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堂繼續教課的爸爸》
My father teaching in heaven right now #倪炎元
台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台灣人
40x27cm / 紙本、鉛筆、水彩 /2021
「爸爸您的第一本新書終於完成了!!」
Here my father’s les...
《在天堂繼續教課的爸爸》
My father teaching in heaven right now #倪炎元
台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台灣人
40x27cm / 紙本、鉛筆、水彩 /2021
「爸爸您的第一本新書終於完成了!!」
Here my father’s lest book , which I helped him to finish the publishing and the cover illustration.
This book is about the research Taiwanese political image from the HK and China movie .
這是我在為爸爸服喪期間為他畫的新書插畫,這是他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最華麗的一本。上周六4/17是他的出殯日,我在入殮禮結束後,塞了一本新書在他的棺木被子一起給他帶走,想像他在另外一個世界拿到新書,興奮開心的表情。
而這本書在今天博客來上架了
他一直都愛電影,和我說想要寫一本電影專書講了好幾年,這三年來他提的科技部論文,也都是以用傳播理論分析兩岸三地電影為題去書寫,他答應我寫完一定會給我看。
幾個月後他因為身體長期感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生病療養期間,他漸漸放下了許多工作上的瑣碎事項,完全回歸到家庭生活。五個月後在一次肝昏迷鬼門關走一遭回來後,就算他依舊得表現得無比樂觀,認為他自己只是去住院一下,一切都會回復正常,但他的身體卻無法支撐他,我們看著他一天天消瘦與沉睡,腸胃經常性罷工,我清楚感受到死神已經在附近徘徊。看他如此痛苦,我想把握時間為他做點事,就問他:「爸爸,你出院第一件事想要做什麼?」爸回答:「我一直想把我這三年寫的科技部論文出成書,內容都好,只要給我兩天時間整理就可以了。」於是我立刻聯絡了他的研究助理詹雪蘭女士,她陪我在他銘傳雜亂的辦公室桌上、抽屜尋找所有疑似存有未完書稿的隨身碟,並從他電腦迷宮般的檔案夾小心過濾搜尋,像是解謎一般,我全部帶去病房給他,也幫他聯絡了出版社,也同意讓我幫他畫封面插圖。
在病房重回他最愛的學術寫作那幾周,他胃口特別好,吃的多,話也變多,也比較願意下床散步,我曾經問過爸爸這一生的夢想是什麼,他說他就是想當學者,去探索這個世界各種知識。終於在他生命的最後他可以心無旁騖專心做他喜歡的事了,把書稿改完的那天,他拿下老花眼鏡,蓋上筆電要我下去樓下711幫他買瓶可樂來慶祝,像是卸下了一個重擔,靜靜享受著午後的陽光。
從那天之後他的身體就每況愈下,我答應他要幫他設計封面,但身心靈狀況實在不允許我此時拋下家人,回去工作室閉關,於是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我甚至還僥倖地認為爸爸會等我,他會好轉的......。但爸爸等不了,我甚至是在他快離去前一晚,才從他指定的告別音樂MV中找到畫畫靈感,但已經來不及了.....還天真的帶著畫紙想在他臨終的病房牆上畫,可想而之是不可能的。最後送他去殯儀館回去的路上,時報出版的趙先生打來,他說他夢見有個聲音告訴他這本書需要在告別式前完成(也許是爸爸在彌留時托夢?),於是我與爸爸的頭七,沒有駐守在靈堂,而是靜靜的一個人關在山上工作室,幫他畫封面。喝著人參精,到半夜時在他的照片前點上白蠟燭,希望他會回來看我工作,摸摸我的頭要我早點睡,想到這裡才畫到窗外的天堂白雲部分我就哭了起來。
這邊我也想要來介紹這張作品,爸爸一生熱愛教學,他覺得能將自己思想與知識用有趣的方式傳授給更多學生,去改變世界一些,他的努力就值了。
這次主題,我就畫了他在上課,或致詞開場的樣子,在一間天堂的餐廳講述他的新書內容,又或是電影中的人物都在聽他講課?圍繞在他身邊的是所有他書所提到的電影橋段人物,就像邀請這些角色為課程增添生命力,從第一桌坐著港片《黑金》裡面搓湯圓的梁家輝扮演的周朝先泡茶,與萬梓良扮演的孫中山交陪;二桌坐著《撒嬌女人最好命》周迅的傻眼表情與隋棠的甜膩;一旁的精彩的《古惑仔:勝者為王》為台灣主權問題打架場景,移到三桌《原鄉》電視劇裡為老兵準備便當的無奈警總,和《蘭嶼之歌》跳頭髮舞拿花圈的原住民少女,背景壁紙是我在台南拍到的靈厝壁紙,希望爸爸住的舒適。
爸爸會喜歡我畫的吧?他會以我為榮吧?我始終沒習慣昨天當我要拿畫作去給他過目時,還要燒香,放在他遺照前.....。
爸爸雖然身體離開我們了,但我相信他的書和思想會繼續流傳下去,給其他影癡們另一個觀看方式。
結語.
前天我十分難過時,爸爸的好友康正言叔叔傳了一段話給我:
丹麥哲學家齊客果說: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
這邊兩種譯法:
1、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向前看才活得下去 。
2、生命只能從回顧中領悟,但必須在前瞻中展開。
我想這就是我爸爸倪炎元先生所留給我們的禮物,讓我為爸爸設計的封面能為他帶來更多讀者,從新認識這位一生為知識狂熱的男子。
爸爸謝謝您。
《臺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作者: 倪炎元
繪者: 倪瑞宏
出版社: @readingtimes_igofficial
#bookcoverdesign
台南舊殯儀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倪先生紀念周(二)◇
《在天堂繼續教課的爸爸》 #倪炎元
40x27cm / 紙本、鉛筆、水彩 /2021
「爸爸您的第一本新書終於完成了!!」
這是我在為爸爸服喪期間為他畫的新書插畫,這是他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最華麗的一本。上周六4/17是他的出殯日,我在入殮禮結束後,塞了一本新書在他的棺木被子一起給他帶走,想像他在另外一個世界拿到新書,興奮開心的表情。
而這本書在今天博客來上架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651?sloc=main
他一直都愛電影,和我說想要寫一本電影專書講了好幾年,這三年來他提的科技部論文,也都是以用傳播理論分析兩岸三地電影為題去書寫,他答應我寫完一定會給我看。
幾個月後他因為身體長期感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生病療養期間,他漸漸放下了許多工作上的瑣碎事項,完全回歸到家庭生活。五個月後在一次肝昏迷鬼門關走一遭回來後,就算他依舊得表現得無比樂觀,認為他自己只是去住院一下,一切都會回復正常,但他的身體卻無法支撐他,我們看著他一天天消瘦與沉睡,腸胃經常性罷工,我清楚感受到死神已經在附近徘徊。看他如此痛苦,我想把握時間為他做點事,就問他:「爸爸,你出院第一件事想要做什麼?」爸回答:「我一直想把我這三年寫的科技部論文出成書,內容都好,只要給我兩天時間整理就可以了。」於是我立刻聯絡了他的研究助理詹雪蘭女士,她陪我在他銘傳雜亂的辦公室桌上、抽屜尋找所有疑似存有未完書稿的隨身碟,並從他電腦迷宮般的檔案夾小心過濾搜尋,像是解謎一般,我全部帶去病房給他,也幫他聯絡了出版社,也同意讓我幫他畫封面插圖。
在病房重回他最愛的學術寫作那幾周,他胃口特別好,吃的多,話也變多,也比較願意下床散步,我曾經問過爸爸這一生的夢想是什麼,他說他就是想當學者,去探索這個世界各種知識。終於在他生命的最後他可以心無旁騖專心做他喜歡的事了,把書稿改完的那天,他拿下老花眼鏡,蓋上筆電要我下去樓下711幫他買瓶可樂來慶祝,像是卸下了一個重擔,靜靜享受著午後的陽光。
從那天之後他的身體就每況愈下,我答應他要幫他設計封面,但身心靈狀況實在不允許我此時拋下家人,回去工作室閉關,於是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我甚至還僥倖地認為爸爸會等我,他會好轉的......。但爸爸等不了,我甚至是在他快離去前一晚,才從他指定的告別音樂MV中找到畫畫靈感,但已經來不及了.....還天真的帶著畫紙想在他臨終的病房牆上畫,可想而之是不可能的。最後送他去殯儀館回去的路上,時報出版的趙先生打來,他說他夢見有個聲音告訴他這本書需要在告別式前完成(也許是爸爸在彌留時托夢?),於是我與爸爸的頭七,沒有駐守在靈堂,而是靜靜的一個人關在山上工作室,幫他畫封面。喝著人參精,到半夜時在他的照片前點上白蠟燭,希望他會回來看我工作,摸摸我的頭要我早點睡,想到這裡才畫到窗外的天堂白雲部分我就哭了起來。
這邊我也想要來介紹這張作品,爸爸一生熱愛教學,他覺得能將自己思想與知識用有趣的方式傳授給更多學生,去改變世界一些,他的努力就值了。
這次主題,我就畫了他在上課,或致詞開場的樣子,在一間天堂的餐廳講述他的新書內容,又或是電影中的人物都在聽他講課?圍繞在他身邊的是所有他書所提到的電影橋段人物,就像邀請這些角色為課程增添生命力,從第一桌坐著港片《黑金》裡面搓湯圓的梁家輝扮演的周朝先泡茶,與萬梓良扮演的孫中山交陪;二桌坐著《撒嬌女人最好命》周迅的傻眼表情與隋棠的甜膩;一旁的精彩的《古惑仔:勝者為王》為台灣主權問題打架場景,移到三桌《原鄉》電視劇裡為老兵準備便當的無奈警總,和《蘭嶼之歌》跳頭髮舞拿花圈的原住民少女,背景壁紙是我在台南拍到的靈厝壁紙,希望爸爸住的舒適。
爸爸會喜歡我畫的吧?他會以我為榮吧?我始終沒習慣昨天當我要拿畫作去給他過目時,還要燒香,放在他遺照前.....。
爸爸雖然身體離開我們了,但我相信他的書和思想會繼續流傳下去,給其他影癡們另一個觀看方式。
結語.
前天我十分難過時,爸爸的好友康正言叔叔傳了一段話給我:
丹麥哲學家齊客果說: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
這邊兩種譯法:
1、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向前看才活得下去 。
2、生命只能從回顧中領悟,但必須在前瞻中展開。
我想這就是我爸爸倪炎元先生所留給我們的禮物,讓我為爸爸設計的封面能為他帶來更多讀者,從新認識這位一生為知識狂熱的男子。
爸爸謝謝您。
新書基本資料介紹:
《臺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作者: 倪炎元
繪者: 倪瑞宏
出版社: 時報出版
購買位置:
時報悅讀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bc(SellItems)&id=BA00203&p=excerpt&exid=51347
讀冊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34494.html
誠品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682004315007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9870144941/
momo購物網 https://reurl.cc/KxnmKy
台南舊殯儀館 在 台南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首部以台南杏林醫院為題材的同名恐怖電影《杏林醫院》,即將於這個月24號上映囉!
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傳聞很多,但其實一點也不可怕的杏林醫院吧!
1975年,三位台大醫師在逢甲路(現在的西門路一段)上共同創立了杏林綜合醫院。杏林醫院樓高六層,地下一層,佔地300多坪,在當時可說是當地非常顯眼的地標。杏林醫院曾經名噪一時,甚至還獲得當時的台南市長張麗堂致贈匾額以表信任。
後來好景不常,自從1988年鄰近的逢甲醫院被奇美收購後,杏林醫院的生意受到影響,逐漸走下坡,也不時傳出有偽造醫療紀錄、詐領保險費用、財稅申報不實等諸多問題,最終杏林醫院於1993年宣布廢止營業。
然而停業後杏林醫院建築並未就此拆除,而一轉眼到現在已經27年過去了。杏林醫院原有一名總務負責收發信件兼管理大樓事務,然而其過世之後,大樓便呈現荒廢狀態無人管理,不時遭到宵小光顧,值錢的東西被搬個精光,室內物品支離破碎,整棟樓的窗戶只剩五樓的鐵窗沒有被偷走,破爛不堪的建築加上敗壞的治安,也讓許多有關杏林醫院的傳聞隨之而起。
最早的傳聞據說是一名住在附近的學生,半夜在家遠眺這棟大樓,竟看見一名長髮的白衣女子,站在四樓窗邊向他招手,從此,杏林醫院鬧鬼的傳說便不脛而走。
2000年東森綜合台靈異節目《鬼話連篇》第77、78集更是實地前往杏林醫院探險(現在還看得到,我把連結放在留言),為避免爭議還將杏林醫院化名為「長生醫院」,電視節目的推波助瀾加上民眾以訛傳訛,杏林醫院鬧鬼傳言更加甚囂塵上,許多膽子大的人爭相前往杏林醫院探險,一些內部照片和探險影片也在網路上瘋傳。
杏林醫院前後大門皆被鐵捲門鎖住,只能從側面已遭破壞的鐵捲門進入(現在也已經封閉),一進入室內映入眼簾的是空無一物的護理站,木造抽屜早已消失無蹤。再往前走,會看見一座由回字型長廊包住的氣派中庭,露天的天井設計直通六樓頂層,一抬頭便可將全院一覽無遺,陽光灑落在廢墟中似乎也讓這座廢墟少了一些陰森森的感覺。走到正門,會看見一旁有個小房間,那是當年的急救室,早年還能看見一座大大的圓形手術燈,不過後來室內已被搬個精光,空無一物。一旁則是領藥處和掛號櫃檯,裡頭是藥師調劑藥品的地方,白色木架層推滿各式各樣的藥罐,不過現在一樣空空如也,可能都被探險者帶回家蒐藏了吧。藥局後方有一個大洞,充滿鐵鏽的陡峭旋轉樓梯通往的是陰暗的地下室,地下室是什麼,待會再說。
透過迂迴的樓梯來到二樓,一間間病房有如學校教室一般整齊排列,格局大同小異,房間內容物也差不多,多是垃圾和一些雜物。後方有一間房間,可能是交誼廳或是當時院內人員簡報上課的地方,擺放著一張腐爛的沙發,地上也散落著一些幻燈片。隔壁更大的房間則可能是負責院內病患的調劑室,裡頭存放著點滴與各式各樣的藥品,最令人心驚的是一些裝滿福馬林的標本筒,不過裡頭標本也已經不翼而飛,據說早年有很多,骨頭、臟器等等屢見不鮮,不知道是不是後來被人丟棄了。再往上方樓層走,格局大多差不多,病房內隨風飄逸的破舊窗簾,各種醫院營業時的X光片和器材散落一地,還有牆上前人來探險時遺留下的惡作劇塗鴉,血手印、符咒、金紙等等,都加深了探險者的害怕和恐懼。
五樓比較特別,有廚房、院長室和醫師休息室。早年醫師是居住在醫院內的,停業之後醫師搬走了,沒了人整理維護,再加上少了窗戶,室內飽受風吹雨淋,天花板也跟著腐爛坍塌可惜了一個地段不錯,視野也很好的房間。再往上來到六樓,樓梯間旁有一台巨大的機器,應該是當時燒熱水的機器,不過可能是漏油加上積水吧,地上髒亂泥濘不堪。走出門外,是杏林醫院的頂樓天台,視野相當好,還可以遠眺南英商工操場和新光三越,屋頂上水塔倒在一旁,一些設備也遭破壞,值錢的東西可能都被偷走了。往中間走,可以往下看見一進入醫院看到的中庭,整個醫院採光其實非常好,幾乎沒有死角。
不過有一個地方例外,地下室。
杏林醫院的地下室共有三個出入口,一個是前面提過藥局後方的旋轉樓梯,其他兩個則是前後各有一座樓梯可以通往地下室。許多人走到地下室入口,用手電筒一照,便不敢再向前進,原來門上方用紅色油漆寫著大大的太平門三個字,濕冷陰暗的景象讓許多人嚇的連忙往上跑。其實別自己嚇自己,「太平門」並不是太平間的意思,早年大型公共場所的緊急出口不稱為安全門,而是被稱為「太平門」,一直到大約1980、1990年代這個名稱才陸續不被使用。
至於杏林醫院到底有沒有外傳的太平間呢?1984年以前,台南市立殯儀館並不在現在國民路的位置,而是位於離杏林醫院不遠處的南寧街上(現在延平變電所的位置),也因此杏林醫院若有病患不幸身故,應該通常直接就近送往殯儀館。直到後期,杏林醫院可能才有了太平間的需求。
杏林醫院地下室頭尾的出入口由一條走廊連接,中間有著數個大小不一的房間,許多房間只有微弱光線能夠透進來,地上也有一些積水,所幸衛生局會不定期來整理環境,應還不至於成為登革熱孳生源。傳聞地下室的幾個房間曾經是遊戲室,也曾擺放球桌,但後來也都成為空無一物的房間。最後方的大房間正中央有一座長條流理台,傳聞這裡就是醫院太平間的所在,而這也是大膽的探險者與靈異節目最愛探訪的地方,什麼鬼來電或者各種怨靈陰魂不散的傳聞也都是以此地為背景,究竟是否真如傳聞所說或只是前人刻意製造的驚悚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長年下來杏林醫院真讓許多探險者嚇破膽,據當地民眾表示甚至還有學生嚇到哭著爬出來,還要去附近的廟宇收驚。這些傳聞都讓杏林醫院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杏林醫院也因而獲得全台最大鬼屋、全台第一知名鬼屋等封號,讓醫院所有者哭笑不得。
2016年,杏林醫院所有者終於決議出售杏林醫院,當時開出一坪85萬元的天價,幾年下來依然乏人問津。直到去年終於有買家出現,不過實際售出價格則不得而知。杏林醫院前些日子也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內部整修,目前一樓部分空間作為隔壁京城銀行的機車停車場,至於未來整棟建築將會怎麼處理仍不得而知。
第一部以杏林醫院為題材的同名電影《杏林醫院》即將於7/24正式上映,該電影是由朱家麟導演執導,林柏宏擔任主角,原本打算在今年2/27上映,不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後決議延期至7/24上映,究竟杏林醫院是不是真的那麼恐怖大家就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吧!
其實有關杏林醫院的傳聞恐怕多半是以訛傳訛、加油添醋比較多,附近居民也見怪不怪,說就算有鬼去探險的人也比鬼多,保持尊重了解的心不去惡意打擾,說到底還是人嚇人才可怕。
目前杏林醫院已經封住囉,所以想探險的人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畢竟該棟大樓屬於私人財產,本就不該亂闖,而且裡面很危險的:)
.
.
內部圖:蔡嘉軒先生提供,攝於2016年
台南式也有IG哦
https://bit.ly/2BIomLg
台南舊殯儀館 在 陳文政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殯葬改革竟然沒有崇德館❓
崇德館冰存大體數量最多、一年告別式上萬場
沒有崇德館的殯葬改革,怎麼可以叫「改革」❓
🤚柿子別挑軟的吃🤚
🔰文政在議會上提出質疑
市府今年敲鑼打鼓的「殯葬改革」
👉怎麼會沒有崇德館?
殯葬改革的內容
👉也僅是塔位增加,火化爐空污設備改善
用「改革」二字,文政覺得太浮誇了
🤔怎麼樣的「改革」才名符其實🤔
🔰「成立殯葬基金」🔰
台中一年殯葬規費收入超過4億,用於改善硬體設備卻僅有1億5,多出來的錢呢?有用在設施改善上嗎?
這些殯儀館的公務員的人事費用,本來就屬於民政局應當支付的本預算,不應該拿殯葬規費來相抵。應該以「基金」的方式,「取之於殯葬,用之於殯葬」。台南成立殯葬基金至今,已經有130億的資產。有錢有經費,才能讓市民治喪的環境永續提升!
🔰崇德殯儀館已經是台中殯葬產業的核心聚落
👉數萬個家庭靠殯葬產業吃飯
👉每年更有近百萬人進出崇德殯儀館
但館內的設施永遠是「修繕」「新設」
多年來沒有完整規劃過,不但設備老舊、且動線雜亂。
✅「遷走」的選項的確不切實際
✅但「改善」總要有進度!
所以文政呼籲市府儘速成立殯葬基金
👉「取之於殯葬,用之於殯葬」
才能全面提升崇德館等各殯葬設施的軟硬體設備❗
感謝媒體先進報導
聯合:https://video.udn.com/news/1176847
CTWANT: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52324
Line Today台灣好新聞:https://reurl.cc/z8Kj47
新華報導:https://reurl.cc/mnkj2V
Yahoo台灣好新聞:https://reurl.cc/qdKj6p
#取之於殯葬用之於殯葬
#打蛇要打七寸改善要有重點
#殯葬基金急需成立
#陳文政
#臺中市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