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台南美術館內定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台南美術館內定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xyz246abc456 (我是xyz)看板FineArt標題Re: [問題] 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 引述《endofw (-___-)》之銘言:
: 看到之前的這篇文章
: 因為最近也有相關的考量和疑問 所以藉由回文這篇文章討論:)
本身有待過某機構,試著回答看看。
: 1. 如果想成為美術館的助理研究員
: 我看了許多徵才的資格條件 為藝術相關碩士畢業
: 不曉得若是美術系碩士的話 是否機會比藝術史相關的科系較小呢?
: (畢竟比較沒有"研究"方面的經驗)
: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010310021000100-1030625
美術系也是廣義的藝術相關類科,相較藝術史而言,同樣在實務工作的內容上,類科的
影響並沒有太顯著的差距,未依可能會有顯著差距的,可能會是在典藏組跟研究組兩大
業務部門。
尤其是研究組,因為有些機構的研究組會同時將出版刊物甚至些學術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納入組內的工作,所以相較於典藏組的,研究跟邏輯思維、甚至對於文字的掌握程度等等
都會是研究組遴選人才的重心。
不過典藏組其實需要重視的背景知識也不亞於研究組,因為藏品本身的媒材與時俱進,隨
著創作概念跟創作方式的創新,典藏設備、典藏人才甚至典藏技術乃至於維護藏品的修護
專業人才的資源已經有跟不上的趨勢。
加上文化部預算的問題,機構光是在軟硬體的擴充上就已經捉襟見肘,而人才的培育除了
仰賴求學時的累積,其實更大一部分會需要實務上的磨練與進修。
我的意思是,要在典藏組工作,你需要花費更大的心思在增進你的典藏專業技能,尤其
典藏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會跟藏品的物理、化學環境有正相關,所以典藏要著重的知識
背景比起其他組別有更大的區別。
但是撇開這兩個組別,就展覽、教育推廣以及其他諸如公關或者圖書資訊組而言,研究
能力相對會是太重點的技能,重點會是你在公文程序上的處理,你在公部門機構工作,最
主要都需要依靠公文跟各組、各階層的主管來進行協商溝通,不會公文程序,其實你的工
作能力就跟齡沒有兩樣。
所以我會建議你,有時間、有機會能在公部門機構待並且能夠接觸到公文如何書寫、以及
程序要怎麼走,還有哪些要注意的細節等等,有這個經驗,你在遴選的時候會比較有機會
被錄取。甚至到時候要進去機構工作,初期也會對你進行「公部門化」的教育訓練,有實
際的公文操作訓練,即便換到了另一個機構工作,也能快速適應該機構的公文文化。
這對於你在日後的日常業務往來會是比較有幫助。
: 2. 一個蠻重要的部分 因為自己對西洋藝術史比較有興趣
: 但如果想在國內工作 是不是中史組的會較適當?
: 畢竟要待在臺灣的美術館或文藝中心
: 接觸到的文化、背景 和可研究的資源 西洋藝術來說相對似乎會比較少?
: (看了師大 台大 中央的碩班生研究題目 好像也都是偏東方或中國的)
這個部分我會先建議你去瞭解北中南各大機構的重點特色,因為這至少代表著這個機構
的業務在一定比例上會著重在這些特色。
例如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台灣美術史為核心,所以重心會放在台灣特有的媒材作品、並定期
舉辦台灣美術界前輩或者台灣新興藝術家的展覽。
台北市立美術術館則是國內國際交流大展的領頭羊,因此相較其他機構有更濃厚的
國際交流色彩。
另外還可以關注各大機構的年度(單年或者雙年)的大型展覽,因為這某種程度也反映了
一個機構的方針跟走向。
然後回到台灣的文化;背景、研究資源,說實在話,西洋藝術品如果你的認知是以二十
世紀以前的古典藝術史中的作品的話,那臺灣的公部門機構應該可以說是近乎沒有。
另外公部門機構的中國藝術品資源很大一部份的典藏是集中在國立故宮的兩院,尤其以
士林的北院居多。
台灣藝術方面,各機構應該都有收藏,尤其以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蘭陽博物館
等各大地區的美術館都會是收藏大宗。
由於你只問公部門機構,私人機構我就不談,但以企業藏家的收藏來看,如果是早期就
有在從事藝術蒐藏的企業家,他們的私人機構比較有可能出現較多的西洋藝術品,例如
台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臺南的奇美博物館等等。
這就是為何你看到的研究生題目西洋藝術史的部分會偏少的緣故。加上這一部份很大的
原因歸咎於台灣過去的政治變遷,以及早期台灣政府的文化政策發展的方向所導致的果。
然就現實來看,其實現在跨領域或者不同以往的創作概念與媒材相繼出現,所以如果你
對西洋藝術史有興趣,那你可能要再進一步去瞭解你有興趣的是哪個時期的藝術。
如果你是對於二十世紀以前的藝術史有興趣,那未來你會接觸到的藝術品會跟你想像地
有落差。
當然友是有部分的藝術家會從過往的藝術史裡頭去尋求概念的靈感,進而解構再重塑成
自己內心的藝術美學觀念,再呈現到作品裡頭。
但這已經全然不是過往藝術史會接觸到的部分,而是已經貼近現代、或者近當代的創作
方式與概念。
所以武會建議你,如果要走西洋藝術方面,古典的藝術史流派是基礎知識,你更大的
重心要放在現代乃至於進當代的藝術思潮,甚至藝術市場、拍賣趨勢、大國際展覽、
以及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影響跟國際情勢都要多方面涉獵。
老實說藝術研究的範疇其實早在一二百年前就已經是個跨領域的學科了。
只是純論媒材來看,各組別的區別還是有一定顯著地劃分,但我認為放在實務工作環境
上太拘泥於自己求學時的組別,反而會限縮你的視野。
: 3. 大致看了一下網頁的工作內容介紹 但仍無法了解很具體的部分
: 不曉得是否能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分享與討論呢?
基本的公文程序一定會跟你所有的業務工作分不開,所以公文程序我就不多敘述。
展覽組:負責規劃館方的展覽活動。(展前→展後的籌備+文宣品+海報製作+開幕典
禮活動+招待等等)
教育推廣組:籌畫藝術推廣或者美學教育活動。(活動的企畫內容+材料準備、講師的
聘請等等)
研究組:職掌機構的藏品研究並負責機構內出版品的編校訂。
典藏組:負責機構內藏品的保存維護,並配合展覽組調度藏品以及布卸展的流程。
然後從比較整體的見解來看,其實各大部門裡頭,有一定的工作量都是圍繞著展覽組
為核心去運作,是想著一個從展覽為核心去出發,連結到其它各組就不難發現,其實
整體機構的運作都屬於跨部門合作的方式在進行每一檔期或者日常的業務往來。
所以先學會跑公文流程跟寫公文、企畫內容其實會比較是關鍵的重點。
另外,徵選的工作內容最後一定都會有一個保留事項叫做:主管交辦事項。
其實這一項才是重點,因為這個項目預留了你到時候進去工作的彈性變更,
所以有可能你被錄取,但是未必能做到如你預期的工作內容。
: 4. 如果大學非本科系出身 研究所才轉到相關領域 不曉得錄取的機會是否會比較少呢?
: 還有就業年齡考量的話
完全沒有影響,或者說,現在滿多科系都滿重視跨領域人才,因為跨領域的思維跟見解
有助於幫你打開更寬闊的見解,或許能在實務上提供不一樣的思考面向。
所以其實跨領域是種優勢,不是劣勢,至於年齡我比較不清楚。
大概先這樣,希望有回答到你。
: 非常謝謝:)
: ※ 引述《MINERVACYY (ya)》之銘言:
: : 想請問
: : 美術館或當代館中的助理研究員
: : 是要什麼要的資格或是學經歷才能勝任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30.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neArt/M.1476758916.A.B64.html
iz大您朋友遇到的這個問題就滿有意思的,首先我個人不否認創作為主的藝術家與評論為
主的評論家之間存在鴻溝,兩者是相互依賴/合作,同時另某種層面而言,卻又保持一段
距離感,這就是藝術界一個有趣的生態。
回到您朋友的問題,我覺得滿有意思的,當然現在是聽您轉述所以我就針對現有的文字提
幾點我個人的想法:
1.故宮對外徵求研究員的啟示內容中需要的專業是哪方面的?
是:
1.較注重語文能力的表現?
有些對外徵才的啟示對於語言能力的要求特別嚴格,甚至須有以該語言發表
著作或從事研究資力達一定年限,同時面時時須事先附上歷年的著作。國內
最基本判斷依據大概就是以能力檢定證書證明,不過學術機構通常是看著作
居多。
2.較注重求職者的專業背景?
故宮是滿專業的國家級文史研究機構,通常對外徵求的職名是「研究員」代表
很高的機率需要的是求職者必須是研究這領域的專門學者,例如我我今天需要的
研究員是具有研究書畫背景的,結果一個研究當代藝術的跑來應徵,這根本對不
上吧。
通常故宮的「研究員」是以古器物專業(器物史、鑑賞、修護)為主要需求,這個
領域國內大學專科院校機構不多,近幾年有新增幾所系所。若以日本而言,應該
以奈良、東京、關西古都等研究文化財的院校是最有可能是故宮需要的人才。
這方面我較不熟悉,以您朋友的經歷較準。
3.須具備公務人員任用相關辦法的資格前提?
「研究員」比照公務人員制度再拿取薪俸的,有些研究員的資格也會要求求職者
要有考試及格,
4.回到徵才啟示的內容,還是要看故宮列出來的條件順位是怎麼排序,我上面所言
都是大概列出來,其中可以思考的內容,順位算是徵才方給求職方最客觀的條件
資訊,從這些條件內容就可以秤秤自己有多少斤兩來扣門了。
5.有無內定缺的疑慮?
這也是我個人對公務機構一個好奇的點,「內定」這個風氣在公務人員所有機構
的盛行狀況如何?
不少人詬病公務機構的一點就是,明明有正當入門的管道,卻偏偏還是有許多不
尋常管道可以進入機構內從事。即便考試及格錄取是合法保障,卻在進入機構後
發現自己不如這些從其他管道進入的人員有尊嚴。
那跟這個又有什麼關係?
(1)既然是內定那我為什麼需要對外發一篇徵才啟示?
(2)既然是「內定」那不就等於是我左邊的人調來右邊用,那我機關內到底是
有缺人還是沒缺人?或者只是要師出有名?
這個就留給大家去想像,有人存在的角落,免不然就一定會這種問題。只是
形象好不好,公務機構本就容易被外界放大檢視機構內的各種徵象,即便是
跟體制外的世界存在一樣的問題。
最後,自己也是從藝術相關領域出身的人,對於「研究員」這個職位以及從事
的工作都抱持著憧憬跟想像的複雜情緒。關於工作內容、環境等資訊往往處於
一知半解卻又尋索不到任何相關進入的管道,希望未來機構的對外徵才體制
的實際運作能夠更公開開放,最後寫的內定問題,我並不是站立在批判者的
立場,而是我也在想是否在這個制度上,存在這麼一個問題。
同時也祝iz大的朋友,被故宮打槍的結果。可能朋友的經歷、能力、資格等方面
或許,有些部分並非完全符合當時故宮徵才所需要,如都符合,那更實際的,在
其它同時的面試人員中,故宮有找到比您朋友更符合資格的人選,對外徵才,選
擇的權利是在故宮,我們只是藉此機會證明自己是否具備了符合這個職位的能力
,這是我不談體制上問題,從樂觀的態度來解釋這個結果。
而後面提到的,美術跟美史,這邊我不清楚您的「美術」指的是創作為主的藝術
家嗎?如果是,那我的觀點還是如前面所提的,打入與否並非重要,而是相互理
解,作為都是一個生態圈中的一份子,其是彼此之間並不需要無時無刻堅持「身
分」的範疇,去掉身分的差異,兩者都是對藝術熱愛的人,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
,實踐的方式、能力的指標也不盡相同。
其實我從不認為藝術家/藝術評論家/鑑賞家/研究員之間存在分隔,大家透過
彼此交流,對話,才造就了現今,藝術界多元的生態樣貌。
※ 編輯: xyz246abc456 (118.170.38.150), 04/01/2017 13: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