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健檢資訊系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健檢資訊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健檢資訊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健檢資訊系統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彰化血清篩檢爭議,指揮中心和研究單位「大和解」 【研究5大發現,證明台灣防疫效果佳:陽性率僅萬分之8.3、感染者百分百有抗體、中和抗體長達5個月未消失、境外移入者抗體出現較本土病例高、醫護接觸者全部陰性】 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驗,引發防疫單位和研究單位在...

  • 台大健檢資訊系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7 14:14:31
    有 1,893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彰化血清篩檢爭議,指揮中心和研究單位「大和解」
    【研究5大發現,證明台灣防疫效果佳:陽性率僅萬分之8.3、感染者百分百有抗體、中和抗體長達5個月未消失、境外移入者抗體出現較本土病例高、醫護接觸者全部陰性】

    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驗,引發防疫單位和研究單位在各方輿論下針鋒相對,各種「防疫蓋牌」或「研究逆時中」的陰謀論流竄,連帶引發血清研究正當性、是否通過研究倫理審核、研究經費的出處、抗體試劑的品質等問題受質疑。
     
    ■研究結果驗證防疫成果,雙方大和解,指揮中心表達「謝謝」
     
    昨天台大公衛學院發出臨時記者會通知,今(27日)上午,此計畫負責人,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共同說明血清抗體篩檢初步結果。今早記者會上,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皆出席,呈現「大和解」氣氛。

    彰化萬人血清篩檢,實質執行人數4,859人,目前為止,陽性率非先前搶先報導的媒體所稱的1%~2%或千分之1,而是僅有萬分之8.3,研究等於為台灣防疫政策提供科學驗證。

    莊人祥也改口表示,自己對這項血清抗體研究有相當大的期待,不僅可以了解台灣社區在2、3月期間高危險群的感染狀況,也可以知道台灣精準防疫系統漏洞多大。「這次的血清報告一波三折,謝謝研究團隊排除萬難報告研究結果,滿足大家好奇心,也解決指揮中心蓋牌疑慮。」
     
    ■抗體陽性率萬分之8.3,社區很安全
     
    葉彥伯和陳秀熙聯手公布此次血清篩檢的執行過程、人數與結果,澄清外界質疑。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篩檢對象為高風險族群:這次計畫非「廣篩」或「普篩」,是針對彰化確診者以及相關接觸的「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包括:1~4月間確診者18人,以及2~3月疫情高峰期高風險族群:居家檢疫者1,584人、確診者之接觸者362人、醫療院所員工2,238人、健康照護人員693人,共計4,859 名高風險族群,不到萬人。6月開始執行檢測分析,8月12日完成所有檢測。

    2.檢測三種抗體:N抗體,S抗體及中和抗體。其中,中和抗體是具有把病毒中和掉的抗體,意義最強,沒有偽陽或偽陰性問題,更具有未來疫苗研發、檢測與對照的意義。
     
    #研究發現和意義:
    1.高風險者陽性率低:沒確診的高風險族群4,841人中,有4人測出中和抗體,陽性率僅萬分之8.3。

    2.確診者抗體保護時間長:確診18名個案,抗體檢測全呈現陽性,在染病100天後,3種抗體全部都有測到,包括最重要的中和抗體,還有的個案甚至長達5個月,顯示患者痊癒後仍受到抗體保護,至於可以持續多久,仍需追蹤。

    3.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抗體出現較早:研究也針對境外移入和本土接觸者確診個案進行對照,發現境外移入的個案,抗體出現較本土病例早,顯示境外移入個案病毒濃度較高。本土病例可能因隔離、口罩等防疫效果,讓病毒濃度較低。

    4.醫護接觸者零陽性:證明醫內感染管控有效。

    相關研究等於證實台灣防疫效果佳,本土社區病例少,14天隔離防疫和全民戴口罩有加持;確診者都有中和抗體,而且在染病5個月後都能測到,代表仍具有保護力,對未來疫苗測試與比對都很重要。
     
    ■確診者抗體保護力可持續至少5個月,有助疫苗研發和測試
     
    陳秀熙表示,血清抗體的調查目的:
    1.了解過去該地感染COVID-19的盛行率。
    2.在疫情較和緩的地方,有境外移入的個案時,可以協助疫情追蹤調查、阻斷感染源。
    3.了解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提供疫苗研究的重要參考。

    陳秀熙說,疫苗在第一階段研發劑量時,通常都要做確診個案的研究,這次發現18個確診個案,全部都有中和抗體,且評估都有3~5個月的持續力。陳秀熙說,這個結果可以給疫苗研發很大的信心。

    「如果今天不做這個研究,以後做疫苗時就不可能會有這個數據,疫苗研發的信心就不夠。因此我們才要趕快做!」

    正進行COVID-19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的國光生技也關注此研究,該公司研發處長冷治湘表示,之前國外曾報導感染者抗體保護力只維持3個月,台灣這次調查發現保護力達5個月是好消息,不過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和疫苗打進去所產生的抗體,不一定能產生一樣長時間的效果,所以還是得透過臨床試驗得到數據。

    冷治湘希望進一步了解台大這次的研究案,感染者感染的是哪一個病毒演化株、產生什麼現象,「資訊愈多當然愈好」,將來研發疫苗才能知道哪裡可以再改善。
     
    ■研究倫理IRB爭議,計畫6月啟動、台大校方8月11日才通過審核
     
    此項血清抗體研究,是否有通過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的審核,成為重大的爭議。今日記者會上詹長權公布,此項研究前端部分,針對高風險群進行收集、抽血、送檢體等,全部都是由彰化縣衛生局負責;台大公衛學院針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因為不涉及抽血、不是臨床,因此台大規定這一類IRB就在校總區審查。」

    不過公布的資料上顯示,該計畫是送交台大校總區的台大行為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的研究倫委會(IRB),8月11日才通過,但計畫6月即已啟動,仍有事後補件的瑕疪。

    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則質疑,研究此次被分成兩段,彰化縣衛生局採檢體、台大公衛學院分析,屬性不同;台大公衛學院說明有通過IRB,但彰化縣衛生局都沒有提及倫理審查,也沒有明確說明檢體如何取得、是否在受試者同意書中向受試者說明風險、檢體使用等內容。此前網路上流傳一份彰化此項篩檢的受試者同意書,林綠紅說,若同意書真是如此,「這部分就是違法《人體研究法》,瑕疵很大!」

    此外,林綠紅說,台大也應該要去釐清,進行分析的資料有沒有符合規定,「不然萬一檢體來源有問題,IRB再審時就會說不能做研究,這才是合理的。」

    但問及彰化收集血清檢測的試劑規範為何,葉彥伯只表示,由台大來回答;詹長權則回應,彰化也有公務的做法,規範都有做到。
     
    ■回應經費來源爭議,詹長權和科技部說法有異
     
    針對此項萬人血清抗體的計畫經費來源,詹長權曾提及部分來自於科技部,但遭科技部打臉。今詹長權更詳細說明,台大公衛學院由「群體健康研究中心」負責此計畫,並由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支持。他表示在2月5日,科技部人文司司長在會議中提及,希望團隊可以幫忙研究COVID-19,「政府要求,我們也很想做,」因此才有了這次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

    對此,科技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此計畫名稱是「台灣大學群體健康研究中心」,按規定需要設「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對研究進行督導、建議。原先台大公衛學院申請的計畫內容,是分析彰化萬人健檢資料,包括含糖飲料、飲食型態與代謝症候群風險研究,同時也涵蓋C肝、肺結核傳染病防治等議題。

    科技部表示,這些都是使用現有資料;而在指導委員會會議中,確實是科技部人文司長林明仁為主席。但科技部說明,是委員提出建議研究中心可以朝「COVID-19」研究,但詳細內容為「利用公開數據研析」;且按照規定,就算是指導委員會建議後,仍要由台大將調整後的計畫內容送科技部核備,目前此計畫到明年2月到期,並未收到台大來函申請變更計畫內容。(文/陳潔、嚴文廷、林慧貞;攝影/吳逸驊)
     
    #延伸閱讀
    【疫苗新布局:爭取牛津授權、台廠代工有望,國家隊產能為何恐受影響?】https://bit.ly/2XMJKXY
    【PCR、快篩、血清抗體,究竟有什麼不同?】https://bit.ly/3jfRr12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2Qvq6f6
     
    #彰化 #血清 #篩檢 #COVID19 #陽性率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研究倫理 #報導者

  • 台大健檢資訊系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4 14:08:25
    有 1,038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彰化「無症狀篩檢」政風調查,第一階段完成;萬人血清調查,台大公衛學院:正式發表期刊後再公布;台大醫院也針對院內員工血清篩檢,1個月完成百人;外籍人士檢疫14天期滿後需自費採檢,指揮中心:討論規劃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近期的彰化與中央爭議,相關爭議其實涉及兩項措施和研究:
     
    1.疫調政策不同步:彰化縣衛生局針對居家隔離者主動進行核酸PCR篩檢,因上週一(8月17日)一名自美返台少年,居家隔離期間無症狀卻被驗出陽性(案485),才意外爆出,彰化與中央指揮中心「無症狀者無需採檢」的政策不同調,指揮中心因而送政風調查。
     
    2.萬人血清研究解讀落差:彰化縣衛生局另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但研究未公開,即有媒體搶先報導初步發現1~2%的人體內驗出抗體,甚至有些是有症狀個案,引發連串社區疫情是否「被蓋牌」的討論,進而連帶引發血清研究正當性也被質疑,包括是否通過研究倫理審核、研究經費的出處、以及抗體試劑的品質等問題。台大公衛學院原訂於明天(25日)召開期中說明記者會,以「準備不及」為由臨時喊卡。
     
    ■無症狀高風險普篩,政風調查已完成第一階段
     
    針對居家隔離者擴大進行核酸PCR爭議部分,指揮中心已啟動政風單位調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政風單位針對民眾與醫院端,在接到採檢需求後所做的反應跟執行過程進行調查,現已完成。報告中也針對整體就醫狀況、通報系統是否修正做討論。至於第二階段,政風單位將針對彰化縣衛生局進行相關調查,莊人祥說,還需要5天的時間,屆時將由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親自說明。
     
    此事也引發是否應針對高危險群擴大篩檢、甚至入境普篩的爭論。陳時中在昨天記者會強調,因為PCR檢驗試劑敏感度性90%,特異性95%,存在偽陽性和偽陰性,以目前台灣入境人數約為25萬人,以盛行率0.2%來推估,普篩加上居家檢疫25萬人,會篩出1.2萬人偽陽性、450人真陽性,以及50人偽陰性。
     
    不過這個數據也被學界質疑高估。而指揮中心今年4月即公開表示,PCR核酸檢驗的特異性高達99.99%。昨在台灣微生物學會「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研討會」(連結:https://youtu.be/8YE9dEdbOXM )上,學者專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認為,普篩會漏放病人,進入社區將如蜘蛛網般擴散。長庚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表示,希望不要以政治角度去解讀這個問題,站在防疫專業,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擴大篩檢。
     
    ■萬人血清研究發表喊卡,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經IRB審核
     
    針對彰化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的萬人血清研究,原本明天發表,臨時喊卡。莊人祥表示,此事是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通知指揮中心他才知道的,原因是台大公衛學院內部的行政程序問題。
     
    莊人祥說,此事目前已經造成社會高度關注與討論,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除非有不能公布的明確理由,否則台大公衛學院應該對外清楚說明。
     
    針對外界質疑的血清抗體研究計畫,包含研究經費、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核等,此計畫負責人、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因為這次研究計畫與COVID-19疫情有關,因此大家很想先知道篩檢的結果,昨日也已透露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彰化社區整體很安全」。
     
    原訂明日的期中報告說明會喊卡的原因,陳秀熙說,除了昨天另一計畫負責人、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所說的行政程序問題之外,更大的部分是應遵守研究同儕專業的原則跟規則。
     
    陳秀熙表示,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過去10多年在彰化進行社區健檢,有不少計畫都在彰化進行,「當然有通過IRB審核才會去進行研究!」至於研究經費,陳秀熙說,都是按照申請計畫的經費去支出,沒有疑慮。
     
    ■新任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指揮中心應建立管道加強與學界溝通
     
    8月才接任詹長權、擔任台大公衛學院院長的鄭守夏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他並非此案參與者,並不清楚此次血清抗體的計畫內容,也不了解取消的原因。但是一般在學術界,都是將研究計畫做完後、投稿到專業期刊、經過嚴格的同儕審查後刊登,就代表研究夠嚴謹、公正客觀,解讀也合理,此時學者才會對外發表最新發現。
     
    目前這項計畫還沒做完,也只到期中報告,鄭守夏說,他個人認為不需要急著對外說明,「除非研究非常厲害、發現很重要的事實,會危及民眾健康,需要趕快因應,那就趕快交由指揮中心應變就好。」
     
    但鄭守夏也指出,本次風波展現出來的,有些學者的意見好像不容易被指揮中心聽到,才會透過媒體溝通,但社會觀感、民眾信任都不佳。他表示,防疫真的很專業,雖然指揮中心很忙、學者意見多,但指揮中心應去建立更通暢的管道,讓學者的意見都可以跟指揮中心有辦法直接溝通。
     
    ■台大醫院也有「員工關懷計畫」血清抗體,現已執行百人以上
     
    至於血清抗體研究該不該做?進行的目的又是什麼?昨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研討會」也有充份討論。詹長權強調,血清調查不是在抓漏到多少病例,是台灣人對抗COVID-19留下的免疫資訊,並且未來疫苗研發進行抗體比對重要的資料。而為什麼一定要現在做?因為血清中包括重要中和抗體,有可能因時間過去消褪,以後補可能來不及。
     
    李秉穎也在會中表示,他也支持做血清抗體研究,「台大醫院也在做」,不過認為此時公布不是好時機,「因為民眾會恐懼」。
     
    《報導者》訪查台大內部,證實李秉穎的說法。台大醫院(包含分院)1個多月前,開始進行「員工關懷計畫」的血清抗體篩檢,現已篩檢超過百人,目的是為了讓院內員工若想了解自己過去這段期間,是否被感染過COVID-19,提供一次免費的抗體檢驗,這個篩檢完全出於自願性,也沒有特別規劃或要求高風險者一定要來檢驗。
     
    台大員工的血清抗體檢驗方式,是採取較嚴謹的做法,會同時採用兩種的國外進口抗體試劑,若結果不一致再採用第三種,以此降低對敏感度、特異度的誤差疑慮。此外,台大血清抗體篩檢也有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IRB)的審核。據了解,台大醫院院內的IRB審核向來非常嚴格,就算只是要查其他醫師的患者病例來整理資料,或需要取得健保資料庫的資料做研究,都必須經過IRB審核,作為保護受試者的基本原則。
     
    事實上,17年前SARS時,台大也進行了院內員工的血清篩檢,當時發現,SARS中,血清抗體陽性者全都有症狀;沒有症狀的,全部陰性。與此次COVID-19的臨床表現不同。
     
    ■外籍人士14天檢疫期滿自費採檢?莊人祥:指揮中心規劃討論中
     
    日前陳時中曾提過,未來對於外籍人士在台居家檢疫14天後,可研議自費採檢。莊人祥補充表示,這是陳時中昨日受訪時說明,因為有些外籍人士生活習慣與國人不同,例如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對於在台如何就醫也不甚了解,或是有感冒症狀也不會主動就醫。因此,目前指揮中心確實有考慮,會要求外籍人士居家檢疫結束後,再進行一次自費採檢。
     
    莊人祥也說,目前並沒有正式的規劃案,細節也都還沒有開始討論。指揮中心內不會先進行規劃,提交到專家會議後討論,才會有更明確的執行方式。
     
    ■再新增一例,自台灣至上海入境後確診,莊人祥:還未收到消息
     
    今日上午上海市衛教委通報新增5例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案例,其中一例來自台灣。對此,莊人祥表示,台灣已主動聯繫,但中國尚未告知相關消息,也還沒有提供台灣詳細個資。目前還需要更多訊息,才能判斷是否為確診案例。(文/ 陳潔 ;攝影/中央社/鄭傑文、楊子磊、鄭宇辰)
     
    #延伸閱讀
    【抗疫+1:沒被看見的國家隊】https://bit.ly/3ie7Hir
    【世紀之疫──2019新型冠狀病毒風暴】http://bit.ly/3bhXgrJ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彰化 #政風調查 #疫情記者會 #台大 #血清研究 #普篩

  • 台大健檢資訊系統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3 17:07:20
    有 490 人按讚


    彰化縣跟台大公衛合作,進行萬人健檢,明天將會公布結果,可想而知一定會有多名「陽性」結果,然後就會有小強跑出來說:「你看政府就是蓋牌啦!明明就有這麼多前潛在病患趴趴造!」。

    這次台大公衛做的東西叫做「血清抗體檢查」,驗的是血清中有沒有存在武漢病毒的抗體,小時候我們都學過,當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這中間的複雜過程太過專業我們先跳過,總之就是,在血清中產生「抗體」,就表示你的身體「曾經」接觸過病毒。

    但是「曾經」接觸過病毒,不代表你「現在」有病毒,所以不管血清抗體的結果如何,對於「防疫」是沒有作用的,也就是說,這個研究跟台灣目前「安不安全」沒有太大關係。

    簡單的分類,要知道有沒有「帶著病毒」,要做的是俗稱的「插鼻孔」採檢,要知道你有沒有接觸過病毒,做的是「抽血」,知道你曾經接觸過病毒,並沒有辦法知道你是什麼時間,在那裡接觸的。

    那驗抗體有什麼好處呢?他可以知道病毒的軌跡、可以推算盛行率等等,把特,在「防疫當下」做血清抗體檢查,意義不大,甚至有可能引起恐慌,因為民眾在資訊不足跟認知不正確的情況下,很可能把「接觸過病毒的人」誤以為是「帶有病毒的人」,已經有很多人準備混淆這兩個概念,營造「台灣很恐怖」的形象。

    那麼那些人可能會接觸過病毒呢?

    1. 在入境前染病,然後隔離期出現症狀,被抓去檢驗。
    2. 在入境前染病,然後不管什麼原因有治療或是沒治療,總之痊癒了,然後入境台灣經過隔離甚至核酸篩檢之後都沒事。
    3. 在入境前染病,在入境台灣後隔離十四天,但是沒症狀,所以沒有接受篩檢,病毒也死得差不多,在幾乎沒傳染力的情況下,隔離期滿出關。
    4. 在台灣接觸到病患,比如說機場人員,醫護人員,病患家屬等等。
    5. 有感染力的病患走入社區導致一般人接觸病毒。

    接觸到病毒也是會有下面可能,

    A. 接觸到病毒,但我天生神力、練武奇材,你驗到我有抗體,但這過程根本啥事都沒有,早就把病毒消滅了。
    B. 接觸到病毒,結果我有症狀發病了,結果被抓出來,這叫「確診」。
    C. 接觸到病毒,沒症狀也沒被抓出來,這個才是大家所擔心的:「潛在病患」。

    以現行隔離14天的政策而言,123擴散的風險都很小,只有45需要擔憂,4只要做好防護,就會相對安全,而5的可能性也只有在隔離政策前走入社區,或是你是隔離14天也不發病又可以繼續保持感染力,屬於天生神力的超級變態感染者。

    A不用擔心,反正他就是超人特攻隊,B也不用擔心,反正他已經去負壓病房隔離治療了,問題在於C,,但是C如果隔離14天也會變得安全,也就是說,如果是4+C或是5+C,才是有危險性的,就算真的有這麼一些漏網之魚,在機率極低的情況下,只要做好防護,也沒有什麼好怕。

    以這次彰化所做的血清抗體的陽性篩檢來看,你很難去判定台灣社區的感染情況到底危不危險,因為所調查的對象,全部都是高風險族群,這些人出現抗體都是可以預料的,而且因為是高風險族群,他們的防護機制也較為充足。

    如果這次做的是把一個社區完全隔離起來,驗10000名半年內從來沒有入出過國境,沒去過機場或醫療院所,而且沒有跟任何患者有接觸可能的人,其中驗出有幾百人有抗體,那就可怕了,表示在這個社區曾經有大流行,但如果不是,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從高度可能接觸過,甚至感過疫的人身上驗到抗體很正常,可以做研究,但不能代表危險性高低。

    如果你聽到有人說這個檢驗代表台灣好危險,快點普篩啊!!!恭喜你,那一定是共產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