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①】190318
--臺灣兵備道署--
根據《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廿三年(1684)福建料理錢糧侍郎蘇拜等人向康熙皇帝奏報,「臺灣地方千餘里,應設一府三縣,設巡道一員分轄……」,同年便設置了「★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自福建巡海道移設而來。從清代方志的記載中可得知其...
.
【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①】190318
--臺灣兵備道署--
根據《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廿三年(1684)福建料理錢糧侍郎蘇拜等人向康熙皇帝奏報,「臺灣地方千餘里,應設一府三縣,設巡道一員分轄……」,同年便設置了「★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自福建巡海道移設而來。從清代方志的記載中可得知其係以明鄭時期的房舍改建而來,據鄭道聰老師的研究,推斷應該是由鄭經的「東壁樓」改成。
雍正五年(1727)福建總督高其倬奏請雍正皇帝,將福建興泉道加上巡海道銜並移駐廈門,「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的廈門便移除改為「★福建分巡臺灣道」,簡稱臺灣道。
∟雍正十二年(1734)道臺張嗣昌添建官廳。
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皇帝詔令,以巡道兼任提督學政。其後歲科校士改至福建分巡臺灣道署舉行,位在縣學文廟旁的校士院閒置(後來改為萬壽宮)。
∟乾隆廿七年(1762)道臺覺羅四明重修署舍,並撰記志之。
乾隆卅二年(1767)福建分巡臺灣道升格為★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乾隆五十三年(1788)臺灣府知府護理臺灣道道臺楊廷理在廳事(敬事堂)後面增建一堂名曰鶴馴堂。
乾隆五十六年(1791)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升格為★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同治元年(1862)五月,臺灣有大地震,道署廳舍圮毀,同治三年(1864)八月由道臺兼提學道銜的丁曰健整修,並立「修造臺澎提學道署初記碑」及「修造臺澎提學道署再記碑」志之。
∟光緒十一年(1885)臺灣建省,在此之前臺灣道仍屬福建省所轄,但因建省後職權與布政使司衙門重疊,時任道臺劉璈與臺灣巡撫劉銘傳常因爭權造成紛爭,後來劉璈被劉銘傳設局罷免。
∟光緒十六年(1890)道臺唐景崧在署後左側(東南)增建一座向北的藏書室,名曰萬卷堂。這是臺灣道署這塊土地的建置在清代的最後一次更動。
🇯🇵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之後,臺灣兵備道署改為「★臺南民政支部」使用,隔年作為「★臺南廳舍」使用至1916年,期間清代原先道署所屬的巡捕衙亦改為第一代的臺南廳警務課,其後幾年間清代舊署舍已大部分被拆毀改建。1920年臺南廳改設臺南州,辦公遷至新建的臺南州廳(今文學館),警務課也隨著臺南廳的遷址進駐新的州廳,後來舊廳舍充為「★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使用,約1930年時因應當局的工業發展政策而公告廢校,並被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取代其地位。1930年之後★臺南市役所從臺南州廳東側的合署廳設遷回道署舊址直至1945年空襲。
--寓望園、道署關帝廳--
康熙廿五年(1686),臺廈道道臺周昌將原來的★道標營盤改闢為★寓望園,是為臺廈道的後花園。康熙卅二年(1693),道臺高拱乾在寓望園增建兩座樓閣—★澄臺和斐亭,在1694年成書的《臺灣府志》已將兩者載錄入臺灣八景—「澄臺觀海」、「斐亭聽濤」。
乾隆五年(1740)道臺劉良璧增建★豐亭於署後東南隅。乾隆卅一年(1766)臺灣府知府蔣允焄將寓望園新闢造景,稱為「★禔室十三勝」。嘉慶四年(1799)道臺遇昌修建斐亭、為澄臺題匾。
-
道署關帝廳於康熙廿三年(1684)因保舍甲關帝廳(今後甲關帝廳)路途過於遙遠而創建,附屬於臺廈道。雍正三年(1725)道臺吳昌祚又增建了附屬於臺廈道的天后廟、觀音堂,道署天后廟於乾隆十年(1745)曾由道臺莊年重修。
🇯🇵昭和元年(1926)道署關帝廳及道署觀音閣因市區改正開闢末廣町通(今中正路)而拆除,1929年於末廣町二丁目110番地重建,並將道署關帝廳、道署觀音閣、東轅門福德祠合祀,成為今日所見的道署關帝廳。
--奎樓書院--
奎樓書院肇基於雍正三年(1725),由道臺吳昌祚增建附屬於臺灣道署的「★魁星堂」,其後在乾隆廿年(1755)由道臺拖穆齊圖主持整修,乾隆卅八年(1773)道臺奇寵格再次整修,翌年二月完工,立有「重修魁星堂碑記」,現存於奎樓書院外,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由里人黃鍾岳鳩眾重修。
嘉慶四年(1799)道臺遇昌於魁星堂後新建★敬字堂,兩年後(1801)一旁又增建★倉聖堂,奉祀倉頡先師。嘉慶十一年(1806)道臺慶保改建魁星堂,並將之與倉聖堂、敬字堂、朱文公祠整合成「★中社書院」。嘉慶十九年(1814)道臺糜奇瑜以魁星堂規模狹陋而改建,兩年後的十月完工,改稱「★奎光閣」,並立「重修奎光閣碑記」。道光十三年(1833)中社書院改名★奎樓書院,並題了「奎樓書院」門額碑,今保存於奎樓書院前。同治十三年(1874)奎樓書院整修、光緒九年(1883)再修。
🇯🇵與道署關帝廳一樣,奎樓書院在昭和元年(1926)開闢末廣町通(今中正路)的工程中遭到拆除,移建至臺灣府文昌祠隔壁,即今址。(文昌祠二戰時被炸毀)
#台南市 #臺南市 #台南 #臺南 #tainan #tainancity #府城 #台南景點 #古蹟 #史跡 #historicalsite #culturalheritage #市定古蹟 #建築 #architecture #道署 #臺灣道 #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 #relics #remains #遺構 #道署關帝廳 #奎樓書院 #胡適 #胡適故居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斯卡羅 #攝影 #撮影 #photography
台南中正路改名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南府城歷史區風華再現了!✨
圖/文 魚夫
臺南州會的修復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了,建築的立面終於重現風華😍。臺南的古蹟和歷史建築,在中央與地方的努力下,歷經十餘年,整個舊城歷史區的景觀為之丕變,我來台南住了十餘年 ,幾乎每年都得再畫一棟修建後的建築😅。
這讓我想起有一陣子日本的首相更迭頻繁,東京鐵塔的お土産店(紀念品商店)出了一個杯子,杯縁印有歷屆首相的漫畫肖像,但是因為任期實在太短,美國《Time》雜誌還刊出了一張政治漫畫,諷刺全世界兩種生命最短的動物除了孑孓外,就是日本首相😅,那杯子我連三年去東京都買了一個新的回來,外側卻肖像越畫越小,因為擠進許多短命的內閣總理,最後杯子裝不下了,居然改成紙一張來紀念🤔。
如今畫臺南歷史建築也一樣,整張圖面快擺不進去了,不過往日這府城歷史街區也彷彿躍然於紙上,臺灣沒有一個城市能像臺南那樣瞬間走進時光燧道,來到了日治及其以前的時代👏。
如今又有臺南州會修建即將完工,在修建過程中2020年的3月份,修繕單位發現一枚長約98、厚約1.5、寬約24公分的棟札🧐,棟札在日式建築裡等於是建築的履歷書,所以其上載明落成時間為1935年(昭和10年)的12月24日,並記錄了上棟式祭是由臺南神社的宮司(神社的最高負責人)松本賴光來率領眾人祭祀,而總體設計係由當時的臺南州土木課技師住谷茂夫總其事,工程則由「請負」(うけおい,相當今之營造商)負責。
松本賴光因係臺南神社的宮司,所以重要祭典能請得他來主持,便也是一種榮幸。現已整修完成的「鶯料理」創辦人天野久吉因為生前經常寄付(捐款)神社且熱心公益,因而與宮司關係匪淺,又因熱愛台灣,遺言死後骨灰帶回台南埋葬,此後天野家庭院右側建立天野久吉紀念碑和銅像等儀式,松本賴光都義不容辭的主持。
臺南州會的基地,過去是州廳的停車場,採鋼筋混擬土的結構,樓高三層,外牆為黄褐色溝面磚,即俗稱的「國防磚」,另一方面,也配合整條今之中正路林百貨等街區顏色,使其看來整齊劃一。
日治時期,最初州設置州協議會作為州知事的諮詢機關,所以互動頻仍,乃在建築設計上,搭有天穚和隔鄰的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互通,修復後的州會,市府計畫,原與文資處使用同棟建築的中西區圖書館將搬遷到二至三樓,至於二二八紀念館則將設在一樓。
州會的建築設計師住谷茂夫還有棟在歷史建築區的重要作品,即1940所興建的「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辦公廳舍,戰後改名為「嘉南農田水利會」,外表簡潔,柱頭裝飾力求簡約,屬近世復興式風格,其次,興築於西元1935-1937年間(昭和10-12年)的臺南神社事務所,也就是今天的忠義國小圖書館也是由他所督工。
住谷茂夫來臺南之前,曾任新竹州內務部土木課技師,1934年(昭和9年)峻工的「新竹信用組合」,即今「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營業部」就是由他負責設計。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位置在現在孔廟文化園區。日本時代初期即有神社之興建,至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推行皇民化運動後,興建神社更成重要的治臺政策⛩。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建的臺南神社,其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臺南神社事務所約建於日昭和10-12年(西元1935-1937年),同一時期興建的建築物尚有御本殿、拜殿、神苑庭園植栽、神橋造景、武德殿及其附屬大弓場射屋等。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獲得建立許可的臺南神社⛩,設計者爲當代知名的技師森山松之助(西元1869-1949年),神苑為留學德國博士本鄉高德(生卒年不詳) 規劃,工務由總督府住谷茂夫(生卒年不詳)技師負責,內苑爲臺南神社之主體建築及參拜神道,外苑則設立臺南神社神苑,於範圍內依照地勢改鑿參道,區內林樹青翠🌳,間有神泉水池,整體日式庭園風格,與孔廟半月池與海東書院遺跡南側低濕之地,架設神橋,相互呼應增添雅趣☺️。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設立於外苑之西南角,其位置遠離御本殿,經研判應為「神苑休憩所」,按社務所通常應配置於御本殿左側,且其建築形式亦有規範,但目前所見與傳統配置不同,而所謂的休憩所為日本皇族代表天皇外出巡視之臨時行館,亦在此接見臣民。
農田水利會對面的原「臺南警察署」👮則為梅澤捨次郎的作品,1930年2月3日梅澤擔任臺南州地方技師,1931到1933年之間兼任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所以是住谷茂夫的先輩,其次在府城舊歷史區裡,「林百貨」及附近(中正路,當時稱為末廣町)的連續性住商統一建築風格都是出自於梅澤的總體規畫。
一代建築大師森山松之助在這個區域裡也有兩座傑作,一是原「臺南地方法院」(1912,今司法博物館),另一則為臺南州廳(1913,今臺灣國家文學館)這兩座都是臺南的鎮市之寶✨,其實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圓山飯店)的臺南神社,興建於1923年,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
說來說去,好像文章裡的人物應該都是互相認識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的風華再現,也讓我們隱約看到了那個世代的生活😀。
影片分享:
來歷史老城怎麼玩?不但畫了很精緻的地圖,還景點一個個畫出來,對你夠好了吧!
https://youtu.be/mkEPiKOxqE0
台南中正路改名 在 老屋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南 / 戎舘 Yebisu Kan
如同套裝行程的概念,小時候與家人來到台南逛街,沿途必經中正路的鞋店、三商百貨以及國華街口的黑橋牌,因此對於周邊的回憶夾雜著些許香水、皮件以及香氣四溢的烤香腸味。
國華街口的黑橋牌門市(今戎館)於2020年復刻原貌整修,還原老一輩人口中的戲院樣貌。#戎館 與 #宮古座、#世界館、#大舞臺 並稱日治時期台南四大戲院,二戰後改名為「赤崁戲院」(1946)營運至1961年結束。
在卸下劇院身份後,此處歷經中正路商圈三十年的租替更迭,由 #黑橋牌 於1990年進駐作為門市至今,是許多人早年到台南逛街時嘴饞的選擇之一。
2020年整修後,回復一甲子前的劇院特色建築立面,一樓除了仍為黑橋牌門市,也加入其他餐飲合作品牌與文創商品販售。二樓是餐飲座位區、戎座歷史回顧展區,展區旁是如同小戲院場景一般的影音區,播放著一段段台灣老電影,呼喚著人們對老劇院建築的過往回憶。
#老屋顏 #戎館 #黑橋牌 #台南 #旅行
台南中正路改名 在 台南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華中正新地標,戎館今天開始試營運!
「戎館」這個乍聽之下十分奇怪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而這間店到底又是賣什麼的呢?這就要從日治時期說起。
日治時期台南有許多戲院,在1915年有一間名字叫做「戎座」,專門放映外國電影的戲院正式開幕。它的位置位於現在的民生路一帶巷子內。不過後來因設施老舊,因此於1934年決定搬遷至田町(現在的中正國華街口)重建,並改名為「戎館」於1935年重新開幕。
戎館在當時可是與宮古座、世界館、大舞台,被並稱為台南的四大戲院之一。磚造混凝土式的建築共有兩層樓,大約可容納800名觀眾。除了電影放映之外,若把布幕收起後也可提供戲劇表演,是一個電影放映和戲劇表演的兩用場地。
戰後在1946年,戎館正式改名為「赤崁戲院」,營運了一段時間後,最終於1961年結束營業,結束了這個據點數十年來的戲院身份。也許現在7、80歲的老台南人對這座戲院還有印象也說不定呢!
近幾年來,台南人對於戎館這個位置的店家比較有印象的應該屬於黑橋牌香腸,而黑橋牌又是怎麼跑來這裡的呢?這就要從黑橋牌的故事說起。
1957年,位於運河旁有一間小小的肉品加工廠開始運作了。當時運河旁的船隻停泊處旁邊有一座木橋,當地人為了避免木製橋身因日曬雨淋而腐朽,便在橋上淋上黑色柏油瀝青,久而久之此處就被戲稱為「烏橋仔」,而這座橋其實就是府前路「新南橋」的前身。
而位於運河旁的這間肉品加工廠起初是沒有名字的,然而因為口感不錯的香腸爭相吸引人們前來購買,傳來傳去名字就變成了「烏橋邊的香腸」。1963年,黑橋牌創辦人於海安路(沙卡里巴)開設了第一間門市,黑橋牌的名稱也正式出現。
1990年,黑橋牌的海安路門市正式搬遷至現在的中正路門市,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戎館」的位置。到現在已經30年過去,黑橋牌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而隨著網路行銷的發達,實體店面也許不需要再那麽大,因此位於三角窗的店面也長期出租給康是美使用。
多年來,黑橋牌一直希望能充分使用該棟建築空置之處,將這棟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物修復重生,雖然內部格局與外觀歷經時代的變遷和改建早已和當年不太相同,但拆掉帆布和招牌,仍是一棟十分有味道的老建築。
而在今年,修復工程終於動工,透過工匠的巧手,雖然不能完全恢復當年的樣貌,但也給了中正國華街口一個好看的門面,未來勢必成為吸引人朝聖的新地標。
而現在,除了黑橋牌本身的門市之外,永康著名的金桃家草莓大福、敖茶、AWK2GO、厘米雞蛋糕等等,這些台南在地品牌都將進駐戎館,此外館內也有書籍和老電影能夠閱讀欣賞。
找回老建築並賦予重生,在近幾年的台南成為風潮。從最一開始的林百貨,再到寶美樓多那之咖啡以及現在的黑橋牌戎館,這個城市雖然老,但實質上充滿了活力。
感謝願意付出修復建築的人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有能力的業者能投入響應,讓台南這塊土地歷久彌新。