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大心輔中心電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心輔中心電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心輔中心電話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高虹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教育部心理輔導工作評鑑未落實!今年度大學生自殺事件再攀升! 過去兩周接連發生數起大學生自殺事件,校園心理輔導機制沒能即時接住困頓的學子,是否出了問題?虹安本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指出,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從2009到2017年學生自殺致死人數,從52人降到47人,但在2019年又增加...
台大心輔中心電話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教育部心理輔導工作評鑑未落實!今年度大學生自殺事件再攀升!
過去兩周接連發生數起大學生自殺事件,校園心理輔導機制沒能即時接住困頓的學子,是否出了問題?虹安本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指出,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從2009到2017年學生自殺致死人數,從52人降到47人,但在2019年又增加到59人;雖然今年尚未結束,更已高達76人,增加近三成。有自殺意圖及付諸行動的人數則從2018年不到800人,到2019年的1350人,今年度統計校園內有自殺意圖及付諸行動的人數也已達1千多人。
對於今年已有76名青衿學子輕生離世,虹安感到相當驚訝與痛心!107年至今,教育部針對各大專院校只做過一次心理輔導工作評鑑,全台通過率只有46%,後續教育部卻沒有繼續管考各校改善情形,台大當時也因為高關懷學生追蹤不足,被評鑑為不及格。甚至有台大學生反應,向心輔中心登記諮商,竟然要等二到三週的時間才能排到時段!
虹安要求台灣大學應盤點同學需求與諮商能量並提出改善措施,不要讓同學一時的關卡演變為悲劇。台大管中閔校長則解釋,同學的需求確實存在,雖然目前26位心輔諮商師的人數已符合規定,但在事件發生後,除了成立專案小組,也設置緊急專案電話,並補足諮商師不足的人力,目前是全時間提供學生諮商服務。虹安則要求管校長,應盡量增加全職專任之人員,而非只以兼任兼職人力充任,才可能真正提供所需之心輔能量。
虹安也相信,這不會只是台大一所學校的問題,從評鑑通過率不到五成來看,顯然許多大專院校都有加強改善的必要。教育部除了要落實輔導評鑑工作外,也應該督促各校盡速盤點檢討,以免憾事再度發生。
台大心輔中心電話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學生自殺人數今年再竄升!教育部心理輔導工作評鑑需加強!
台大學生不到一周時間竟發生三起學生自殺案件,校園心理輔導機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虹安今日上午在立法院 #教育文化委員會 質詢時,指出教育部對於各大專院校所進行的輔導評鑑工作並未落實,107年至今只做過一次評鑑,全台通過率只有46%,台大當時也因為「高關懷學生追蹤不足」,被評鑑為不及格,但後續教育部卻沒有繼續管考各校改善情形。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從2009到2017年學生自殺致死人數,從52人降到47人,但在2019年卻升到59人,有自殺意圖及付諸行動的人數則成長更快,從前一年不到800人,到2019年爬升到1350人。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在答詢時披露,#今年至今已有76位大學生自殺身亡,而 #有自殺意圖及付諸行動的人數約1千多人。對於自殺人數再竄升,虹安相當痛心,呼籲教育部要趕緊檢討找出原因。
有台大學生反應,向台大心輔中心登記,竟然要等二到三週的時間!因此虹安也現場請台大立即改善,畢竟自殺都是一念之間。台大校長管中閔則解釋,台大目前的心輔諮商師有26位符合規定,但 #台大生的需求確實比較高,在自殺事件發生後,台大除了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處理外,也設置緊急專案電話,並找心理諮商師補足校園不足的人力,目前是全時間提供學生諮商服務。
這次的事件,相信並不光是台大的問題,各大專院校校園也應引以為鑑,虹安呼籲教育部除了要落實輔導評鑑工作外,也應該趕快盤點校園設施,以免憾事繼續發生。
台大心輔中心電話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是各大學期中考週,但,台大卻接連傳出了兩起憾事。
兩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年紀,他們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離開了我們。
聽到這兩則消息時,我非常的難過,印象中上一次母校發生這樣的事情才沒多久;當然,我們無法揣測每個人選擇離開的原因,但,近幾年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其實逐年攀升,校園自殺/通報的件數,更是持續增加。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我國自殺通報個案以 15 至 24 歲的 22.6 %佔比最多;而根據教育部統計,103 年至 106 年校園自殺自傷通報件/次數,更從 1,015 件/次,增加至 1,588 件/次,其中,又以大專院校佔最大宗。
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困擾,絕對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然而,事情發生後,我也看到社群媒體下網友們的回應,有些網友認為他是「抗壓性不足」、「不知足」,甚至還議論他的科系、身份。
這些言論,讓我感到相當沈重。
自從進入立法院後,我們積極推動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的議題,並且舉辦各項講座,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精神疾病。
因為當我們面對這些生命中的失序,「試著了解」永遠是伸出援手的第一步。
相對來說,無意識的誤解甚至是惡意的污名化,都可能讓社會繼續瀰漫不友善的風氣,甚至讓原本可能想主動尋求協助的人,因而退縮。
有些人會問:「他們都唸到台大了,應該很聰明、很成功,怎麼會想不開?」
事實上,在一個月前,《報導者》刊登了一篇專欄「走入優秀和多元競爭力的背光處:被頂大魔咒困住的年輕人們」,引起了非常大的迴響。
台大聚集了全台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們,這些學生有七成來自明星學校或私立中學,他們一路經過了無數激烈的競爭和篩選,走入大學校園,也只是進入下一階段的競技場。中研院社會所的研究指出,台灣社會的青少年學業成就和情緒困擾呈現正向關係,這點和歐美國家完全相反。
「歷史文化因素導致的升學主義,讓學歷成為我們審視個人價值的重要指標。」
即便這幾年,政府和社會一直想要摘下這種高度競爭的升學環境,改以多元學習為導向,卻始終難以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觀。
學歷從最終獎項變成了一張入場券,即使在學術的殿堂中,大家仍然在競爭不同形式的資本、標籤和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失敗」對這些學生和他們所背負的期待來說,是無法被接受的。有些人可能幸運地走過這條天堂路;有些人在朋友、家人和興趣的支持下重生;但,也有人在過程沒有跟上腳步,甚至因為外界對於這種負面情緒的不諒解而無法求助,因此迷失在外界的注視和內心的壓力中,無法起身。
其實,為了因應這樣的現象,這幾年校園中越來越重視心理輔導的重要性。許多大專院校這幾年持續擴大心輔中心的規模,增聘心理及社工相關專業人員,而在事件發生後,也有許多學生分享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面對升學壓力、家人關切,曾經嘗試求助的經驗。
然而,這樣的資源更新速度仍然不足,在許多大學中,想要預約心理輔導的服務,可能都要等上幾天甚是好幾週的時間,即使是領取最多政府補助的頂尖大學,也都面臨到同樣的困境,在更缺乏資源的國高中校園裡,又更顯窘迫。
目前《學生輔導法》的規範,對於專科以上學校的專業輔導人員,服務比訂為 1 : 1200;高中以下則訂在學校數達 20 校以上,或 55 班以上才應置專任的專業輔導人員。
但,這樣的規範,我們認為其實不利於心理健康的前端預防,第一線人員反映,少子化的趨勢,並不等同於校園心理健康的需求人數跟著下降,政策端的認知偏誤,也成為專輔人力難以承受之重。
校園心輔資源的不足、中央政府相關預算的匱乏、甚至是國人對於心理疾病的誤解和污名,都是我作為一位立法委員,非常想要且一定要改變的現況。
有很多人問我,如果他只是一般民眾,看到這樣的新聞很難過,我們可以做什麼?
事實上,「社會支持」一直以來都是心理健康領域很重要的途徑,不論在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很需要家人、同儕甚至陌生人的支持和鼓勵。只要你願意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手,給他們一個擁抱、陪伴、傾聽,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理解他們、支持他們。
其實,在我自己的事件發生之後,我也常覺得身心俱疲,當情緒跌到谷底的時候,我也真的曾有過放手離開的念頭,但,當我看見孩子們的笑容時,我總能再燃起對人生的希望。
後來我發現,在我每天以淚洗面、最低潮的時候,孩子們同樣也擔心、害怕。
他們問我,如果遇到媽媽情緒低落的時候該怎麼辦?
我想了想,告訴他們:抱抱我。
之後幾次我又陷入情緒的低潮時,孩子想起了這件事。
他們好好的、用力的抱抱正在哭泣的我。
而這樣,真的有用。
台大兩起事件發生後,校方也已收到許多同學的求救訊號,接連發生的事件,也影響到校內的高關懷族群。
不論是可能目睹到現場狀況的同學,或是看到相關訊息而影響身心狀況的學生,都需要學校落實相關輔導措施和專業諮商協助;當然,也需要在校的同學們,互相的關心和同理。
最近天氣轉涼了,其實也是情緒容易波動的徵兆,如果可以的話,打個電話給身邊的人,和他聊聊彼此最近的困擾和煩惱,小小的問候,可能就能帶來改變。
若你身邊也有這些需要幫忙的朋友,或許,給他一些簡單的問候,甚至是靜靜的傾聽、陪伴,都能幫助他度過這段低潮。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替正在下雨的他撐起一把傘,也為這個冷漠的社會多添上一些柴火,點亮微弱的光。
-
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1995 (各縣市都可以直接打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