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交通亂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交通亂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交通亂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交通亂象產品中有8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35的網紅林美燕 南區·安平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燕工作日誌 ▍110.9.28 保安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_警察局&消防局​ ​ #警察局 電動自行車亂象 籲警察局擬出對策​ 近幾年電動自行車數量快速增加,儘管法規限速不得超過25公里,但改裝、超速違規現象卻變多,近三年A2類平均有800件,每年也平均有1至2起死亡車禍,因此,美燕要求警察局要拿出...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

台南交通亂象 在 一線三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4:00

#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台南是好地方,也是我的家鄉, 更是我從小到大生長的城市。  這次過年回家四天,休憩放鬆, 除了被家人的愛還有美食灌溉之外, 騎車在古色古香的城市裡漫步格外愜意。  就是差點搞混了,紅燈到底能不能右轉。  因為成年之後就離開台南去別的縣市讀書, ...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林美燕 南區·安平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20:34:59
    有 80 人按讚

    #美燕工作日誌 ▍110.9.28 保安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_警察局&消防局​

    #警察局 電動自行車亂象 籲警察局擬出對策​
    近幾年電動自行車數量快速增加,儘管法規限速不得超過25公里,但改裝、超速違規現象卻變多,近三年A2類平均有800件,每年也平均有1至2起死亡車禍,因此,美燕要求警察局要拿出對策。​

    據警察局統計,電動自行車造成的死傷,2018年731人、2019年842人、2020年800人,平均800件。法令明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但有民眾向我陳情常在路上看到 #電動自行車用超過速限的速度行駛於路上,車速動輒達到60公里,且因其免掛牌的特性,不怕接到交通罰單,嚴重危害其他用路民眾的安全。​

    電動自行車目前免駕照、免掛牌,所以在 #發生事故時導致沒有辦法及時處理,除恐造成治安上的漏洞外,也曾有發生電動自行車違規停在殘障停車位上,不知道如何通知車主認領,嚴重影響殘障者的權益。​

    對此,有關電動自行車造成的亂象,建議警察局可 #研議電動自行車在購買時烙印車輛編號並進行登記,除對民眾的安全有保障,也能降低不法之徒利用電動自行車作案,以保障其他用路人安全。​

    #消防局​
    美燕關心第六大隊安平分隊辦公廳舍新建工程進度,編列4750萬元預算,目前預計113年12月份完工,為提升消防及緊急救護的戰力,以及建構更完善的災害防救網絡。​

    美燕建議消防局要讓軟、硬體設備一次到位,且提醒局長因安平靠海,海風的鹽分太重,對設備與電器等具有很強的腐蝕性,都要一併注意,已達到完善空間讓消防弟兄安心辦公,並提供在地最即時的消防救護。​
    --​
    #台南市議員林美燕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05:45:11
    有 288 人按讚

    在談縣市合併之前,我們應先思考的未竟之業…
      
    這一週最熱門的討論,不外乎是 #新竹縣市合併 的議題了。身為一個每天得趕在光復路塞車潮中接送孩子回家的忙碌媽媽議員,只能在繁多的工作行程、陳情處理、育兒、家庭等各種身分忙碌輪輾的夾縫間,努力地思考這問題。
     
    新竹縣的竹北,其實也是我熟悉的生活圈,婆家在竹北,曾在竹北住過幾年,每天橫跨頭前溪的漫漫通勤生活我也經歷過;之前因為特色公園運動,也參與過新竹縣府前的抗議聲援以及公園研討會。我知道,很多竹市媽媽跟竹北媽媽所在意的議題與煩惱,都有著高度的重疊性。
     
    但,身為一個從2006年就從台南來到新竹教書的北漂青年,來到新竹定居也15年了,我也想從我深愛的故鄉─台南的合併經驗來探討起。
      
    台南市在2010年縣市合併升格後至今已經是第十一個年頭了,每一次回台南時間雖不長,卻都一步步感受到台南合併後的變化,年輕人最有感的議題,應該是開價讓人咋舌、越來越居高不下的房價。
     
    從小在台南市東區出生長大的我,看著鄰近的永康、仁德、新市,房地產每年飆漲,但台南邊陲的幾個區,城鄉間的差距並沒有因為合併而縮小;以至於到現在最為人詬病的改變就是 #區域差距更加擴大,像是曾文溪以北的溪北區域,在資源分配不均下,加速沒落,年輕人全都移往市區發展。
      
    在中央社的報導《縣市改制10年/都會化勢不可擋 台南城鄉差距擴大隱然成形》中可以看到:「台南升格直轄市10年來,人口總數僅成長2000多人,府城舊市區卻多了7000多人,原台南縣少了5000多人,5個衛星行政區卻大幅增長4萬6000多人,被視為溪北重鎮的新營區、鹽水區及柳營區,人口則逐步消減,這個現象說明了邁向都會化的府城,不可避免地吸引更多人口集中。」
      
    而台南市合併升格後,對我而言最大的改變是 #公共運輸系統,整併了舊市區與台南縣各鄉鎮的路線,以六種顏色串連6條幹線公車路線及74條支線公車路線,加上市區公車,至今有122條路線。🚌
      
    反觀新竹,在合併前我想提問幾個新竹市民跟我最關心的議題,希望市長能先好好正視:
      
    1️⃣ 合併後 #能做到縣市交通整合嗎? 

    長期以來,新竹市的大眾運輸業者一直在苦撐,也無法更進一步去拓展、增加路線,這也造成了各種交通亂象。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到園區上下班總是塞到懷疑人生。

    其實,林智堅市長任內,早在104 年召開的「大新竹跨域合作平台」會議,就聚焦解決竹北往來新竹市區與科學園區的交通需求;108年林智堅市長和楊文科縣長更開啟「大新竹共好會談」,跨區域的交通整合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竹市府也提出竹市市區公車延伸竹北、園區巡迴巴士納入市區巴士的計畫,並成立大新竹公共運輸專案小組。如今,第二任任期正邁向最後一年的倒數了,但許多交通改善計畫,像是行經園區和竹北的輕軌先導公車等等,卻尚未實現。合併是否能有效整合縣市交通,這是為政者都需要苦民所苦去深思的。
      
    2️⃣ 合併後 #學區亂象能得到解決嗎?

    新竹縣竹北市與新竹市東區都有著相似的問題,因著科學園區人口大量移入的關係,在教育上伴隨而來的是學校不夠讀,也更難以就近入學的窘境。面臨著學校總量管制的壓力,新生入學排序上還比到月份的現象,造成許多家長的就學焦慮。許多家庭因為孩子念不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只能跨區接送,上下學的路線錯縱交織著,讓原本就緊繃的交通,更雪上加霜。
     
    隔壁新竹縣新增五所學校、快速完工落成的新建校舍工程、重新規畫調整中的學區,對比著新竹市光埔二期的文中用地(保留給未來蓋學校的地)在2014被變更為住宅用地的唏噓。(當時理由是光武/新科國中容量已足夠未來發展所需)看著關埔區越蓋越多的高樓,人口快速成長,學校名額有限難以承載,以至於就學人口不得不外溢到更遠區域,我也多次質詢建議學區應該重新調整,且應朝「教育均質化」的方向邁進。

    若要談合併,這些複雜難解的學區問題,也將是許多家長關注的重要課題。
      
    3️⃣ 合併後 #公共托育能否實質增加?

    大家都知道「公共托育」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之一,也曾多次在議會裡提及。
    新竹市媽媽圈有個神祕的都市傳說,就是只要一出現兩條線,就要趕快去預約月子中心、托嬰中心,甚至是幼兒園。新竹市雖然有著高出生率,目前卻只有一區一公托的規劃,真的是僧多粥少;在推動公托的過程中,也常常面臨找不到地的困境。
     
    看著北區、香山區的公托都已經開始招生收托,出生率最高的東區,公托卻還沒完工啟用,希望能努力加快腳步。新竹市公有土地有限,合併後如何整合縣市資源,創造更多公共托育空間,提升托育的安全與品質,讓家長能夠更無後顧之憂地放心工作、安居樂業,也會是很多人關注的議題。
      
    當首長們開始高談擘畫未來的縣市合併,小老百姓卻還是每天在現實生活中努力fighting!對於這些市民們在意的交通、教育與公托等各種議題,林市長責無旁貸、無可迴避。

    在談縣市合併之前,也應好好檢視這些未竟之業。
     
    -------
    關於新竹縣市合併👉新竹市時力伙伴的觀點:
    🚩立法委員‧邱顯智:https://reurl.cc/0xod69
    🚩北區‧林彥甫:https://reurl.cc/NZjlRe
    🚩香山區‧廖子齊:https://reurl.cc/pxdvZx


    #歡迎來分享交流你對於新竹縣市合併的想法
    #住新竹的台南人歡迎來相認👋
    #這張照片是我接小孩放學後親拍的
    #前面那個回頭的小女孩是我女兒的好朋友😆
    #在車陣中與其懷疑人生不如思考大新竹未來🤔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11:27:46
    有 1,639 人按讚

    去年的這個時候,新北市樹林分局的警員楊庭豪因執勤過程遭無照駕駛的少年撞傷,經過了四十多小時的搶救,仍然宣告腦死,但偉大的楊媽媽楊爸爸簽署器捐同意書,讓庭豪遺愛人間,在一年後的今天,#他的器官仍然活在十多個人的身體裡面,他二十一年的短暫生命裡頭,完全沒有用過健保卡,所以他健康的心臟仍然在跳動,明亮的雙眼依舊在看著這個世界,肝、腎、胰臟等也在為了維持著某人的生命而活動著。
    -
    當時庭豪的不幸事故,點出了許多問題,包含了蘇院長震怒拔掉台南、高雄兩市局長後,各地方警局為了遏止街頭鬥毆,以「快打」要求基層限時到案發地點的不合理規定之外(所以庭豪當時是鳴笛闖紅燈通過路口的);機車安全帽有很多是員警自購,因為配發的安全帽太不安全。在我追查之下,才發現雖然警政署早想配發高規格的安全帽,但各地方政府預算有限,無法全面換發。我多次主張安全帽應該與防彈背心一樣,由中央編列經費預算統一配發,畢竟給全台的外勤員警配發合規的安全帽也不過就是一千六百多萬元的預算,跟八千多億的防疫預算、甚至是上兆的前瞻總預算比起來,只不過是零頭。
    -
    在庭豪過世後,去年八月我立即提了刑法第185條之3的修正草案,要求無照駕駛應該要加重處罰。也因為庭豪,#我答應楊媽媽一定會投入改善交通安全,希望能讓這些交通亂象與憾事不要再發生,故這一年來我針對毒駕、酒駕、機車族行車安全、交通平權等問題不斷發聲,希望能夠引起不同族群對交通安全的重視。
    -
    但最重要的是,#同仁們在執勤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楊庭豪、簡炯銘小隊長都是在出勤時遭遇交通事故而身亡;昨天在宜蘭頭城的蔡姓警員,執勤時沒有穿著防彈背心,在攔停違規的男子遭槍擊胸口中彈,雖然搶救回來,但命懸一線,蔡爸爸、蔡媽媽不知道有多擔心?
    -
    請警政署一定要給同仁最高規格的裝備,安全帽也好、防彈背心也罷,但是 #所有的同仁也應該要做好自我防護,安全帽扣好、防彈背心穿上,不要心存僥倖,更不要讓家人擔心!

    #紀念楊庭豪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11:51:15

    (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區分古蹟是文化局的,觀光路線是觀光局的,停車位是交通局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規劃不善,就會留下對臺南整體的壞印象,下次就不考慮來旅遊了,每次質詢都只會說下次一定改進,難道我們只能祈禱觀光客給臺南第二次機會?
    針對這次文化部的觀光路線所帶來的效益,旺詮也關心觀光局是否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因應即將到來的遊客潮? 文化局長郭貞慧回應,文化遺產的部分目前聚焦在烏山頭及嘉南大圳,與國發會重點推行的山海圳計畫,兩者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推動上會更有力道,會將兩個計畫搭配,讓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得到更多的發揮與推廣。
    也建議,文化部觀光路線所帶來的人潮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望觀光局可以與文化局研議,結合旅宿業者,討論出「套裝行程」或「套票方案」,透過種種優惠,吸引遊客在欣賞文化遺產之於,也能順道至其他臺南景點參觀消費,大大提升臺南整體的觀光經濟,讓受到文化遺產而吸引來的人潮達到最大的效益。
    呼籲,在交通運輸上必須及早規劃,尤其是大眾運輸的部分,我們希望遊客來臺南,但不要「帶車來」,這部分可能需要觀光局與交通局通力合作。郭貞慧也允諾將與交通局密切協調,規劃完整的交通路線與運輸。蔡旺詮希望,新的旅遊政策帶來觀光成長之於,也要減少遊客帶來的交通問題,才能創造觀光客與市民雙贏的局面。

    (交通局)
    臺南以「文化之都」、「美食之都」著稱,豐富的景點與古蹟遺產,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到訪,帶動觀光人潮,同時也刺激臺南的經濟。然而在遊客眾多的情形下,勢必排擠到台南市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其中以停車格的問題最為嚴重,車位不足除了讓台南市民感到不便之外,更大大影響外縣市甚至外國遊客來台南觀光的意願。在今(6)日質詢中,市議員蔡旺詮羅列整理近來的新聞,發現臺南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停車位不足與違停亂象,尤其是之前的清明連假與五一勞動節連假,情況更是嚴重。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今年三月在台南舉辦的的五月天演唱會,光違停拖吊就高達307起,數字十分驚人。而且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的資料,從2月17日起短短18天的時間,科技執法取締2932件違規,其中以違停為大宗。顯示市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導致供需失衡,執法也過於嚴苛,很多外縣市的遊客根本不清楚,難怪引起民眾抱怨連連。
    旺詮指出,違停當然要取締,但如果有合法的停車格,民眾何必刻意去違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南的各式停車位,在六都中歷來都是墊底的,平均每萬輛小型車擁有停車格數居然只有1,165.78,對比台北的2,654.45與新北的2,760.22,臺南平均車位實在過低,顯示車位嚴重不足,再對比正在起飛的桃園,雖然其平均車位與臺南相近,為1,169.57,但桃園停車位的成長幅度比臺南還要大,臺南的停車位成長率根本不能負荷需求。而且加上近年來臺南人的汽車登記數與小客車的成長率逐年提升,車輛成長率為六都第二,使停車位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面臨衝擊。交通局必須審慎規劃。
    旺詮也關心智慧停車APP的建置進度,有沒有納入觀光景點與舊臺南縣的部分? 停管工程處處長黃俊傑回應,目前智慧停車APP已納入七成停車位,包含觀光景點周邊,與舊臺南縣的停車場的即時格位都可在APP中查詢到。蔡旺詮敦促,盡快普及即時格位查詢與智慧停車APP的建置,優先從市區與觀光熱點做起,以因應市民與觀光客的需求。蔡旺詮也強調,停車位規劃不僅僅是交通局的業務,其中也涉及觀光、文化、安全、都市規劃等問題,絕非一個局處可以解決的,呼籲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與通盤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臺南的停車問題,位市民與觀光客提供方便的停車環境。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7 11:28:47

    (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區分古蹟是文化局的,觀光路線是觀光局的,停車位是交通局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規劃不善,就會留下對臺南整體的壞印象,下次就不考慮來旅遊了,每次質詢都只會說下次一定改進,難道我們只能祈禱觀光客給臺南第二次機會?
    針對這次文化部的觀光路線所帶來的效益,旺詮也關心觀光局是否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因應即將到來的遊客潮? 文化局長郭貞慧回應,文化遺產的部分目前聚焦在烏山頭及嘉南大圳,與國發會重點推行的山海圳計畫,兩者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推動上會更有力道,會將兩個計畫搭配,讓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得到更多的發揮與推廣。
    也建議,文化部觀光路線所帶來的人潮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望觀光局可以與文化局研議,結合旅宿業者,討論出「套裝行程」或「套票方案」,透過種種優惠,吸引遊客在欣賞文化遺產之於,也能順道至其他臺南景點參觀消費,大大提升臺南整體的觀光經濟,讓受到文化遺產而吸引來的人潮達到最大的效益。
    呼籲,在交通運輸上必須及早規劃,尤其是大眾運輸的部分,我們希望遊客來臺南,但不要「帶車來」,這部分可能需要觀光局與交通局通力合作。郭貞慧也允諾將與交通局密切協調,規劃完整的交通路線與運輸。蔡旺詮希望,新的旅遊政策帶來觀光成長之於,也要減少遊客帶來的交通問題,才能創造觀光客與市民雙贏的局面。

    (交通局)
    臺南以「文化之都」、「美食之都」著稱,豐富的景點與古蹟遺產,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到訪,帶動觀光人潮,同時也刺激臺南的經濟。然而在遊客眾多的情形下,勢必排擠到台南市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其中以停車格的問題最為嚴重,車位不足除了讓台南市民感到不便之外,更大大影響外縣市甚至外國遊客來台南觀光的意願。在今(6)日質詢中,市議員蔡旺詮羅列整理近來的新聞,發現臺南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停車位不足與違停亂象,尤其是之前的清明連假與五一勞動節連假,情況更是嚴重。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今年三月在台南舉辦的的五月天演唱會,光違停拖吊就高達307起,數字十分驚人。而且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的資料,從2月17日起短短18天的時間,科技執法取締2932件違規,其中以違停為大宗。顯示市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導致供需失衡,執法也過於嚴苛,很多外縣市的遊客根本不清楚,難怪引起民眾抱怨連連。
    旺詮指出,違停當然要取締,但如果有合法的停車格,民眾何必刻意去違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南的各式停車位,在六都中歷來都是墊底的,平均每萬輛小型車擁有停車格數居然只有1,165.78,對比台北的2,654.45與新北的2,760.22,臺南平均車位實在過低,顯示車位嚴重不足,再對比正在起飛的桃園,雖然其平均車位與臺南相近,為1,169.57,但桃園停車位的成長幅度比臺南還要大,臺南的停車位成長率根本不能負荷需求。而且加上近年來臺南人的汽車登記數與小客車的成長率逐年提升,車輛成長率為六都第二,使停車位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面臨衝擊。交通局必須審慎規劃。
    旺詮也關心智慧停車APP的建置進度,有沒有納入觀光景點與舊臺南縣的部分? 停管工程處處長黃俊傑回應,目前智慧停車APP已納入七成停車位,包含觀光景點周邊,與舊臺南縣的停車場的即時格位都可在APP中查詢到。蔡旺詮敦促,盡快普及即時格位查詢與智慧停車APP的建置,優先從市區與觀光熱點做起,以因應市民與觀光客的需求。蔡旺詮也強調,停車位規劃不僅僅是交通局的業務,其中也涉及觀光、文化、安全、都市規劃等問題,絕非一個局處可以解決的,呼籲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與通盤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臺南的停車問題,位市民與觀光客提供方便的停車環境。

  • 台南交通亂象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11:11:16

    臺南以「文化之都」、「美食之都」著稱,豐富的景點與古蹟遺產,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到訪,帶動觀光人潮,同時也刺激臺南的經濟。然而在遊客眾多的情形下,勢必排擠到台南市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其中以停車格的問題最為嚴重,車位不足除了讓台南市民感到不便之外,更大大影響外縣市甚至外國遊客來台南觀光的意願。在今(6)日質詢中,市議員蔡旺詮羅列整理近來的新聞,發現臺南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停車位不足與違停亂象,尤其是之前的清明連假與五一勞動節連假,情況更是嚴重。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今年三月在台南舉辦的的五月天演唱會,光違停拖吊就高達307起,數字十分驚人。而且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的資料,從2月17日起短短18天的時間,科技執法取締2932件違規,其中以違停為大宗。顯示市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導致供需失衡,執法也過於嚴苛,很多外縣市的遊客根本不清楚,難怪引起民眾抱怨連連。
    旺詮指出,違停當然要取締,但如果有合法的停車格,民眾何必刻意去違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南的各式停車位,在六都中歷來都是墊底的,平均每萬輛小型車擁有停車格數居然只有1,165.78,對比台北的2,654.45與新北的2,760.22,臺南平均車位實在過低,顯示車位嚴重不足,再對比正在起飛的桃園,雖然其平均車位與臺南相近,為1,169.57,但桃園停車位的成長幅度比臺南還要大,臺南的停車位成長率根本不能負荷需求。而且加上近年來臺南人的汽車登記數與小客車的成長率逐年提升,車輛成長率為六都第二,使停車位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面臨衝擊。交通局必須審慎規劃。
    旺詮也關心智慧停車APP的建置進度,有沒有納入觀光景點與舊臺南縣的部分? 停管工程處處長黃俊傑回應,目前智慧停車APP已納入七成停車位,包含觀光景點周邊,與舊臺南縣的停車場的即時格位都可在APP中查詢到。蔡旺詮敦促,盡快普及即時格位查詢與智慧停車APP的建置,優先從市區與觀光熱點做起,以因應市民與觀光客的需求。蔡旺詮也強調,停車位規劃不僅僅是交通局的業務,其中也涉及觀光、文化、安全、都市規劃等問題,絕非一個局處可以解決的,呼籲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與通盤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臺南的停車問題,位市民與觀光客提供方便的停車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