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州會開幕③】210918
(今天先發三篇就好,活動紀錄和來賓長官明天再發)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
【台南州會開幕③】210918
(今天先發三篇就好,活動紀錄和來賓長官明天再發)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台灣自治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共十曲。
—————————————
(介紹我直接搬七月寫的過來用,不想看可以略過)↓
昭和十年(1935)4月,總督府正式發佈地方制度改革的相關法令,明定州、市、街庄為法人及其公共事務的範圍;廢除州協議會、市協議會等議決機關,改設州會、市會作議決,雖然如此,但其並未成為完全的民意機構,因此始終無法脫離地方政府的干涉和掌控,連其空間建築的規劃、設計、使用也是無法獨立。故在州協議會、市協議會時期,民意機關之議事召開皆於州廳舍內的會議空間舉行;而就在改制的過程中,台南州政府或許有感於新制度必須有適宜的空間以對應其新體制,乃擘畫新的議事空間之建設。
據同年6月10日的《台南新報》報導,鑒於州廳會議室過於狹隘,州政府於其廳署西側與庶民信用組合之間的腹地,展開三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州廳舍會議室新築工事」,經費共計71122圓,此棟建物的名稱乃首次正式見於官方文件紀錄中,建築屬現代主義過渡式樣風格,棟札上寫著「地方技師從六位-住谷茂夫」,但是否由他設計監造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當時除會議室以外,並於連結州廳處構築一條空中步廊,使兩棟建物在使用上更趨整體性;而會議室大樓的正式入口,即設計於此步廊的正下方,以供議員出入二棟建築。由配置型態即可得知,此一規模宏大的議事空間,實為州廳的附屬建物,而未能獨立,正好印證當時並未成熟的地方自治制度。
戰後初期,1946年4月作為台南市參議會會址,1950年4月實施地方自治,第一屆市議會正式成立,此處轉供台南市議會作為議事大樓使用。第三屆第五屆大會期間,在當時一片現代建築主義聲浪中,議員們認為原有大樓外觀不雅而決議修建,在第六屆第一次臨時大會時始決定興工修建。工程在議長林全興的指導下,交由建築師林福全議員負責設計,豐華營造廠承包,1965年7月破土、10月1日興工,1966年10月18日完工;在此過渡時期間,借用自來水廠廳舍做臨時辦公。
修建工程包括:打通二樓與五層樓的新樓房騎樓連接、內部空間調整、新裝電動表決器、提高議事廳、增設樓座旁聽席、打通大廳柱子改為議員席、將大門改設在中正路、原入口封死。
當年還因⑴ 一樓的南榮、工聯汽車行等遲未遷出、⑵後方二樓合作社聯合社遲至55年4月才遷出、⑶市政府供應建築材料不能接續……等原因,造成原本預計於8月16日落成,卻拖到10月18日才完工,遭到民眾及報章媒體的批評。(中華日報)
礙於交通壅塞、停車問題、辦公廳舍老舊、設備不敷使用之情況下,自1984年起台南市議會即研議遷建新市政中心,第十一屆第七次臨時大會通過遷建與五期重劃區「機37」機關用地上,經公開徵圖,於1986年1月18日完成第一期工程結構體之發包,其後陸續展開後續相關工程,歷經十餘年的建設,終於在1998年8月8日落成開幕正式啟用。市議會遷出後,大樓曾閒置一段時間,曾討論是否作為二二八紀念館,後改為「台南市攝影文化會館」,交由民間團體負責營運管理,一樓則局部作為「台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會」使用。
2006年5月台南市議會第十六屆第一次定期大會決議「請市府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底以前收回舊議會大樓一、三樓被佔樓層,俾利整座大樓含一、二、三、四樓全部籌設為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為配合2007年府城文化館光年,4月1日由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台灣省諮議會、台南市議會以及台南市歷屆市議員協進會共同主辦「台灣與台南市地方自治發展特展」在此隆重舉行,展期六個月,而許添財市長、黃郁文議長共同正式核定的「台南市議政史料館」亦配合成立揭牌,由王金平立法院長、許添財市長、黃郁文議長、協進會李明通理事長共同主持。2015年10月8日,喜逢台南州會建立八十年,舉辦「台南州會80年,見證日劇光復初期的地方自治史料」特展活動。
據一零五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五《中華日報》〈B1台南焦點〉刊載,「議員要求撥用管理原台南州會,財委會召集人許至椿等人赴現場勘查現況,文化局:整修為首務,未來用途再議」。2018年6月18日舉行修復工程動土典禮,由代理市長李孟諺及市議會議長賴美惠主持動土,近日完工,於9月18日舉行開幕之後,驗收後將移交區公所等單位進行二二八紀念館及中西區圖書館等內部規劃,預計明年4月正式啟用。
*參考資料:
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網站資訊
(2003年)「原臺南州州會」歷史建築調查測繪與保存再利用規劃
#台南市 #臺南市 #台南 #臺南 #tainan #tainancity #府城 #台南景點 #古蹟 #史跡 #historicalsite #市定古蹟 #建築 #architecture #原台南州會 #台南州會 #台南市議會 #citycouncil #modernism #モダニズム建築 #モダニズム #臺南市文化資產月 #文化資產月 #台灣文化協會 #臺灣文化協會 #桁架 #棟札 #攝影 #撮影 #photography
台南市政府辦公廳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南市中正路街景(忠義路口至圓環) 1955 vs 2021
上圖攝於1955年,鏡頭從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忠義路口)望向民生綠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畫面左側近處的台灣土地銀行位於中正路28號,1937年落成時為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對角為1932年開幕的林百貨),二戰後由台灣土地銀行接收,作為其台南分行至今。
下圖由好友鄭嘉瑩於2021年4月12日在林百貨樓頂拍攝分享。(認識林百貨:https://tinyurl.com/linbaihuo)
上圖在中正路左側遠處接近圓環有一座高塔所在建物,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台同廳舍,昔日為消防詰所(消防事務所)(位於建築左翼)、警察會館(位於建築右翼),與錦町瞥察官吏派出所(位於建築端部)之所在地,現為台南市消防隊第二分隊及保安警察隊第五總隊大樓。
台南合同廳舍位於市中心的圓環旁,由於屬於聯合辦公之廳舍,且各單位之性質互異,因此在設計上特別著眼於空間區隔,形成三個獨立空間,讓各單位能擁有各自的領域與出入口;中央高塔為其建築主體,頂部有出簷,上為瞭望台,高塔兩側做水平帶處理,橫跨整棟建築。
該建築物為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所設計,建物中央高塔興建時間較早,於1930年完工,最早稱為「御大典紀念塔」,據說是為了慶祝昭和天皇登基所建,而在塔邊則立有對消防隊有功的住吉秀松之雕像;此高塔為當時台南市區裡最高的建築,後來便做為消防瞭望台使用,消防人員站在塔頂可綜觀市區全景,當有火災發生時,便能迅速確認災害發生地點。1937年,在高塔兩側擴建了「合同廳舍」(聯合辦公廳舍),翌年(1938年)竣工。
二戰後,該建築的左翼與端部仍為消防隊與派出所,但右翼則作為空軍新生社使用,在空軍撤離之後,右翼部分改由保警第五總隊使用。原本駐有台南市消防大隊(左翼)、保五總隊第一大隊(右翼),與第二警分局民生派出所(端部),不過民生派出所已於2003年裁撤。目前中正路的門口由台南市政府消防局第七大隊中正分隊使用,民生路的門口則是由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婦幼警察隊使用,中正路大門上方的紅色「119」字樣十分醒目,讓人一看便知其用途。
1998年6月26日,圖中的台灣土地銀行與台南合同廳舍同時被公告為市定古蹟。
台南市政府辦公廳舍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小編採訪的是台南最新的景點
「西拉雅官田遊客中心」
其中最期待的是蕭青陽的作品
除了室內有蕭青陽的策展之外
大草原上還有一個漂亮的大型裝置藝術
這個裝置藝術讓小編想起了在新潟
參加策展人北川富郎的大地藝術季
為大地策展 以藝術開創地方
有異曲同工的地景藝術的表現
蕭青陽用白色骨架打造出紙鶴構造 自然融入地景之中
另外 早期嘉南平原上有許多的梅花鹿
現在草地上的鹿群裝置藝術 小朋友在鹿群中穿梭奔跑
成為最美的畫面
建築設計以「鄉村聚落」意象融入嘉南平原之中
採「覆土式」建築 並利用地形地貌的高低差
分隔遊客中心及辦公廳舍不同動線
此外 融合西拉雅族傳統聚落面向水域的特點來設計
被自然山坡與水圳擁抱 並環繞出戶外廣場
「覆土建築」半地下化空間設有停車場
屋頂自然形成人行動線聚集地
顏色上以傳統西拉雅族人的藍白紅色為主
以及融合大量「黃色西拉雅」(芒果、香蕉等物產)意象。
小編來到這不免俗一定要找一下當地私房厲害小吃
到處問人後不遠處的六甲
有一間獨一無二的黑輪攤就在國小門口
還有一間103年的刨冰店喔
下次如果有來千萬別錯過了!
給自己一個直奔台南的理由~(台南市政府廣告)
台南市政府辦公廳舍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林百貨】 #聽說當時五層樓可媲美現在的101
坐落在台南中西區
俗稱「五層樓(台語)」但其實有6樓
於1932年開幕
與台北菊元百貨並列日治時期兩大百貨
也是唯一一間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
在當年以平房為主的台南
從籌建到落成皆是在地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尤其當時引進了許多現代化設備
如:電梯、鐵捲門、避雷針、抽水馬桶等
是繁華中心當之無愧的地標
戰後,屬日產的林百貨由國民政府接收
陸續撥予台灣製鹽總廠、保三總隊等公家單位使用
直至1998年列為市定古蹟才撥還給台南市政府
2010年臺南市文化觀光處開始進行整修
2014年委外經營重新開幕
結合各式文創、設計產業推廣在地文化
現已成為旅行台南不可錯過的文藝景點
#府城風華 #林百貨 #報時光UDNtime
∥ 老派摩登女子鋼筆文具組 報時光 ╳ SKB ∥
限定聯名款即將在嘖嘖優雅現身 🙋♀🙋♀
立即填問卷,享早鳥優惠通知 >>>https://bit.ly/32BD81U
日期:1997/4/17
圖說:台南市鬧區的「林百貨」老建築極具特色,地方希望鼓勵台鹽公司能保存再利用。
攝影:王東生
歷史新聞
【1987-09-22/民生報/09版/台灣省新聞版】
曾經輝煌騰達 而今人去樓空 府城最老的古屋名廈五棧樓
【台南訊】台南市最早的一座五層樓「大樓厝」,隨著保警第三總隊的遷出,大門深鎖,而結束了它輝煌的歲月。
這棟樓房位於台南市中正路與忠義路交接口,地處精華之區,老舊的外表跟左右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比起來,實在突兀,怪不得有人認為它有礙市容。
然而,在老台南人的眼中,這幢「大樓厝」可真是名噪一時;在日據時代的地位,宛如台北市火車站前的希爾頓飯店,是台南市的路標。
據中正路騎樓下,在那兒做買賣的老阿伯說,這棟「大樓」,當年台南市民稱為「五棧樓」,至今約有七十年以上的歷史。
日據時代的台南人絕大部份住平房,二層樓已難得一見,「五層樓」更是誰也沒見過,因此,此屋從籌建到完工,都是台南人的話題。
據說,這棟五層樓,當年是由一名林姓日本商人投資興建,完工後開「百貨公司」,真是遠近馳名,那時也有人把「五棧樓」叫做「林百貨」。
在民國二十年左右,府城繁榮仍在,而中正路段更是商業區的精華。
據說,這座「五棧樓」還是當時台灣第一棟高樓百貨公司,不僅在台南地區造成轟動,全省其他各地慕名而來者不絕於途。
當年雄踞中正路上的五層樓,登上頂樓,不但府城風光盡收眼底,連安平外海也清晰可見,頗讓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這棟五層樓,在台灣光復後,政府自日人手上接收,撥給台灣製鹽總廠。
後來製鹽總廠遷移,成為保警第三總隊辦公廳舍,到去年年底,該隊搬走後,至今仍是棟空樓。
值得一提的是,這棟大樓外表已不風光,但內部結構卻相當了得,幾十年來歷經大、小地震仍安然無恙,益發讓老台南人覺得此樓「老當益壯」。
據瞭解,保警第三總隊搬家後,這棟樓房歸還製鹽總廠,將來做何用途尚未決定。
據一般人認為,「五棧樓」最後的命運,可能跟其他老舊建築物一樣,消失在台南的地平線上,代之而起的,將是高聳入雲霄的現代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