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小兒外科診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小兒外科診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小兒外科診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小兒外科診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孔繁錦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

  • 台南小兒外科診所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5 15:27:04
    有 131 人按讚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 台南小兒外科診所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9 07:11:39
    有 1,098 人按讚

    (((5/19星期二打卡加油讚留言區)))
    KISS MORNING!
    我很幸運親親摸寧有很多不同屬性的聽眾擁護著,並且願意各司其職發揮專長。上禮拜有做了臨床心理師特輯,這讓擔任家庭醫師的聽眾跟阿啾說,今天是世界家庭醫師日,你知道家庭醫師是在做什麼呢嗎?

    JOJO妳好:

    我是家醫科醫師馬冠婷,也是你的忠實粉絲,每天上班途中聽著你的廣播開啟上班的每一天,謝謝你願意給機會讓民眾對家醫科有多一點的了解!

    臨床上不論在醫院或在診所都常常遇到病人說 "醫師,我這問題不知道要看哪一科,請問可以先來家醫科嗎? 掛這科對嗎?” “原來這些問題也可以看家醫科阿”

    🔴 什麼是家庭醫師?
    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取向的健康照護
    家庭醫業是一個提供個人及家庭連續性及周全性健康照護的醫療專科

    家庭醫學是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科為核心,加上行為科學而成的新的醫學領域。
    是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來評估一個人的健康。
    常見的問題有四類:即急性問題、慢性疾病、未分化問題、身心疾病。
    在基層第一線提供民眾健康照護、預防保健、疾病治療

    🔴 家庭醫師特色?
    最瞭解您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勝任於常見疾病的專家
    民眾主要的健康照顧者
    一輩子的朋友
    全家人的醫療保健顧問

    🔴 有那些問題可以找家庭醫師?
    急性問題(感冒、腸胃炎、眩暈等)
    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焦慮、失眠等)
    成人健康檢查、青少年健康諮詢
    旅遊醫學
    疫苗施打
    戒菸
    減重
    職業醫學、勞工體檢
    安寧緩和醫學
    健康諮詢、藥物諮詢

    新冠肺炎期間,許多家醫科醫師在基層扮演第一線守護員,確保民眾的健康!

    #519世界家庭醫師日

    今天第一道梅雨滯留鋒面報到,西半部及東北部首當其衝,中央氣象局針對台南以北、宜蘭及澎湖地區15縣市發布大雨特報,目前鋒面由北緩慢南下,全台都有陣雨或雷雨,西半部雨勢較明顯,因對流消長下,降雨為短時強降雨。

    你的留言7點15分、8點45分、9點45分放送。

  • 台南小兒外科診所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1-19 21:14:04
    有 27 人按讚


    口述歷史一例

    謝伯潛醫師於2014年12月9日逝世,享年百歲!

    順天外科醫院-口述歷史之一:謝氏二代/謝伯潛先生夫婦

    謝氏二代/謝伯潛先生口述歷史:剪輯完整版(24min)

    □受訪人姓名:謝伯潛 □受訪人年齡:92歲 □受訪人與申請建物與土地之關係:謝唐山二兒子 □受訪時間:96年6月1日下午2:00

    (一)大稻埕及家族歷史記憶 我在大稻埕出生,小學讀太平公學校,中學讀第二高等學校(現今成功中學),後來進入台北醫專六年畢業後,於台大醫局五年,一直居住到二十七歲才離開大稻埕到台南發展。小學時我和辜振甫還是太平公學校三年級同學,我擔任級長,他擔任副級長,所以我和他曾經同班一年,後來辜振甫轉學到日本人念的國小就讀。 我兄弟姊妹中有四個博士,連同弟媳陳卻家族中共有五個博士,姊妹以前都讀第三女子高等學校。 我的母親李如玉的娘家是大家族,記憶中她總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回娘家,延平北路這間房子當初是李春生給媽媽李如玉的嫁妝,但是當時並沒有辦理產權移轉的登記,後來李春生及李景盛相繼過逝後,李家子孫就要回去了。

    (二)順天外科歷史記憶 當時台東有兩人(謝唐山、孟天成)來台北考醫學校,父親小時候很少談自己的事情,當時父親是很權威而嚴利的,所以我對父親家鄉的事我完全不瞭解也不敢過問,所以未曾看過台東的任何親戚。 一開始我爸爸開業就是用『順天外科醫院』的個名稱,那時候我大概小學三年級,記憶中父親是從事外科診所,大概是進行一些簡單小手術,像外傷之類的,不是大型剖婦手術,當時自己只知道專心唸書,對父親醫院事務並不無深入瞭解及關注,對於這條街的產業印象已經不太記得。順天外科醫院後來由念外科的弟弟謝伯津繼承,謝伯津後來買下保安街84號,後來才將保安街84號轉讓給弟弟謝伯淵,記憶中我們家診所斜對面有一間稻江齒科,保安街附近有郭小兒科、周眼科(謝豐舟念台大醫學院時曾經給周眼科看過眼疾)。

    (三)台北醫專求學歷史 日治中期婦產科患者多過外科,所以後來我選擇婦產科,台北醫專畢業後在台大醫局服務五年期間,醫局的直柄教授很嚴格,在醫局剖婦開刀及實習都得排班輪流的,每個醫生都要經過實務演練後,整套流程步驟都上手,有自信後我才自己出來開業打拼。 當時台大醫院那個前面道路很寬,前面有很多人力車。我雙胞弟弟伯津台北醫專小我一屆,他是念外科,畢業後去赤十字醫院(現今中興醫院)實習服務,他的太太陳卻也曾經在台大醫局婦產科服務。

    謝伯潛夫人口述診所開業歷史 □受訪人年齡:80多歲 □受訪人與申請建物與土地之關係:謝唐山二媳婦 □受訪時間:96年6月1日下午2:00 日治時期的醫生都得出診到人家家裡接生,我們台南開業沒多久就二次大戰,戰爭八年生活很辛苦,大家還是努力生活,當時鐵件、金飾、手錶、門窗等金屬類日本政府都來跟民間收購。 當時醫局同事楊炳煌在高雄醫院當主任,我先生要開刀時就一通電話打去請楊炳煌(現已過世)當助手協助,楊炳煌當時也被徵召去南洋充當公醫,他就想辦法逃避,於是不斷來回坐火車,坐來坐去,後來就沒去南洋,否則一去可能回不來了,我先生當時也被徵召去南洋充當公醫,拿銀行債務當藉口,把借錢收據給日本政府看,才逃過一劫。

    因為一個機緣下,開始有很多人找我們醫病,後來我們什麼科都看,當時揹負的債務很快就還清,記得那時我26歲,我們住在台南善化(湖厝寮),跟別人一起分租(一個廳、一個廚房、一個房間),當時我們的房東老太太60多歲,生病快死了,每次都須湊錢坐牛車去台南看病(一次牛車要五十元),後來沒有錢看醫生,我很擔心怕她真的死掉, 於是我央求先生幫老太太看病,但我先生說他不是主治內科,又擔心對方不給我們看病,猶豫一下還是決定幫房東老太太看病,經我先生幫她診斷(壓壓肚子),認定應該沒有長壞東西(癌症),我先生就對她說沒有很嚴重,應該會好起來,於是就開西藥給老太太服用,老太太服完藥居然完全復原,街坊鄰居心想老太太不是快死了,怎麼又突然活得好好的,鄉下地方小,這樣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村莊,隔天就有幾百個人慕名要找我先生看診。

    後來診所業務擴大,我們診所請了四個護士,我負責配藥,每天11~12點一定要空襲,我忙著醫院配藥,沒時間躲空襲,我先生抱著剛出生的大女兒去防空洞躲避。當時診所需要大量開水調配藥水,有時沒有火炭和木材燒開水,我請ㄚ環去撿甘蔗的根部 回來燒水,結果他去拿別人家的竹掃把回來燒開水,鄰居就來投訴,我跟他們道歉並解釋,因為我們大量煮開水是為了調配藥水,水一定要煮開,否則藥吃了會拉肚子,他們聽了我的解釋也能諒解。

    民國34年8月15日終戰,謝豐舟是35年出生,剛開始我們是租房子,後來是娘家幫我們買房子。以前我們很少拍照,有重要大事才會請寫真館攝影師來拍照,所以留下來的照片不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