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校務評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校務評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校務評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校務評鑑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恭喜政大母校再度往野雞學店大學邁進! #有交錢就不准分類 #畢業證書保證發給 【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政大今日校務會議,經充分討論並表決後,通過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政大歷經多次校務會議,曾於校務會議總共歷經三次另行成立委員會。在第一次交付委員會時,曾發生一位法律系大四應屆畢業生,在面...

  • 台大校務評鑑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28 20:42:02
    有 205 人按讚


    恭喜政大母校再度往野雞學店大學邁進!

    #有交錢就不准分類
    #畢業證書保證發給

    【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政大今日校務會議,經充分討論並表決後,通過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政大歷經多次校務會議,曾於校務會議總共歷經三次另行成立委員會。在第一次交付委員會時,曾發生一位法律系大四應屆畢業生,在面臨學業退學的同時,於畢業典禮當日在政大跳樓。時法學院院長因此在校務會議上提出學業退學制度殘害學生的疑慮,包括不符合教育宗旨、學生的學習是學習自主、學業退學制度反而干預教師給分考量,也妨礙教學自主等。因此提案廢除。

    由於校方立場,政大歷經兩次交付委員會之後,最後決議放寬。然而,放寬導致退學人數更少,以致於被退學的學生背負更嚴重的污名化。經何萬順教授與法律系同學林俊儒共同撰寫學術論文〈大學學業退學制度的批判與反思〉刊於專業學術期刊《教育研究集刊》,提出在法律面、教育面以及價值觀等三方面的論述後,發現學業退學制度有百害而無一益。另外,何萬順教授亦針對政大學業退學學生的數據,進行校務發展研究,發現學業退學制度無論在GPA、CPR均顯示,該制度並非排除學業成績最差者,反而是恣意訂定主觀標準,以「只要有排除學生就表示學校有在維持學術標準」,嚴重危害學生權益;而事實上,研究亦顯示,完全無法有任何標準可以篩選出「最差勁」的學生,因此學業退學制度並無實益。另一方面,教師教學與研究評鑑,以及研究生的學業成績,都沒有適用同樣的標準以維持「學術水準」,然而大學的學術水準從未因此受到質疑,可見學業退學制度即顯示該制度只針對大學生這一較弱勢的階級,而其中被排除的往往又是更弱勢的:試問哪一大學生或任一人,何嘗不歷經短暫的身心以及生活上的變故,而這為何是被趕出校園的理由?

    近年來全國各大學均基於人權與教育理念,掀起廢除學業退學的討論。政大學生會在去年九月,由師生聯合提案廢除學業退學制度。學生會也在去年九月,連同研究生學會、學生議會、政大學生勞動促進會,共同連同政大教師會、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大學法改革陣線、台大學生會、清大研究生聯合會、台北市立大學學生會、中正大學公共事務研習社等等,共同舉辦記者會,並發佈「反對教育作假」並廢除學業退學制度的理念。而後本案在學生代表也積極參與委員會充分討論後,決議廢除學業退學制度,並提出完整的輔導配套措施。最後在今日於校務會議上,經表決35:23,通過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本會再次肯定政大在校務會議當中充分展現民主精神,同時也再次支持何萬順教授所提出的專業觀點如下。同時也呼籲教育部以及台灣各大學,應秉持教育不應作假,學術水準不應恣意認定的原則,廢除學業退學制度。

    學業退學的迷思:
    1. 學業成績表現最差的學生才會被退學
    2. 學生學業表現不佳的責任全部在學生
    3. 學業退學制度可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4. 學業退學制度可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學業退學的真相:
    1. 學業成績表現相對較好的學生被退學
    2. 學生學業表現不佳也應該究責於大學
    3. 學業退學制度扭曲了學習動機與策略
    4. 學業退學制度導致青春與生命的浪費

    ※2018/9/11政大學生會、政大研學會、政大學生議會、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政大教師會共同舉辦「反對教育作假」記者會
    https://www.facebook.com/NCCUSA4U/posts/1864390943615544/

  • 台大校務評鑑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1-21 12:48:26
    有 473 人按讚

    今天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國立大學校務預算,在場有65位國立大學校長在座,陣仗非常大。由於這幾日台大生物化學所郭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被檢舉論文涉造假,波及最高學府的台大校長,也牽連到北醫大和國衛院,輿論沸沸揚揚,台大楊泮池校長自然成為矚目焦點,雖然楊校長已經開過記者會提出聲明,但見到本尊仍是要再多追問幾句,向楊校長請教對於掛名的4篇論文是否有信心、會不會擔心其他掛名論文再被檢舉?他回應只是擔任共同作者,未涉及造假。

    台大學術論文出事已經不是第一起了,今年一月台大也發生能源國家型計畫的學術醜聞,該計畫研究助理多次抄襲且冒用相關研究成果,當時處理此事的台大學術副校長,現在是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也曾表達「這種學術醜聞,事前很難預防,只能透過事後嚴懲,來警告學界不要以身試法。」但學術論文一再出事,台大是以身作則,還是以身作賊?這些事件已經傷害到台灣的學界,難道教育部對於學術倫理,沒有更積極的作法嗎?

    榮耀之後,該負起什麼責任呢?發生這樣的事,難道要怪學術界嗎?教育部和科技部是否助長學界病態的幫兇呢?不只初任教職、升等要看論文,大學評鑑、爭取政府各種補助也要看論文。引發學術醜聞的助理受訪時也坦言:「彼此幫忙掛名發論文『賺點數』,沒什麼不對,在其他研究機構也如此。」這樣的掛名文化在學術界是否正常?

    台大105年接受教育部補助65億,是金門大學的30倍,也是技專校院內獲補助最多的台北科技大學的6倍。重點是我們高等教育的定位,是要拚論文打世界杯、還是要雨露均霑提升整體教育品質?詢答過程中,教育部也回應,全部給大學的補助經費還比不上一年北京清華的經費,在經費有限的框架下,教育部該怎麼指引高教發展的路徑?唯有定位明確了,預算的分配才能清楚!

    🔸相關新聞
    論文爭議楊泮池遭波及 立委批造假文化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11210077-1.aspx
    教部:大學聘書嚴禁論文量產條款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121002812-260405
    朝野立委 輪番轟楊泮池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119398

  • 台大校務評鑑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3-10 23:22:14
    有 85 人按讚


    半年來推動創新的省思

    管理學家Laurence.J.Peter曾經提出一個很有名的彼得理論,就是:『在升遷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將被晉升至不能勝任的職位!』 。我個人很認同這個觀察,而且我甚至認為在任何組織都會有相同的情形,因此,我常會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在一個我不能勝任的職位?

    接任副校長至今正好滿六個月,是適合檢視自己成績的時機了,以下所寫的原本只是給自己參考,對自己現在職務的檢討。但台大是屬於台灣的台大,也許可讓更多人了解,台大的創新是往哪個方向。整體而言,這段時間內做的滿意的部分,都是很多人幫忙完成的,值得大家多給點鼓勵;但力有未逮、甚至更多沒想到的盲點、不甚完美的做法等等可能也有不少,也正凸顯創新改變的困難,需要更多同仁的協助和大家的努力。

    ************************************************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對產業發展曾有段發人深省的話語,他說:「一般人都高估了短時間內的效益,但一般人也都低估了長時間所造成的效益。」這句話不只在產業發展很真切,套用在社會上許多事務,其道理是一樣的清澈確實。的確,我們常常太寄望於立竿見影的作為,而忘了「汗滴禾下土」長時間蘊釀累積的重要性。

    回首我返校協助楊校長推動校務,至今已滿半年,六個月的時光轉眼而逝。這個星期四(3/6),在2014兩岸EMBA精英論壇的邀請演講中,我用這個題目「從摩爾定律看科技產業競爭力與趨勢」。摩爾定律說全世界的電路工程師們每隔十八個月,就將技術更新一個新的世代,而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就被摩爾定律的脈動推進,以十八個月為一個週期,不停的向前齊步走。這就是現在高科技的脈搏,你我不跟進也不行。所以紐約時報也要感概的說:「永恆不朽的長度是十八個月,所以產品的生命週期也是十八個月」,所以年輕人每十八個月換一個新手機也就不足為奇了。既然一個永恆不朽的世代都只有十八個月,如此算來,六個月已是一個世代的三分之一。

    我半年前返回學校時,是帶著極高的夢想和理想,那時掛念著:教育是年輕人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教育也是台灣能否翻身再創奇蹟的根本。因而懷著滿腔熱血,心裡想的是在大學校園裡努力推動創意、創新、創業的熱情。半年時間不算短了,這半年來,想做的事情到底完成多少,是否有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創意的推動工作想要做的是創意教學,高科技在過去三、四十年間對全世界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網路、電腦、手機讓任何資訊隨時隨地可得。如何善用工具提供學生更能發揮創意的學習環境,是個重要的議題。台大有創意創業學程、教與學研究中心、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有一群肯奉獻、有使命感的老師們,熱心經營各類教師成長社群,我也曾以「我的農耕教育觀」為題和社群老師們共同研討。最近,我更應允擔任台大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俗稱磨課師---大型線上開放課程)計畫的總主持人,協助擴大創意教學之力道,期待我們有更多類似「秦始皇」、「紅樓夢」這種一上線就有三萬多人修的課程。李吉仁主任、周瑞仁主任、葉丙成執行長等教授都全力協助推動。但整個學校有將近三千位教授,似乎離推動台大真正進到全面性的創意教學仍有一大段距離,還有賴台大校內更多老師加入創意教學改進,以指導激勵更多年輕學子。

    創新部份是指推動卓越創新研究。台大師生的聰明才智,無庸置疑,但如何創造一個能讓不同專業領域知識互相激盪,如何鼓舞更多師生願意面對人類社會真正困難的重大問題,開創更多引領人類歷史的重大發明,而不只是寫寫論文升等或評鑑,仍是一項頗為挑戰的工作。我在許多場合一再引用Jim Collins在他《從A到A +》書中所述「優秀是卓越之敵」,期待喚起大家對卓越研究障礙的重視,台大人的優秀應該成為卓越的基礎,而非固守小小成就的自我滿足。希望一邊激發大家願意敞開心胸,走出來與不同領域、不同族群的研究者對談,一邊則設法營造大家能夠自然討論的時空園地。

    幸運的是,這幾個月內,台大已經啟動各校級研究中心的學術交流,主任們能聚在一起談談如何建構優質的研究環境,我們也順利舉行第一次的跨領域菁英研討,第二季的研討會也已在籌備中,希望以後每一季都能有些刺激。十一個學院的院長們開始定期共同就台大學術提升之困難及因應作法研商策略,我們也與學生會正在籌劃「挑戰與突破」系列講座,希望引進傑出人士分享他們這輩子所碰到的最大挑戰,以及如何突破困境。短時間這些作為也許看不出成效,但我希望長期能刺激台大有更多世界級領導性的重大創新,台大內能有許多研究的大師!

    師生的創業推動是最難的一項,但卻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一項工作。因為過往華人的教學歷史中,從沒有一門教學子如何創業的課程,創業家精神也從未在歷史的華文書籍中出現過。所以不只學生對此甚為陌生,大多數老師也對創業家精神所知有限。然而,在現代人類生活中,經濟社會的生活型態已是必須。大學的起源地歐洲,目前許多學校已經明白宣示大學教師的使命便是Teach、Research、Enterprise。台大從2008年起推動創創學程,我們算是國內頗為領先的學程,這幾個月,我們陸續成立台大車庫、台大天使俱樂部,在醫學院更結合Stanford大學醫學院之創業課程成立NTU SPARK Program,希望營造一個讓師生想要創業時,不再視為畏途的校園創業環境,五月一日我們更將專為想了解創業的校內老師們開辦一整天的課程,讓更多老師們知道如何將傑出的知識、科技轉換成對社會的價值創造,未來如果反應良好,應可自然形成校內的創業社群,帶動台大向頂尖創新創業看齊。我很高興台大跨出了一大步,每次聽創業的同學分享經驗,都很令人感動,台大人就是要有些同學能承擔風險追求理想和成就感。

    這半年來,〝創意、創新、創業〞這三件事常在心頭,雖已全力在推動,但與時間賽跑壓力依舊在。仍然有賴所有關心台大、關心台灣的有心人,大家多多費心鼓舞與支持,期待長時間的影響力道能逐漸放大,帶動台灣成為有創意、能創新的美好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