,同時也踐踏了清華核子工程系的令譽,作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職責所在實有澄清之必要!

    郭校長倡導科研創新,秉持專業論學,在他的帶領下,城大已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城大2019年QS 全球排名第 55位,超越台灣所有大學) ,公認爲近10年世界進步最多的大學。

    城大力推國際化,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佈的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榜中,該校在「國際視野」一項的評分名列全球第一! 城大高標準高規格的在全球招聘並接受傑出的老師及學生,也包括來自台灣的師生。該校的網頁數據顯示,城大學生來自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2018-19 屆的非本地新生來自29個國家地區,其中臺灣學生有48名,約占新生的2%。城大的教授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其800多名專任教授中,包括至少8個不同國家的院士;新竹清華大學校友有7人任教於不同系所,台灣大學的校友至少有16人。對,就在一年多前,政府決定大幅刪減大學教授退休今後,新竹清華大學有三位優秀的教授 (只有一位與核電領域相關)選擇提早退休,應聘到城大擔任講座教授。「良禽擇木而棲」,能夠有機會到更具競爭力、更多資源的環境拓展與延續自己的學術生涯,是教授個人辛勤耕耘的成果,但在心術不正的文字流氓筆下,居然成為骯髒的政治權謀。

    該評論中提及城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連戰先生!大家須了解城大頒授榮譽博學位的頒授非校長職權,榮譽博士係為表彰致力服務的社會人士,對教育發展有重大貢獻者,須經過校董會公開徵求提名,校董會投票通過,呈交香港特首批准頒授。該校網頁顯示,曾獲頒授城大榮譽博士學位人士包括法國的 Cédric Villani、德國的 Herbert Gleiter、以色列的Ada Yonath、日本的Susumu Tonegawa、美國的John Forbes Nash, Jr,中國的張杰及台灣的翁啟惠、連戰、林百里等等知名人士。這些資料在城大的網頁上都查的到!該評論的作者蓄意的以頒授連戰先生榮譽博士學位來「抹藍」郭位與城市大學!當然,這類的評論出現在立場墨綠的媒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該評論中又以城大邀請郝伯村先生演講及其演講題目來「抹紅」郭位校長與城市大學,殊不知該演講係由遠見天下的提議。大學在思想上本就是百花齊放、兼容並蓄的地方,豈能因邀請了某位講者,或闡述了某個理念就該被貼上標籤。我深信以郭位校長的國際觀與知名度,一定認知政教分離的重要性,不會容許校園內直接間接涉及任何黨派政治。城大每年舉辦約1000 場各種類型的講座,廣邀世界人士分享心得,台灣傑出的藝文團體如「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也是城大介紹給香港各界的一項。如此增加台灣知名度的活動,評論者有看到嗎?

    郭位校長是清華核工系第五屆畢業生,一直非常關注能源與環境的議題,他的第一本科普專書 “核電關鍵報告”寫於他考察福島事故後,在2013年馬英九邀請他在總統府演講前已經完稿。該書由天下文化出版,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在美、日、法、俄分別發行英、日、法、俄文版。一本中文的科普書能有這樣的盛況,台灣應該不多見吧!

    香港沒有核能電廠,但廣東大亞灣核電廠所發的電力80%送至香港,在香港電力供應中扮演重要的腳色,且離香港200公里以內有12部核電機組正在運轉。郭校長認為香港須要有核工的專業人才,促成城大機械工程系核能與風險工程學程學科的成立,研發核能安全、醫學物理與風險工程,培育相關人才,並提供香港低碳能源科技的公眾教育。由於城大沒有核工領域的師資,故在草創時期與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有較多的互動。在自由評論中卻誤以為是系主任的開執中教授,就是數年前提早退休赴城大協助郭校長的。新竹清華大學核能領域的師資會於休假期間赴城大進行交流或授課,或受邀赴城大專題演講與協助指導研究生,這樣的學術互動在大學是常態;城大的核工學科與大陸的核工業具有聯繫,也是理所當然,為了要「抹紅」,這些都成為統戰的一部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明顯的,評論者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

    接下來談談評論者口中的大「清」帝國。63年前,新竹清華在台灣建校時,即以發展核子科學為重點,我們興建了亞洲第一座實驗用反應器,1964年核工系成立,是清華最早成立的二個系之一。40多年過去了,許多清大培養出的核工專業人才,在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崗位為國內核電的發展貢獻心力。現在的清華在更多的領域都頗富盛名,提到清華,也許大家不會想到核工,但是在核電業界,篳路藍縷的清華人可仍然是獨佔鰲頭的先行者。

    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金山核電廠於1977年商轉,在隨後的8年內,陸續完成了另外5部機組。90年代初期,台電公司核電機組的運轉並不順利,跳機頻繁,異常事件不斷。隨後台電公司推動了一連串的計畫,包括加強運轉人員的安全意識,確實做好電廠的維修工作,推動事件的肇因分析,不放過任何改善電廠設備體質的機會,要求所有的工作同仁必須遵循運轉規範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台電核能運轉的績效在2000年已達世界水準,2010年的發電量首度超過400意度,2010年台電公司的核能運轉績效被Nucleonic Week評選為世界第二名。

    台電公司開始推動核能安全化時,也正是大批清大核工畢業生進入台電與原能會工作,而早期畢業的學長也開始擔任中階管理的職位的時候。他們的努力,促成了現在的成果。

    遺憾的是,核能發電從1957年問世以來,一直都是最具爭議性的能源。對某些國家而言,核電永遠是政客手中的棋子,在選舉的操弄下,在媒體的蓄意醜化下,所有核電的從業人員的努力,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掌聲與尊重。

    清華培養出的核工菁英,在台電公司、在原子能委員會與核能研究所的辛勤付出與所獲得的成就,應該是新竹清華大學對這個國家最主要的貢獻之一。

    清華大學核工系的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優秀的表現,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子,作出更多的貢獻,原本就是理所當然,卻被譏為大清帝國。看看我們的國家,過去20年都是由台大法律的畢業生當總統,我們又該如何稱呼台大,如何稱呼法律系呢?

    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是非,不分黑白。「以核養綠」公投獲得近600萬的支持,明確的告訴政府非核家園不是全民的共識,民眾期待2025年以後繼續使用核能,可以避免缺電、穩定電價與減少空汙。但政府卻完全忽視民意,執迷不悟,堅持意識形態掛帥的錯誤能源政策! 「官逼民反」,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已蓄勢待發,執政黨窮於應付,已到捉襟見肘的地步,在所有招式都使盡後,只剩下慣用之抹藍、抹紅不同意見人的伎倆,也許這才是該篇無厘頭評論的背景吧!

    *作者為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原子科學院院長

  • 台大法律系世界排名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11-04 18:50:01
    有 40 人按讚

    葉家興:「青年・力」解放的第一步

    全台灣有150萬的年輕人,在高等教育學府裡就讀。根據《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大學各學系學分之計算,原則以授課滿十八小時為一學分」,高教年輕人每年有9-10個月的時間鎖在課堂裡。
    年輕人的學習與競爭力,是透過上課在教室裡得到的嗎?歷史悠久的美國常春藤盟校,每學期教學時間平均在13-15周。亞洲的近鄰,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每學期教學時間均小於18周,反觀台灣的大學院校,上課時數長,反而競爭力落於人後,全球排名不如鄰近大學。

    最近在台灣傳媒發表的〈大學十三周了沒?〉評論短文,獲得很多朋友與陌生人的反饋意見,也打破我個人評論文章獲得「讚」的紀錄。但我在台大的老師卻告訴我殘酷的事實:不久前,台大教務長曾在教育部的會議中,提案把一學期18週改為16-18週,彈性處理。結果被緩議。行政法規定到這麼瑣碎的細節,不但說明台灣還無法擺脫「教育部大學」標籤,也說明這個制度在設計上,一定程度反映了教育行政當權者心態——家長式心態。

    家長式心態,從一開始就預設,學生不在學校能做什麼?拿漫長假期給他們揮霍青春嗎?事實上,學期漫長,恰恰限制了年輕歲月的時間分配與利用。拿最簡單的說,長達18周的學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國際交流。台灣的學生到國外交換,常常上學期還沒結束,對方學校下學期就開始上課了。對於選擇來台灣交換的國際學生,也有同樣的困擾。我在香港的不少學生,在選擇台灣學校交換的時候,都要徒增很多麻煩的手續,平衡兩邊時間,叫苦不迭。既然我們一直強調國際化,希望更多交流,為什麼不在學期長短放開彈性,讓制度上多一些方便?

    150萬的大學、碩士、博士生,應該有獨立安排自己學習進度的能力,也應該有選擇什麼時段做什麼事的權利。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非常同意,他認為老師上課是為了「提點」或「解惑」,但學習則是自己去下工夫。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理想的大學生。而老師一心想把東西「講完」,也不算是上乘。沒能「留白」的教學,不是大學層次的教學。大學的「教學」與「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己學」的能力。老師把每一門科目的「心法」與「基本功」傳授給學生,然後就各憑本事了。學生與其在漫長學期裡渾渾噩噩,坐等老師輔助,不如自己鍛煉獨立探索的能力。

    長學期不但沒有學習的正面效果,反而可能有反效果。就像歷史學家邱澎生教授在探討中國與資本主義的論文中說:「明清中國經濟只出現經濟總產量增加的『廣泛性成長』(extensive growth),而沒發生單位經濟生產力提昇的『密集性成長』(intensive growth)。」換言之,平均每人生產力呈現停滯,經濟始終未能脫離「沒有發展的增長」(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困境。

    期待增加投入量來增加產量,這種成長模式終將耗盡資源,出現規模報酬遞減的困境。同樣地,教育部官員心目中的「廣泛性學習」(extensive growth),其實可能導致學期長,學的反而比較少。台大政治系教授陶儀芬很贊同,她認為比較台大與美國的學習效率就知道這點,因為不是「密集性學習」(intensive growth),到職場,工時長卻生產力低,台灣再不擺脫這種學習與工作模式,就只能一直代工下去,經濟越來越差。

    以我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學「保險、財務與精算分析」學士課程為例,自2002年創辦開始,雖然每年僅收40多位學生,至今也僅有不到八屆畢業生,但已有50位校友考取壽險精算學會(Society of Actuaries)或產險精算學會(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正精算師。他們在專業資格取得的成就令人驕傲,也超越了我這個老師。據悉,台灣多所精算系所幾十年來加起來的數字,還不如這個成績!

    台灣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鍵,其實不在5年500億能否延續下去,也不在學期到底是13周或18周,關鍵在於教育部能否放下家長式的權威心態,釋放家長式權威的枷鎖,讓各大學更有自主特色。

    12年在香港任教的經驗,讓我有所感觸,把學生們在人生中最精華的幾年,每年還給他們1-2月的自主支配時間,可能是解放台灣青年生產力的第一步,也是台灣高教國際接軌的第一步。

    如果對大學法施行細則做適度彈性修改,讓大學有更大自主決定權,如此對各大學發展特色、爭取國際排名有益,教授們有更多時間從事研究工作,學生們也有更多時間探索教室以外世界、實習、打工賺錢、做國際志工。因此,這個小小一步,也許正是台灣高教競爭力的三贏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