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宗教節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宗教節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宗教節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宗教節慶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63的網紅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課 #Zoom #隔週六上課 #國際新聞 #時事 這個週末即使是連假, 但是我們的線上課的孩子們依舊是認真的在家上課👏這週我們討論了哪些國際新聞呢? 💥 #印度疫情因為大壺節慶典完全失控! 這個在國際版面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新聞, 真的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部分印度...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台南五府千歲王爺傳說、鹿港婦幼守護神夫人媽, 安龍送虎除煞祈福、祝燈延壽福壽綿長, 南管北管,沉韻悠揚、神將開臉,身若神駕, 走進廟宇與陣頭,一窺台灣民俗信仰繽紛神秘的面紗。 神祇信...

  • 台南宗教節慶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01:10:27
    有 18 人按讚

    #線上課 #Zoom #隔週六上課 #國際新聞 #時事

    這個週末即使是連假, 但是我們的線上課的孩子們依舊是認真的在家上課👏這週我們討論了哪些國際新聞呢?

    💥 #印度疫情因為大壺節慶典完全失控!
    這個在國際版面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新聞, 真的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部分印度教人士相信恆河水能洗淨一切..但是後果確是不可逆, 也因為這個新聞我們又再次的回想到印度的 #貧富差距懸殊, 我丟出了一個問題:
    🤔『你覺得一個國家/社會, 如果貧富差距過大, 是好還是壞呢?』
    議題討論起來很有趣, 年紀越小的孩子回答得越單純、切中核心。一個孩子說, "我覺得很多人在路上乞討, 因為他們不努力工作, 所以當然窮, 也是很合理的"; 一個孩子說:“ 有錢的人應該要幫助比較貧窮的人”, 另一個孩子接著說:“那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幫忙!”, 下一句有人接著說:“那這樣的情形的話我覺得要共產主義一下”

    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 還有孩子抱怨起政府沒有好好幫忙, 只會蓋一些奇怪的東西😅 其實我是很想知道, 他口中奇怪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議題很深, 但是就是Lara一貫的想法:#開始關心就對了! #引起好奇心 就是Lara國際文化課最重要的原則!

    第二則新聞也是跟宗教有關的, 但是是發生在已經全民接打疫苗的 #以色列 🇮🇱
    💥 #以色列篝火節發生踩踏意外多人傷亡
    令我驚訝的是, 線上有孩子居然知道這個篝火節, 也證明了孩子跟家長們都養成了關心國際新聞的習慣😘

    我選了第三則跟第四則新聞, 都跟 #軍隊 有關,

    💥 #美軍在這週末由阿富汗全面撤軍對阿富汗的女性的影響
    上課夠久的孩子應該都有聽過我講阿富汗 #塔利班 對女性的控制, 我無論在教室或是線上課, 應該都會花滿長的時間介紹 #布卡, 這樣限制女性身心的服裝。 一位孩子舉了手要發言, 我以為他是不知道塔利班的事情, 沒想到他是要補充這則新聞:『拜登上任後本來選定要在9月11日這天前撤軍, 後來被罵得很慘。』因為這一個補充, 也帶出了當年911事件, 這件事情發生在Lara大一的時候, 相信當時還沒出生的很多孩子都還不一定知道.....卻是一件影響世界這二十年大事件。

    💥 #英國派兵300人進駐位於馬利的聯合國維安部隊
    Lara會選擇這則新聞其實是要呼應上次上課的 #葉門。因為位在西非內陸的🇲🇱馬利其實也是發生了很久的內戰。不但是國內各個民族之間水火不容、互相屠殺, 甚至還有聖戰軍等讓這個國家亂上加亂。但是最讓我驚喜的是, 一位孩子居然記得我們去年的 #海盜營 有提到史上最有錢的人, 就是在14世紀時統治這個地區的 #馬利帝國國王MansaMusa..
    .
    還是這一句, 每個班、每個人、每次上課都讓Lara有不同的驚喜🎁
    能當這些孩子的老師, 真是幸福🥰
    .
    2️⃣0️⃣2️⃣1️⃣年課程計畫:

    以下課程🔥招生中🔥歡迎詢問
    ✍️常態班:
    每週五 ⏰16:30~17:30 | 芝山站
    |💡5~8歲 | Lara老師
    隔週六 ⏰19:00~20:30| 線上zoom
    | 💡7~成人| Lara老師
    每月日 ⏰14:00~17:20 |內湖 KidchenClub
    | 💡5~12歲 | Lara老師
    .
    🔥#海盜夏令營營7到10歲還有兩個名額(7/12~16)
    🔥#5月23日台中講座暨北歐神話故事工作坊
    🔥#6月26日台南俄羅斯文化體驗工作坊

  • 台南宗教節慶 在 阿全的世界拼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6 01:52:18
    有 23 人按讚

    《12月特別企劃》
    12月25日
    今天就是聖誕節。
    以前我們是放「行憲紀念日」,這樣就露出我的年紀。耶誕節在台灣,氣氛是越來越濃,小時候到文具店買卡片,是耶誕節的大事。現在因該是耶誕PA,再來是看不一樣的耶誕燈飾,老實說,台灣的過節氣氛,是越來越遊味道。
    今天我們要把時空回到台灣,要跟大家介紹天主教台南教區~#聖母無原罪天主教堂
    地 址: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86號。
    上個月到台南,路過附近被歐式的白色教堂所吸引,台南真是古都,廟多、教堂也多。這座歐式風格教堂,建於1925年。教堂的歷史,更可以追朔到1868年。聖母無原罪天主堂,可是台南最老的教堂。
    上個月到這裡,教堂旁的池塘院子,已經佈置了耶誕節的故事。
    雖然還不能到歐洲,但在台灣,也可以找到非常美麗的教堂。如果你有興趣,到台南走走,還可以了解更多臺南的宗教歷史。

    北部最近是陰雨綿綿,但在聖誕節這天,居然天氣變好,晚上還看到星星,這真是好預兆。
    願上帝保佑
    來年越來越好!
    也祝願大家
    健康、平安、快樂。

    #聖母無原罪始胎節(聖母無染原罪瞻禮)(聖母無原罪日),是天主教節慶之一,日期是每年的12月8日,乃慶祝聖母瑪利亞獲得無原罪的恩賜(瑪利亞是童貞懷孕)

    #天主教 #台南教區
    #聖母無染原罪教堂
    #中山路聖母無原罪堂
    #阿全的世界拼圖

  • 台南宗教節慶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6 13:18:59
    有 48 人按讚

    《十月就從萬聖節開始,為什麼不給糖就搗蛋?》

    世界地球村,過萬聖節的習俗也流傳到台灣,以前只有在外國人多的天母地區,有商家有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而現在開花遍地都有萬聖節的遊行活動。最近台南市立第四幼兒園在臉書上,寫明「學校不教英文」「學校不過中元節,所以不必要過國外鬼節」「學校不過不給糖就搗蛋這樣沒禮貌的活動」,家長留言大為讚賞。

    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為根基,的確不需要跟著西方的潮流。能夠了解國外節日的由來,而不是跟著商人行銷手法,只是消費買扮妝衣服跟糖果,或許更能從過西洋節裡,深度認識外國文化。

    每年的十月開始就是不間斷的節慶,萬聖節首先登場,接下來是感恩節、聖誕節跟新年。萬聖節是在每年的10月31日,當天晚上大人小孩會穿上變裝的服飾,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大喊不給糖就搗蛋。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跟台灣的中元節相似,也是鬼怪最接近人間的時候,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相信在十月最後一天是冬天開始,這一天所有的鬼魂會離開身體,到處遊走,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所以戴上面具或變裝,祈求平靜安全。

    萬聖節有很多應景的活動,是一個月的萬聖趣味。

    ~南瓜園~

    在萬聖節季時,灣區處處可見南瓜園印入眼簾,可能只是找塊空地,放上遍地的橘色南瓜,鋪上乾稻草,布置成萬聖節味。南瓜園也是幼稚園跟國小的校外教學重點,也是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到充滿秋意的南瓜田拍照作紀念。

    先推台推車吧!農場裡滿山滿谷的南瓜,數大就是美,的確很吸睛。也可以選擇遊園行程,坐上鋪滿稻草的戰車,啟動時大家微微往後倒,小朋友都笑了,沿路欣賞農場裡的各式作物。

    南瓜園還有小動物園或是玉米粒池,別錯過用稻草圍起的迷宮,小朋友在裏頭鑽來鑽去,很開心,一起找到出口,又從出口往回走到入口。G&M FARM困難版本的迷宮,還得博學多問到答對問題,才知道叉路要左轉還是右轉,才能走到出口。

    最後回家前,別忘了挑選兩顆應景南瓜回家,原本只有想到萬聖節裝飾完可以煮南瓜湯,後來才知道這種南瓜適合雕刻而不適合煮食,挖空的南瓜裡面放個蠟燭,做個傑克燈,也很有過節的味。



    ~傑克燈~

    傑克燈是萬聖節的象徵物,在英國跟愛爾蘭,會將蕪菁挖空點上燈,當作傑克燈,因為在愛爾蘭的傳說中,有一個名叫傑克的人,被阻擋在天堂跟地獄間行走,只能手提著煤炭燈在人間行走流傳。到美國後,因為南瓜面積大且好雕刻,於是演變成用南瓜雕刻。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刻將今天帶回家的南瓜,做萬聖節的裝飾。先把蒂頭切掉,裡面請小孩挖個乾淨,挖出的南瓜子可以放在烤箱烤熟,晚上可以看電視嗑瓜子。

    南瓜燈親子同工步驟
    1.先將南瓜的梗挖個洞切開取出南瓜子
    2.請小孩將南瓜上的圖案草稿好
    3,父母或小孩用彩色筆將圖案畫上
    4.如果怕失敗或自覺藝術細胞不好,可以上網找圖案畫在透明的描寫紙上,貼在南瓜上直接刻劃
    5.工具:父母使用小把菜刀或雕刻刀就可以輕鬆雕刻

    註:避免發霉tips
    *南瓜內部挖乾淨,擦乾後或太陽曬乾後,塗上凡士林。

    ~自製萬聖節服裝~

    十月份重頭戲萬聖節服裝,小孩們迫不及待預備備。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公主裝out,有一年突發奇想的自製服裝in,還好手作畫設計圖動手作,是她們全權處理,不是媽媽活,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她們這個年紀,開始長出自己獨特的想法,有時候很難左右她們,僵持不下的時候,就會想說有小妞有自己的想法也好,不然凡事不知作決定,媽媽也要煩惱,也懂得適時留點空白時光,讓她們長出自己的模樣,的確我們只是弓,她們是箭,父母只是幫忙奮力一飛,箭往何處不可知!所以她們畫設計圖,寫下要買甚麼材料,學會手縫跟裁縫機,我們討論那些家裡現成有,預算控制好,我們一起採買。從做自己的出發,到做全家主題,讓我們對於萬聖節變裝日有著不同的體會,自己做過,真的就會牢牢記住這樣的滋味。



    ~勇闖鬼屋~
    小孩們年紀大一歲膽子變大了,竟然願意來挑戰鬼屋系列,我們說走就走沒在怕的。這個鬼屋可選可怕跟不可怕,差別在於有沒有真人會出來嚇人,當然我們是選不可怕那種,人龍很長耐心等待。這是在一個老師將後院佈置成一區區,介紹的都是她的學生,每一區的故事很有鬼味,擺飾也是精心設計。

    ~後車廂討糖~

    參加後車廂也可以討糖去,第一次聽說過。這是有別於挨家挨戶討糖的萬聖節活動,雖然有點恐怖的氛圍,但每個後車廂各有特色,車主精心布置成小鬼屋,要拿糖就要壯膽去拿,由於是學校舉辦,驚嚇程度很適合小孩,一點點可怕,卻又一點點好玩。是另類的萬聖節討糖驚喜。

    ~萬聖節遊行~

    萬聖節的國小學校重頭戲,是萬聖節遊行。學校開宗明義就說扮裝不可以帶武器或危險物品,有些學校甚至言明不能戴面具,希望維持校園安全,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考量,可以待在教室,不強迫參加。一場遊行可以看見大家的扮裝巧思,大開眼界,除了買現成的服裝外,創意服裝有這麼多可能。

    ~不給糖就搗蛋的重頭戲

    萬聖節的不給糖就搗蛋的習俗,來自於英國跟愛爾蘭人在萬聖節,會沿路跟住家索取靈魂蛋糕跟小麵包,所謂聽起來很抽象的靈魂蛋糕,象徵從地獄釋放靈魂跟帶來好運道,在蘇格蘭人們通常會唱著「The sky is blue,the grass is green,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來換取糖果。

    晚上到社區討糖,戰果豐盛,媽媽們簡直要鐵腿,但小孩子還是樂不思熟,一點不喊累,挨家挨戶討糖的樂趣在於,開門見到認識的朋友好驚喜,也是跟左鄰右舍鄰居寒暄的好機會。

    「至於萬聖節的不給糖就搗蛋跟我們教小孩禮貌衝突」

    在美國,挨家挨戶的不給糖就搗蛋,小孩拿到糖,都會跟主人說謝謝,然後再祝她們萬聖節快樂。這是兼顧禮貌跟文化的作法。

    我們去討糖也喜歡在家給糖,這兩個角色她們都樂在其中。討來的五彩繽紛糖,將相同的排成同一類,然後跟朋友一起挑好自己心目中好糖果一袋,星期一立刻將剩下的糖果貢獻給牙醫診所,轉交給前線軍人換錢,一磅糖一塊錢,賺取一點零用金的機會。

    「台灣的確有更好的節日可以過,我了解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家,不知其所以然過節的空虛。」

    世界地球村,過萬聖節的習俗也流傳到台灣,以前只有在外國人多的天母地區,有商家有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而現在開花遍地都有萬聖節的遊行活動。最近台南市立第四幼兒園在臉書上,寫明「學校不教英文」「學校不過中元節,所以不必要過國外鬼節」「學校不過不給糖就搗蛋這樣沒禮貌的活動」,家長留言大為讚賞。

    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為根基,的確不需要跟著西方的潮流。能夠了解國外節日的由來,而不是跟著商人行銷手法,只是消費買扮妝衣服跟糖果,或許更能從過西洋節裡,深度認識外國文化。

    2020年的美國疫情嚴峻,大家每年引頸期盼的萬聖節活動,會變成怎麼樣呢?學校萬聖節遊行,變成零接觸的開車遊行,鬼屋不復見,不給糖就搗蛋的挨家挨戶討糖活動,只能靠照片回味。但我們還是做好萬聖節全家服裝,小孩如常跟朋友有團體萬聖節妝扮,糖果宅配到家,然後靠著網路視訊,開網路版的萬聖節趴替,留下疫情下的萬聖節記憶。

  • 台南宗教節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23 17:57:14

    本集主題:「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台南五府千歲王爺傳說、鹿港婦幼守護神夫人媽,
    安龍送虎除煞祈福、祝燈延壽福壽綿長,
    南管北管,沉韻悠揚、神將開臉,身若神駕,
    走進廟宇與陣頭,一窺台灣民俗信仰繽紛神秘的面紗。
      
      神祇信仰是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守護家庭、鄉里的重要心理慰藉來源。在台灣更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本書分成「神祇信仰」、「儀式活動」、「曲藝陣頭」三部分。首篇收錄了台南王爺信仰的神蹟與傳說、鹿港的夫人媽、本命花園的花公公婆等。接續圍繞著神祇信仰的主軸,伴隨而來的宗教儀式與民俗活動,如東港迎王祭典的陣頭繞境除祟,以及正一道派的解結赦罪、祝燈延壽等道教科儀。最後介紹了台灣的南管、北管軒社的曲藝陣頭、音樂守護神,以及幾位重要民族藝師的生命史採訪記錄。
      
      透過神祇信仰的研究與探討,讓這些看似艱澀難懂的道教儀式中,法師為信眾祈福除煞消災解厄的慈悲心與祝禱的意涵,以及在台灣流傳的傳統信仰文化,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作者簡介:李秀娥
    臺灣省雲林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臺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圖解台灣民俗節慶》等專書。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台南宗教節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16 07:28:45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