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台地高度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台地高度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zenxy (果然是狠角色)看板Geography標題[知識] 桃園台地群之地形特徵 時間Wed...
台地高度 在 王智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7:07:18
晨曦中的新溪口吊橋,有一種悠然而饒富詩意的美。 找到一個把整座吊橋都納入飛行半徑300公尺的範圍,再用空拍機平行量測吊橋最高點的高度後,就可以放心地從空中去俯瞰吊橋的美了。 橫跨在大漢溪上的吊橋,連接了角板山與新溪口台地,可惜因為角板山這頭因山徑維修因素而封閉,只能取道新溪口台地,但也正好找到了...
1.前言 :
台灣西部在桃園附近,遍佈著高度不等、上覆紅土、狀如扇形之礫石堆積層,形成階
梯狀排列的河階台地。這些礫石堆積層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礫石層與上部之紅
土層組成,礫石主要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矽質砂岩、淺灰色砂岩,另含少量黑色玄武岩
,紅土層風化徹底,幾乎不見任何礫石,岩性的如此相近可指出其沈積來源的相同。
在礫石堆積層以下之地層主要為楊梅層,楊梅層主要由礫石、砂岩及泥岩互層組成,
以砂岩成分較多,楊梅層受到構造擾動,因此礫石層以不整合的形態覆於楊梅層之上。
市川雄一(1929)首先指出此扇狀台地群是由古大漢溪沖積而成,不同高度之台地面
則是古大漢溪不斷遷移、下切形成之結果。依此觀點,我們將對台北群的礫石堆積層分別
以地質及地形演變兩方面進行討論。
2.地質演變 :
2.1 野外調查:
主要利用觀察及測量的方法,考察礫石層最大粒徑,古水流方向及石英含量等資料以
做分析之立論基礎及成因解釋上的佐證,以上三項調查的結果與解釋如下:
1.粒徑分布如FIG-1,可明顯看出粒徑變化,如台地群外觀一樣,呈扇狀分佈,而不受台
地分布影響徑變化。
2.古水流方向如FIG-2,可看出主要水流的趨勢為由石門附近輻射散出。
3.石英含量分布如FIG-3,可看出靠近石門附近的石英含量較低,隨著距離變遠,石英含
量有升高的趨勢。
由以上三項調查的分析結果皆指出,本區呈現出水流為輻射散出的沖積扇特性,此與
前人的推論不謀而合。
2.2 鑽井資料分析:
先搜集桃園地區之工程鑽探及水井地層記錄,接著利用地質統計學的空間內插方法將
礫石層厚度及其底部楊梅層之基底面形貌計算出來,以了解礫石層分布的狀態與厚度變化
情形,及其所代表之地質意義。
1.基底面形貌及計算如FIG-4,可看出底面的趨勢與地形面的高度變化頗為一致,即基底
高度隨楊梅面、中壢面、桃園面而階梯壯漸次降低。
2.礫石厚度變化如FIG-5,將厚度小於20m之地區刪除後,可明顯看出厚度較大的區域呈帶
狀分布,且由龍潭附近之河流在多次遷移過程中所堆積的。
3.地形演變:
將台地群上的河階崖的變化,利用線性擴散模式及C-14定年資料之代入,以求出擴散
速率常數,試為崖坡進行定量化的定年,而其研究的結果及解釋如下:
1.其河階崖剖面的變化有楊梅面至桃園面愈來愈陡的趨勢,證實此扇狀階地的確有時間上
之先後關係,愈向東北年代愈輕,有符合大漢溪向東北遷移的說法。
2.經由崖坡定年的分析,各階面開始下切的年代為:
LT(V):55000 ya
LT(IV):32000 ya
LT(III):32000 ya
LT(II):33000 ya
LT(I):28000 ya
此結果與陳于高(1988),劉平妹(1987)等不相衝突,應屬合理,這個結果也確實
符合大漢溪向東北遷移的論點。
4.討論與結論:
(一)不論利用地質演變或地形演變的角度來看,都指出一個事實:大漢溪的確由西南向
東北遷移,可見FIG-6 。並可由以上的研究結果知道大漢溪的河道變化,及其變化
年代。
(二)由礫石堆積層與其下頭嵙山層的接觸關係與頭嵙山層本身基底面的形貌,或可推論
如下:在表層的礫石堆積形成之前,本地區可能已存在一扇狀三角洲,隨著構造運
動造成的地殼抬昇,此一扇狀三角洲受其影響,而使地層褶曲並造成不等量抬昇,
使古大漢溪漸次往中北方移動,並切割著已受構造運動所擾動的舊扇狀三角洲,同
時覆著礫石層於其上,逐漸形成今日的形態。
(三)大約在三萬年前,古大漢溪在鶯歌附近為古淡水河所襲奪,轉而流向台北盆地,現
今的桃園台地即為古大漢溪被襲奪前之河谷,以此寬廣之河谷而今僅存數條流量甚
小的小溪流,實為襲奪作用之最佳寫照。
5.主要參考文獻:
黃祥慶(1995)桃園台地群之礫石堆積層。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92頁
。
諶凱英(1995)桃園台地群崖地形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114
頁。
--
你別唬我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1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