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集村農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集村農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集村農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集村農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台南玩樂棧,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南挖出首處疑漢人糖灶 歷史逾150年 台南市善化區集村農舍建案工地今年1月挖出疑似漢人糖灶遺構,6座糖灶相連,初判至少有150年的歷史,這是台南首次挖出先民製糖遺構,市府暫先列冊追蹤,再討論是否保留。 新聞出處 http://m.cna.com.tw/news/acul/20180413019...

  • 台南集村農舍 在 台南玩樂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14 10:18:51
    有 109 人按讚

    台南挖出首處疑漢人糖灶 歷史逾150年

    台南市善化區集村農舍建案工地今年1月挖出疑似漢人糖灶遺構,6座糖灶相連,初判至少有150年的歷史,這是台南首次挖出先民製糖遺構,市府暫先列冊追蹤,再討論是否保留。

    新聞出處
    http://m.cna.com.tw/news/acul/201804130194.aspx

  • 台南集村農舍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3-09 13:36:33
    有 1,431 人按讚


    【社企x台南:暖暖仕安 合作共老】

    上週六,與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與食安立委 吳焜裕,一起與農委會水保局「洄游農村」,到台南後壁拜訪 仕安社區合作社,考察社區型的社會企業。走出立法院外,再次感嘆台灣這片土地的力量,也讓我在今濕冷的天氣裡,依然感受到暖意。

    仕安社區位於台南北端,明鄭時就開始發展,如今卻面臨就醫資源不足、失業婦女多、扶養比高、青年外移、產業單一與農舍老廢閒置等社區問題。最初因為 廖育諒里長發心,自掏腰包購置醫療專車,方便許多老人能夠出門就醫,解決因為交通費高、診所少,造成老人生病難以即時就醫的問題。

    後來為了籌辦老人食堂,需要經費,廖里長發起成立了仕安社區合作社,保價向農民收購強調農藥使用的管制、雖未取得有機認證但是安心的白米,計畫將銷售白米所得持續投入在社區項目內,因為公益的目的,很快地獲得社區民眾的響應,募集了第一桶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波折與挑戰,如今如願的讓白米販售收入、成為了社區經濟的支柱,並持續投入在老年長照的工作上。

    因為良善的初心,不僅照顧老人的長青食堂號召到許多社區媽媽志工,洗切做菜,仕安社區合作社,也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肯定,透過勞動部多元培力、水保局農村再生...等計畫的支持,不但吸引了青年回鄉一起打拼、也吸引到建築師團隊的入駐,一點一滴的改變農村社區的風貌,慢慢的活化再生起來。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社會企業或是社會創業,以不同的組織型態,持續重塑社會的動能與活力。而仕安社區以合作社的方式,重新連結了社區居民、注入社區動能、變成了一個滾動的齒輪,轉動著新的連結與力量,讓人非常印象深刻,是最好的社會經濟典範。

    我也會持續關注合作社型態的社會經濟,納入廣義型態的社會企業,作為立法推動的對象。更期待在這篇分享後,更多朋友願意支持仕安社區、採購仕安合作社好吃的壽司米,將他們做的事分享給更多朋友,點燃更多社會經濟的動能。

    青村白皮書-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
    #合作社 #社會經濟 #社會企業

  • 台南集村農舍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7-08 14:28:09
    有 725 人按讚

    #人來瘋

    到農村去,透過交換食宿,向農人取經,學習過真生活。

      我從來不知道我這麼行,砍柴、燒水、搬甘蔗樣樣都來,也不知道原來我可以早睡早起當農夫。

      在農家學習生活的這段期間,在台灣各地的農莊裡,透過交換食宿,跟雞作伴,找鴨玩耍,帶報紙給鳳梨看。

      這些日子裡,我彎起腰,捲起袖子,光著腳丫,在水田裡插秧、抓螺、拔草,趕水鴨,在果園裡抓蟲、套袋、剪枝、採果與除草,在農舍裡做糖、製茶、挑黑豆。

      到農家學習農事之後,腰際變黑了,手指腳趾甲間變得黑嘛嘛,身上的肌肉變結實了。從田裡回來後,媽媽見到我,忍不住說:「你幹嘛去田裡做辛苦工?手腳被蟲叮成紅豆冰,白白的臉變得好黑。」

      我回答:「在野外曬太陽,總比一直躲在室內冷氣房裡好;在鄉間看綠油油的植物,總比一天到晚盯著電腦,看到眼睛脫窗好;學習當農夫,回歸最簡單的生活方式,總比在都市裡爭到你死我活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總比工作到半夜,還不能回家好;學會種植自然的農作物,總比花大把錢去買保健食品好。」

      於是我奔波於台灣各地,體驗農夫生活,學習到簡單的生活態度,認識許多為台灣這塊土地默默耕耘的人們,這是無價之寶,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這是一門珍貴的課,讓我學習到農夫友善大地的生活之道。

      這樣的主題,看起來像似市面上非常盛行的農村體驗、棄業旅行與換工旅行的書。但不只如此!

      本書拜訪了全台十多個農家,體驗從製鹽、製糖,到種植稻米、雜糧、蔬果與養殖雞鴨禽類的生活學習,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與旅行的價值。內容結合了農人的故事、農家生活體驗、農務常識、農家的料理,以及在地農村旅行。

      這是一本可以當作生活旅行的文學書、勞力交換食宿的工具書,也可當作是一本料理工具書、認識好食的參考書。更是一本提供想要尋找自我、回歸自然,學習簡單生活的理念書。

    作者簡介

    楊環靜

      出生於台南,喜歡趴趴走,渴望有日能夠環遊世界,走過世界各地市集,吃盡各國美食。愛好台灣地方生活文化的她,走遍台灣各地,逛過各式台灣市集,是市集旅遊達人、台灣美食饕客,也是一個活躍於世界各地生活的旅遊作家。出版作品:《傳統市場美食旅遊路線》《走進光陰的故事──眷村菜市場》《紐澳打工度假停看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