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IRene's Travel& Liv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身心靈法寶大公開| 前一篇巧克力的文章分享後,意外地是私訊我德國儀器的人如雪片般飛來,也難怪,都市生活和這波疫情影響,身心靈的狀態多少會受到影響。當初我在寫給日本人的台灣旅遊書 #台湾女子の私的行きつけリスト 的時候,日本編輯最好奇,也最少日本旅遊書能深入撰寫的就是寶島上面各種傳統整復和民俗療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與 @Cindy 心理治療 合作 訂閱心理師頻道:https://ppt.cc/fh4GJx 這支影片討論我們的內在小孩 心理治療師通常如何幫助個案去療癒他們受創傷的內在小孩 還有討論三個治療方法 Cind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

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 在 IRene Kuo ?Taipe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 23:35:04

我在粉絲頁的巧克力文章分享後,私訊我德國儀器的人如雪片般飛來,也難怪,都市生活和這波疫情影響,身心靈的狀態多少會受到影響。當初我在寫給日本人的台灣旅遊書 #台湾女子の私的行きつけリスト 的時候,日本編輯最好奇,也最少日本旅遊書能深入撰寫的就是寶島上面各種傳統整復和民俗療法。 今年回台灣後,各種機緣...

  • 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 在 IRene's Travel& Liv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0 10:10:01
    有 221 人按讚

    |身心靈法寶大公開|

    前一篇巧克力的文章分享後,意外地是私訊我德國儀器的人如雪片般飛來,也難怪,都市生活和這波疫情影響,身心靈的狀態多少會受到影響。當初我在寫給日本人的台灣旅遊書 #台湾女子の私的行きつけリスト 的時候,日本編輯最好奇,也最少日本旅遊書能深入撰寫的就是寶島上面各種傳統整復和民俗療法。

    今年回台灣後,各種機緣又讓我認識了一些新的醫生和老師,以下純屬個人分享。

    法寶1:精油門診。
    身邊用精油的朋友不少,不管用在氣味、空間、身體,甚至心理,我也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購買精油。殺菌、消毒,甚至幫助睡眠,精油進入我的生活,其中薄荷精油的清潔能力效果驚人,曾經將被孩子畫得亂七八糟得桌子回復百分之八十,包包上的污漬也是一擦就掉,讓我相當滿意。

    因為知道我有在精油,朋友特別推薦我去看安兒康芳香醫學門診。先說這間安兒康兒童診所,光是空間就讓人著迷,二樓的「教室」讓我超級希望老闆可以辦間學校,百分百符合我對於兒童應該玩樂和處在美學環境中的期待。踏入每週四早上羅醫生芳療門診,在聊天了解目前狀況後,醫生會先檢查氣場,針對整體狀態提供精油選擇,接著透過嗅香讓自己身體的感覺當自己的芳香調理師,量身訂做的精油味道讓我愛不釋手,相對應的問題也的確透過精油獲得紓解和改善。

    📍 安兒康 ·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 整合醫療團隊

    法寶2:神奇的二舅。

    我的脊椎從國中發現側彎後,基本上與我生命共存,每當壓力來了或是情緒緊張,我可以感覺到我的脊椎拉緊,脊椎兩側跟著不舒服。我透過各種方式希望改善我的脊椎問題,美式整脊、民俗療法和中式整骨都嘗試過,但至今我最嘖嘖稱奇的就是這位二舅。

    認識二舅是我朋友的臉書上,在我剛回台灣的時候,有一天在有過一面之緣的媽媽朋友臉書上看到她的二舅要北上,二舅的專長在重建人體免疫系統,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我留言+1。二舅一看到我的背,一邊讚嘆「這簡直是北宜公路了!」一邊開始熟練的噴上藥酒,拿起吃西餐的刀就開始在我背上輕輕地抽絲剝繭,接著又拿榔頭敲打我骨頭之間的經絡,被打很痛,但也很!舒!服!我信任他的技術是因為那麼細微的背部結構,他下手的位置拿捏地剛剛好,一分一毫也沒有偏頗。當我開始固定給二舅整背也分享給我朋友後,跌倒走路一拐一拐的朋友,從十八歲開始手抖的朋友,眼睛一直有問題找不到方法的朋友,脖子一直感覺卡卡的朋友,大家跟著我一起加入二舅的行列,一起往更健康的人生邁進。

    我18歲就認識,也看過我裸背無數次朋友那天看到我的背,她語重心長的說:「太神奇了!妳的背真的改善很多。」

    📍 我舅舅的自療導引療法

    法寶3:潛意識繪畫

    育兒的路上我認識了「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我們遇到的事情、處理的反應和人生的狀態,都可能和內在小孩有關。

    繪畫療癒很常用在了解小孩狀態,幫助小孩抒解情緒。朋友推薦的這間畫室位於台大附近的地下室空間,非常寬闊,整天的時間這個畫室為我而開。我和畫室主人小兔先聊天抽牌,那天了解我要處理「直覺」的議題後,我開始創作。一開時其實有點毫無頭緒,只是一直堆疊著同一個顏色,隨著不斷地聊天釐清,小兔引導我想著「如果要畫我的眉心輪,會是怎麼樣呢?」我直覺地拿著靛紫色在畫的中央,粗粗長長地幾乎把我的畫隔成了兩半,我內心一邊懊悔,一邊想著要怎麼補救,這時我丟下畫筆,拿起我的手把顏料慢慢推開,試著融入旁邊我原本堆疊的藍色,在那過程當中,我明白我的直覺給我帶來很多靈感,但有的時候也帶給我不必要的煩憂和擔心,我的手觸摸顏料的同時,彷彿觸摸著我的心,療癒我的心。

    最近,那些讓我擔心煩憂的直覺出現時,我放下的速度變快了。科學也證實:「我們擔心的事情當中,只有15%真的成為現實!」

    📍 Willing Art & Design

    部落格持續更新─ https://blogir123456789.com/
    IG即時不漏接─ https://www.instagram.com/ir123456789/
    台湾女子の私的行きつけリスト─ https://reurl.cc/mnrdWY

  • 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17 08:17:50
    有 276 人按讚


    (os 很多人看不到專欄內容,我也很焦慮啊~~)

    ...........................................................

    現代女性的教養焦慮/賴芳玉

    (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如下連結,紙本也有喔)

    有一位媽媽詢問我是否可以推薦兒童心理師,她提到學校老師懷疑孩子可能有亞斯伯格症候群,她很震驚,自己的孩子怎麼會「有病」,「孩子功課很優秀,可是在學校不服管教,很堅持己見,和其他同學也有問題,老師提醒我到醫院評估。」對於這件事,我與諮商心理師朋友討論,但她認為最近很多學校老師太快把「難教」的孩子貼上亞斯的標籤,引起父母焦慮。

    另一位媽媽則和我討論到哪個機構評估「孩子情緒問題」。她說孩子安親班老師不斷提醒她,孩子「有問題」,「老師說我的孩子繪圖時,畫線條有困難,我非常困惑,孩子的圖畫確實天馬行空,但繪畫不是就是如此嗎?安親班老師給我看其他孩子的圖畫,我發現其他孩子的畫很成熟,和我孩子的塗鴉有很大的差異性…」,但繪畫本質是創意,能否以此推測發展遲緩?因此媽媽很困惑究竟是該換安親班還是到醫院就診。

    這個困惑延續到小學一年級,但她依然難以判斷究竟是孩子發展遲緩、情緒困擾,或是普遍的「新生適應」狀況而已。後來孩子在校人際關係障礙,成績落後。最後她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評估,並在職能師建議下,使用「觸覺刷」,早晚固定使用,每次數十下。對此她感到疲憊,因故無法達標時,總是感到愧疚和挫敗,自責自己不夠努力,親子關係更形緊張。如今她已經無法探究孩子是情緒問題、親子關係,還是發展能力的問題。

    這期今周刊報導「被忽略的兒少精神疾病,釀成社會隱憂」,提到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2017年發表的調查報告,提到全台18歲以下兒少,約有四分之一罹患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其中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畏懼症、分離焦慮症及社交焦慮症最常見。但據健保局2013年統計,18歲以下兒少僅有4 .58 %就診,顯示可能兩成以上罹患精神疾病的兒少從未到醫院就診。醫生提出沒有就診率偏低是家長「病識感」不足,認為自己沒有教好。

    但我認為沒有及早就診,除了醫生所提的病識感外,如同前所提到案例,他們更擔心過早以病理「標籤」孩子的活潑或他的「特殊性」。如果再延伸到家庭關係,雖女性較關注親職相關資訊,也能接受進入早療等資源,但男性或長輩往往指責女性過於「神經質」,每每讓女性陷入更大的挫敗與焦慮。自己在處理家事案件時,也發現這個議題往往會延燒到婚姻與婆媳問題。

    教養,已經到專業化的程度,醫生或心理專家在各角度提供教養新知識,父母竭盡所能吸收新知,四處「補習」,除了提供孩子才藝課外,又多了很多感覺統合或職能治療等課程。倘若再加入教養母職化的發展,以女性揹著偉大母親的偶包來看,女性對於教養更形焦慮、挫敗與沮喪。

    因此,當精神醫學的調查報告,提到有四分之一的兒少有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時,甚至如報導所提到釀成社會隱憂,猜想將會有更多的女性對於教養,開始焦慮或自責,尤其是家中有發展較為特殊的孩子。

    但不諱言的,及早進入評估與治療,確實有助於孩子的適性發展,究竟該如何解決教養的焦慮,我認為或許先從父母本身及社會對於精神疾病患撕下標籤,才有可能真正健康而理性地處理有醫療需求的孩子。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realtime/20190717/1600280/

  • 台大兒童心理醫生推薦 在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01-09 09:06:54
    有 195 人按讚


    【法意小編】賈乞敗:早點領悟資金控管與交易心理,期貨投資不必傾家蕩產。
    交易是最危險的人類行為,僅次於戰爭。 ~操作生涯不是夢
    哥德說:「真理隱藏在現象之中。所以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
    延伸閱讀
    ● 資金控管
    首部曲
    a. 分析對帳單→P.026至P.085
    b. 精算交易成本→P.088至P.114
    c. 停損&停利→P.116至P.170
    d. 投資策略與資產走勢模擬→P.172至P.189
    e.剖析投資的問題→P.192至P.210

    二部曲
    f. 風險評估與策略→P.025至P.034
    g. 加碼策略→P.025至P.076
    h. 海龜交易系統解析→P.078至P.103

    ●交易心理→P.106至P.184

    版面有限,眾多推薦及書中內容請見:http://www.wretch.cc/blog/phigroup/16548047
    【暗黑操盤手的告白首部曲】【二部曲】立即訂購:http://www.pcstore.com.tw/phigroup/M11654891.htm
    ------------------
    期貨交易一點也不危險,危險的是無知和貪念。

    如果期貨交易不用槓桿的話,如果150萬只交易一口大台指期貨的話,沒有人會破產,也沒有人會自殺。

    期貨的危險最主要來自於槓桿,而槓桿的危險來自於貪。

    我做期貨,但我持有80%以上的現金。我睡的好吃的好。回想以前100%押滿的日子,可謂是地獄。若說我這幾年來有什麼進步,不過是降低槓桿而已。

    但要做到這點,可不簡單。由其是你在賺錢的時候,你總會想多押一點,多賺一點。尤其是你在賠錢的時候,你總會想多看一下,你看能不能賺回來。不論何種情況,你都有理由押滿。

    這其中的心理歷程,恐怕才是關鍵。

    請各位留倉盡量在兩倍槓桿以下。

    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我也曾經下過地獄,我也歸零過很多次。只不過我是那種即便三餐不濟也不會跟人借錢的那種人。期貨本身是槓桿,已經相當於借了很大的一筆錢,所以絕不能借錢投資。但反過來說,只要你找到好的方法,你就可以用適合的槓桿,擴大獲利。

    奇怪的事是,「資金控管」在交易中是最重要的事,但市面上卻沒有這樣的專書。資金控管和交易心理無法分開。資金控管和交易心理一定要一同考慮。

    我還沒有用文字親筆推薦過自己寫的書,但這些是我賠過千萬再賺回而得到的結論和心法,可以說是花了一千萬而學到的一堂課。與其說是寫給大家看的,不如說是寫給自己看的戒律,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再犯下相同的錯誤。如果當初能細心點,早點發現書中所寫的東西,我想我現在的財富絕對不只於此。如果能早點知道這些,我不敢說能多賺多少倍財富,但至少能做到不敗。

    經常人手一本的都是投資技術的書,如果可以人手一本的是資金控管的書,可能這些新聞就不用發生了…

    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
    地下期貨害人不淺 賭客輸到服藥自殺
    2012年09月28日12:23
    新北市中和警方破獲一起地下期貨簽賭案件,主嫌張姓男子(32歲)和楊姓女子(39歲)等人,以「免手續費、免保證金、獲利優厚」為號召,誘使民眾加入「群益」、「金豪」等兩家地下期貨公司為會員,以每口200元為單位,誘騙民眾下單交易台股期指,以台股加權指數漲跌為基準,買多或買空博奕輸贏。

    其中有一名李姓男子慘賠100多萬元,想不開服藥自殺,幸家人發現後及時送醫獲救。該集團還以恐嚇危害家人等方式向賭客催討債務,遭致被害人心生畏懼後賣屋還債,還有人因背負龐大債務而罹患憂鬱症。警方表示,從查扣的帳戶資料顯示,張、楊兩嫌經營一年多,不法獲利約一億元,受害民眾遍及全台,其中還不乏退休教師、醫生、律師等高知識份子,警方訊後將嫌犯移送法辦。


    投資賠億元,夫妻摟2幼女燒炭,全家4死
    2012年12月22日
    【突發、財經中心╱新北報導】稚女何辜!新北市一對年輕夫妻因投資期貨慘賠上億元,賣房還債後還負債6千多萬元,夫妻倆想不開,前晚竟開車載著7歲、3歲幼女到淡水,在車上燒炭自殺,一家4口共赴黃泉。妻子在遺書中提到希望全家葬在一起,喪事從簡,「不要再為我們花太多錢了。」她的父親昨看到愛女全家死亡慘狀,悲痛又有些埋怨:「為什麼要把孩子一起帶走?」
    警方表示,燒炭身亡的夫婦張啟德(37歲)、孫安妮(37歲)結婚8年,育有女兒張珈瑄(7歲,就讀國小一年級)、張珈菱(3歲,就讀幼稚園)。鄰居說,孫安妮的娘家是新北市永和區地主,在環河東路台大綠灣社區有十多間房產,孫安妮名下有一間約30坪的房子,市價1千多萬元。
    投資期貨慘賠
    警方調查,張啟德夫婦名下原有3間房產,張因長期投資期貨慘賠,賣了夫妻名下的板橋及三峽的兩間房子,還向岳家親友借了6千多萬元,但無力償還債務,他擔心債務拖累妻子與岳家,今年6月協議離婚,一家4口仍同住在台大綠灣社區。
    孫父向警方表示,他有3個女兒,孫安妮是長女,前晚11時,他見長女全家外出,覺得奇怪,昨早7時叫小女兒去敲門但無人回應,調閱社區監視器畫面後,發現女婿前晚帶著一家人開車外出即未再返回,他擔心出事,趕緊拿鑰匙開門查看,發現長女在客廳留下一封遺書,隨即報警。
    「半年還不完」
    警方透過孫安妮的手機定位,發現訊號停在淡水福容飯店附近,於是通報轄區警員及海巡人員協尋,下午4時許在沙崙海水浴場附近找到座車。卻發現一家4口坐在後座,爸爸張啟德抱著小女兒坐在副駕駛座後方,大女兒坐中間,媽媽孫安妮坐在駕駛座後方,4人已無生命跡象,副駕駛座上有一盆木炭灰燼。
    消防人員到場將車門撬開,看到4人身上出現屍斑,研判死亡至少12個小時。警方初步勘驗,4人衣著完整,身上無明顯外傷,已排除他殺。
    孫安妮留給父母的遺書提及,因為先生投資期貨失敗,「經過半年努力,還是無法償還」,她還說投資失敗是夫妻共同的選擇,請父母不要幫忙償還,並囑咐房子要快點辦理限定繼承,避免繼承債務。
    子女非附屬品
    鄰居惋惜地說,孫安妮是家庭主婦,每天接送小孩上下課,母女感情很不錯,「如果不投資期貨,一家4口生活無虞,沒必要自殺的。」孫家親戚也說,孫父對女兒、女婿相當照顧,知道女婿投資不順曾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但女婿總是回答:「沒事,我們可以解決的。」不料全家最後因債務走上絕路。
    對此,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理事長賴勁麟指出,許多攜子女自殺的父母普遍將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又怕死後孩子無人照料,因而剝奪孩子生存權,這種觀念非常錯誤,政府及媒體應加強宣導,導正父母觀念。
    攜子自殺觸法
    律師林銘龍指出,父母攜子女自殺,若父母獲救而子女死亡,已觸犯《刑法》殺人罪,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徒刑。若父母與子女均獲救,父母仍須吃上殺人未遂罪,奉勸父母切勿攜子女自殺。
    元大寶來期貨主管提醒,期貨的特性就是高風險,常常賺多也賠多,尤其是市場波動大時,投資人應牢記「維持足夠保證金、做錯即停損」兩大原則。元大寶來期貨說明,假設投資人手上有500萬元資金,1口期貨保證金為10萬元,建議只能投入3分之1或4分之1資金,也就是最多買進12至15口,一旦市場波動大,保證金不足,還可以隨時補繳。其次,當投資人看錯方向、導致保證金大幅縮水時,建議縮減投資部位或停損出場,以免愈做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