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大放射科主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放射科主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放射科主任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I偵測X光片揪COVID-19 食藥署首度核准【獨家】 2021/5/30 11:17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張茗喧台北30日電)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最新專案核准一款人工智慧(AI )系統,可輔助偵測患者的胸部X光片,發現疑似染疫並且提早示警,有助守住醫院防線。 自去年武漢肺炎(20...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內科主任 蕭世欣醫師 ➡ 台灣肺癌發生率為亞洲第2名,也為台灣主要癌症的死亡原因之一。若年齡55歲以上、有抽菸史、肺癌家族史、常曝露於廚房油煙、高汙染環境、肺部慢性病如肺纖維化、肺結核等,可考慮健康檢查項目加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真的罹病該如何面對?醫生不...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AmberTsa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15:56
《妳可以哭·但別太傷心》 在失去的第一時間,會感覺到無法接受而悲傷不已,而我的乳癌是這樣被發現的⋯ 🌸2019/11/30[發現小肉瘤] 左胸靠近乳溝位子有一顆會滾動的小肉瘤,檢查後為良性 🌸2020/07/24 [半年複檢] 它雖然有變大,但良性 🌸2020/08/24 [喜來登主持] 15:00...
-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07 18:00:11🎉本集來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內科主任 蕭世欣醫師
➡ 台灣肺癌發生率為亞洲第2名,也為台灣主要癌症的死亡原因之一。若年齡55歲以上、有抽菸史、肺癌家族史、常曝露於廚房油煙、高汙染環境、肺部慢性病如肺纖維化、肺結核等,可考慮健康檢查項目加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真的罹病該如何面對?醫生不是說開刀切乾淨了嗎?為什麼術後又會復發呢?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肺癌 #標靶治療 #術後輔助治療 #癌症 #世界肺癌日 #戒菸 #防護 #篩檢 #警訊 #肺癌發生率 #肺癌高風險族群 #基因突變 #肺癌復發率 #術後復發 #循環腫瘤細胞 #放射性治療 #低劑量電腦斷層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19 18:30:02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eon」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乳癌轉移 #化學治療 #門診化療 #化療不用怕
#乳癌 #化學治療 #化療 #放射線治療 #放療 #電療 #標靶治療 #手術 #擴散
#乳癌末期 #乳癌三期 #乳癌四期 #治療 #存活率 #預後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02 08:00:00主持人:詩瑋
來賓:亞東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熊佩韋醫師
主題:胰臟癌 — 緬懷陳定信院士
台灣肝病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定信6/24下午因胰臟癌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消息傳出震驚醫界,尤其他今年3月發現罹癌到病逝,只有3個多月時間,再次凸顯胰臟癌奪命的威力。近年來陸續有名人像資深名嘴劉駿耀、演員李麗鳳、體育主播傅達仁、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香奈兒(CHANEL)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人因胰臟癌病逝;根據衛福部日前公布去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胰臟癌名列第七,有2497人死於此病,死亡率為10萬分之10.6。胰臟癌為何來勢洶洶?為何難以提早發現?為何治療不易?讓熊佩韋醫師告訴你!
新聞來源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07.03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 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 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 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 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
•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偵測X光片揪COVID-19 食藥署首度核准【獨家】
2021/5/30 11:17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張茗喧台北30日電)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最新專案核准一款人工智慧(AI )系統,可輔助偵測患者的胸部X光片,發現疑似染疫並且提早示警,有助守住醫院防線。
自去年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戰開打以來,透過AI科技協助防疫,從疫情監測、快速診斷、藥物治療選擇到疫苗研發,是重要課題。
這款AI胸部X光片輔助偵測系統,是由台灣醫學影像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開發的AI演算軟體,公司負責人即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暨批踢踢(PTT)創辦人杜奕瑾。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告訴中央社記者,要及早找出染疫者,除了PCR核酸檢測、抗原快篩外,胸部X光片判讀也是重要依據。
吳亭瑤說,這套AI系統可協助圈選出胸部X光片上可疑的病灶,27日通過食藥署醫療器材專案製造販賣核准,這也是國內首款因應疫情緊急使用的AI輔助系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世欣說,武漢肺炎許多無症狀患者,可能因其他傷病到院,造成傳播風險,這款AI系統可輔助判讀病患的胸部X光片,若偵測到疑似病患,就可及早發出簡訊警示醫護人員。
蕭世欣解釋,一般肺炎多侵犯單側肺葉,而武漢肺炎則在雙側肺部周邊會出現毛玻璃狀陰影,AI除了偵測異常外,還能判斷影像畫素與訊號強弱,有時比人眼辨識更強。
台大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到,若醫院內出現確診個案,要進行大規模全院採檢相當費時,若能先替出現疑似症狀者照胸部X光,並以AI輔助判讀,有助即時找出染疫者。
除了加速偵測外,節省人力、減少錯誤也是一大重點。李建璋指出,放射科醫師判讀各式檢驗檢查影像,相當耗眼力與腦力,看久難免疲乏,且同張X光片不同醫師可能做出不同判讀。
李建璋說,此時AI系統可分擔醫師判讀工作,並給予第二意見,目前已知利用AI判讀武漢肺炎疑似個案的準確度約80%,和快篩相當,但速度更快、更省時。
然而,AI系統非萬能,蕭世欣提到,最初系統開發時,是以確診者的胸部X光訓練AI模型,故判讀精準度高,但實際上陣可能遇到各種狀況,故仍要擴大規模驗證。
吳亭瑤指出,AI系統要通過食藥署核准,必須有臨床驗證,但去年病例較少資料取得不易,直至上個月各種審查資料齊全,如今核准後恰巧碰上這波本土疫情,可望協助在醫療第一線協助抗疫。
附圖:
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最新專案核准一款人工智慧(AI )系統,可輔助偵測患者的胸部X光片。(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300045.aspx?fbclid=IwAR21Zs9pElxMvl5HL3bLaiEMz5wDiM9vbVvCgyLAvyTPk02XwQ9U-EV7aIE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鷹眼助攻 台大醫院產學合作揪微小腦癌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1年5月4日 週二 下午2:20·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4日電)台大醫院收治一名肺癌末期腦轉移的中年婦人,醫師費時找出9顆腦腫瘤,經AI重複確認,竟又揪出2顆險被漏掉的微小腫瘤,讓患者可在同一療程內治療,省錢又免於再次手術之苦。
台大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與醫隼智慧公司合作研發出全球首款腫瘤自動圈選AI系統VBrain,可自動圈選協助醫師找出微小不易發現的腦癌,此系統已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證。
台大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許峯銘指出,過去腦癌檢查影像多靠醫師手工圈選,不僅費時,且估計有1成微小腫瘤可能被漏掉,大多屬惡性的腦轉移瘤。
為降低對正常腦組織的傷害,腦癌治療必須考量精準度。台大醫院導入AI腦癌自動圈選系統,歷經18個月的臨床驗證,迄今協助治療超過100名病人,其中7成是腦轉移瘤,上述婦人就是其中之一。
收治該病例的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蕭輔仁說,他花費超過1小時檢視婦人的檢查影像,只找到9顆微小腫瘤,之後透過AI系統重複確認,又揪出2顆。
蕭輔仁表示,儘管微小腦瘤能等到腫瘤變大後再治療,但病人得多花錢,若能在同一次療程內發現並治療,對病人最佳。目前婦人已放療完畢,將待3個月後檢視成果。
許峯銘提到,導入AI系統,估計可減少一半圈選時間,且可讓患者更即時得到治療,且若漏掉微小腦瘤未治療,一旦惡化恐影響神經功能,可能出現無法動彈、語言或記憶出問題等,患者與其照顧者都會深受影響。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葉坤輝表示,AI系統協助下,不會遺漏微小腫瘤,可精準治療並減少副作用,並節省醫師時間,可服務更多病患或加強醫病溝通。
醫隼智慧執行長呂任棠表示,目前全世界僅有8款AI自動圈選系統通過認證,其中VBrain可圈選腫瘤組織,讓癌症治療更精準。此系統取得美國FDA認證後,也正在申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認證。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以「鷹眼」形容AI系統,他表示,相信這樣的成功範例會愈來愈多,且未來可能不僅用於腦癌,肝癌或其他癌症也可望協助判讀。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ai%E9%B7%B9%E7%9C%BC%E5%8A%A9%E6%94%BB-%E5%8F%B0%E5%A4%A7%E9%86%AB%E9%99%A2%E7%94%A2%E5%AD%B8%E5%90%88%E4%BD%9C%E6%8F%AA%E5%BE%AE%E5%B0%8F%E8%85%A6%E7%99%8C-062040415.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DovL20uZmFjZWJvb2suY29tLw&guce_referrer_sig=AQAAAIAJo6RyvAR-fbjyTvJiXDlKx1Y86j3IV8GomZbfHnPjfFfU3XKaZVCoJIVrXyzaZeTdmrHJbL14Kgej1_WzHugjoNsei24ErgEM2b9ri3nPuGjwlR3tL5ZkSBnNnshUIFKM7nE_UZEkLZu7_f4TikrHNrDUdT4RZc3m-tBK0J_q
台大放射科主任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先逆風一下。
當然醫界的大家都覺得健保不合理的壓低給付很雞巴,但這個新聞其實和健保無關。
#這個蠢事發生在學校啊,#不是醫院。
我們醫學院各科系的學生應該都不陌生,不管是醫中牙,或是醫檢和護理系,打針/抽血/採血這些臨床技術,我們大家都是在自己和同學身上互相練習,甚至我們中醫系還多了針灸。
實驗課沒有準備充足的採血針這件事,校方逃不掉該付的責任啦。何姓醫師更是應該被譴責。
誇張事件發生在9日,女醫師在「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上,要求38名學生使用12根採血片互相幫對方驗血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受訪時表示相當驚訝,共用採血片有機會因接觸他人血液,再藉由血液傳播病原體,包括HIV愛滋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螺旋體。依照醫院針扎SOP,當下應立即檢驗先確認自身是否為某疾病帶原者,因疾病潛伏期最長可達半年,因此被針扎後追蹤6個月,若皆為陰性才能安心。
林氏璧接著說,每個疾病透過血液針頭傳染的機率都不一樣,其中最容易傳染的就屬「C型肝炎」,一旦遭感染可能變為長期慢性帶原者,就像B型肝炎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恐變肝硬化,接著有機會成為肝癌,進而演變為肝癌三部曲。
為什麼會有醫師,犯這種連還沒畢業的學生都覺得明顯有問題的錯誤?我覺得是「專業的傲慢」,或者說「不專業的人更傲慢」。
1995年,榮總發生了可怕的院內瘧疾感染,瘧疾欸!在台灣絕跡數十年的瘧疾!當時造成六個病患院內感染,四人死亡。還有一個年輕醫師在案發兩年後疑似因為壓力而自殺。
感染控制的無知傲慢,還有廉價給付的健保,正是這五條 人命的起因。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顯影劑注射,居然只換針頭,上面的針筒和管路居然多人共用。
當時的吹哨者,王副護理長多次向藍功堯反映無用之後,認為事態嚴重,乾脆直接找台北榮總時任放射線部主任張政彥,王女證稱,當時張政彥對她怒目相向,直接表示:「#誰說不安全,#請拿出證據來」
該顯影劑注射機之使用手冊內明確記載所使用之注射筒及螺旋導管,屬於丟棄式器材,使用一次即須加丟棄,不可連續及重複使用,以避免發生感染而危及病患之健康。
最後境外感染瘧疾的患者,血液回流到導管,然後造成整起荒謬的院內感染事件。
各位不要以為醫師甚麼都懂啊,都不會犯各式各樣的低級錯誤啊。
有啦,如果要採血的是她的小孩或是她自己,她就會全部換新了。
至於護生的健康,大概不在她的首要顧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