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大心理所組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心理所組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心理所組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3萬的網紅黃之鋒 Joshua W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議會過半想像:以「#國際攬炒」反制「臨立會2.0」】 全文看:bit.ly/ProvisionalLegcoRound2 (關於立法會過半後應該點,到底係咪要攬炒?過去一、兩星期民間都有唔少討論,好感謝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俾機會我喺報紙登咁長既文,可以仔細分享我對未來議會鬥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2日《早安健康》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7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頒獎典禮,大會評審團由「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楊志良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同時由「台灣路竹會」劉啟群會長、《早安健康》林文玲發行人及「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邵懿文理事長,從創新力、號召力、整合力、社群影響力、執行力和...
台大心理所組別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3 09:08:31
【最新研究新知】🔥收藏🔥 最近JAMA的一篇關於高齡關節炎研究的討論度很高,許多相關領域專家都在討論。 簡單來說,文獻把300多位有關節炎的高齡族群,比較高強度、低強度固定式器材阻力訓練與對照組的身體疼痛反應與其他身體變化比較。訓練時間並不是幾週,而是十八個月。 研究結果發現三組的疼痛都略有改...
-
台大心理所組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8-08 11:41:138月2日《早安健康》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7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頒獎典禮,大會評審團由「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楊志良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同時由「台灣路竹會」劉啟群會長、《早安健康》林文玲發行人及「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邵懿文理事長,從創新力、號召力、整合力、社群影響力、執行力和個人魅力五個面向進行評比,今年共分為三大組別:「個人組」、「非營利事業機構組」及「公部門組」。
個人組共計超過百位專業醫療工作者報名參賽,其中除一般常見的醫師、藥師及營養師之外,更有目前逐漸受到社會重視的兒童職能治療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更號召17000名網友參與人氣投票活動;而非營利事業機構組及公部門組則吸引了將近20組團隊報名,橫跨北中南各縣市衛生局,精采程度可見一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獎名單:
公部門組:南北資源差異,讓行動數位落實縣市公衛
本屆公部門組公共健康數位傳播首獎為【嘉義縣政府】。由於嘉義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西臨臺灣海峽,東則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居民以年長者居多,故縣府衛生局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積極透過全方位數位整合宣傳,搭配行動醫療車,提醒年輕人能夠帶家中的長輩參加定期健檢,而偏鄉的年長者則能夠享受行動醫療車的便利服務,不必再受路途之苦,大幅降低醫療資源的不足及解決偏鄉照顧的不便。
本屆獲選的同時有 「台南市政府(組織創新)」、「嘉義市政府(社群互動)」與「新北市政府(健康促進)」等三個縣市衛生局單位。評審團召集人楊志良教授表示,台灣公部門長期處於南北資源不均的困境,但台南市、嘉義縣與嘉義市能夠了解縣市民眾的現況,並且積極的整合現有資源,讓公共衛生服務能夠可長可久的被完善,實屬難能可貴。
而新北市政府則是善用其行動數位的服務,為民眾建立一個綿密且有效率的醫療網絡,這在公部門單位是相當罕見的創新與突破。
非營利事業機構組:任重道遠,默默為公共衛生而付出
本次非營利事業機構組獲得首獎的是【 南投縣國立草屯商工】。 草屯商工長期透過各式網路行銷及影片宣傳,持續推動校內及社區健康減重競賽,讓學生及社區民眾都能夠透過簡單且有效的方式,從減重來降低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傷害。除了校內服務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推展到社區服務,讓一般民眾也能夠配合學校的活動,一同為自己的健康而減重。
另外得獎單位則是 「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組織創新)」、「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社群互動)」和「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健康促進)」,在非營利事業機構組,評審團著重於服務時間的長短及持續性,因為公共衛生服務與教育服務不同,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所以在於持續服務的精神及態度上,就顯得格外重要。
個人組:從數位傳播,破除民眾的醫病迷思
本屆個人組參賽者將近100位,來自北中南各地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大家對於目前的公共健康傳播皆有著相當沉痛的認知,那就是台灣民眾目前在於公共衛生的教育嚴重不足,導致醫療資源被過度浪費及偽醫藥流竄。
今年獲選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的得主一共有25位,分別是王孟祺醫師、林世航營養師、林友祺醫師、林思宏醫師、白永嘉醫師、吳映蓉博士、吳宜樺治療師、吳予曦護理師、吳肇鑫醫師、呂紹睿醫師、江守山醫師、胡海國醫師、洪永祥醫師、陳欣湄醫師、陳保仁醫師、陳志金醫師、楊承樺營養師、徐嘉賢醫師、劉博仁醫師、劉宗瑀醫師、黃貴帥醫師、樓中亮中醫師、蔡宏斌醫師、廖偉呈藥師與蘇妍臣營養師。評審團的評比重點在於公共健康的文章篇數、影音數量及互動人數, 免除類似商品或醫療代言的置入文章,讓認真推動數位公共健康的醫療工作者,能夠被民眾所看見。
本次個人組評選,因為決選候選人皆相當優秀,故評審團召集人楊志良教授及劉啟群會長特別要求追加獎項,讓認真備賽的候選人都能夠藉由本次評選獲得獎勵。
「網路人氣獎」得獎者為許添盛醫師,許醫師以將近4000票的超高人氣,搶佔總投票數的1/4,充分展現其個人魅力及數位傳播影響力。
「社群互動獎」得獎者為李錦秋營養師及王思恆醫師,二位皆是以網路化名-啾啾營養師與史考特醫師,透過幽默且有趣的插圖及淺顯易懂的文章,與民眾進行互動與解惑。
「創新服務獎」得獎者為江坤俊醫師與黃峻偉醫師,二位醫師雖然服務於基隆及雲林等地方,但仍積極透過數位平台與病友互動,改善醫病服務無法連續的問題。
本屆個人組「公共健康首獎」得主為葉勝雄醫師及魏智偉醫師, 葉勝雄醫師以大量且豐富多元的小兒科保健文章,在FB等數位社群平台擁有極大的傳播影響力; 而魏智偉醫師則是以急診室醫師的身分,以淺顯的文字、富情感的描述及手繪漫畫,透過FB、youtube及電視節目等多元豐富的傳播,讓民眾能夠理解正確的醫病關係。
主辦單位《早安健康》發行人林文玲表示,公共健康是一門艱難的功課,它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靠少數個人就能促成,希望我們都能夠藉由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的評選及集結,讓善的力量能夠被聚集,而後放大。
期許明年各位參賽者都能夠再次齊聚在這裡,也希望早安健康能夠拋磚引玉,讓社會對於公共健康的議題更加關注,一同為公共健康傳播而努力,讓健康每天都做得到。
相關文章
全台首度!萬人讚聲,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得主出爐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09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大心理所組別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議會過半想像:以「#國際攬炒」反制「臨立會2.0」】
全文看:bit.ly/ProvisionalLegcoRound2
(關於立法會過半後應該點,到底係咪要攬炒?過去一、兩星期民間都有唔少討論,好感謝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俾機會我喺報紙登咁長既文,可以仔細分享我對未來議會鬥爭策略同埋國際戰線結合既諗法。我都明長文大家難免 Too Long Didn't Read,但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有興趣同關心留意「35+」討論既朋友,可以抽時間睇睇呢篇文,衷心感激。)
歷經大半年的時代革命,香港人已不再像數年前般,習慣以「結果論」爭辯各種策略有否成效,或浪費時間捉鬼,無休止地猜度同路人的身世與動機。經歷中大、理大攻防戰後鼓動選民投票促成區選大勝,更讓人驚歎原來香港人可把「和勇不分」實踐得如此淋漓盡致。
在抵抗暴政的過程裏,民間意識到不同戰線不分優次,聚焦「35+」的共同目標亦是由此而起——希望今年9月贏得立法會過半數的議席,讓本來代表香港人的「多數派」奪得立法會的控制權。議席數目增加,甚至在70席奪得超過35席,當然有助增加增強政治實力,對於迫使政府在「五大訴求」向港人妥協,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立會過半並非難過登天
在不民主的議會奪得過半議席,絕非遙不可及。4年前,民主派已在立法會選舉贏得30席,若計算因區會過半已成民主派囊中物中區議會(一)議席,九龍東與新界西的地區直選不再重演「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慘况,單計2016年民主派得票比率,已足夠贏33席。
至於如何從33席增至超過35席,當中3席從何而來,則相當視乎分散中聯辦資源後能否在功能組別突圍、選民結構最受中間派左右的香港島能否過半,還有9月投票率能否超越去年區選的71.2%。至於影響投票率的因素,必然離不開抗疫工作待至夏天仍否持續、投票前兩周街頭抗爭遭受警暴打壓的程度,還有環球經濟下行和港美關係互動。
#實現議會過半後的危機
由此可見,促成既為目標亦為手段的「35+」民主大業,已成反抗陣營共識。作為參與協調會議的一分子,自己早有表態支持進行初選,我也樂見近日討論正趨向達成共識的方向邁進,有助最大化地區直選的議席數目。
然而,在協調的命題以外,當務之急亦要着手討論的是投票日後的沙盤推演:若然未能實現「35+」,固然民主派會繼續處於捱打狀態,但分歧矛盾卻因議會戰線難有寸進而減少;反之,如果民主派成功促成「立會過半」,中共眼中的「憲政危機」一觸即發,民主陣營如何應對未來極為動盪的政治局勢,方是關鍵命題。
奪得立法會的控制權,讓權力歸於人民,令立法會反映多數港人意願實在是應有之義,但「到底北京是否接受涂謹申成為立法會主席?」恐怕誰也說不準。正當眾人把「35+」說得琅琅上口,問題核心在於如果民主派奇蹟地奪得過半議席,對中共而言確與奪權無異,假若香港是議會制的民主國家,民主派議員已成香港首相。
#嚴陣以待北京取締議會
到底北京會部署多大程度的反制,此刻確是未知之數,但當中共在過去4年不按《基本法》辦事,作為經歷三次DQ、兩次團隊被踢出議會、三度入獄的過來人,我想又難以寄望政權從善如流,接受民主派掌控和運作立法會半年,待至《財政預算案》被否決後「順理成章地」解散立法會,讓民主派在重選再次大勝。
正如5年前仍未曾有「DQ」存在一樣,如今取消議員資格和進行拘捕檢控已成常態,搞不好警察殺入議事廳的劇目亦會很快上演。更甚的是,中共要反枱踢走70位議員,發明「臨時立法會2.0」取締現有立法會也非異想天開,寄望「立會過半」後可促成「一國兩制的新約」,也許只屬精英階層的良好願望,如今便將戰線預想至1年半後的特首選委爭奪戰,可能已是過分樂觀。
不過,即使假設立法會新會期能開展,民主派能有何等程度的團結,承托今年暑假後的政治氣氛,也是我方必須正視的難題。畢竟,在最樂觀的推算當中,民主派與保皇黨的議席數目也僅僅相差兩席,通過抑或否決議案只是一念之差。而在去年6月12日的分水嶺前,「不顧民生憂慮太過火」和「見好就收」等求穩說法,也曾被不少代議士掛在口邊。當政府拒絕落實「五大訴求」,民主派尤其是功能組別議員有否政治魄力和心理準備,承托起全面攤牌的局面,才是這次選舉民主陣營真正要面對的難題。
誠然,民主派沒有條件自行實現「攬炒」,要不頂多促成政府停擺至願意回應「五大訴求」,要不政權受壓經已意圖取締立法會,所謂「否決議案→解散議會→重選再重選→林鄭下台」,大概是對中共政權抱持「理性計算」的良好意願。若能實現此等劇目當然樂見其成,但問題在於回望過去4年的深刻經歷,民主派必須加以防範着手準備,透過認清香港對中共的最大威脅為何,試圖從中突破及制衡,避免「臨立會2.0」成事以後如同4年前的「DQ」浪潮般反應不來,則更為重要。
#國際攬炒務求反制中共
對中共而言,香港最不確定的,莫過於是對於作為大陸經濟體系「白手套」的角色,自身作為中國領土範圍絕無僅有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備受動搖。若然如此,到底取締立法會,即一併「DQ」70位民選議員,再參考1997年的「臨立會1.0」在深圳河以北召開會議,於非香港領土範圍定奪香港事務,對在《#香港人權民主法案》通過後的國際社會,會帶來何等程度的震盪?縱然難以準確研判,但屆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後,不可能對重創三權分立的行徑視若無睹,定必導致西方對港有所對策。
長久以來,北京挾着香港游走於國際社會,既要箝制國際城市的政治自由,又欲維持金融中心的經濟自由,這種如意算盤不應再被中共打響,此乃4年前推動法案游說的初衷,亦是如今務要在國際戰線推動「國際攬炒」的緣起。選民意志不容侵害,取締「35+」的立法機關,放諸國際社會審視不單違反民主價值,震撼程度更較推動《逃犯條例》有過之而無不及,把反對「#臨立會 2.0」取締香港立法會,與維持中港命脈的獨立關稅區扣連起來,聯合「立會過半」和「國際攬炒」的政治議程,把選舉戰線和國際戰線連結起來反制中共,方能增加政權答允「五大訴求」的可能。
#放下成見掌握破局之機
實現「35+」後,中共必然會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行反撲。民主派不能寄望立法會可正常運作、議員可如常進行政策倡議展現什麼治港藍圖,候選人得以透過選舉比併光復以後的香港想像。道出此點並非要勸降放下「立會過半」的目標,而是面對法治已死和無險可守的局面,憲政危機來勢洶洶之際,民主派必須把握破局之機,將議會戰線轉化為更積極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35+」的改變。
因此,不論是大黨、無黨、現任、素人,甚至是民間社會整體,如果我們繼續根據2016年的政治語言和成見,以「鬥本土」等方式處理目前民主陣營當中的分野,單以資源考量和擴展勢力作為參選的出發點,而非思考從去年夏天以至未來的抗爭路途,怎樣的議員應當肩擔什麼的崗位;只會讓「35+」後破局的機會白白流走。
總括來說,若「35+」未能實現,議會空間毫不意外地將會在往後4年承受進一步的打壓;即使「35+」成功達陣,按照中共過去4年的往績,民主陣營如何抵擋得住政權文攻武鬥,以國際攬炒等戰線反制中共「臨立會 2.0」的攻勢也絕非易事。秉承「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原則,我只寄望在未來半年,香港人能在街頭、選舉和國際戰線無分彼此,繼續迫使政權讓步,在憲政危機來臨之際得以破局,才有可能扭轉政權的制度暴力,而不被體制吞噬和磨蝕。
台大心理所組別 在 年輕闖王 尚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讀書時間和成績並非絕對相關)
很多學生會有一個迷失:讀書成績要好,一定要花越多的時間!
根據我的經驗以及教學、心理學上的理論,是不一定的!
當然,在某個小範圍之下,時間的長度或許會和成績有某呈程度的正相關(或正比)。但是超過這個範圍,通常是不見得的!
在大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可謂是瘋狂接家教賺錢!同時期我基本上都有11個學生,把周一~周五的晚上,以及周六、周日全天的時間佔滿!(每個學生每周上課一次3小時)
因此,在大學裡上課後的自己時間,就變得很少,時間相對彌足珍貴!我更把握這些"稀有"的時間,再自己大學的科目上面。所以,成績一直都還算中上。(通常我在中大物理系的班上名次,排名9~12名)
時間管理的領域裡,有一個定律(帕金森定律),大致上是這樣說的:
你預先打算配置給某項任務(或事件)多少的時間,你就會把那樣的時間用完,用的剛剛好!
舉例而言,如果你打算用3小時完成某項任務,你就會在大約三小時的時候,把這項任務完成;但若你原先打算用一天的上班時間8小時完成它的話,你就會用這一天的時間把它完成。
所以,時間變短,我們心理上會相對珍惜、並有效利用!
另一個例子,是我決定要考數學碩士班的時候,只剩下四個月多一點點。當時我幾乎是從零開始,因為物理系和數學系要說的共同科目,大概只有微積分。但是很不幸的,「微積分」太簡單,不考!
而考試科目當中,還有一科叫做「高等微積分」,超級難!以讀數學本科系的學生來說,平均成績也只有30分左右。而我需要從「完全沒有基礎」到挑戰研究所的入學考試!可見難度相當的高...
當我決定要考研究所的時候,我就和周遭的家人、朋友宣示「我非台、清、交不念!」也因此,我的決心比人強!
但我很了解自己的特性,我當時專注力不強,每次坐下來,頂多專注2小時。而一天,頂多專注兩個時段!也就是,我每天讀書時間,僅有2或4小時。
那我其他時間在幹嘛?用各種方式紓壓,做自己喜歡的事!可能逛書店或看一些一班人所謂的「閒書」...
因為我認為,如果情緒不好、狀況不好,專注力一定不夠,讀書效果一定不會好!與其那樣「ㄍㄧㄣ」在書桌前恍神、發呆,不如幹一些「有意義」的事。
就好像,你一天讀10個小時,只有30%的專注力,不若我3小時讀書,卻完全專注其中!
(當然,讀書的時間之外,我花很多時間在思考,比如:吃飯、騎車、交通...的時間)
後來,我報名了淡江、中正、中央、政大、清大、交大、台大...等七間學校,每一間都考上,其中清交大還是榜首!(當時沒有非數學系的考試組別,我是硬碰硬拿到榜首的。)
其中最難的「高等微積分」,我除了中正和台大只能了50幾分,其他沒有一間低於90分!
所以,我要用自身的兩個例子,和大家來分享:
讀書的時間長短,不一定會決定你的成績!
PS:其實我還有很多例子,除了自己的還有同學、學生的例子,但我這次只分享兩個例子。未來有機會在分享我一些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